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33】媒婆找上門
“爹爹,有人來找你。”門外響起杏花的聲音。
與杏花一起來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四方臉,個子不高,穿着一身小碎花衣服,這種衣服在這個年代很受中年婦女喜好。
可是,吳大光不認識來人啊,村裏總共百十來家,從沒見過她,從她的面相看,不像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
“你就是吳大光吧。”那婦女踩着小碎步進屋,自來熟的坐在炕上。
“對,我就是吳大光,您找我有什麽事嗎?”陌生人來找自己,第一想法就不是什麽好事。
“你別緊張,我是劉家灣的,找你沒別的事,就是來看看你。”
吳大光咧咧嘴,這句話還真考驗智商啊,一個陌生人跑到他家裏說看看他,真讓人費解。
“有沒有熱水,走一道了,怪冷的。”那婆娘問道。
吳大光瞥了一眼二賴子,二賴子馬上應和:“有有有,你先等會,我去找個碗來。”
婆娘看了一眼二賴子,問向吳大光:“他是你兄弟?”
這婆子是誰啊,莫名其妙來他家不說,還打聽那麽多,杏花從哪撿回來的。
“他是我夥計,請問您是?”吳大光保持着尊重。
“哦,你瞧瞧我,光顧着跟你聊天了,忘了說了,你叫我王嬸就行了,我來一趟就是瞧瞧你這人怎麽樣。”
“看我幹什麽?”越來越多的疑惑等着吳大光。
“你年紀也不小了吧,聽說杏花她媽跟人家跑了,杏花才四歲,你就打算這麽打光棍一輩子了?”王嬸說道,在她的字典裏,沒有幾個光棍不想讨婆娘的。
“王嬸,我還不着急呢,我現在忙都忙不過來,哪還有功夫想婆娘的事。”
Advertisement
“你也不用不好意思,嬸子是過來人,嬸子知道。”王嬸說着,打量起吳大光家的家具,她是相當滿意啊,在村裏蓋上大瓦房就夠吸引小姑娘了,家裏頭的家具還都是新的。“你的條件不錯,可以在找個水靈靈的大姑娘。”
吳大光無語,這王嬸自己連認識都不認識,就要來給自己說媒。
“王嬸,其實我……”
“沒有其實,你說杏花他媽咋想的,你條件這麽好,還跟別人跑了。”王嬸感嘆道。
一旁的杏花,眼睛死死的瞪着王嬸,她不允許別人說她阿媽不好,絕不允許。
“我阿媽會回來的,杏花不要後媽,杏花不要後媽,杏花不要。”杏花一連說了三個不要,最後一個不要是吼出來的。
王嬸顯然沒想到自己說的話如一把刀子戳進杏花柔軟的內心。
王嬸連孫子都有杏花這麽大了,對付小孩子有的是招數,趕緊笑呵呵的讨好杏花:“好,不要,不要,嬸子不給你爹介紹。”
單純的杏花相信了,她開始擔心剛才不禮貌,會讓爹爹不喜歡她,站在一旁不吭聲。
吳大光賠禮似的笑笑:“小孩子不懂事,您別計較。”
“沒事沒事,你家杏花可比我孫女懂事多了,你好好想想,嬸子先走了。”王嬸往外走。
二賴子正好端着一碗水走進來:“王嬸咋了,這就走了,喝點水再走。”
“好,好。”王嬸接過水,喝了兩口,目光又落在了二賴子身上:“小夥子,你多大了?”
二賴子被這麽一問,也是一臉發蒙,帶着疑惑的口氣回答:“二十……二十三了。”
“娶媳婦了吧。”
“沒,還沒呢。”
“咋這大還沒娶媳婦呢?”
“窮呗,人家咋能看上咱窮光蛋,不過我明年就能蓋上大瓦房了。”
“好,蓋大瓦房好,等你蓋上大瓦房,嬸子給你介紹個媳婦咋樣?”
“那敢情好。”二賴子誠實的答應下來。
墨跡了半個多小時,才把王嬸送走。
這個時代的媒婆沒有跟金錢挂鈎,就為了讨個喜慶,在民間流傳着一個說法,人的壽命在六十歲,做的好事多的,就增壽,做的缺德事多的,就減壽,媒婆這一行,給人拉線,俗稱添喜,閻王爺會給添壽命的。
雖然這個說法很扯淡,很多村裏的婆娘們樂此不疲窺視着誰家姑娘該嫁人了,誰家小子改娶媳婦了。
這件事吳大光就沒放在心上,現在正是他努力的階段,先成家後立業不适合他。
村長家……
“咱明早量地,量個三五天就量完了,幹嘛要麻煩人家大光,按半天算,不得十幾天啊。”村長說道,他本來是不想量地的,但他轉念一想,為村民做點事,明年村長的位置沒準就保住了。
“沒事,大光說了,他走集回來就跟大夥量地,我們不耽誤他的事,大光也答應了。”
“難道你們還信不過我嗎?”村長問道。
“不是信不過,我們不是看您忙嗎,就先找了大光,大光都答應了,我們自己私下裏量地,不等他,不太好吧。”村民說道。
村長心裏無數個嘆息,從量地這件事上能看出來,他是徹底被架空了,村子裏有什麽事,村民第一時間找的不是他這個村長,吳大光啊吳大光,你到底會什麽妖法,讓村民對你深信不疑呢。
次日,吳大光下集回家,正吃着飯,幾個村民拿着米尺本子找到他,當他聽到村裏人都在等他去監視量地的時候,小小的受寵若驚了一下。
中午連休息時間都犧牲了,被村民們拉到了地頭上。
千恩萬謝現在是冬天,活動活動能能暖和上來,這跑來跑去的,換做夏天,簡直不能忍受。
一下午下來,跑了兩個山頭,量了十分之一的地,這些地的主家,有些開心,有些不滿。确實如村民所說,有的村民兩口人,多占了半畝多地,有些四口人的地,勉強能算三口人的地量。
霸道一點的村民私下裏跟量地的村民做點小動作,村長只當自己老眼昏花,看到了當沒看到一樣,糊弄過去,但地少的村民開始吵吵量的不對,要求重新量地。
吳大光壓根就不懂,每次有村民吵吵,吳大光就跑過去看上一眼。
就是這一眼,讓量地的村民不敢搞小動作,該是多少是多少,然後村民用搞頭挖出一個深坑,埋上大石頭,以此為地的四邊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