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次日早,謝長庚離去後,慕扶蘭穿了身尋常人家的衣裳,坐馬車出城去往護國寺。

慕媽媽還以為她是昨日有所感觸,今天才特意單獨再去禮佛,和侍女準備了香籃等物,便随她一道出了門。

馬車行至護國寺的山門之下,慕扶蘭叫車夫等在此處,自己登階而上。

和昨日山門之外香車寶馬熙熙盛盛的景象不同,今日這裏一片清幽。那條筆直通往山門的石階上,不見半個人影。日光照着林頭,藤蘿薜荔,空山深處,傳來陣陣清脆的鳥鳴之聲。

慕扶蘭到了山門,知客僧出來。因昨日來的人實在太多,加上她今天穿着普通,自己也未表明身份,便如尋常上山的女香客那樣,被引到了觀音堂去。

她跪在蒲團之上,虔誠叩拜祝禱過後,留下慕媽媽和侍女,自己出了觀音堂,向知客僧打聽昨天看見的那個孩子。

“……那孩子的個頭到這裏,穿僧袍,卻又沒有剃度……”

她極盡詳細地向僧人描述自己那一眼的所見。

“他是長老跟前的俗家子。”

“長老很早以前便吩咐我,倘若有人尋來問此稚子,叫我引人至他面前。”

“女施主請随我來。”

僧人說。

昨夜整整一夜,還有今早,在來的路上,慕扶蘭坐卧不寧,患得患失。

她怕自己聽到寺裏并沒有那樣一個孩子的話。一切不過只是她的幻象而已。

而現在,因為這個僧人的話,那雖然渺茫但卻牽住她心肝的某種希望,看起來竟仿佛還能繼續保有下去。

就在這一瞬間,她便已經感激得幾乎就要落淚了。

Advertisement

她克制住那種瞬間湧向自己的情感,向僧人道謝,随他去往後山的塔林。

僧人引着路,和她說着關于那孩子的來歷。

那孩子是個孤兒,出生不久,便被棄于後山塔林,身上帶了生辰八字,天煞地孤。想是将他帶到這俗世的父母恐懼,怕他會給自己帶來不祥和災禍,這才将他棄了。他的啼哭之聲引來了長老,長老後來便将他養在跟前。

僧人說,那孩子如今快要三歲了,還是不會開口說話。長老對他卻很是喜愛,不知為何,也分外的看重,破格竟以徒兒喚他,論份位,和住持方丈一樣,卻又不曾替他剃度正式收入門中,只道這孩子還另有塵緣,在收養他不久之後,便對自己這般叮囑。

慕扶蘭的眼前再次浮現出昨天傍晚那孩子回頭看向自己的一幕,心跳止不住地再一次地加快。

“到了,此處便是塔林,長老就在裏頭,女施主循路進去便可。”

僧人停步,指着前方一條石徑說,向慕扶蘭合十行禮,随即轉身離去。

慕扶蘭沿着石徑,穿過身畔那一座座靜默而莊嚴的舍利塔,慢慢地朝着塔林深處走去,終于,在她行到了一座塔旁之時,慢慢地停下腳步,看着前方,屏住了呼吸。

前方不遠之處,就在塔林之間,一個須發皆白的老僧帶着一個稚童,兩人各自握了一把掃帚,正在清掃着落在塔林周圍地上的落葉。

那稚童頭梳一只沖天小髻,身穿一件改小了的舊僧袍,手中握了一柄小掃帚,正效仿着老僧,一下一下在掃着地。

他的神情稚嫩,動作卻一板一眼,認真無比,身後的那片地,被他掃得幹幹淨淨,連一片落葉都沒有落下。

慕扶蘭雙眼一眨不眨,望着面前的這個孩子,一種唯有她自己才知道的再熟悉不過的親近之感,便向她迎面撲來。

從她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歸來之始便猶如被剜走一塊的空落的心,就在這一刻,被一種不敢置信般的狂喜和心安之感,徹底地填滿了。

他就是她的熙兒,她知道。

他轉世而歸,就像從前曾經對她說過的那樣,回來陪伴她了。

她雙眸泛紅,喉嚨堵塞,想立刻就奔過去,将他小小身子抱入懷裏,再不放開,告訴他,自己就是他的母親,從今往後,再不分離。她會盡己所能地保護他,直到他長大成人,開始有他自己新的人生。

可是她又害怕這樣的自己會吓到了他。

“熙兒!”

她上前一步,試探着,顫聲喚出了他的名字。

那孩子停了下來,握着手裏的小掃帚,擡起頭,望着忽然出現在了自己面前的這個年輕又美麗的女子。

片刻之後,他遲疑了下,睜大一雙明亮純真的眼睛,慢慢地問:“熙兒是我嗎?你就是我的阿母,來接我的娘親嗎?”

