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臨陣磨槍

在潘安和王钰抵達郡城之後,就去了陳貞的住處,其實兩人還是有些忐忑的,畢竟是頭一次去陳家拜訪,而且陳貞家人口還不少。

陳貞的爹陳思邈是家中老大,因此雖然已經分家,陳貞的爺爺奶奶還是跟着他們住的,陳思邈一妻一妾,一共六子三女,可以說算是子息茂盛了。

陳貞是第四子,他與大哥陳韬,二哥陳睿,七妹陳曉曉都是正妻所出,其餘三子兩女則是妾室所生。

陳府看着還是十分有底蘊的,畢竟陳家代代出官員,這估計是老宅了,十分大,當初王钰和潘安擔心得住房緊張問題完全不存在。

潘安和王钰到了以後,就受到了陳家的熱情款待,陳思邈一向欣賞年輕才子,王钰和潘安和陳貞比大不了兩歲,且潘安出身農家,王钰為人庶子,就能如此有出息他就很贊賞,同時也為自己的大兒子與四子感到驕傲。

陳思邈今年四十有二,參加會試的話估計再有個兩三次要是考不上他就放棄了,畢竟他們這一輩他四弟已經進士及第,如今成了縣令。

說起為官一事的現象在陳家也是十分有意思,陳家一輩只會出一個能進士及第的人,且一輩子到頭都是個縣令,這種情況已經延續了五代,至今沒有超過七品官的人出現。

陳思邈覺得自己這輩子可能沒戲了,在他四弟考上之後他就致力繁衍後代,培養下一輩,在他一輩只有他和他四弟兩個男子,如今光他一人就有六子,他十分看中他的大兒子陳韬,陳貞的話他之前只覺得這孩子性子太過懦弱,于人情往來上也不擅長,還沒看出什麽讀書天份,雜七雜八倒是弄得不錯,他一直沒怎麽把陳貞放心上,沒想到陳貞這麽小的歲數就成了秀才,這才開始關注這個兒子。

潘安和王钰現在也不光和陳貞是好友,他們和陳韬一樣在府學讀書,也算同窗了,來了陳府以後見到的人也算齊全,總之陳父陳母以及陳家六個兒子他們是認全了。

陳父陳思邈是個挺儒雅的人,先是品茶,之後還簡單問了問潘安兩人的學習情況,對他們接下來的鄉試表示了鼓勵。

潘父潘永民就十分緊張了,他還是第一次見到舉人,一旦成為舉人和秀才的地位就有了十分明顯的差距,成為舉人之後就有做官的資格了,可以去吏部報道候選,如果地方有職位空缺吏部就會按照面試結果分配你去填缺,但一般舉人能夠分到的也就是□□品的訓導之類的小官,分到知縣的那就是祖墳冒青煙了,而且舉人出身能夠升官的機會也很少,能做到知府的屈指可數。

如今文風很盛,讀書人不少,舉人去吏部分到的缺大多是地方府學的訓導一類,知縣都是由進士及第的貢生擔任,除非是蠻荒之地進士一般不會被分過去,有可能舉人能趕上去擔任知縣,但那也是十分艱難的,蠻荒之地一般民風剽悍,你要是壓不服當地山匪流氓頭,丢了命都有可能。

哎,在古代生存不易啊!

話說潘父勉強和陳父交流了一下,後來熟悉了就好了許多,畢竟陳思邈還是很和善的,飯後他們一衆人都被安排好了房間。

經過一天的折騰傍晚時分潘安和兩個小夥伴終于可以坐下來好好交流一下。

“貞弟,你家的人口還真是不少。。”潘安見了他們六兄弟後深有感觸啊,在陳家男女也是分開排行的,且不說陳韬和陳貞,其餘四個兄弟年齡差距也不是很大,就說陳睿和排行老三的陳晖,兩人同歲,只不過陳睿月份大些,陳晖是庶子,這樣想着妻妾差不多一起懷孕啊,不過潘安看陳思邈是個很有分寸的人,對待嫡庶的态度還是挺分明的。

Advertisement

當然也有可能是目前陳韬和陳貞比較出息的緣故。

陳貞點頭,“父親與母親很是恩愛,對待姨娘也是寵愛有加,因此我的兄弟姐妹就比較多了。”這孩子說完還笑的一臉滿足。

潘安看着好友這傻白甜的樣子一臉無語,為啥他爹都對姨娘寵愛有加了,他還能這麽高興,不怕那些庶子踩在他頭上嗎?

