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大顯神通

紅果兒抿嘴微笑, 只要牛同學在,基本上就不用她操心什麽。

不過,這位校長做事确實不太合适。這麽熱的天兒, 他完全可以先讓學生們在教室裏呆着, 等他們來了,再通知學生到操場集合的。

而且, 他們這群小學生年齡那麽小, 讓他們去搬重物,确實也不合适。

牛春來一說到記者,校長的表情更難看了。但他還是吩咐人, 去校門口的轎車那裏拿宣傳展板。

由于事先通知到位, 學生們都從家裏拿了玻璃瓶來。而學校這邊也有自來水, 随時可以取用。

至于小球藻母液,牛春來和他帶的那些小夥伴們都拿了的。他們一人拿了兩玻璃瓶母液過來, 這都是他們這些日子自己養的小球藻。

而紅果兒也帶了幾支滴管過來,專門用來分發小球藻母液。

一個學校也不過幾百人而已。換算下來, 也就需要分給學生們幾百滴母液。他們帶的那些,足夠了。

這麽重要的時刻,紅果兒本來要推黎燕燕上主席臺講課的, 可記者們卻不同意了。

他們早就聽說了, 今天主講的是個小學生。而這個小學生, 是學生當中最早開始繁殖小球藻,且還成功了的。學生自救運動,當然是學生來講, 更有說服力的!

黎燕燕也覺得紅果兒去講比較好,她彎下腰,語氣柔和地對她道:“你去講吧,黎阿姨就站在你後面。要是你緊張了,我給你提詞。”

紅果兒心中一暖,黎阿姨還是那麽溫柔……

宣傳展板很快就被搬到主席臺下方,并被一字排列放置。

而牛同學和小夥伴們帶的小球藻母液,也被放到主席臺的桌子上。

校長先行上臺致詞,先說了一些“國難當頭,為國效力,匹夫有責”的場面話,接着,就提到“學校有幸邀請到全縣,乃至全國第一位靠一己之力,成功繁殖了小球藻,自己養活了自己的小學生典範李懿君小朋友。”

他說:“我校全體師生,應該向李懿君小朋友認真學習。我們學生也有生産力!我們學生也能養活自己,養活父母!甚至,我們還可以再加把勁兒,把街坊鄰居也養活!好,下面請李懿君小朋友上臺,來為大家傳播她在小球藻繁殖上的先進經驗!大家鼓掌歡迎!”

Advertisement

校長的致詞是很一本正經的,不知道為什麽,紅果兒聽起來總覺得有種莫名的喜感。

但她還是禮貌性地憋住笑,抓緊時間對牛春來低聲說道:“縣裏學校太多了,以後我們可能要分批到不同的學校上課。這樣才能節省時間,救更多的人。你叫你的小弟們好好聽課,看我是怎麽講的,以後你們也得單獨上臺演講。”

牛春來聽到他以後得單獨上臺,給一整所學校的師生講課,饒是他向來愛出風頭,也不禁眼裏微露失措。

紅果兒認真地重複:“這是在救萬千人民的性命!不可以退縮的。”

他的表情也凝重起來,最後堅定地點了點頭。

紅果兒知道他的個性,他答應的事,向來都會說到做到。頓時安心不少,轉身走上主席臺。

黎燕燕沒聽到兩個孩子間的交談,如之前答應紅果兒的那樣,站到了她身後,随時準備為她提詞。

紅果兒一上臺,下面的記者們就開始瘋狂地按動閃光燈。

主席臺的桌子上擺放有通了電的話筒,即使像紅果兒這樣聲音不大的娃子,說出來的話,也能讓全校師生都聽到。

但她才說了一個字,一陣尖銳的雜音就從音箱裏傳了出來。

太陽在頭頂炎炎照射,下方是列陣列得相當整齊,但一眼望過去卻密密麻麻的學生方隊。各班級的班主任,也站在自己班學生隊伍的旁邊。

雜音持續不斷,有老師趕緊過來試了試話筒,再做了一點小調整。

雜音這才消掉了。

但不知怎的,她忽然生起一種不知該從何說起的感覺來。

黎燕燕很快發現到她的緊張,低低地在後方提了一句:“告訴他們,主席臺上擺的小球藻原液,都是你們這群小學生繁殖的。”

紅果兒的心定了下來,對着話筒道:“就像校長爺爺說的那樣,我們學生也有生産力,我們學生也能養活自己!大家看,這裏有16瓶綠色的液體。這些液體就是小球藻母液,裏面的小球藻只要接觸陽光,每時每刻都會分裂繁殖。”

“這些小球藻是誰生産出來的呢?是我,還有他們!”她用手指引着主席臺下的牛春來等人,“是我們這些小學生生産的!我們能生産,你們高中生也能生産!”

