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新生活

第二天潘安起了個大早,把王钰和陳貞從被窩裏扒拉出來,三人就往演武場走,這兩個人還有點蒙,陳貞年紀小點更貪睡,就和潘安牢騷起來。

“潘兄,雖說咱們要練武強身健體,是得早些過來,但是也不用這麽早吧,雞還沒叫呢!”陳貞頂着一頭呆毛,怎麽壓也壓不下去,想着自己有一天居然起的比雞還早,不由得十分無奈。

潘安正興奮呢,看好友一臉蒙圈拍拍他肩膀就開始心靈雞湯,“一日之計在于晨,這時候空氣清新,一會兒你一旦開始覺得精神了,我們今天第一天來看看情況,以後就不會這麽早了。”

摸摸陳貞的腦袋,潘安有點莫名愧疚,想想他初中的時候最痛恨早起上學了,估計陳貞小同學也是克服了早起困難障礙才和他一起來的。

三人對練武這件事還是很有興趣的,男生難免會對武俠充滿向往,雖然現實往往會打擊他們。

三人來到演武場以後就發現已經有不少人在練武了,大家哼哼哈哈的還挺有氣氛,潘安覺得自己都被感染了,更有動力了。

王钰更是激動地握拳表決心,“我一定要好好習武,以後再遇上劫匪就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三人鬥志滿滿地找到了武師傅,然後在武師傅的指導下紮了一早上的馬步。

雖然只是紮馬步,但是潘安覺得這馬步還是挺有講究的,姿勢要想做标準挺不容易的,最起碼王钰這一早上就沒合格過一秒鐘。

潘安現在還在聽他嘀咕,“兩腿平行開立,兩腳間距離三個腳掌的長度,然後下蹲,腳尖平行向前,勿外撇。兩膝向外撐,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大腿與地面平行。同時胯向前內收,臀部勿突出。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圓。兩手可環抱胸前,如抱球狀。虛靈頂勁,頭往上頂,頭頂如被一根線懸住。”

這話真是一字不落的背了下來,潘安不得不佩服王钰,武師傅就說了一遍,他記得這麽牢,估計也是一早上老是挨踢,一直在不停回憶的結果。

通過紮馬步潘安也是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素質真是不行,姿勢做不标準不說,維持一個姿勢都堅持不到一分鐘,這體力真是差的不行。但是這姿勢要是做不标準,長期這麽下來達不到強身健體效果,還會帶來負作用,所以每天來跟着武師傅練很有必要啊。

潘安看着他的學習機生活模塊那一欄已經有了一樣新技能,紮馬步(入門):1%

潘安也是了解到這馬步還是有學問在裏面的,而且有很多種,什麽深馬,淺馬,二字鉗羊馬,四平馬等等,而且堅持到十分鐘以上才會有效果,不過這也是循序漸進的事情,從堅持一分鐘開始,武師傅說一個月以後如果他們能堅持兩刻鐘,這樣就能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而且武師傅還和他們開了個葷,說是他們這種小年青就是該多練練那不,對以後成親了那個咳咳咳十分有好處,這樣看來就是關系到子孫繁衍的大事啊,把他們三個弄得挺不好意思。

來了府學以後最重要的還是讀書,鍛煉身體學習武藝只是輔助,結束晨練以後潘安等人就感受到了府學的學習氛圍,這裏大家交流要多一些,不像當初在周秀才學堂的交流大多是閑聊玩鬧,這裏更多是在做文學交流。

Advertisement

第一個上午是一位姓周的舉人來講《周易》,雖說四書五經他們都學習過,但是還要更進一步理解,鄉試的經義題要更加晦澀難懂,出題也是花樣百出,目前在府學的夫子講四書五經都是以經義題為基礎,帶着他們探索四書五經更深層次的東西。

潘安等人聽了以後也是茅塞頓開,頓時覺得這舉人和秀才果然不在一個層次上,他們還有的學呢,剛剛成為秀才的驕傲浮漂也沉下來不少。

潘安同樣反省了自己自從考上秀才以後對于書本的荒廢,決定以後要每日三省,不忘初心,他的科舉之路還漫長着,可不能因為一時的小成就就迷住了眼。

于是潘安就開始了每日早起先和王钰,陳貞去演武場紮馬步,然後勤學苦讀的生活,府學中藏書比較多,學生可以在不損壞的前提下借些手抄本出來讀,這也對潘安有很大幫助,畢竟單單讀四書五經想考鄉試定是不夠的,還是要拓寬自己的眼界。

