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Z (2)
鄉的事,還她問知不知道張有誠的父母,他們是親戚,君君都說知道。君君終于忍不住對董事長講起了自己的家人。
“董事長,我就是那個村的人,我母親叫易彩蓮,我父親叫何永謀,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他們。”何君君說。
“原來你是易彩蓮的女兒呀,呵呵,記得,當然記得。”
“董事長,我小時候還見過你,你為我們村裏做了很多好事,修路和建學校,還捐錢建了養老院等。我還記得叫過你李叔叔,那時大家都很喜歡你,你真是鄉親們心中的大好人。其實,我說的都是實話,我是真的很崇拜你,我不是拍馬屁,雖然聽起來很像拍馬屁。”君君很激動地說。
“呵呵,那些都過去了。”李文清很高興地說。
君君還說了張有誠也在廈門,講了一些他的情況,張有誠是李文清的表姑的兒子,以前跟志俊一起長大,聽說有誠這麽有出息,,李文清聽了很高興。李文清誇君君是個又聰明又勤奮的好姑娘,叫她要好好工作,繼續努力,将來一定會很有出息。君君謝過李叔叔,也很高興地說,自己會好好努力,不會讓他失望。
“我真的很高興能在您的公司上班,我一定會努力工作。”
“君君呀,我的電話留一個給你,以後,你要是有什麽想說的,都可以跟我說。有空時,我們也可以交流交流。”李文清道。
“哪裏敢說交流,我應該請教李叔叔才是。”君君說。他們互相記了電話,就像老朋友一樣。君君出了董事長的辦公室,心裏說不出的高興,感覺跟來了好運一樣。
對于父親提起何君君是老家的人,李志俊也想起一些關于她的記憶,不過很模糊,就是有次回老家過了一個暑假,有一個黃毛野丫頭跟自己玩過。李志俊想到那個時候的農村小姑娘何君君,跟自己那天在公司認識的何君君,比較她小時候和現在,感覺很好笑。李志俊忽然想翻出當年的照片,回想那年暑假的情景,他從童年相冊中找出了那些照片。看着照片裏的何君君,李志俊更加忍俊不禁,照片裏的那個何君君真的很土而且笑得那麽難看。李志俊想到自己曾經像魯迅寫閏土的故事一樣,把何君君以及她的故事寫成作文,那篇作文還得到老師的表揚。李志俊好像把那篇作文找出來讀一遍,不過作文早已不知去向了。李志俊回到現實,現實是大家都長大了,都成年了,變化都這麽大。
君君上班時見了李志俊,她還是像往常一樣習慣了遠遠地看了他一眼,但不想靠近他,不想跟他打招呼,反正他已經不記得自己了。沒想到這次,李志俊竟然叫住了君君。
“何君君!”李志俊叫道。君君以為自己聽錯了,像幻覺一樣,就沒有應他。
“何君君,你不會不記得我了吧?”李志俊走過來拍着君君的肩膀道,君君吓了一跳。
“李助理,當然還記得。上次我給過你一份建議書,是不是覺得那些建議是無聊的東西?不知道有沒有浪費你寶貴的時間?”君君很坦然地說。
“何君君,我記得你了。”李志俊說。
“哦,你還會記得我?”君君驚訝道。
Advertisement
“不好意思,第一次見面時認不出是你,後來才想起是你。以前,我去過鄉下,跟你們玩過,我想你肯定還記得我,可是你怎麽從不跟我打招呼呢?”李志俊問道。
“我怕你職位高,而你又不認識我了,如果我冒然認你,你會當我要跟你拉關系。呵呵,有點開玩笑啦!不過,你怎麽知道我肯定會記得你?你都不記得我了。”君君笑道。
“上次你把那些建議和方案給我,說明你想認識我,想引起我的注意,對不對?”李志俊笑道。
“我可不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才寫那些,你不要這麽想好不好,看你把我想成什麽人了?”君君很不好意思地說。
“這有什麽的,說明你聰明嘛!”李志俊說。
“好了,下次再聊,現在是上班時間,我有工作要做。”
“那好吧,下次聊,bye!”李志俊說完,轉身就走。