這樣的話,果然令臺下的高中生們鼓舞起來。大家交頭接耳,臉上都露出了興奮之色。

她停了數秒,留出大家醞釀飽滿情緒的時間。

接着,開始正式科普:“小球藻是什麽東西呢?它是一種單細胞綠藻,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能在20個小時裏,就增長4倍的生物。而且它的蛋白質含量比肉類和大豆還要高。把它脫水烘幹,制成幹粉,只要3-5克,就可以滿足一個人一天所需的主要營養成分。”

“而且,它相當高産,5-6天就可以收獲一次。是對抗災荒的最佳食物!”

“它的繁殖也相當簡單,我們只需要在幹淨水裏滴入一滴小球藻母液,然後再把它放置到陽光裏,并且為了保證水裏的所有小球藻都接受到光合作用,我們需要……”

“……除此之外,還需要制作營養液。人要吃飯,小球藻也需要吸收營養……”

“……木薯、苞谷、花生磨粉後發酵,就可以制成營養液……”

等她把理論知識講完,她又對底下的學生們道:“你們都帶了裝小球藻母液的器皿吧?”

她為了能把課講清楚、講明白,是專門備了課的。特別是小球藻的土法繁殖流程的講解部分,遣詞用句都是句句琢磨過了的。不但用語精煉,而且關鍵詞也在演講中反複出現,以便讓聽者記憶更深刻,更容易理解。

她之前又講了些打雞血的開場白,于是,等她科普完後,一問大家帶了器皿沒有,下面的人就情緒高漲起來。

“帶了的!”

“帶啦!”

“看,這裏!”有人甚至直接把從家裏帶來的玻璃瓶,高舉過頭頂,給她看。

一個人這麽做後,其他人也跟着學。

很快,所有學生都把玻璃瓶舉了起來。

這樣一個類似表決心的舉動,又引發了記者們的一輪“咔嚓”聲。

看到大家确實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了的,紅果兒高興地道:“好,現在我們就開始為大家分發小球藻母液。分發完畢後,我會實際操作一回,演示給大家看。大家最好是跟着我一起做。這個繁殖法非常簡單,只要你們跟着我做一回,就能掌握。”

“要是還有疑問,大家也不必擔心。等會兒,小老師們會到各個班級去指導實操。主席臺下的宣傳展板上,也寫了操作流程。大家要是有興趣,最好拿筆記錄一下。”

接着,她就開始一邊演示,一邊講解了。

其實,從她一開始講課,大家就震驚了。不管是黎燕燕,還是學校校領導,又或者是記者,和學校師生,沒人不覺得驚訝。

紅果兒講的那些話,就不像是一個孩子能講得出來的。

但黎燕燕短暫地驚訝了一下,就想到了果爹李向陽。李向陽的講話水平,她是知道的。而今天紅果兒的演講,跟她爹簡直一脈相承,都是那種講兩句場面話,馬上就端上幹貨來的說話方式。

其他人呢,親眼看到黎燕燕在一開始的時候,給紅果兒遞了詞兒,倒也都沒想太多。

只是,演講稿可以在一開始就由大人為她準備好,講話時的風姿、聲調、氣場,卻是通過長期培訓,也不一定能達到她現在的程度的。

一言以蔽之,這就是天分!

記者們交頭接耳,都在議論這點。無不感慨,上面會推出這個女孩來當典型,确實是因為人家有過人之處。

就連之前一直看不上紅果兒的校長,也收起了眼中的輕視之意。

由于之前完全沒有在大型集會上講課的經驗,這頭一所學校的學生們,到了後面分發小球藻母液,以及學習實操的部分,操場上的秩序就開始有些混亂了。

多的是吵雜聲,以及因為這些吵雜聽不到課,而努力往前面湧的學生。

連各班班主任維持起秩序來,都相當費勁兒。畢竟城鎮人口從前兩個月開始,每月減少了6斤的供應口糧,大家都餓着肚子。誰不想學到能喂飽自己和家人的法子呢?

可越是心急,秩序越差,反而有更多人聽不清紅果兒的實操課。

後來,還是紅果兒去請校長,把學生們遣回各自教室,并說明,稍後會由小老師們一個班級一個班級地進行指導教學,這才暫時控制住了局面。

不過,她說的這個法子,只是權宜之計。真要按這麽做,一天能教會一個學校的學生,就不錯了。

“你們說,該怎麽辦?”她攤手問小老師們。

“既然主要是秩序問題,我們又急着教會那麽多學生,其實可以請牛書記聯系武警部門,讓他們出警幫助維持秩序。”

黎燕燕出的主意,來自幹部們的慣性思維——自己解決不了的,直接找領導。

其他孩子不過都是些小學生,平時連自己都管不住,哪兒知道怎麽管別人?

