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求收藏,求推薦)

孟春時節的開封府,氣候濕潤溫和,雨水豐沛,有點類似後世的江南。

三月二十又下了一夜的雨,到了次日四更天時才漸漸止息。武好古走出大相國寺,呼吸着雨後格外清新的空氣,心中的積郁被清掃一空。

今日便是唱賣《醉羅漢圖》“原本”的時候了。

若能賣個好價錢,武家便能緩上一口氣了,但若是賣不出價……

武好古的一雙眉毛又漸漸擰了起來。

郭京也看出了武好古的心思,只好在一旁低聲打氣,“大郎莫憂,五日前但是摹本就賣出去八千缗了,今日的原本怎麽都賣出一萬六吧?到時候我們兄弟把該得的錢都借你,便有兩萬四千,還怕還不上宮裏和萬家鋪子的賬?”

“沒錯,若是賣得不好,我們就把該得的那份借給你。”

“大郎,我等兄弟,總要助你渡了眼前的難關。”

在郭京之後,劉無忌、傅和尚也紛紛表了态。

很顯然,他們事先已經商量過了,無論如何都要幫武好古渡了難關,這才是患難的好兄弟啊!

武好古也不做作推辭,而是沖着三人一拱手,說:“好古謝過了……這次只是個開頭,這做畫的勾當,日後還可以繼續,總要讓兄弟們都發了財。”

“好,一言為定!”

“就該如此。”

“便一起發財吧。”

郭、劉、傅四人也都是爽氣的性格,紛紛大笑着回答武好古。

武好古點了點頭,“不多說了,好古先去了,在萬家鋪子裏面候着諸位……到時,我等一起做個好局!”

Advertisement

這一局和上一局不一樣,武好古不扮仆童,而是要去打個前站順便做個托——畢竟在鬼市子上唱賣書畫的事情過去沒有發生過,會發生甚底事情,武好古心裏也沒底,因而才決定先走一步去萬家鋪子裏面坐着。

而“做托”則是書畫行常用的炒作手段,在唱賣活動中,“托”更是必須要安排的,以免唱賣的場面冷清。

由于武好古手頭乏人可用,因此只能親自上馬做個托了。

從大相國寺到東十字街鬼市子的距離不近,得沿着汴河大街向東走上好幾裏地,拐上第二甜水巷往北走直到上了馬行街後再往北,到潘樓街再拐彎向東,再走上一段,才是大名鼎鼎的東十字街鬼市子。

因為武好古今兒出門太早,天還沒亮,街上也無甚底行人,仿佛只有他一個人提着燈籠急匆匆地在蒙頭趕路。

……

界身巷,三層樓高的潘家金銀絹帛交引鋪內,一間女兒家的閨房裏面,天沒亮便點上了燈。

潘巧蓮正在梳妝打扮,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女使在旁奉來了帷帽,還低聲說:“李師父已經在大堂裏面等着了,他說如果十八姐太乏起不來,他也能應付。”

原來潘巧蓮昨夜住在鋪子上,今兒又起大早,也是拜武好古所賜的。不過她不是為了買畫而去萬家鋪子的,而是去給幾個大買家提供“金融服務”的。

今天要做的買賣,金額很可能達到數萬缗!

便是用百缗面值的交引也得幾百上千張,交易起來很不方便。因此在潘家鋪子上存了錢的幾個大主顧就要求派人過去負責結算了。

這事兒本來應該潘孝庵來的,可是非常不巧,因為西邊傳來警訊,西夏小梁太後正在點集兵馬,不知道什麽時候便要打來了。所以潘孝庵再次接到軍令,要去捧日軍當值了。

而潘巧蓮就只能“代兄出征”,起個大早帶着管事、夥計去萬家鋪子了。

“他一老人家都能起大早,我才多大年歲,怎就起不來?小瓶兒,我們走吧。”

潘巧蓮淡淡一笑,便起身接過帷帽,向門外走去。她那個喚作“小瓶兒”的女使,也連忙拎上個可以單肩斜挎的布包,也跟着出去了。

……

開封內城西北,金水河畔,金翠樓臺,楊柳垂垂的保寧賜第之內,今年已經五十歲的老驸馬王诜也難得起了個大早。這個時候正在一個打着連天哈欠的小妾的伺候下更衣。在他的卧室裏面,赫然擺着一個三角畫架,和武好古讓人打造的畫架,竟有七八分的相似。

畫架上面也擺着畫板,板上也貼着生宣熟宣。而在宣紙之上,則是用炭條打得畫稿,畫稿上的內容,和武好古送給高俅的《桑家瓦子圖》幾乎完全一樣,顯然就是個摹本。

在妻子蜀國公主早逝,幾個愛妾被宋神宗下诏杖打并配給士兵,本人也被一再貶斥(王诜雖然娶了公主,但是命運卻有點坎坷,先是被好友蘇東坡牽連被貶,然後又因為老婆早死再貶)之後,書畫詩詞就成了他的寄托。

不過為了一幅好畫,起這麽一個大早,卻是很多年未有了。

門外傳來了高俅的聲音:“驸馬爺,小米官人到了。”

小米官人就是米友仁,他和王诜是望年之交,也是書畫一途上的知音,約了今日一起去蘇家鋪子見識一下《醉羅漢圖》的原本。

王诜打了個哈欠問:“馬車備好了嗎?”

“備好了。”

“那便就去吧。”王诜沖着身旁伺候的小妾招了下手,後者馬上把他扶起來,一起向門外走去。

……

“都有誰要去啊?”

此時此刻,就在距離驸馬王诜的保寧賜第不遠,入**侍省副都知劉有方的府上。上了年紀,很有點鶴發童顏的錦袍老者正和勾當翰林圖畫院的劉瑷在說話。

“阿爹,孩兒所知,去的人有驸馬王晉卿、端王府知客吳公器(吳元瑜)、光州防禦使趙大年(趙令穰)、米襄陽家的米友仁,還有京裁造院作監守蔡居安(蔡攸)和禦史臺檢法官李伯時也會去。”

劉瑷管這老者叫“爹”,看來這位老人家就是入**侍省副都知,中衛大夫,密州防禦使,主管合同憑由司劉有方了。

“端王去嗎?”劉有方問。

“不去。”劉瑷回說,“不過端王說了,不管誰得了原本,都得借他觀看上幾日便可。”

劉有方點點頭,說:“端王是不合适去的……賣畫的是個西軍的觀察衙內,端王是大宋的親王,如何能去?”

親王和邊将接觸,再發生幾萬缗的資金往來,趙佶就是跳進汴河也洗不幹淨了,所以他肯定不會去。

“哦,對了。”劉瑷又說,“孩兒還聽人說,端王日前從王驸馬處得了一幅界畫的摹本,喜歡的緊,天天在王府裏面臨摹,仿佛入了迷。”

“界畫?”劉有方一愣,“端王又喜歡上界畫了?大郎,哪裏有好的界畫樓臺?”

“孩兒吩咐陳佑文去尋了。”

“甚好。”劉有方站起身,“時候差不多了,便去吧……對了,錢可帶夠了嗎?”

“不須帶錢的,”劉瑷笑道,“孩兒讓潘家金銀絹帛交引鋪派人去了,要花多少只管支取便是。”

“好好,這樣甚好。”劉有方往外門外走的時候,突然見劉瑷身邊跟着的一個仆童手中拿着兩頂帷帽,于是便道,“不必帶帷帽了。”

“不帶帷帽?阿爹,那是鬼市子的規矩……”

劉有方一笑,“都是老相識了,有甚底不好商量的?難不成還真的把價錢擡到天上去便宜了那個西軍觀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