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正釵三木香花釵

正釵三木香花釵

青木七裏香,

蜜香調陰魂。

素手洗冤錄,

餘生伴浮雲。

她是伊暖國刑部尚書三女君木香,小字阿木。

她自小就和別人不大一樣,愛好奇特,喜歡研究屍體。

看書都是仵作類的書。

幸虧父親沒有抹殺她的興趣,埋沒她的天賦,還找了個有名的仵作和神醫教她身體構造與解剖,毒理之類……

她小字阿木,不是沒有道理。除了研究屍體時比較靈活聰慧,其它時間都很木,對什麽都不感興趣。

長大及笈後,她對屍體的研究技藝精進,父親安排她進了刑部做了一名仵作。

她開始了讓死人說話,為民洗冤之路,聽說,百姓們都很喜歡她,覺得她一介女子能為國為民到如此地步,實在可敬可佩!

其實,她很慚愧,她本來只是對屍體感興趣,為國為民只是附帶。

她對國家什麽的其實沒什麽想法。

她以為自己這一生大概只有對死人感興趣,不可能對活人感興趣。

卻不料,有一個活人,讓她漸漸生出了興趣。

他是新屆文武雙狀元,新上任的大理寺卿,名蕭子期。

他會讓她感興趣,是因為他和她志同道合,也對屍體感興趣。

他們所任之職,使得他們經常聯系,互相配合,一起破案。

她驗屍時,他會在一旁輔助。還會提些意見,與她讨論讨論。

他的一些看法,讓她很是受用。她對他便格外注意,有了些許興趣。

她本來只對屍體感興趣,生活比較單一,甚至有些陰森。

他卻用心慢慢引出了她其他的興趣。

他說,屍體不僅人有,自然也有,植物也有,動物也有,所有的一切都有。連靈魂也有屍體。她有些了解,有些不解,他便帶她去各處去看。

他帶她去山水間看風景,看到枯枝落葉,說,“此乃枝葉之屍。”

看到枯萎的小草,說,“此乃草之屍。”

看到凋謝的花瓣,說,“此乃花之屍。”

看到潺潺流水,再看看污水坑與幹涸之地,說,“此乃水之屍。”

看到被火燒焦的山林,被砍伐的樹木,他說,“此乃山之屍,木之屍。”

……

于是,她開始研究起了花草樹木,青山綠水。

他帶她去街市,去妓院賭坊,去貧苦之地,甚至去她常去的牢獄。他對她說,“他們有的行屍走肉,肉體還在,靈魂已腐,難道不是靈魂之屍嗎?”

她頓悟。

于是,她開始了研究市井活人。

她的生活不再單一,變得豐富多彩!

只是還未等她怎麽研究,她便國破家亡。

讓她國破家亡的人中,就有他。

當他帶着人來抓他們君府一門時,她曾問他為什麽?

他說,“刑部平複很多冤案,卻讓我蕭家滿門含冤而亡。”

那時,他看着格外哀傷。

他們一家被關牢中,等待擇日處斬。

她很平靜地等着死亡,等着自己變成自己最喜歡的屍體。

不想,他卻來牢中救他們。

父親不跟他們走,要以身殉國,不願茍活。

她和大哥不願丢下父親,也不願走。

他卻将他們打昏帶了出去。

出去後,她和大哥醒來,還欲返回去救父親,并找不知在哪裏的二姐。

他卻給她一封父親留給她的信,并說姐姐不會有事,新皇喜歡她,不會殺她。

她未再返回去,哥哥返回,去找他的心上人。

他将她帶到季暖山的一個山谷。

夜裏,哥哥沒帶回他的心上人,帶回了他心上人的一截枯骨。

後來,聽說姐姐在牢中撞牆身亡。

君家滿門,最後,只剩她和哥哥兩人。

哥哥将枯骨埋在谷中的一個地方,并在那個地方種滿了杏樹。每日便在那杏花林中不停地彈琴,據說,他彈的是引魂曲,可引他挂念人的魂魄。

又是一年杏花雨,她望着在杏花雨中彈琴的哥哥,不由悵然。

君家如今唯有她一人清醒茍活,留待餘生看谷中浮雲。

身後,他輕将披風披于她身上,說,“小心,天涼……”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