一個個插嘴道:“叫他們家長來!他們家長陪在旁邊,他們就不敢胡鬧了!”

“讓他們家長也來學習!”

“哇,讓你教高中生,你都還不滿意啊?還要教人家家長?”

小老師們自己先鬧騰起來。

就在紅果兒聽不下去,打算照黎燕燕的主意來時,一直在沉思的牛春來忽然發言道:“既然都想到要教家長了,為啥你們沒想過教老師呢?”

“老師本來就是教學生的啊。把老師教會了,他們的學生不就會了嗎?”

大家同時一愣,接着,都一臉“這法子妙啊”的表情。

特別是他帶過來的那幾個小弟,互相望了一眼,彼此都能從彼此眼裏,看懂對方的意思。

A:教學生已經滿足不了他了,他要教老師了~。

B:老大現在出風頭,出得好高級啊,連老師都逃不出他的魔爪了!

C:咱們老大不僅要教老師,以後還會教校長的,你們等着瞧吧!

看懂了他們在想什麽的牛春來,頭上冒包,明明他提意見是為了救人。他們怎麽這麽想他啊?

看到這其中的暗潮洶湧的紅果兒表示,呃,這只能怪你以前留給大家的既定印象,太深刻咯。有什麽辦法呢?

慢慢一點一點糾正印象吧……

托了牛春來的福,這個問題圓滿解決。畢竟老師的知識水平是比學生高的,他們平時又做慣了教學工作。只要他們會了,問題就簡單多了。

于是,在衆多記者的見證下,小老師們改進了方法,變成在學校會議室,集中教授老師學習。會後,再由老師傳授給學生們寶貴的知識。

小老師們教學方式的改進,也是一個很有話題度的新聞內容。記者們不約而同又咔嚓了一番,把黎燕燕、小老師們手把手地,教高中老師繁殖小球藻的過程拍了下來。

等教學結束,記者們還請黎燕燕和小老師們手持裝着小球藻母液的玻璃瓶,站在一起來了個合照。

一切完畢,紅果兒抓緊時間,借用了辦公室裏的電話,給她爹打了個電話,把這邊改進教學方法的事告訴了她爹。讓她爹和牛爺爺聯系一下,看能不能把各所學校的老師全集中起來,專門搞個培訓。那樣會省很多時間、精力,而且效果也會更好。

她爹是說幹就幹,特別務實的一個人。接了閨女電話,叫她就等在那兒,不要走,自己馬上給牛書記打電話彙報。

牛書記一聽,成啊,而且讓小老師培訓大老師,那話題度不是更高了嗎?立典型不是立得更突出了嗎?這樣肯定能帶動全民搞小球藻生産的!

馬上就拍板說好!讓秘書聯系縣教委去了。

這中間總共也就花了一刻鐘的功夫。李向陽給紅果兒回了話,紅果兒為了不耽誤事兒,還跟她爹說:“爹,牛爺爺要安排這件事,肯定得花點功夫。今天搞教師培訓肯定不成了,那今天剩下的三所學校,我還是跑完吧。”

李向陽:“……你不早點說……那我還得給牛書記打電話……”

紅果兒對手指:“剛剛不是沒想到嗎?我還是個小孩子~。”

李向陽無奈地道:“那我去給牛書記打電話了。”

電話打完,紅果兒他們正打算按照既定計劃,前往下一所學校,這時,教學樓那邊忽然騷動起來。

有幾個人擡着一個學生,慌張焦急地從一間教室裏出來。這間教室裏的學生,也呼啦啦跑出來一大堆,追在後面,似乎想要幫忙。其他學生也都跑到門窗處,引頸眺望。

這騷動驚動了別班的師生,不少人都跑出來看。

擡學生的人裏,有一個高聲叫聲:“快讓一讓,有人昏倒了!”

紅果兒和黎燕燕對望了一眼,昏倒?是餓暈了,還是中暑了?

