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天一早去老太太房裏用過早飯, 又應付過請安之後, 老太太院子裏的管事娘子親自招呼幾位姑娘去學堂裏上學。

秦孟遠這一房雖然近些年發達了,但是在教育子女上,卻還秉承了西北老家的一些習慣, 例如姑娘們去上學是不允許帶身邊丫鬟的——就好像崇實書院裏的學生都不許帶書僮一樣——這麽多年, 也只有王彥這一個例外。

一想到王彥,茴娘不禁有些走神。自那年王彥回了京城,這些年就一直都沒有得到過他的消息,這次進京, 在街上聽到些皇家的事,也大多都是關于皇長子和三皇子的。或許也是因為他還太年輕,沒有封王成親, 自然少受了許多關注。

不知道他現在過得怎麽樣了……

這個念頭在腦海中閃現,茴娘不禁怔了一下。要說她和王彥,在書院中除了那一、兩次交鋒之外,之後也關系平平, 在書院內都很少說話, 自己怎麽忽然關心起他來了?

就算他過得再不好,恐怕都比現在的自己自在!

秦家的姑娘們上午在學堂的東廂房內讀書寫字, 教讀書的章娘子讓大家一邊聽她念書一邊抄寫,茴娘雖是第一天來上課,但是章娘子布置下來的功課也并無二致。今天章娘子給大家念《女論語》,茴娘就一邊走神,一邊抄寫《女論語》, 不知不覺,寫出了一手她近幾年在書院裏常寫的柳體字。

章娘子一邊捧着書念,一邊不時在姑娘中間踱步穿梭,待走到茴娘身旁,看着她寫出的一紙字,不覺吃了一驚。“筆畫細勁,棱角峻厲,你習的是柳公權的字?”

茴娘這才緩過神來,看着自己抄寫好的幾張紙,也不禁有些頭疼。現如今的大家閨秀,大多學寫的都是衛夫人的簪花小楷,她上一世就寫得很好,原本也不欲标新立異,想着上一世的老底子也沒有落下,寫出來和姐妹們差不多就是了。

沒想到這幾年在書院裏寫柳體字寫慣了,剛才又一走神,随手就寫了出來。

“在老家的時候都是拿孟章堂叔的字做樣子,孟章堂叔善寫柳體字。”她恭敬地回答。

章娘子點了點頭,顯然也知道秦孟章的事。“不過。”她沉吟片刻,還是出言建議,“如今姑娘們都講究寫一手簪花小楷,二姑娘最好也練起來。”

茴娘笑着點頭,“多謝先生提醒。”

章娘子走回自己的書案前,繼續念起了《女論語》。等到臨近下學,她才叫住茴娘,自己徑自回了內室。不一時出來,手中正拿着一本衛夫人的字帖。她把字帖遞到茴娘手中,“明天開始,你就臨這本字帖吧。”

接過那本字帖,茴娘不禁有些感動。她微低下頭,“多謝先生。”

她把字帖放到自己的書桌上,又整理了一下桌面,才轉身出了姑娘們念書習字用的東廂房。東廂房外,芙娘正坐在回廊邊的椅子上,和院子裏負責灑掃的小丫鬟說笑。等茴娘出來,她也就停下了話頭起身,“二妹,咱們一起回去吧。”

Advertisement

兩個人都住在老太太的院子裏,一道回去也更好看些。茴娘看了看芙娘,沒有細琢磨她的心思,主動上前牽住芙娘的手,甜笑道:“多謝大姐在這裏等我。”一個上午,她好像光和人道謝了。

“應該的。”芙娘和茴娘手牽着手出了學堂大門。

“剛剛先生把你單獨留下,和你說了什麽?”姐妹兩個手牽着手走了一段路,芙娘才看似不經意地提起這個問題。

茴娘帶着幾分不好意思地回答:“先生借給了我一本字帖,讓我學着寫簪花小楷。”茴娘老老實實地和盤托出,無論芙娘問她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麽,在這件事上她都沒有什麽不可告人的地方。

“哦。”芙娘好似終于放下心來地籲了一口氣,随即又發現自己似乎做得太明顯了,遮掩一般地一指邊上的一座院子,“這就是六姨娘和二弟住的院子……”

***

無論是讀書寫字還是繡花,茴娘既有上輩子的老底子,重生之後也時常練習,不敢懈怠。所以兩樣功課都上手得很快,得了教念書的章娘子和教繡花的羅娘子好幾句誇獎。雖說也并不是不知道韬光養晦或許更好——但是很多東西,她也沒有那番耐性再重學一遍了。

好在她在刺繡一道上天分原本就不太好,在姐妹中年紀又偏大,做得比幾位妹妹稍好些似乎也理所應當——更何況,秦家姐妹中最有刺繡天賦的人是五妹茵娘,随手繡在帕子上的小貓、小鳥都能活靈活現,茴娘自認自己的刺繡水平拍馬都趕不上今年才剛九歲的茵娘。有茵娘在,她在刺繡上的“好”也就沒那麽明顯了,可以放心地顯露出自己在書法上的天賦。

