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護住想護之人】
直到走出李家大門, 胖團才怕怕地拍拍胸口,“統治者變得更厲害了!”
葉凡笑着點點它的小腦門, “他早就知道你的存在了, 不用藏也沒關系。”
“不不不!”胖團使勁扭着小身子,“不要被他捕捉!”
葉凡好幾次聽他提到這個詞, 不由問道:“‘捕捉’是什麽意思, 這個總不會是機密吧?”
“不是哦。”胖團繞着他飛了一圈,神秘兮兮地說, “如果被捕捉的話,胖團就不是凡凡的小寶貝了!”
葉凡笑出聲, 轉而提起了“流放”的事。
在此之前, 胖團懷着小心機, 沒主動說,怕葉凡嫌棄自己。這時候葉凡問起來,他就支支吾吾地把自己是“殘次品”, 差點被銷毀的事說了。
葉凡聽完,不僅不嫌棄, 還心疼地把小家夥抓到手裏,親了親,“小胖團, 你是爸爸的小寶貝,不是什麽‘殘次品’。”
“嗯!”小家夥感動得眼淚汪汪。
葉凡把它托在掌心仔細看,小小的一團,金色的眼睛, 透明的嘴巴,軟軟萌萌,大寫的可愛。
他笑了笑,不由感嘆,假如沒有這個小家夥,這場“穿越之旅”會是如何艱難。
生活對他的優待遠不止于此。
西坡上,白鹿以一種優雅的姿态趴卧着,看到葉凡走近,眼睛裏帶上溫柔的情緒。
幾個衣衫破舊的小孩抱着盆、提着桶,從江邊舀了水,遠遠地跑過來,澆到蘑菇園裏。有些年紀小的,扯來了鮮嫩的銅錢草,拿給白鹿吃。
小家夥們看到葉凡,不僅沒有邀功的想法,反而你推我搡,誰都不肯站到前面。
Advertisement
葉凡想要謝謝他們,沒想到,剛從兜裏掏出果脯,孩子們就撒開腿跑了,擺明了不想占便宜。
午後的暖風吹在葉凡臉上,他笑了笑,拿眼望着這片貧瘠卻遼闊的黃土地,更加堅定了心裏的想法。
盡其所能,做些什麽吧!
他托小錘子把青銅劍給李曜送去,自己窩到窯洞裏,拿出小本本,開始做下一步的計劃。
首先,種油葵。
油葵這個時節種雖然晚了些,好在大寧氣候比較适宜油葵生長,現在種下去,深秋就能收獲。
帝國皇帝做事大氣,不僅給了他榨油的設備,還附贈了好幾臺脫粒的機器。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設備主要結構都是木頭打造的,只在必要的部位包了鐵皮,即便是當下的時代也能做出來。
葉凡十分感激,暗自想着一定要好好準備茶樹,選一些年頭長、效果好的。
其次,還要把酒坊開起來。
眼下,葡萄藤還在系統包裹裏放着,就算想釀葡萄酒最早也要明年才能回本,今秋這一季還是要繼續釀糧食酒。
好在,酒稅已經交足了,糧食也買好了,再加上葉家幾代人累積的手藝和名聲打底,總還有些賺頭。
再次,要盡快把葡萄藤種下去。
葉凡把家裏的地契全都翻出來,一張張仔細看。
南邊沿河有二十畝良田,十畝種了豆子,十畝種了粟米。挨着南坡有兩塊荒地,前些日子種了面果樹。
除此之外,還有北邊的一座荒山——說是山實在有些擡舉它,實際就是一座大土丘,高度不過十幾米,連棵樹都沒有,只零零星星長着些臭蒿草。
這樣的地方種糧食不方便,卻正對了葉凡的胃口。大不了多雇些人,墾成梯田,搭上些葡萄架,再合适不過。
另外,包裹裏還有三千棵面果樹苗,葉凡暫時不打算動,想留給李曜,或是送人情,或是用來打通關系,抑或待價而沽,都聽他的。
最後,他還有個想法——建個蘑菇園。
不是家裏這種小打小鬧的,而是類似于現代大棚的樣式。
選個合适的地方,或深深地挖幾孔土窯,或拿結實的青磚搭幾間屋子,再向系統兌換一批保濕與保暖的設備,這樣的話,一年四季都能出菇。
到時候,所種的品種就不僅僅局限于金針菇了,平菇、口蘑、香菇、木耳都要種起來。
做這個計劃的時候,葉凡沒有考慮賺錢與否的問題,他的主要目的是為這個土地貧瘠、糧食産量低的地方鋪出一條活路。
葉凡放下筆,深深地吸了口氣——幹起來!
