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少年沒想過黎錦居然這麽直白的概括并升華了他話裏的意思。

但他這人沒有那麽多彎彎繞繞的心思,是一絕對不說二。

于是,秦慕文當着黎錦的面,點點頭:“是啊。”

我關心你啊。

黎錦放下南瓜,感覺到之前被他壓下去的那股奇怪的心思又升了上來。

但黎錦單身了二十九年,實在不知道何為心動。

此前面對其他人的表白,他都能淡然拒絕,并且內心毫無波動。

但面對少年,他會不由自主地想看到這人笑,想跟少年多說說話。

甚至,想聽少年說:“我關心你。”

最後,南瓜包子是兩人一起做的,黎錦洗南瓜,削皮,切丁,用醬油、鹽、香油調餡兒。

少年負責和面、揉面,最後包出有八個褶子的小包子。

黎錦此前包過包子和餃子,畢竟當時在外國留學,過年的時候,一堆國人會聚在一起包餃子蒸包子。

但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技術僅僅是把包子包的不散架。

哪像少年這樣,一手托着包子皮兒,一手捏着邊緣,轉動幾下,一個小小的包子就做好了。

每個包子上不多不少,剛好八個褶。

黎錦也沾了些面粉,學着他的樣子包起來。

只可惜,包包子是個技術活兒。

不是看看就能學會的。

黎錦做好第一個包子,被少年擺在案板上,就在少年那一串串宛如藝術品的包子尾巴上。

黎錦思考了一下:“最後那只包子看起來歪瓜裂棗,肯定不是什麽好包子。”

少年還是第一回 見黎錦也有不會做的東西,唇角的酒窩淺淺,眼眸裏深深笑意。

黎錦還想再練習一個,就聽到門外有人提高了嗓門大喊道:“黎錦,咱們找人來給你蓋房子了!”

黎錦出去淨了手,打開門,果然看到兩個熟悉的面孔站在門外。

都是他之前種地時候經常見到的。

黎錦招呼人進來:“二牛哥、大壯哥,請進。”

李二牛跟李大牛家裏沾親帶故了一點,兩人年歲相近,名字索性也取了一樣的。

也是李二牛家孩子上次帶着小夥伴來黎錦家裏要肉吃。

這人不好意思,就想幫黎錦做點什麽。

反正現在農忙結束,他也沒活做,能幫一下也算鞏固鄰裏感情。

李二牛說:“咱本來說好的是下旬的第二天,但我家農活昨天就做完了,今日帶着大壯來先問問你,除了蓋房子,還有什麽需要補的?”

黎錦也不客氣,畢竟現在不把屋頂補了,以後漏雨受苦的是自己一家子。

他說:“我這卧室和廚房屋頂都透風,也幸好最近沒下雨,要不然我家就遭災了。”

李大壯也是個耿直的性子,他笑道:“去年李柱子見你家漏雨,把床榻都弄潮了,叫我給你補屋頂。

你當時死活也不肯讓我幫忙,要面子的不行。

我就想,面子哪有實際的好處來的實在?今回要不是二牛哥叫我,我說不定還不肯來。”

黎錦知道村裏人說話的習慣,那就是誇你的時候肯定得先貶一下,起到欲揚先抑的作用。

李大壯這話想表達的意思就是,誇黎錦現在不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黎錦說道:“那時候年少無知,現在總算知道錯了。”

李大壯見黎錦果然如傳言中那樣,像個家裏的頂梁柱了。

他也不多說,把手上的梯子支好,幾下就爬了上去。

李二牛問:“屋頂怎麽樣?”

李大壯下來的時候皺着眉頭,說:“有些小洞可以補,但是大洞就算用稻草補了,下大雨一樣會漏水。”

這個情況黎錦也知道,他問道:“有沒有什麽其他方法,補了屋頂後可以放心住些時日?”

李二牛說:“難不成黎錦你想全換成瓦片的?”

黎錦又問了一下瓦片的價格,然後苦笑說:“沒那麽多錢全換瓦片,就想着把用稻草補不好的地方換成瓦片。

這樣就算今年雨水季節到了,家裏不至于漏雨。”

最後,李大壯又去檢查了廚房上的屋頂,估算了一下需要多少材料。

“咱們這補房子的土都是自己去山裏挑,一會兒咱們仨每人挑兩框,我那兒的麥稈也用不上,一起和了,就能把屋頂補好。”

黎錦當即應下。

李二牛說:“至于瓦片,你去鎮子上買一筐就行,最好再訂兩車燒好的泥塊,明兒貨到了,咱就能開始給你蓋房子。”

黎錦對建築完全是門外漢,就聽村裏人的安排,一起去山裏挑土。

他這個身體雖然最近練過了,但挑着兩框土,還是累得眼睛瞪大、額頭上都要爆出青筋。

李二牛和李大壯趕緊讓他每框別裝的那麽滿,給他勻出來了一點。

他們倆的筐裏本來土就是滿的,現在勻了黎錦的,那土都堆成了小山包。

黎錦知道這不是自己逞強的時候,趕緊對兩人道謝。

“黎錦啊,你這已經可以了,我倆在你這個年紀得時候,也挑不了兩滿框的土。”

黎錦重新挑起扁擔,累的幾乎要說不出話來。

他一門心思往前走,自然也沒看到李二牛和李大壯眼裏的震驚和贊賞。

“雖說咱們十八的時候也挑黎錦這些土,但咱們跟黎錦不一樣,咱從小就做農活的。

黎錦真的被黎嬸給寵壞了,現在黎嬸沒了,黎錦這就跟一夜長大了一樣。”

李大壯不僅贊同李二牛的說話,還補充道:“黎錦還在讀書呢,以後要考上秀才,咱們村都得沾光。

他這人讀書、種田、養家三個都得管,說真的我李大壯就服他!”

