第27章 誰是誰的貴人
龍爸慎重地把這個主意寫下來,又寫下高樓、商品房、進出口等關鍵字。
也想到了衣服,這裏的服裝廠很多,便宜款式又好,可是兩人覺得從市裏拿點貴點的新潮一點的都不大好賣,況且那麽遠的路背回去,實在不是什麽可行的主意。
兩人又細細商議了到了深夜,決定第二天一起以找工作的名義去工地和碼頭再去了解了解。便感嘆着“在家千般好,出門萬般難”就睡去了。
兩人住的招待所條件也就一般,還一股潮味,被子蓋在身上都覺得沉。龍爸睡前還嘀咕“市裏招待所供熱水才五塊錢一晚,這特區熱水都不供還講半天價八塊一晚”。
第二天兩人妥善地把大團結藏在衣服貼身的兜裏才出門了。
這一天兩人去了碼頭去了工地,甚至聽說長途汽車站附近有招工的還去了汽車站,在汽車站要不是龍爸咬死就帶了三四十要來找工作的,差點就被騙了。
兩個人逃似的走出汽車站都不約而同地拍了拍胸口,長出一口氣。
剛放下心來,迎面走來的年輕人就叫他們,“兩位大哥找工作啊?”
兩人一同連忙擺手不找不找。
“兩位大哥放心,我看你們看招工廣告了,那裏面都是廠子裏找工人啊,我看兩位大哥像是讀過書的人,兩位大哥聽我說啊。”年輕人跟着龍爸二人後面追着說。
龍爸二人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甚至越走越快,年輕人也跟在後面小跑。
“我們工地上不招工人,招出納和監工啊,兩位大哥斷文識字去做苦力太屈才了。”
兩人嘀咕,“要不我們問問,反正他就一人,大不了我們就跑。”
“小兄弟你們招人咋不舉個牌子。”龍爸問。
李海宏也說:“你們什麽工地,招什麽人?”
“之前拿牌子了,說了要至少讀過初中的,來的人倒是多,帶回去一看,記賬都記不明白,這怎麽能幹出納嘛,我還被我哥說了一頓,就不舉牌子了,我看兩位都是文化人,要不我們回去試試?”小夥子一臉懊惱,看樣子被訓的那一頓印象深刻!
李海宏剛要說好呀好呀,覺得總算有人慧眼識珠,能看出自己是能幹有技術含量的工作的。龍爸趕緊攔住,“小兄弟,你們是什麽工地,咋你那麽年輕就出來招工呢。”
“我哥承包了個小工程,我在工地上什麽也做不了,就把我派出來了。兩個大哥跟我去看看吧,工地上等着用人呢,不合适你們提腳走就是。”
看樣子是真的缺人,看兩人不打想去的樣子,年輕人急得團團轉。
龍爸過了半晌才緩緩地開口:“成吧,我們去看看,不适合可不興強留啊。”
“行行行,走,跟我走,車在那邊。”青年人趕緊領着兩人往前走,生怕兩人突然改主意。
不一會兒,停在了一輛嶄新的桑塔納面前,李海宏咂咂有聲地圍着轉了圈,連龍爸都眼神突然亮了。
年輕人用鑰匙開了車門對兩人說:“兩位大哥上車,關門輕點,我哥剛買的,寶貝着呢,我好不容易開出來。”
李海宏上車了又摸了摸皮座墊,問:“大兄弟,這車真不錯,多少錢啊。”
年輕人忙着找鑰匙孔插鑰匙打火,頭也沒擡地說:“二十多萬吧,我也不知道,只說是等運來等了快兩個月。”
什麽!二十萬!一千塊錢大團結就得一卷了,一萬得十卷,二十萬得兩百卷!一大箱子了!龍爸兩人眼睛都瞪大了。
一個月五十塊錢的工資,一年六百塊,十年六千,一百年也才六萬!還得不吃不喝,一輩子都買不起這麽一輛小汽車!
兩個人因為認識了新世界感到震驚,又因為認識到了現實很失落。
龍爸想到女兒提到高樓和汽車亮晶晶的眼睛,不甘心地問:“小兄弟,你哥幹什麽的呀,那麽有錢。”
小夥子挺直了腰板,盯着前方,下颌都繃緊了,緊張地開着車,半晌才答:“我哥幹的可多了,多年時候在大隊開拖拉機,後來跟我堂哥從特區拿衣服倒到老毛子那邊,再從老毛子那邊倒東西回來,家裏人都說他和我堂哥是倒爺。”
不知是小夥子開車太專注還是真沒什麽心眼,一路上被龍爸套出不少話。
原來年輕人的哥哥就是第一批倒爺,還是國際倒。從哈市上火車,半個多月,經過外蒙國,再到老毛國,那時候老毛國大力發展重工業,可是百姓生活還得依靠輕工業呀,就有一批中國的年輕人把中國的衣服、生活用品、吃食倒過去,賺了盧布換了美金帶回來。一趟來回光在火車上得個把月,不提途徑國家的海關明裏暗裏抽的成,就說火車上的劫匪也不好招呼,萬一在境外遇上持槍的,火車上那幾個乘警還真是不夠看。還有國內跟過去,直接在回來塗中劫美金的,這麽一趟錢是掙了,可都是提心吊膽掙的,有命去沒命回來的不是沒有。
年輕人的哥哥就和堂哥幹的這個活,先是倒賣衣服、香煙,後來還帶白酒、香皂,起先幾趟,雖然時間長,從家裏出來,到特區,拿了貨再從哈市上車,一趟得兩個月,可每次都能大卷大卷的美金帶回來,幹了一年多,跑了五六趟,雖然也有兇險,可也都完完整整地回來了。可最後一趟,回來的路上,在外蒙國境內,夜裏遇上了扒車的匪徒,上車就要交錢,年輕人的哥哥帶着大多數錢就在堂哥的掩護下跑到了其他車廂,而堂哥沒跑成,不光所有錢物都搜刮一空,匪徒一看錢財也沒多少,加上他當然了其他人,一怒之下被砍了兩個指頭。
回來後,不光家裏人不放心了,就連年輕人的哥哥也不願意再去了,總覺得堂哥指頭被砍了全怪自己。索性手裏也有錢了,于是帶上成年了的年輕人,堂兄弟三人就來特區了。正好趕上政府要建學校,建到一半資金跟不上,學校可不能耽擱,孩子得上學呢,可是兄弟幾個有錢啊。于是政府就把學校旁邊的地批給他們了,可是他們得把學校建起來,還得保證能在九月份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