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媒體見面

節目如期開錄, 對于前不久關于謝瑜家事的各路傳聞, 所有工作人員都心裏有數。主持人團隊早就與制作組确認過立場,二十分鐘的錄制中半點不敢把話題往輿論上引。

謝瑜知道節目錄完後還有媒體采訪,見主持人話題都落在《混血》作品本身, 樂得見此,在各個活動環節都很配合。

謝瑜坐在臺上,還聊得挺開心, 說說自己跟組拍攝時的收獲, 以及吃過的苦。不少主創也從自己角度補充了不少細節,讓主持人大呼有趣。

節目并非直播模式, 也沒有現場觀衆來互動, 錄制節奏都把握在主持人和嘉賓們的手上。兩方配合,順利走完流程,節目在一片融洽氣氛中收尾。

不同于節目, 媒體采訪環節, 就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謝瑜能說說如何看待前幾天網傳你被強暴的事嗎?”

“請問被拐是真的嗎?本人還是家人?請說說細節吧?”

“出演《混血》,是否也出于這層考量?”

星際時代,采訪設備進步,不用媒體人親自手舉, 但他們的問話方式還是如地球時代一般,犀利而直接, 還帶着幾分誘導性。

他們争先恐後地問着, 言語交錯在一起, 卻說得都是同個話題。謝瑜維持着面對鏡頭該有的禮貌笑容, 按捺下心頭的不愉。他入圈這麽多年,同無數媒體人打過交道,這幾句話真實目的是什麽,他一清二楚。

無非是想看他“變臉”,如此畫面效果達成。然後詢問事情真假,也只是媒體為了顧及自身在民衆中的口碑,他們真做的,還是通過“本人或家人”,來刺激和逼問,從他嘴裏撬出答案。

以及,在明知道輿論很大程度為謠言的情況下,還強行關聯《混血》劇組,意圖就很消極了。

他若真按照媒體思路去回答,不管回答什麽,表情如何,媒體都準備好了說辭來兜圈子。而媒體以“是否有關”這種封閉性設問句來提問,等采訪視頻放出去後,就會先發制人給觀衆造成潛意識幹擾。

即使他立即否認,觀衆也會在腦海裏存一線疑惑。

——或許是這位演員撒謊了,亦或是惱怒了就不願直接承認?萬一有可能呢?

網友亂想倒是其次,最怕居心不良的人借此來二次造謠。

Advertisement

——他這麽避諱,就覺得網友猜測對了,八成真有被強暴?不然還這麽怕說?

謝瑜承認,确實在一開始接《混血》劇本時,他是有收到謝婵被拐一事的影響的。畢竟是親身遭遇的過往,埋藏着記憶和情緒,又如何不會作用給未來決定呢?

有則有,他不想欺騙自己。但被媒體別有用心地提及,他又覺得不那麽順心了。

謝瑜站在劇組主創中間,換了個站姿。他臉上沒帶出半分愠色,但神情足夠認真,“三個問題,第一個,沒有強暴。建議各位媒體人跟進一下熱點動态吧。我們團隊對此早就做出過申明,其中寫得很清楚。我不清楚強暴這種說法從哪裏傳出來的,我個人覺得挺離譜。”

他語氣很克制,明明一番含蓄質問的話,說得如普通受訪時一般。

第一個提問的媒體人站在鏡頭後,讪讪笑了下,沒多少誠意。後續發問的媒體眼睛都亮了起來,感覺謝瑜就要說出他們期待的回答。

“第二個問題,關于拐賣是否存在,以及到底是誰,這算私事了吧。”謝瑜遲疑了一下,眼眸一轉。他語氣瞬間就變了,從溫和變為了嚴肅,一字一頓,向着媒體人們收斂了臉上僅存的笑意。

“你們确定真的要答案?不管是我本人,還是家人,亦或是因拐賣收到傷害的人們,在此刻都沒有區別。被你們這麽問,你們覺得受害者會開心嗎?”

原本還在私下議論叽叽喳喳的媒體人們,頓時收聲,面面相觑,沒想到謝瑜“說翻臉就翻臉”,當場發難。

要說發難也不至于,謝瑜還維持着風度。即使是反問,也占盡了道理,沒給他們留強行起哄的空間。沒辦法,看臺上謝瑜一直在沉默着,只能打着哈哈出聲。

大部分媒體單位挂不住臉,強行挽回局面。少數被下了報道硬指标的媒體人則仗着謝瑜無法當面與他們計較,在小聲吐槽。

“對不起啊謝老師,我們也是關心這件事。”

“那請問您對于網傳何乾故意指派水軍攻擊一事,怎麽看呢?”

