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太太,這是莊子上送來的櫻桃,您且嘗嘗。”采籃捧着一個白瓷盤子從堂屋走了進來,盤子裏裝滿了鮮紅的大櫻桃,煞是好看。

大太太正手裏拿着一本冊子出神,聞言忙擡頭看了眼盤子裏的櫻桃,“可給各屋裏都留了?”

“早就送過去了。”采籃笑道,“老太爺老太太那邊是單獨的一大簍櫻桃,咱們這邊也是一大簍,已經分好給各屋都送過去了,還勻了一份給四姑娘。”

“你差事做得很好。”大太太管家事情多,有些小事就随手交給身邊的丫鬟去做,日子長了,身邊的丫鬟也都有了幾分管家娘子的見識,很多事都能自己處理妥當,只要處理之後和她這個主母說一聲就行了。她管家這幾年,還沒有出現過身邊的丫鬟越俎代庖誤了事的情況。

四姑娘是大房的小姐,大房得了東西自然該有她一份。老太太那邊分櫻桃,想來也不會忘了大房的幾個孫子孫女。只是可憐了五姑娘,別的姑娘都是兩份櫻桃,獨她只得了一份。

大太太細想了一下,就又覺得采籃這事處理得有些不大妥當了,“很該給茉丫頭那兒也勻一份的,橫豎不過幾個櫻桃。”

“聽說老太太那邊分給五姑娘的櫻桃比其他少爺小姐們的都多呢。”五姑娘生母早逝,親爹也不在身邊,老太太多分她幾個櫻桃,大房的少爺小姐們有大太太貼補,也不會多說什麽。還是那句話,橫豎不過幾個櫻桃罷了。

大太太點了點頭,随手拿起了一顆櫻桃放在嘴裏。

采籃把盤子放在大太太身邊的小桌上,又放了一個青瓷小碗在一旁,方便大太太吐核兒,順勢就湊近了大太太,“聽說,剛剛老太太院子裏的管事媽媽蒼二家的去了秋姨娘的院子,說要是秋姨娘管不好院子,就把二姑娘挪出來。”

大太太忙把嘴裏的櫻桃核兒訴到小碗裏,“老太太說了挪到哪裏了沒有?”

“沒有。”采籃搖了搖頭,“只說府裏那麽多屋子,總能收拾出一間給二姑娘住。說是秋姨娘原本身上就不大好,聽了這話當場就紅了眼圈兒,直說自己沒本事,辜負了老太太、太太、還有二姑娘。”

大太太挑了挑眉,一時沒了繼續吃櫻桃的心思,背靠在大迎枕上,臉上露出一抹冷笑,“她倒是會順杆爬。”

“秋姨娘那點心思,哪裏瞞得過太太呢。”近來先是讓身邊的婆子去探聽大姑娘這邊的消息,又撺掇兩個貼身丫鬟各憑本事勾搭大老爺,甚至争風吃醋,為的不過是二姑娘的親事罷了。“只是老太太那邊……”

提到老太太,大太太也嘆了口氣,她想由着秋姨娘自己鬧,看看最後能得個什麽結果,老太太卻不允許她這麽做。“老太太顧忌季家的名聲,心疼孫女,也是有的。”大太太猶豫了一下,吩咐采籃,“你叫人去前面盯着,等老爺陪老太爺用完了晚飯出來了,就說我有些事要找老爺商量,把老爺請過來。”

“是。”大老爺已經有好幾天沒進大太太的院子了,大太太也是一臉無所謂的樣子,今天卻要把大老爺叫進來,采籃不知道大太太打算做什麽,也不敢問。

“她想把自己屋裏的丫鬟送給老爺做人情,那我就成全她!”大太太冷哼一聲,又拿起了一顆櫻桃,放在嘴裏慢慢嚼着。

Advertisement

***

沒過幾日,大太太把秋姨娘院子裏的婉蓮送到前院大老爺書房裏去當差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季府內院。

大老爺從小前院的書房裏只有幾個婆子和小厮侍候,從來不放丫鬟,這次卻是破了例。秋姨娘剛知道消息的時候也很高興,婉蓮是她的人,日後在書房紅袖添香,自然能幫着季嫣然說上幾句話,卻是過幾天才發現不對。季府外院和內院間的門自有人嚴密看守,等閑人等不能随意走動,香蓮又和婉蓮不和,她和婉蓮從此算是斷了消息。

秋姨娘棋輸一招,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香蓮本就有些不服轄制,秋姨娘有心壓她些日子,再加上大老爺連續幾天不進內院,就也安分下來。

倒是季嫣然,心裏深恨丫鬟們不安分,又覺得秋姨娘丢了很多人還沒得到好處,氣得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哭了一場。

丫鬟晚照和晴空也圍在她身邊好一番勸解,“姑娘快收了眼淚,姨娘這樣做也全是為了姑娘,姑娘這樣,姨娘該心疼了呢。”

“姨娘做的那些事,我哪裏不懂。只是那是太太的娘家親戚呢,何苦去讨那個沒趣?”她把臉埋在雙手裏,眼淚停不下來,“橫豎日後爹也不會不管我,随便哪家都比到那家受氣來得強。”

這話傳到秋姨娘耳朵裏,又把秋姨娘氣得犯了心口疼,直在床上躺了兩日。香蓮有了自己的打算和她也算不上貼心,只好和新提拔進屋裏的小丫鬟雙蓮抱怨,“我一心全為了姑娘,姑娘倒是嫌我丢人呢。”