當然,對于家中姐妹們的特長和天賦水平,茴娘早就心中有數。除了五妹茵娘堪稱刺繡一道上的天才之外,大姐芙娘深得“中庸”這兩個字的精髓,哪樣都平平,但是勤能補拙,也從不落人後。四妹芝娘身為嫡女,天生嬌慣自傲,卻也有自傲的資本——她念書和刺繡都學得一般,但是卻彈得一手好古琴,甚至在整個四九城裏都很有名,很受她外祖母大長公主的喜愛。無論她的古琴彈得是不是真的那樣好——茴娘自認是不懂琴的也聽不出好壞來——但是至少大長公主還是很願意為了自己的親外孫女傳播才名的。

而家裏唯一有些木讷的姐妹,只有三妹苓娘,她真的是哪樣都學得一般,不過因為是庶女,無論是秦孟遠還是魏氏,都不太重視她,又很會讨好芝娘,所以一向也沒有因為沒有所長而受過訓斥。

姑娘們不需要考科舉,功課稀松些也無妨,因此學堂的課每上五天就會有一天休息。這日又輪到了休息的日子,早上魏氏那邊有事,在姑娘們過來請安之前匆匆在老太太屋裏打了一晃,就趕着回正院處理事情去了。

茴娘跟着姐妹們在老太太屋裏陪着祖母說了會話,老太太就道:“今天你們不用上學,也去給你們母親請個安吧。”

老太太都發了話,大家只好帶上外面的丫鬟、婆子們,在芙娘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步行去了正院。

這還是這一世茴娘進京之後第一次到正院來,五正四耳的大院子,檐角斜飛,層層疊疊,很是氣派。兩邊的廂房也更大些,回廊裏還挂着金絲鳥籠,幾只小鵲正在裏面歡跳。主屋外,兩個梳着兩條大辮子的小丫鬟正在臺階上坐着,遠遠見姑娘們來了,忙挑起堂屋的門簾子,“姑娘們過來了。”

魏氏正在屋裏和家裏的管事娘子說話,一臉的嚴肅。好在已經說得差不多了,見女兒們進來,她又緊着吩咐了一句:“你們可記住了,那幾樣東西是一點都不能錯的,若是錯了,我只讓你們管事的領罰。”随即換上一臉的慈愛,讓女兒們坐在椅子上,又擺手讓管事娘子出去。

“娘!”最得寵的自然是芝娘,她一進來就湊到魏氏身邊,依偎到母親懷裏。

魏氏滿臉疼愛地摸了摸女兒的腦門,摟着芝娘讓她坐在自己身邊,又關心剩下的幾個女兒,先問芙娘早上吃了什麽早飯,緊接着問茴娘早上有沒有臨帖寫字,又問苓娘昨天晚上睡得好不好,最後問茵娘繡了什麽新花樣沒有。可以說幾個名義上的女兒一個都沒落下,全部都關心到了。

對于應付老太太——畢竟是親祖母,茴娘尚有幾分耐性,但是應付魏氏,她就沒什麽興趣了——可是,現在秦府內宅是魏氏做主,在另外尋到好出路之前,自己還要在她手下讨幾年生活……想到這裏,茴娘就重新打點起笑臉,甚至比芙娘、茵娘臉上的表情還要更自然些。

母女幾人閑聊了一會兒,魏氏身邊的大丫鬟杜仲親自端了茶來,還有新下來的杏子、李子,另有幾樣小點心。“你們嘗嘗。”魏氏笑着道:“都是今天早上管事們剛送來的,等下才能送到你們各自的屋裏。”

這是在明晃晃地在擺當家主母的款了。芙娘和茴娘神色不動,動作也不疾不徐,苓娘卻迫不及待地就拿起了一個李子咬了一口,“唔,真甜!”

“苓娘愛吃,就多分你些。”見有人捧場,魏氏臉上笑意更濃。

“多謝母親。”苓娘确實很上道,茴娘見了也不由得心下佩服。

魏氏看了看剩下幾個女兒,就把這一章揭過去了,新起了話題,“再過十幾日,就是你們外祖母的生日……”剛起了個開頭,堂屋裏就響起了急匆匆的腳步聲,魏氏身邊的另一個大丫鬟杜松很快撩開西次間門口的珠簾,走了進來。

“怎麽回事?”被打斷了話頭,魏氏很有些不悅。

“太太。”杜松福了福身子,“是淮王殿下來了,見老爺不在,已經一路走過來了。”

“恒兒來了?”魏氏一怔,扭頭掃了一眼身後,透過玻璃窗,她隐約看到回廊上一個高大的年輕男子的身影。她又回過頭看了一眼幾個女兒,芙娘、茵娘都低下了頭,茴娘正一臉好奇地看着自己,苓娘眼中露出些許渴望,而親女兒芝娘,她一撇嘴,卻做出了刁蠻任性的表情。

“快讓恒兒進來,重新上些果子、點心和好茶來。”她又将目光投落到女兒們身上,“你們先進裏間去回避一下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