或許是他第一次開口說話的緣故,他的吐字有些吃力,但卻一字一字,清晰無比。

就在聽到他用稚嫩嗓音問出這話的時候,慕扶蘭再也忍不住了,落下眼淚。

“是,你是熙兒!我便是你的阿母,來接你的那個娘親!”

她哽咽着回答,用力地點頭。

她何來的福澤啊,竟叫上天待她如此恩厚。縱然前生那麽多的遺恨和痛,這一輩子,竟還能讓她和她的熙兒用這樣的方式相遇再做母子。

她向那個小小身影奔了過去,一下便将他摟入懷中,緊緊地抱住。

親吻仿佛雨點一般,不停地落在他的一張小臉蛋上。

熙兒被她抱入懷裏,起先一動不動,乖乖地任她不停親吻自己,慢慢地,他的眼睛裏,充滿了歡喜的光芒。

“我夢見過娘親來接我。你和我夢裏的那個娘親,一模一樣。昨天熙兒就看見你了,可是不敢叫你。”

“原來你真的是我娘親呀……”

他的一張小嘴湊到了慕扶蘭的耳邊,歡喜,又帶了幾分羞澀,輕輕和她耳語。

慕扶蘭的眼淚流得更兇,将他抱得也愈發得緊。

“娘親你不要哭……”

熙兒伸出一只小手,替她擦起眼淚。

“好,娘親不哭!”

慕扶蘭急忙忍住眼淚,對着熙兒露出笑容。

“師父!我有名字了!”熙兒眼睛發亮,興奮地仰起臉。

“她就是我的娘親!我的娘親來接我了!”

慕扶蘭這才回過神,急忙擦去眼淚,輕輕松開熙兒,轉向那個方才一直在旁靜靜觀望的老僧。

懷着無比敬重感激的心,她向面前這手握掃帚的高僧恭敬行禮。

“長老,熙兒是我的孩子,我能不能将他接走?”

道謝過後,慕扶蘭問道。

老僧的目光平和而深沉,凝視了慕扶蘭片刻,說:“此子本非空門中人,因緣際會,從前寄居于此。如今女施主找了過來,骨肉重聚,天道人倫,老衲怎敢不放?”

慕扶蘭深深拜謝,慢慢定住心神,思忖了下,很快便做了決定,對熙兒說:“娘親的家,在一個名叫長沙國的地方,那裏離這裏很遠。娘親現在還有事,不能立刻和你一道回去。娘親先叫人把你送回家,你在家中等着娘親回來,好不好?”

熙兒一愣,眼睛裏露出憂愁的神色,兩條小胳膊緊緊地摟住慕扶蘭的脖頸,遲疑了下,輕聲說:“娘親,你會不會不回來,又不要我了?”

慕扶蘭心又酸又熱,将兒子再次擁入懷裏,重重地親了一下他的額。

“熙兒放心。熙兒是娘親在這世上最心愛的人,從前是娘親找不到你,現在終于找回了熙兒,娘親怎會不要你?熙兒聽話,等這裏的事情完了,娘親立刻回家,往後,我們再不分開,好不好?”

熙兒松了一口氣,臉上重又露出歡喜的笑容。

“好。熙兒聽娘親的話,在家裏等着娘親回來。”

慕扶蘭緊緊又抱了兒子片刻,終于放開了他,再次回到慧寂長老的面前,說道:“長老,我今日便安排人上山,盡快先将熙兒送走。”

長老不言,只朝熙兒招了招手。

熙兒朝他奔了過去。

長老面露微笑,慈愛地摸了摸他的腦袋,指着前方那片塔林說:“緣起于此,有始有終。熙兒願不願意先和師父一道,把這裏的地掃完再走?”

“熙兒願意。”

他立刻點頭,奔去抓回了方才那把放下了的小掃帚,轉頭對慕扶蘭笑道:“娘親,熙兒要先幫師父把地掃完了才能走。”

慕扶蘭笑中含淚,點頭說好。

她站在一旁,望着熙兒努力掃地的小小背影,拭去面上殘餘淚痕,轉身回到前頭,開始安排事情。

她這趟入京,慕宣卿曾替她安排了兩個能幹的慕氏死士,以随從的身份,随了使官隊伍同行而來。

使官貢獻完畢,便不能留下,三日內必須回去,但那兩個死士暗中已經留了下來,供她驅策。

慕扶蘭知自己接下來前途未蔔,甚至兇多吉少。

正是因為如此,她才要将熙兒先盡快送回長沙國。

只有熙兒平安地先回了長沙國,她才能放下心,和眼前的這些人周旋。

她一定要盡快脫身。不惜代價,不論手段。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