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碧彤被封郡主之事,轉眼間傳遍了洛城。尤其是貴女們都議論紛紛,深恨這樣的好運氣怎麽不落在自己頭上。而貴婦們則開始琢磨自家小子年歲是否相當,過兩年是否可以求娶。
小公主着人放出風聲,倒是将整個事情還原,讓一衆群衆都弄清楚了來龍去脈。
原來去年冬天,大齊西部數個地方都受到雪災,然而地方官員統統都壓下,不曾上報。直到災情壓制不住,大量百姓鬧将起來,地方暴動,打死了數名官員,此事才被上報朝廷。
張國公立刻安排欽差大臣,各地駐軍亦前往救援。此時鬧得甚大,便是朝廷上下也都沸沸揚揚。由于救援并不及時,而朝廷未曾處理好災後重建的問題,衆多災民就開始往附近繁華的城裏湧去。
洛城自然是許多難民的首選之地,他們相信,皇城腳下,是絕對不會發生賣兒賣女,吃死人的情況的。于是新年前後,大批的難民結伴而來,洛城東面環山傍水,倒是無甚影響,而南郊北郊西郊都有大量難民,尤其是西郊。
西郊本就多流民,這時候大量的難民與流民糅雜在一起,時不時有沖突發生,周邊的村落,也常常被襲,百姓苦不堪言,洛城指揮官與部下,這個年也過得極其郁悶,日日在外頭跟着各知縣裏長,安撫百姓,駐紮流民。
過了正月初五,廉廣王照例開始安排救濟施粥等事宜,不過他是天生貴渭,辦的是洛城百姓的事情,主要施粥都在城內。西郊城外只安排下人過去,基本上是去一次,就被那些流民難民搶奪一空,王府有頭有臉的仆人,身上的衣物飾品都被搶個精光。因此慢慢的,西郊城外,廉廣王也不再安排人過去了。
倒是豫景王得知此事,便主動去尋廉廣王,說是打算安排二月初三去西郊施粥,想與廉廣王一同前去。廉廣王笑得一團和氣,說自己已經安排好,二月初三這一天,要去南郊派米。
豫景王自是不好強留,便說那自己帶着人前去便可。這事情在小公主入宮,同幾位太妃閑聊的時候得知了,原是唐太妃勸服不了兒子,擔心兒子親自前去,沖突之中受了傷。小公主得了此事,竟要求跟着豫景王一起去。
便是太後都憂心忡忡了,豫景王好歹是男兒,多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公主,豈不是麻煩。然而豫景王與小公主都不當一回事,旁人又不敢深勸,便只剩下唐太妃天天在各太妃太嫔跟前抱怨了。
二月初三,豫景王倒是安排了衆多的人,如今他掌督察使之職,手中兵衛衆多,又有下面的官員趨炎附勢跟着,浩浩蕩蕩大隊人馬,那施出去的粥,也比往日廉廣王的粥要稠上許多。
施粥的地方,正在千行山西面腳下,小公主的馬車一路從東面繞過去,這路上,就遇到一輛普通的馬車被流民團團圍住。小公主一時善心,着人去問,這才發現,是被流民沖散了的碧彤。
小公主自是将這個義女帶在身邊,準備等施粥結束,再送碧彤回府。
正在這時,來了一群不知道是流民還是難民的人,口中辱罵小公主的車駕多麽豪華,又說正是這高官顯貴,只顧着自己酒肉歡愉,不顧百姓的死活,才叫他們無數□□離子散,流離失所。
這一轟動,那些流民難民們,便蜂擁而至,想要從小公主和周圍的丫鬟媽媽身上撈點值錢的東西。混亂之中,便有流民手執匕首,攀上馬車,一邊怒吼着小公主是吃百姓的血汗,一邊瘋狂的要刺小公主。碧彤眼疾手快,将小公主推開,自己中了兩刀。
後面那流民,自然是被護衛們拿下了。豫景王及時趕到,着人控制住現場,推搡之中也受了輕傷,他不甚在意,一直等晚上才回府就醫,這才讓傷口稍嚴重了些。
之所以等晚上才回府,是因為豫景王即使受了傷,依舊站在高處,各種鼓勵,鼓勵官兵們多關心百姓民生,鼓勵難民們放心,朝廷一定會妥善安排。又安排士兵們維持秩序,叫難民們好生排隊,再沒有發生那種一群人哄搶,老弱婦孺們得不到吃食的情況。而且這次的粥米稠密,不似廉廣王慣施的薄粥,還有熱騰騰黃黃的饅頭,着實讓衆人吃了一頓飽飯。
豫景王更是說明,他是替皇上做事情,皇上及其重視這件事情,大家務必要堅持,皇上與朝廷,定會讓每個人都吃飽,讓孩子們都能健康長大。
如此一番,流民難民百姓們統統歡呼起來,覺得看到了希望,覺得就算進不去洛城,也有了安置。并且當天,豫景王還着人搭了不少簡易的草木棚子,雖說着實簡陋,連寒風都擋不了多少,但是總算有個栖息之地,百姓們更是有了盼頭。