王钰的表情比潘安還要糾結,滿臉都寫着我有話想說,但是我說了怕是你也聽不懂,那我還要不要說。

在心中嘆口氣,潘安也不知道陳貞如此單純是福是禍,人際交往中大家是喜歡如此的人,但是以後要是做官就有的磨了。

潘安對陳貞家中情況還是有些了解的,不過大多不是通過陳貞,因為陳貞自覺家中氛圍很好,他也不常提起。

而是陳韬在這兩年半的交往中因為陳貞的關系他和潘安王钰關系也不錯,身為嫡長子他的壓力要比陳貞大的多。

有時難免苦悶想找人喝酒聊天,所以他也漏了一些家中事情,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像王钰簡直是狗血身世,陳家就屬于正常嫡庶矛盾了。

陳家陳思邈還是一個很有分寸的人,絕不會讓妾越過妻子,不過他這人重視子嗣,又因為陳家一般一輩只會出一個進士出身的魔咒,他就希望在下一輩中這個人是自己的兒子,畢竟他四弟也是有兒子的,所以他就有點莫名危機,覺得自己已經不如四弟了,那兒子不能再不如四弟的兒子啊。

剛開始的時候他是最看中大兒子陳韬的,不過陳韬屬于厚積薄發的類型,最開始在讀書方面表現比較一般,二兒子陳睿還不如大兒子,但是他的庶三子陳晖從小在讀書方面表現出來不小的天份,說起來陳貞十二歲考得童生這年紀就很小了,在小地方非常少見,可被稱一聲神童,但這陳晖考得童生的時候才十歲,雖然說名次末尾,但是把陳思邈喜得不行,當時陳貞六歲。

前面兩個嫡子年紀大些都沒中,可見天份不如陳晖,所以當時陳思邈很重視了陳晖一陣子,對姨娘當然也是愛屋及烏,這也導致了當時嫡系的地位有點尴尬,對陳韬的影響也是挺大的。

不過陳晖有些傷仲永,後來參加院試一直沒中過,反而讓陳韬後來居上,成了秀才,所以在陳家現在來看就是嫡長子最受重視。再加上陳貞這兩年也表現出了不俗的實力,在成為童生當年就考上了秀才,十二歲的秀才陳思邈對這個兒子開始另眼相待,陳貞在家中地位提高了許多。

所以現在在陳家妻室的地位很穩,他們嫡系幾個兄弟姐妹在陳府受到的待遇就更加好了,畢竟下人們都是牆頭草,今天看你得勢就巴結你。

聽陳韬說雖然他是嫡長子在他不受重視那段日子府裏的姨娘經常給他使絆子,姨娘身邊的下人都狗仗人勢,趁着陳思邈不在的時候對他冷嘲熱諷的,那時候年紀小,惹出了不少事,陳父當時又把心思放在庶三子身上,他總是被訓斥。

也正是這些經歷讓他成長起來,行事越發穩重有城府,同時就想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嫡親弟弟,陳貞就是這樣長起來的,他哥哥和娘親很是護着他,再加上他本身性子單純懦弱,就有點不谙世事。

“額,貞弟,你家的事我們就不要多說了,再有兩天就是鄉試了,你回來郡城早,不知道有沒有得到什麽消息。”王钰覺得人家家事還是不要多置喙,于是直接轉移話題。

陳貞聽了點點頭,他确實聽說了不少事情,但是有用的不多,多是一些市井傳言,和兩人簡單說了說後,就提到有一條比較重要的倒是可以确定,“這次的主考官是劉道韞大人,聽說這位大人尤擅水利,所以最近在書鋪中水利方面的書賣的很是火爆,尤其是劉道韞所着的《河防一覽》,早就賣脫銷了,我聽說消息就趕過去買,都沒有買到。”

說起這事陳貞就有點沮喪,這本書十分重要,很有可能這次鄉試可以在這本書裏找到相關內容,可以算是考試押題書了,能在考前看看肯定會有幫助的。

“《河防一覽》嗎,似是聽過這本書,不過我在府學的書庫裏是沒見到過的。”潘安也跟着回憶這本書。

“是啊,我家藏書裏也沒有。”于是兩人一起把目光投向王钰,畢竟王钰家中藏書很多,或許曾經看過。

王钰看着兩人一臉期待感覺有些壓力,不過這本書他還真看過,“我家中确實有此書,但是我也是用來增長下見識浏覽兩遍,如今書在武安縣家中,定是來不及讓人送過來的,不過我可以默寫出來大部分,可能有一些記憶模糊了,你們不介意我就寫出來給你們看。”

兩人連連點頭,他們可是知道王钰的博聞強記,他說可以寫出大半,按照他往常會謙虛一些的态度,應該能寫出個□□成,他們考前臨時補一補,也能有挺大的作用。

于是考前三天,三人可以說十分勤奮讀書,讓陳思邈更加看好他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