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跟着展昭去破案12
被觸動了積極性的阿玉重新打點氣精神,一門心思全身心的投入到捕快這個偉大的事業中,如此一來,即使以前沒幹過,這技術熟悉程度也節節攀升,到底是歷經幾世的老鬼,即使再笨,時間累積出來的經驗也足夠他觸類旁通,更不用說他本身就聰慧了。
找人,尋訪,探消息,這些事兒雖然瑣碎了些,可阿玉好歹也是和丐幫結交了幾世,幾世不方便尋他們幫忙,可學着他們的法子總是可以的,時不時還能打打擦邊球,用銀子什麽的尋一些小乞兒幫忙,如此一來,這效率能差?
再有一些偷盜之類的案子,那更是方便了,他別的不會,指紋腳印什麽的還不懂?自制出來的銀粉指紋凸顯裝置,着實為整個衙門提供了不少的方便,破案率那是節節攀升啊,一時間就是獎金都比往年多拿了三成。讓周圍跟着他一起走動的同僚們都忍不住拍着他的肩膀喊一聲好。
更厲害的是,在打拐的事兒上,阿玉更是全力以赴的讓所有人都差異,整理出了歷年被拐孩子的各種相通之處,又尋出了幾個案件頻發的地區,重點搜索了幾次,居然還真是讓他找到了兩個拐子窩點,不說抓了多少拐子,最要緊的是,救出了足足二十多個尚未被賣的孩子來,一時引來不少送匾的苦主,讓開封府衙的所有人都十分的與有榮焉。
不過是短短的兩個月,阿玉居然就做出了這麽多的成績,雖說看着有點打眼,可到底他幹活兒從沒有一個人沖出頭,而是拉着其他親近的一起,功勞自然也就人人有份,賞銀多誰喜歡?能給大家帶來實際的好處,即使打眼了些,自然大家也能接受了,畢竟什麽都沒有銀子更實在對吧。所以一時他倒是也不用操心羨慕妒忌恨的問題。
此外,因為他打拐的事兒,那些丢孩子的苦主們上門感謝,送大人那自然是牌匾之類的,可其他人呢?實際出力的人呢?那自然是吃的,喝的,穿的,還有銀子之類的,有了這麽些外快,你說衙門裏還有啥不滿意?
你好我好大家好,阿玉在衙門那真是如魚得水一樣的順當,為了這,連着張龍也忍不住十分的高興,對着自己提拔阿玉,很有了一種伯樂的心态,忍不住也時時幫着說幾句好話。
于是,一時間,整個開封府衙門好像瞬間都發現了秦玉的好處,這個說:秦玉這小子,那是相當的勤奮,而且還特有靈氣,簡直就是一點就通啊。那個說:阿玉人不錯,努力肯幹,學的也快。
還有人說:阿玉腦子好,跟着阿玉出去辦事兒少有走冤枉路的。等等!甚至還有人撺掇阿玉繼續忙乎的,就以為外快多!
下屬能幹,還積極主動的幹活,對于這現象,最高興的怕就是戴捕頭了。他年級大了,往常幹着捕頭的夥計,對着這一幫子總想着偷懶的小子,那是相當的操心。總覺得和他們多計較,自己都能短壽幾年。如今突然,都不用他在屁股頭後盯着,這一個個的積極的腳底都能踩上風火輪,讓他在大人面前都十分的有臉,你說他高興不高興?