雙蓮不好多說什麽,只能寬慰兩句。一時間,秋姨娘院子裏倒是有些雞飛狗跳的意思。

沒幾天,季嫣然和秋姨娘的話都傳到了老太太和大太太的耳朵裏。大太太冷笑了兩聲,卻也沒有多說什麽,只是讓下面人吩咐,“好生看好了秋姨娘的院子,過幾天客人們來了,別讓她又鬧出什麽丢人的事來。”

老太太倒是對季嫣然的姿态很滿意,“平日裏看不出什麽,只當她被她那個生母給帶壞了。不過這麽着看,嫣姐兒倒是個有骨氣的。”

“是老太太您教的好呢。”看老太太聽了這事之後心情還不錯,寶瓶也連忙湊趣,“畢竟是咱們季家教養出來的姑娘,哪能似外面那一等小官家裏的被寵壞的嬌小姐們一般眼淺。這幾年跟在老太太身邊聽到的這江寧城裏的那些事,真真是個匪夷所思,一家人倒鬧得跟仇人一般,其實何至于此呢。”

“你是不知道呢。”老太太也來了興趣,就指點寶瓶,“那些小官家裏,一是主母的出身就低,家底也有限,自然是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主母不公,孩子們為了自己的前程自然也就顧不得一家人不一家人的了。我看老大家的雖小氣了些,倒也是個懂事的,不至如此。”

“姑娘們都嫁得好,才是季家的面子呢。再說,還有老太太您看着呢。”

“嫣姐兒要是個好的,就算以後老大家的有些偏頗,我自然也會給她個好前程。要是自己不争氣,我也少不得就不管了,任由老大家的安排去。”老太太說了一會子話,也有些精神不濟,換了個姿勢歪在榻上,閉上眼睛眯着。

寶瓶對着寶傘做了個手勢,兩個人動作都放輕了些。

***

還沒來就在季府後院引出一點小波瀾的範家少爺還在來江南的路上,被衆人忽略的京城秦家的小少爺卻已經在一衆管家随從的護送下到了江南地界。

秦家是武将世家,在京城也算是有名有號的人家,秦老将軍原只是本家二房一個不起眼的少爺,十幾歲的時候跟着家中長輩從軍,倒是在軍中混出了模樣來,後來得家族提拔,又娶了當時工部侍郎王家的大姑娘,才終于在朝廷裏站住了腳,倒是秦家衆人裏最有出息的一個,現在已經是官拜左将軍的軍隊實權派了。

只可惜,秦老将軍的子嗣卻不繁茂,只得了根獨苗,倒也順利養大娶妻生子。可惜前幾年這秦家大爺卻生了場怪病,勉強養了兩年,還是去了。秦家老太爺和老太太傷心了一場,也只好打起精神來再繼續培養孫子。這秦家大爺倒是好歹留下了一嫡一庶兩個兒子,這次送到季家來的,就是這庶出的小少爺。

秦家小少爺距離江寧尚有兩天路程的時候,親自護送小少爺下江南的秦府二管家就遣了長随來季府傳消息。季大老爺親自見了那長随,之後又讓管家通知內院,自己去了季老太爺的書房。

季老太爺正在書房裏寫大字,聞言只是笑了笑,手上的動作卻不停,“京裏近些年聽說已經有點鬧得不像話了,秦家把小孫子送到咱家,也是沒有辦法。他家的孩子從小摔打的厲害,讀書卻是不行,這次三皇子的示好,倒是真真把他家給為難住了。”

三皇子想讓秦家的小孫子給自家兒子當伴讀,但是秦家的子孫卻是從小只念兵書不懂八股,秦老将軍舍不得自家孫子過去被人羞辱,京裏局勢風雲詭谲,也不敢送去別家,只好先把孫子送來身在江南的季家。

季老太爺是皇上心裏的純臣,和皇上是從小一道讀書挨板子建立起來的交情,同幾位皇子也都沒什麽來往。把孫子送來季家,一來因為兩家是親戚,二來也表現出只忠于皇上不忙着站隊的意思。

季大老爺也想說三皇子是太心急了些,秦老将軍手握兵權,就這樣進了三皇子的陣營,皇上也不會放心的。但是又怕說出來挨父親的罵,話到嘴邊還是咽了下去。

“對了。”季老太爺寫完了一張字,換紙的時候好似又突然想到了什麽,“晗哥兒今年也八歲了吧?比秦家那個小孫子還要大兩個月,卻還在你媳婦院子裏住着。那天我讓曹總管到陳氏給秦家小少爺準備的院子裏看了看,回來說收拾的很不錯。依我看,不如趁機也把晗哥兒從內院給挪出來,先和秦家小少爺一道住着,他們小哥兒倆日後也能親近些。”

季大老爺正幫着季老太爺換紙鋪紙,聽了這話連忙點頭稱“是”,“我回去就和陳氏商量,晗哥兒确實也到了該住到前院的時候了。”

季老太爺看兒子态度恭順,也滿意地點了點頭,“晗哥兒年紀大了,一直住在內院就容易養得驕縱。你們夫妻兩個懂得放手,我也就放心了。”

作者有話要說: 沒想到會在月中忙起來……家裏也忙,有人送了我家6箱桑葚,我大概往後三年都不想再買這東西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