李志俊在美國時和曉妍分手過,還和那個韓國女孩談過一次戀愛,他的豔遇也有好多個,也許是因為美國那邊的環境比較開放,所以他變得比較花心。但是,在回國前,李志俊又和曉妍和好了,只是曉妍執意要拿到MBA碩士學位再回國,李志俊就先回國了。回國後,李志俊身邊也不缺桃花緣,但父母都認為曉妍和他才是一對的,希望志俊不要太花心,要對曉妍要忠誠,李志俊的父母以及親朋好友認為,曉妍是他的未婚妻。回國了,也許因為在國內,而且在家裏,比較多人關注他,李志俊對工作比較上心,在男女之事上也沒有流言蜚語,讓李文清對他很放心。所謂守業比創業還難,富不過三代就是這個結果,但李文清也希望自己創下的大業能世世代代繁榮昌盛。李志俊從小接受很好的教育,生性也不頑劣,讓李文清省了好多心,他覺得自己的兒子将會比自己更有出息,也為此感到驕傲。
有一次,李文清讓李志俊陪他喝茶,說要跟他談談話。李志俊雖然書讀得多,但管理經驗還是不如他老爸,有人說兒子越長越大就越不崇拜老子,對于李志俊來說,他懂得越多就越崇拜父親,每次和父親談話都會受益匪淺。李文清覺得兒子越來越懂事了,很多道理比他講得還透徹,也喜歡跟兒子聊聊自己的經驗,讓他以後少走些彎路。
“志俊,還記得小時候,爸爸為了鼓勵你學習,總是給你準備一些鼓勵的小禮物嗎?”李文清問道。
“嗯,還記得。小時候,你和媽媽工作很辛苦,沒時間陪我去動物園。你經常說,如果我考試能考第一名,就和媽媽陪我去動物園。”李志俊答道。
“其實,每一件小事都能反映出一些道理或規律。”
“你是說激勵。是呀,我們做什麽事情,如果有激勵,那麽可能會發揮更大的潛力。我們需要別人的激勵,也應該激勵別人。”李志俊說。
“如果有一家四口人,一個十歲的小孫子,還有小孩的父母,還有小孩的外婆,小孩平時最喜歡聽外婆的話。小孩不喜歡做家務,盡管他總是最後一個吃完飯,每次的碗筷都是留給媽媽洗。”
“爸,你不是在說我吧!呵呵,我以前好像就是這樣。”李志俊不好意思道。
“我是舉個例,我要你思考一個問題。為了讓這個小孩洗碗,爸爸的方法是威脅式,如果小孩不洗碗,就要挨打;媽媽的方法是利誘式,如果小孩洗碗,就可以獲得十元零花錢;奶奶的方法是請求式,只需口頭上說服他洗碗。這三種方法,選其中一種,你認為哪一種更有效?”李文清問道。
“爸,這個問題也沒有确定的答案吧!很難說呀,說不定都有效,也說不定都沒效。”李志俊回答道。
“該你做決定的時候,很難說也得說。你就想想,你覺得哪種方式更好?”
“如果那個小孩是個聰明的孩子,我覺得他會選擇利誘式,我也覺得利誘式會比較容易接受。”
“可如果不是由小孩來抉擇,而是由家長來決定,你覺得家長會選擇利誘式嗎?”
“如果三種方式都能達到目的,那麽作為家長,肯定願意選擇請求式,那樣既不傷和氣,又不花成本,動動嘴巴就可以。”
“嗯,管理也是這樣。你要學會管理,讓別人為你做事,就要懂得如何運用這三種方式,威脅式、利誘式和請求式。威脅式,就是要了解他人的短處,利用他人的短處逼他做事;利誘式就是要了解他人的需要,通過滿足他人的利益需求來鼓勵別人做事;請求式就是靠感情靠關系感化別人,讓別人為你做事就當為他自己做事一樣。這三種方式各有利弊,而且不同性格的人針對不同的方式才有效。”李文清說道。
“爸,你這樣一講,我都明白了。小事情,大道理,你舉的例子真形象。”李志俊聽了父親的話,對父親很是佩服。
“呵呵,我經歷了那麽多,這點也是自己悟出來的。很多事理,也許你都知道,書上也看過,可如果你作為領導,你不僅要自己知道,你還要能說給別人聽,而且讓別人也有感悟到其中的道理。有些哲理故事,你自己在書上讀了,和別人說給你聽了,那感覺也不一樣,因為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人腦子裏的知識是活的。”李文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