“過于敏感了吧,問都問不得……”

“就是,耍大牌也不帶這樣的吧。”

“應該是真的,行了行了,別問了。”

媒體見面會開在封閉的小演播廳裏,會場裏幾個的工作人員,其餘都是媒體人。謝瑜也不是聾子,當然聽到了媒體人無禮的調侃。他面上不動聲色,就當沒聽到一般。

只對于這第二個問題,再不給出半個字。

坐在正中間的導演悄悄捏了一把汗,謝瑜下首的小生小花保持着笑容,視線游移在謝瑜和媒體人們的臉上。

場上氣氛滑向尴尬,謝瑜心裏還惦記着其他劇組成員,不像把《混血》媒體見面會鬧得太難看。他見好就收,重新開口。

“第三個問題是什麽來着……”謝瑜一改先前臉色,語氣放輕地看向身邊同事們,“不好意思,有點忘了。”

他是記得第三個問題內容的,但不願再把媒體視線聚焦在自己身上,就借此帶動氣氛。

導演啊了一聲,他知道謝瑜的态度,便幹脆不再提拐賣事件,擅自修改了問題原話,“他們問你為什麽想接《混血》劇本,其實我特別聽聽你會怎麽說。”

“為什麽?”謝瑜側首,略感意外地挑眉。

導演哈哈笑了兩聲,憨然地撓了撓臉,“因為大家都算是新人,就你是老戲骨。特別是我,雖然叫導演,但拍攝期間,還少不了勞煩沈導幫忙。想來,你的加入,算不算扶持我們?”

“買一贈一,定了謝老師,送一位大導演~”小生小花拍戲時就與謝瑜相熟了,此時也感開無傷大雅的玩笑。

臺下媒體們見無法再從謝瑜嘴裏挖出料來,還發愁如何挽救氣氛。見謝瑜主動把話頭帶入正題,也就不再糾纏于八卦消息,認真關注《混血》作品本身。

聽了導演這麽說,媒體認真錄制完成工作的同時,也感興趣起來。

謝瑜失笑,無奈地擺了擺手,“沒想那麽多,本子送到手裏,第一眼就相中了。一見鐘情,大概是如此了。倒是後來琢磨能不能勝任,各種發散思維、東想西想。”

“真的嗎?”聽到謝瑜這麽說,導演都有些不敢相信,“我記得編劇跟我說,你是她争取來。”

謝瑜點頭承認,語氣很誠懇和感激,“多謝編劇當時來聯系了我,因為那段時間有家事耽擱,本不想年前再接片約的。若當時再猶豫一下,也許就錯過了。”

謝瑜着重語氣,強調錯過一詞,很成功地讓媒體人領會到了後續話題的風向。

“不過買一送一是真的,全部場次拍下來,沈導的作用,比我這位正職導演還大。”導演毫不含糊地誇贊起沈祁來,給足了謝瑜面子,“就怕那段時間,每次去敲你房門,他會不會煩我。”

導演話裏爆出有趣細節,全場都笑了起來。有等不及的媒體人,已借此開始發問了。

謝瑜聽着問題,等大家笑夠了,就開始回答,“當時我把一堆本子給他參考,沈祁最後親手選出來《混血》。要說對這部作品的期待,他并不比我少。”

經過上一屆電影節,沈祁這金月桂大滿貫贏家的形象深入人心。謝瑜這麽說,也側面用“金月桂最佳導演承認且推崇”這個細節來推高《混血》形象。

同行的承認,可信度就高了很多。何況這位同行,不會坑自己戀人,選出來必定是他真認為好的本子。

對外形象和私人情分疊加在一起,沈祁和謝瑜都是有分量的公衆人物,這麽“大費周章”地描述,效果立竿見影,媒體見面會宣傳《混血》主旨的基調算是定穩了。

導演哪會不知道謝瑜說這番話的用意,他心存感謝,當場也不好多言,只順着謝瑜話說下去,戲稱有沈導光環的加持,說不定這一年的金月桂獎,《混血》能有所收獲。

媒體先前只聽說過《混血》會參加本屆電影節,卻沒收到确鑿消息。這下被導演正面承認,都吃了一驚。

相比今年其他參選作品,《混血》不同于游戲、小說改編的作品,基本沒有舊有受衆資源能轉化。從片子本身來看,它的題材并非小情小愛的輕松風作品,上映前最後過審,還有可能因題材,被要求剪去敏感鏡頭。

而制作班底,說不上多頂配。服化道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是霍華德雇來的專業團隊。主創部分除了謝瑜這位資深演員,其餘主創都是新人。

可以說,對标金月桂獎,除了投資額大、特效不至難以入眼,以及謝瑜這位重新翻紅、很有前景的一線,《混血》暫時還沒顯露出顯露出絕對贏面。

導演這種“想要蹭沈導喜氣,期待《混血》能得獎”的直白說法,在媒體看來,就像是在放煙霧彈。

畢竟《混血》完全沒開展宣傳攻勢,而同樣參選金月桂獎的僅針對手們,早就開始了明裏暗裏的造勢。

金月桂就在下個月,《混血》別說上映,還不知道有沒有順利剪出能送選的版本。

媒體人們就這麽聽着,覺得導演這話比謝瑜八卦消息來得勁爆,幹脆在見面會後,直接以此作為了報道标題。

而全星際網友們,也借此知道《混血》準備角逐本屆金月桂獎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