且鄉試與院試,府試等最大的不同不光是試題難度的增加,最難的便是增加了策論這一項,策論是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這不光考得是你的文采,還有對政治的敏感度,和知識面的廣度。

策論涉及面比較廣,而且就是議論時政,所以在行文時要注意度的把握,尤其是涉及今上,朝廷頒布的一些時令法規,作文就要慎之又慎了,你要是表達出一點反社會因素,那可不是鬧着玩的,弄不好人頭不保,自古文字獄就是讀書人的一大墳坑。

除了涉及政治,可能還會出關于水利,天文,農耕等方面的策論題,所以這時候就是考驗你的知識儲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總之策論想要寫好十分不易,潘安覺得這三年他得多看書多思考,各方各面都要學習一些,而且要真是出了農耕水利方面,最好親身實踐過相關事務,不然寫出對策也是紙上談兵,空有表皮,內容不盡不實。

農耕潘安倒是體驗過,水利就不易了,前世倒是經常在新聞上看,多少知道一點,在古代水利方面最出名的便是《水經注》了,想想他還真是任重道遠。

除了師資力量雄厚,還有演武場和藏書閣,且因為秀才進入士這一階段,所以府學裏也會教授六藝,射箭樂器都會開課,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學習,這一點對于從未接觸過這方面的底層學子來說是一大福利,大家都在吃飽線掙紮,哪有閑錢學習這些。

潘安之前知道陳貞通曉畫藝,且有些造詣,沒想到這位少年樂器也會不少,琴,簫,筝都彈得還可以,最起碼成曲,且可以欣賞。

不過陳貞出身世家,自小便學習這些倒是沒什麽可意外的,王钰也是一樣,雖說是個庶出子,但是好歹有個舉人爹,從小耳濡目染不少,再加上他外公舍得給他砸錢請老師,這家夥會的更多,相當多才多藝。

潘安不得不再次感慨古人果然不容小觑,年紀輕輕,都這麽學識豐富,多才多藝。

這也是潘安接觸的這兩個朋友出身皆不錯的原因,換做和他一樣的農家子定是不會這些的。

所以常說寒門難出貴子,這不能說是個人資質的原因,有的時候教育資源和眼界也限制了他們自身的發展,再加上不管現代還是古代都是人情社會,有人脈的當然要比沒人脈的混的好些,所以說啊,這活着真是門學問。

潘安剛剛接觸樂器,把府學中授課的樂器都接觸了一番,發現自己在古琴上有些天份,就算沒有學習機他也對古琴抱有很大興趣,所以為了留更多時間給讀書,他之後就只學古琴一樣。

也是因為這些樂器,他的學習機的才藝模塊總算顯得多了些,現在點出來一看,還挺有成就感。

書法(精通):2%

水墨畫(熟悉):76%

太極拳(熟悉):93%

禦術(入門):50%

投壺(入門):79%

古琴(入門):6%

簫(入門):1%

二胡(入門):1%

笙(入門):1%

他目前最好的才藝便是書法了,這也是他經常寫字的緣故,練的多熟練度就漲得快,不過他發現書法自從到了精通這一階段以後便漲得沒有以前快了,要寫以前五倍的量才有能漲一樣的進度條。

這也是潘安一個比較重要的發現,他可以看看其他技能達到精通以後是不是一樣就摸索出才藝技能在這方面是不是都是如此了。

現在他也算寫的一手好字,要是想像以前一樣抄書掙錢的話就可以抄比較高層次一些的,例如四書五經,而不光是啓蒙書籍了,抄寫四書五經的話價錢也是更上一籌的。

潘安也打算偶爾抄些書,臨摹一些畫作賺點錢,雖然他的廪訖銀夠他一年的生活費了,但是接近三年後,他是要去郡城考鄉試的,路費和住宿費等更加貴,折騰一趟少說也要四十兩,這是相當保守的估計,雖然家中賣草藥還算賺錢,但是供兩個讀書人還是很勉強的,他除了多給自己掙些紙墨錢,也得攢攢鄉試趕考費。當然也是在不影響自己讀書的情況下抽出一些時間來做,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一旦規劃好自己的學習生活,并且按照計劃在進行,潘安還是挺有成就感的,要想有出息,就不能犯懶啊,他的心态得繃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