黎錦挑了這麽多土,剛開始腿都在打擺子,後來走多了倒也習慣。

但着實沒精力聽後面那倆人的對話。

他出來挑土穿的就是粗布麻衣,只是沒想到這土如此綿密厚實,真感覺自己肩膀要再次被磨破了。

等三人進黎錦家門,把竹筐都擺在牆邊,黎錦這才站直了身子,舒出一口氣來。

少年把剛出爐的熱包子裝好,在院子裏支了個木板,把包子擺上去。

又給三人盛了溫水,擺上板凳:“各位快歇歇。”

李大壯兩人因着欽佩黎錦,連帶着對少年的态度也好了許多。

“弟妹……弟媳可真賢惠。”

“是啊是啊。”

兩人語氣幹巴巴的。畢竟他們村子雖然不富裕,但村長規劃的好,家家戶戶都有地種,有房子住,男人們更是絕大多數都顧家。

旁村的人也樂意把閨女嫁過來,這就導致村子裏的哥兒不多。

畢竟這個時代的食物鏈,是按照男人、女人、哥兒這麽排下去的。

村裏除了黎錦,沒人會去娶一個哥兒當正房。

他們倆人倒不是嫌棄秦慕文,只是從來沒這麽誇講過一個哥兒,所以才有些生疏。

這倆人本以為這件事到此就結束了,沒想到黎錦這人自己還沒歇息,就走到秦慕文身邊。

“今天白天又沒去休息?”

李二牛和李大壯:“???”醒醒啊兄弟,哪家夫郎能這麽金貴?

黎錦把少年送回去,這才跟兩人道歉:“我夫郎确實賢惠,所以我才更關注他的身體。讓兩位見笑了。”

兩位:“……”不是見笑,是震驚啊!

三人吃了東西歇息完,李大壯就去把麥稈、土和水用鐵鍁和在一起。

山裏的土本來就帶着粘性,但是加了麥稈之後,就會更加堅韌。

趁着下午的時間,他們給黎錦把房頂的細小漏洞補好,等明兒黎錦帶了瓦片回來,就能徹底修複房頂。

最後黎錦給每人十文的工錢。

在鎮子上幹活一天,不管飯,工錢是二十五文到三十文之間。

黎錦這個只忙活了一下午,管了一頓包子,所以給十文的工錢。

本來兩人不願意收,但黎錦說不收自己心裏會過意不去。

兩人最後還是收下了銅板。

做完這一切,黎錦拎着一斤排骨去了李柱子家,他明天想要借李柱子家裏牛車一用。

黎錦可不認為自己可以背着一簍的瓦片,從鎮子上走回來。

瓦片密度比泥土要大,畢竟那是燒制過的,裏面的材料都夯實在了。

李大牛一聽,表示完全沒問題。

“正好我明兒也要去送柴火,我就在主街等你,一起去趟瓦窯。”

黎錦還不認識去瓦窯的路,雖說就是鎮子旁邊,但有了李柱子,确實方便不少。

随後他去給菜地澆水,回來練字、洗澡、俯卧撐,等睡覺又是很晚了。

以往少年會一邊看黎錦練字,一邊進入夢鄉。

今日他卻拿出了針線,借着光縫了兩條又寬又厚的布條。

等到黎錦寫完字,少年已經縫好,悄悄把東西放回框子裏,假裝自己剛剛什麽都沒做。

黎錦也沒懷疑,洗完澡就回來睡覺了。

等到第二天他背起背簍,這才發現那兩根勒人肩膀的麻繩下重新縫了一層肩帶。有寬厚的肩帶在,這背簍倒沒有那麽磨人了。

黎錦猜少年應該是在自己洗澡的時候給背簍加上的肩帶。

黎錦握着肩帶,看少年一臉無辜,假裝自己什麽都不知道的眼神。

突然上前幾步,在他的額頭落下一個吻。

就像兄弟告別那樣的吻,黎錦說——

“我走了,今天去買瓦片和燒好的土塊,晚點回來。”

少年呆呆地,直到黎錦走遠了才回過神來,他想追上去看黎錦遠走的背影。

但小包子适時的在屋子裏哭了起來,秦慕文只能回去抱着包子喂奶。

最後,包子吃飽喝足睡着了,秦慕文還呆呆地保持這個姿勢。

唇角的酒窩一直都甜甜的。

恩,就跟他昨天趁着黎錦他們挑土沒回來,偷偷的先吃了那個賣相最醜的南瓜包子一樣甜。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