小公主這一次渲染,更讓洛城高官顯貴吃了一驚。大齊國力不強,邊城時有騷擾,多虧了齊國公駐守,三位藩王也肯出力,這是外憂。
內患也很嚴重,六年前先皇薨逝,太子與二皇子奪位之亂,影響深遠,這兩年才有所好轉。又遇上皇上無嗣,張國公遲遲不肯還政,朝堂動蕩,國庫也甚是空虛。
洛城顯貴歷經三代,手握重權重金。若是想要安撫百姓,國庫自是不夠的,那顯貴們的利益,勢必要大大受損。他們又怎麽肯?從前廉廣王施粥派米,他們願意付出些許,換個好名聲。如今豫景王這番作态,可不是些許付出,就能了結的。
本來高官人人自危,鬧到張國公那裏,處處申斥豫景王空口說大話,不顧國力是否安穩,沽名釣譽。而少許清流,或是新興勢力則認為豫景王是為國為民,也并非為了自己的名聲,而是為了皇上與朝廷做事實。又說那些顯貴們不過是吸百姓鮮血的螞蟥,難民流民衆多,既是天災又是人禍,除了地方官員的好大喜功,壓制災情,更重要的便是朝中顯貴們平日壓榨太過之顧。
兩方人馬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好逸惡勞的辰王站出來陳情,說是當日他本是想着去了解情況,怎奈發現百姓民不聊生,到處流民糾結,還險些傷了永寧侯夫人,幸而被他所救。辰王甚至入宮跪請皇上,早日下旨安頓流民,并願意捐贈千兩白銀以及大量物資。平日裏辰王可以算是那清流們口中的螞蟥了,今日竟如此大方,倒是讓清流一派以為自己戳中了顯貴們的心事,鬧得越發厲害了。
辰王頭一日與永寧侯夫人相遇之事,本就鬧得甚大,如今這樣一澄清,倒讓人覺得是冤枉了他。畢竟辰王好幼童并非絕密之事,而永寧侯夫人年紀也忒大了。
當然也有人暗搓搓的想着,辰王一定是做了什麽事情,才肯這般作态,明顯是替侯府澄清謠言。衆人便打聽到原來那日除了侯夫人,還有從前的李家小姐,被休回來,只帶着個十歲幼女…于是李氏孫女的名聲是徹底沒了,不過李氏被顏顯中送離了洛城,倒也無甚大礙。
第二日,皇上與辰王齊心,倒是逼得張國公不得不接手這一通爛攤子。張國公雖不情願,心中卻琢磨着,要以此事威脅太後,不許為皇上納妃,故而也算爽快。
而皇上見張國公允了,便又說了一番,豫景王一心為民,且最得他的心。而皇後久不能生,國事繁重,他暫時也無納妃之心。為免以後煩擾,着封豫景王齊真輝為皇太弟。
朝臣們這兩日接收的消息,着實之多,此刻倒是冷靜,大多數心中明鏡似的。皇上這是要和張國公杠上了,只苦了豫景王,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了。
下了朝,豫景王就跟着皇上去了他寝殿。
齊明輝不耐煩的說道:“平日要你來陪朕,你總是不樂意,今天沒宣你,你跑來做什麽?”
齊真輝一臉無辜問道:“皇兄,你真想害死臣弟?搞什麽皇太弟?就算想将朝政拿回來,也不用犧牲臣弟我吧?”
齊明輝翻了翻白眼,嘆道:“朕有此想法很久了,你也知道,朕性子綿軟,實在不是當皇上的料…反正張國公他不想朕納妃,不如早早立你做皇太弟,哪一天朕一命嗚呼了,皇位交到你手中,朕放心。”
齊真輝抓狂的喊道:“我也不想當皇帝啊,皇兄,臣弟早就說過,臣弟有輔佐之才,并無帝王之才啊!”
齊明輝淡定的坐于桌前說道:“這不都是學出來的?本來朕之事,十有八九都是你幫朕處理的…真真,你也別煩了,你心中也清楚,五弟那心思,只差沒撕破臉皮罷了,朕可不想便宜了他。”
齊真輝皺着眉頭,他了解皇兄,也了解五弟。皇兄仁善,有自己輔佐,大齊只會越來越昌盛。而五弟表面仁善,其實最善做表面功夫,為人剛愎自用,若是五弟接手這岌岌可危的大齊,只怕不用十年,大齊便被周圍幾個大國給生吞活剝了。
正在這時,又太監過來說道:“陛下,太後娘娘請陛下前去長樂宮。”
齊真輝擔憂的看着皇上,齊明輝則不甚在意,安撫的拍拍他肩膀說道:“趕緊回府吧,小心些。”
長樂宮大殿之中,太後端坐在上首閉目養神,眉宇間完全看不出一絲波瀾,張國公站在下面憤怒得滿面通紅,那模樣,顯然是想抓個人來暴打一頓,暴打的對象,顯然正是外頭慢悠悠晃進來的皇上齊明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