兩個人眼裏都有擔憂。

正在此時,又有兩間教室裏面分別擡出了兩個學生。

黎燕燕以她一貫柔和如水的語調,對紅果兒道:“你們先去下一所學校授課吧,我留下來看看情況。”

紅果兒猶豫了一下,點頭道:“我們把下一所學校的課講完,就回來接你。”

黎燕燕笑了笑,然後面帶擔憂地小跑着往校醫務室而去。

***

閻有才是鳳鳴高中高二˙三班的學生,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家裏只有他爸是正式工人,他媽只是一個臨時工。

爆發全國性的旱災之後,城鎮戶口的糧食供應就一路在減。先是年初的時候,每人每月半斤肉的定量減到二兩。再到4月份時,連二兩肉都不供應了,改成供應二兩豆腐。同時,所有城鎮居民都在原定口糧基礎上,減了六斤口糧。

後來嘛,連豆腐也不供應了。

各大工廠也開始裁減員工,首當其沖的,就是他媽媽這樣的臨時工了。

這更是給這個家庭造成了雪上加霜的打擊。

他們三姐弟本來就是長身體的時候,沒減口糧前都還吃不飽呢。這下更是天天餓肚子,走路都發飄了。

後來首都的各所學校,都要求學生課餘時間,以及回家、回宿舍後盡量少運動,多多呆在床上休息。他們學校也跟風,要求學生這樣照做。

但他身為男孩子,實在辦不到。肚子餓得那麽厲害,家裏的弟弟也嚷着餓,他能裝作看不到嗎?就跟班裏的男生說好,時不時摸到各個大單位為了度荒自救,而開荒種的地上,去偷菜。

這個時期,你在城裏偷糧是偷不到的。除非你摸到別人家裏去。畢竟城鎮人口的口糧是糧庫每月調撥發放的。但為了救災,國家早就開放了“低标準,瓜菜代”的政策。

低标準,就是指人均降6斤口糧。瓜菜代,就是說,糧食不夠,各單位就大力生産瓜果、蔬菜還有代食品,來代替糧食。所以,這個時期城裏的各單位是可以自行開荒種菜的。

很多知識分子啊單位領導啊,都開始加入種菜種瓜果大隊中。大學教授們下了課,就到地裏開始幹農活。

到處都是這種情況。

閻有才沒有地,墾不了荒,種不了地,只能去偷菜。最初,跟班裏男生一起偷,由于有人幫忙望風,他們還偶爾能有所斬獲。但後來,災情越來越嚴重了,人們對菜地看得也越來越嚴。

到後來,他們發現,他們到處走了半天,卻連一窩菜都摘不到。反而耗了不少體力進去。

這才停下了這無意義的舉動。

閻有才也想過其它辦法的,比如,每天去教師辦公室借閱報紙。

可別小看了這個法子。國家有什麽救災政策,報紙上是最先報道出來的。

像他,7月初的時候,就看到《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員文章《綜合利用潛力無窮》。自從糧食雙蒸法應用到全國之後,全國各地就掀起一場“競賽”。各地争相搞試驗,推出各種救災方法。這篇文章就記錄了河池縣的一個成功經驗。

河池人把麥稭杆磨成粉,和一些面粉、米粉混合起來,制成饅頭、花卷和烙餅吃。據說做出來的東西,質量跟面粉是一樣的,非常抗餓。

他看到這個消息後,趕緊催着父母去鄉下收了些麥稭杆回來,和他家分發的大米一起磨成粉,來做饅頭。

可是,本省産的就是水稻,城裏人平時吃的都是大米飯。哪裏吃得慣這種粗食?

再餓,一頓飯也要吃老長老長時間,才吃得下去——太磨嗓子了。他爹戲稱,成天吃這個,多吃幾個月,就該去醫院耳鼻喉科看醫生了。

而且這東西營養确實比不過大米,纖維又多。上幾次廁所後,感覺這玩意把腸子裏的油水都刮幹淨了。

可吃了再難受,也得吃。總比無休無止的饑餓好受。

一家人就這麽艱難地耗着。

能不能挺過災荒,他心裏一點兒譜都沒有。

望着日益消瘦的家人,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轉折,是在暑假才開始時發生的。

那天,他照例躺在床上,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

他知道自己比農民幸運多了,城裏到處都在傳,說鄉下地方天天都要死人。可為了少消耗,一個正處于青春年少的高中男生,在暑假期間卻只能像個病人一樣天天卧床,那滋味實在是不好受的。

他躺得百無聊賴的時候,外面居然響起了他們班班主任的聲音。

“閻有才!閻有才?閻有才在嗎?”

他媽先他一步答應了:“诶,宋老師,你怎麽來了?快進屋坐。”

“不了,我還得去通知其他學生。你轉告一下你兒子,後天早上八點到學校上課,縣裏面會有老師過來教導小球藻土法繁殖法,這個法子,是可以讓我們自己生産糧食,自己吃飽飯的法子。叫你兒子到時候一定要準時來,千萬別遲到了。聽漏了,以後繼續挨餓,可怨不了別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