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正簪七之栀子花簪
一局江山棋,戰火烽連天。
十三簪環記,簪簪血淚斑。
正簪七之栀子花簪
栀子白玉燈,
待君六百年。
聞君忘川待,
與君共黃泉。
她是一座廢棄庭院中的一朵栀子花。庭院荒蕪,久不見人。無人照顧,她靠着偶爾降臨的雨水,活得甚是艱辛。
有一年幹旱,她好久未喝到水。在她快幹枯之際,有一孩童過來庭院探險玩耍。見她快要幹枯,就找了水,給她澆水。
後來,孩童經常來陪她,為她澆水,有時還會和她說說話。或者,在她身邊朗朗讀書。
她知道了孩童名叫梳月,是梳蘇國王府世子。
孩童漸漸長大,她也漸漸長大。待她能和孩童說上話時,孩童已經10歲。她也能化成十歲女童的模樣了。
原本,她應該先修煉兩百年,待根基穩固,再化人身。只是,為了能和她的小救命恩人說話,玩耍,還有學習讀書。她根基不穩便選擇先化人身。
看到她竟然能化人身,孩童甚是高興。她沒有名字,他為她取名為白玉燈。說她的花瓣像一盞白玉燈那樣純潔美麗。她喚他梳月哥哥。
從此,他們倆經常在一起,互相陪伴。
她的元丹不固,法力微弱,不能離開樹身百步,不能陪他出外玩耍。
怕她孤單寂寞,他便來得更勤了。
他們漸漸長大成人,在她即将及笈時,他送她一根自己親手打磨的銀簪,光滑的銀簪頂上,開了一朵白玉栀子花。
他說,等他為她绾發插簪。
她一等,就是六百年。
她及笈那天,他未來。她強撐着微弱的身體,離開樹身百步。卻發現她出不了庭院,因為院子外布了結界。
滄海桑田,六百年過去,破舊廢棄的庭院如今已經變成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廟。
依她如今的修為,她已經能夠破開結界出去。只是,他已經輪回幾世,她不知道要到哪裏尋他。
如今梳蘇國已經不是梳蘇國,是昔寒國。
她知道他為何沒來尋她。
史書記載,六百年前,梳蘇滅,梳蘇皇族被帶昔寒囚禁。
她問寺廟高僧如何尋他?
寺廟高僧手撫念珠說:“緣起緣滅,何必強求?”
她雙手合十道:“佛家講因果報應,他救我一命,我該去還他。”
高僧嘆了一聲,只道:“施主莫強求,貧僧不想造殺孽。”
她不理解,問高僧,高僧卻合眼沉默不答。
她後來又在各國尋他幾十年。亦找了很多高人,都一無所獲。
待她回到寺廟,高僧即将圓寂。圓寂時,高僧留言:“所尋之人,忘川久等。花在此岸待,魂在彼岸盼。此情,可嘆!”
聞君忘川久等,彼岸長盼。她亦自廢修為,赴黃泉尋君。
奈何橋下,忘川河中,她尋到他,他等到她。他們攜手共入輪回。願下世執子之手,共度白頭。
簪環批筆:一世約定,幾世不忘!此情,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