于是啊,自然也忍不住在包大人面前誇獎,說秦玉是個難得的好苗子,聰明勤快,還有天分,培養好了,說不得開封府衙役裏頭也能出個神探來,樂的包大人忍不住也跟着召見了阿玉一把。
也就是這一次召見,包大人在阿玉心裏的光輝吧唧……碎了,你當他看到了什麽?竟然看到包大人在嚼糖炒栗子!!!天啊,包大人竟然喜歡糖炒栗子?這是……驚天一擊有沒有?這麽個萌萌噠的習慣,怎麽就沒被寫進書裏?這讓他們這樣的迷弟……天啊!世界都不會轉了……
等等,阿玉的腦子裏靈光一閃,猛地想到了以前曾看過的一個細節,原本好像是說這宋仁宗性子寬和,這裏頭舉證的一個範例就是,這時候的一些官員因為在殿上情緒激動,和皇帝大聲争執,結果帶着口臭的口水噴到皇帝的臉上,皇帝無奈只能讓人上香栗,也就是糖炒栗子。由此引申開就是,這個沒有漱口水,只能靠着青鹽簡單漱口的時代,就是高官名臣,也免不得口臭頻繁,而這栗子就是遮掩口臭的常備品。難道,包大人也……
開一下腦洞,想想這糖炒栗子……口臭……嚼了咽下去……阿玉突然覺得自己的胃有點那個那個……趕緊低頭,遮掩住自己震驚而詭異想吐的表情,阿玉這會兒已經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好在這會兒也沒人覺得他會說啥,找他來,人包大人是為了給他下屬發甜棗的。
“阿玉,挺戴捕頭說起,你近來做的很不錯,特別是在抓拐子的事兒上,很是用心,不錯,年輕人就該這樣,揚善除惡,維護好一方百姓。以後也要繼續努力,讓百姓能安心生活,這是我們官吏的職責,你能明白這一點,并積極努力去做,也不枉張龍為你保舉一場。”
Advertisement
即使是和一個小小的捕快說話,包大人也是很有風度的,雙手已經停下了剝栗子這個十分有愛的動作,讓阿玉的心也是那麽微微的一動,感覺受到了尊重,于是忍不住摒棄了開始不想多說的初衷,人不住說到:
“哪敢得大人如此誇獎,不過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兒罷了,說來慚愧,屬下原本也沒多想,不懂這樣那樣的大道理,只是那些丢了孩子的家人,屬下看着實在是……不忍心啊,只覺得自己身為開封府的捕快,若是不做點什麽,實在是有些辜負了百姓的信任,玷污了大人的清名。而到了後來……看着冊子上往年一年足足有二三百個孩子被拐,觸目驚心的下屬都有些不忍直視,這才……大人,丢了孩子的人家,有的母親甚至哭瞎了雙眼,而那些孩子……這被拐之後,下場也可以預見的凄慘,咱們……是不是該多用用心?哪怕是多找回一個,也好讓一家團圓……哎呀,這……下屬僭越了。”
阿玉感覺他不過是多為那些丢了孩子的家人争取了一下政治重視力度,可他沒注意到,等他說完的時候,那包大人,以及公孫先生微微一亮的眼神,相互對視了一眼之後,公孫先生微笑着回到:
“确實如此,如此破家毀人之舉,實在是可惡,所以大人決定,由展護衛領頭,用阿玉你近來整理的資料,對着這開封進行一次大的清理,不說能不能救出多少孩子,哪怕是震懾一下那些拐子,讓他們能有所顧忌,少做點孽,也是一場無量功德了,阿玉,你可願意和展護衛一起?”
“願意,願意,怎麽不願意,讓孩子回家,讓百姓團圓,如此行善積德的好事兒下屬求之不得,定會用心的。”
阿玉得了誇獎,得了新任務,高高興興的退了下去,為自己講和展昭成為搭檔樂呵,卻不知道就在他走了之後,剛才還在吃糖炒栗子的包大人卻皺着眉頭和公孫先生說起了阿玉。
“上次展護衛和張龍他們說,這阿玉有個師傅,學了點字,學了些醫藥的本事,如今聽他說話……只怕不是只學了點字這麽簡單,光看着言辭,就知道,腹內怕是自有春秋。”
這一點公孫先生也認同,只是作為文人,還是個不出仕,當幕僚的文人,看人的角度卻又有些不一樣,
“大人,這阿玉來歷清白,辦事兒也看着勤勉利索,與人交往也從未有什麽不對,從這些來看,只怕并無什麽不妥當的地方,至于他這本事學識?……有點小秘密卻也不是不能解釋的,這世上高人隐士從來就不少,興致來了,尋個記名弟子,也是常有的事兒,他不說,未必是他不想說,或許是不能說,就學生所知,有些性子好強的大儒,不說記名弟子了,就是內室弟子,在沒有能出師的時候,也是不允許透露師承的。”
要是阿玉在這裏,只怕會頭頂黑線不知說什麽好了,包大人有所懷疑,這聽正常,能破這麽多案子的人,十有八/九這疑心病都不會小,可這公孫先生……你這給阿玉帶的帽子是不是大了點?隐士大儒的弟子?……嗯,難道說,公孫先生,其實你這是說自己?難道你想暗示,你其實也有不得了的師承?還是藏了什麽小秘密不想人探尋?或者是顯示一下你在文化圈的消息靈通?
嗯,這個倒是不好說了,這年頭,學晉魏名士做派的人還真是不少,靠着刷名聲,刷聲望做官也頗多,這麽一說……為官做宰的和隐士名人這兩個圈子……好吧,這好像和阿玉不怎麽搭嘎。反正在包大人這裏,被公孫先生這麽一說,倒是算是揭過這一茬了。
“也是,大相國寺的那幾個老和尚,就不是什麽凡人,他們有多少弟子,只怕世人是沒幾個知道的。”
“大人,您這是還記着上一次輸棋的事兒?”
“多少年的手下敗将,突然來個什麽弟子,居然就讓他翻盤了,不記着都不可能啊。哈哈哈,是本府小心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