***
與此同時,李氏莊園。
自從搬來韓家嶺,這或許是閣樓上人站得最滿的一次,李曜的心腹部下全都到齊了。
他坐在首位,旁邊的扶手上放着那把青銅劍,劍身上沾着幹涸的泥土,自從門房送過來之後,李曜就沒有碰過。
低沉的聲音傳遍偌大的議事廳——
“加快碼頭工事,抽調人手建造了望臺,守住東、南兩條入村的通路。”
“盡快購置海船,與琅琊王聯系,不惜一切代價開辟東海航路。”
“派人去北邊,暗中接觸流民,招募青壯健婦,孤身一人者優先,倘有家室,擇優安置。”
“買些黑.火,尋個有雨的日子,将西山口炸開,南北打通,撒上牧草種子,從河曲進些種馬,盡快。”
“歸攏周邊田地,核對佃戶人口,田地品質重新劃分。”
“……”
一條條指令接連不斷地下達,部下紛紛領命,各自去辦。
心腹們暗自欣慰,不約而同地想着,侯爺雖偏安一隅,卻并未自暴自棄,如今看這一番布置,想必有大抱負。
殊不知,李曜之所以招攬流民、開辟谷地、暗中養馬、打通海上航線,說到底不過是為了替葉凡遮掩。
金針菇、面果樹、油葵籽,或者其他尚未出現的稀罕物,他可以不聞不問,卻架不住有心人千方百計地打探。
他不會阻止葉凡,只會在背後替他布置好一切,讓他放心大膽地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即便遮掩不住,他也要讓自己有足夠的實力保他、護他,不讓任何人動他。
***
時間又過去了半個月。
這些天,葉凡取出三分之一的油葵籽,按照胖團查的方法浸種、催芽,交給李曜。
李曜把手下的部曲、佃戶全都動員起來,不出兩日,就将那些種子種到了面果樹的空檔裏。
緊接着,這些人又去修整荒丘,蒿草拔掉,草根挖出來,碎石也得撿到筐子裏,一筐筐背到山腳下。
這可是個辛苦活,佃戶們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幹到太陽落山才收工。
葉凡不肯讓他們白忙活,同李曜商量好了,每位佃戶一天給十個銅板的工錢,飯食自理。
這對一年到頭都沒有額外收入的農戶來說無異于天上掉餡餅,除了李家莊子上的佃戶,韓家嶺及附近的村民們都來應工。
葉凡來者不拒。
人多力量大,原本計劃中至少要收拾一個多月的土丘,不過十來日便翻成了一處松軟整饬的梯田。
當地的百姓還是第一次見這種樣式的田地,紛紛問葉凡能種些什麽。
“豆子、粟米、冬麥,都能種。”反正這個時代也沒有大型機械,莊嫁種在平地裏還是種在狹窄的梯田上,區別并不大。
葉凡突然想到一個小知識點,連忙說給大家聽,“我在書上看到,黃豆根上有一種東西,種完一茬黃豆,地便能肥一些。”
老村長彎着腰坐在樹樁上,聽他這麽一說,露出恍然之色,“我還說呢,有些年頭種了黃豆再種粟米,粟米總能多收那麽一兩鬥,不種的時候就不成,原來是這麽個理兒!”
葉凡笑笑,他說的其實是大豆根部的根瘤菌,不好解釋,幹脆就說得含糊了些。
老村長都肯定了他的話,大夥哪裏還有不信的,連忙問:“書上還說了什麽?小郎君給咱們說道說道呗!”
這可把葉凡難住了,他剛才就是那麽随口一提,別的可真不知道。
好在,他還有個“智囊團”,小家夥很快從數據庫裏轉了一圈,趴在他耳邊叽叽咕咕地念叨。
葉凡就像複讀機似的,把草木灰、人畜糞肥地的法子,精耕細作的好處,灌溉系統的便利,以及各式農具的用法都說了說。
老少爺們蹲在土坡上,頂着一張張黑瘦的臉,聚精會神地聽着,唯恐錯過一個字。
直到說得口幹舌燥,葉凡才停下來,喝了口水。
“天爺爺,了不得了!書上還教人種地?”
“沒見識了吧?我聽人說,不僅有教種地的,還有教人開山挖河打仗的,對了,葉小郎君,是不是還有說怎麽釀酒的?”
葉凡笑笑,“正是。”
漢子換了條腿蹲着,晃着腦袋嘆道:“趕明兒咱們攢下錢,也把娃送到學堂裏,不指着考狀元,能學到葉小郎君一半就夠了!”
大夥紛紛點頭,心裏都是這個想法。
葉凡趁機說道:“長安侯大人在家裏辦了個學堂,附近的孩童都能去讀書,不要束修。”
“真的假的?”
葉凡歪歪頭,“兄長們竟沒聽到信兒麽?”
“聽到了,我壓着沒說。”老村長嘆了口氣,“不要束修,還是頂好的先生,這人情咱們還不上哇!”
漢子們一聽,紛紛搖頭嘆氣,可不是麽,若是尋常人家,送些吃食,幫着做些活計,好歹能還了人情。換成長安侯,人家缺什麽?這不上趕着占便宜麽!
看着周圍這一張張淳樸的臉,又是好笑,又是感慨。
他清了清嗓子,笑道:“話不能這麽說,這人情雖說眼下還不上,指不定将來就還上了。”
“兄長們想想,大寧縣到底是侯爺的根基,倘若能出幾個讀書的俊傑之才,對他的名聲是不是有好處?”
“就算娃娃們只是認幾個字,或者學樣手藝,一旦侯爺用上了,是不是就能報答一二?”
漢子們一聽,頓時拍拍大腿,“可不是麽,娃子們學出來,都去給侯爺幹活,只要侯爺不嫌棄!”
老村長也點點頭,沖着葉凡執了執手,“倒是老朽拘泥了,多虧小郎提醒。”
葉凡忙站起來,躬了躬身,白嫩的小臉堆滿了笑,當真是禮貌又讨喜。
他在村民們心目中的地位蹭蹭地往上蹿,誰還記得當初那個買假貨的敗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