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自古以來平民百姓總會對達官貴族、富豪士紳的生活有無限的遐想,其中的心理因素是很複雜的,不好探究。但現實中确實存在這個情況,其中還誕生過非常著名的笑話,‘皇帝的金扁擔’、‘皇後的人參’之類的。
後來人當笑話——皇帝幹活用金扁擔,皇後吃飯一口一個人參,這不是笑話是什麽?但是放在古代這不是笑話,這是升鬥小民的真實猜想。
人對于自己不熟悉的東西進行猜想,最後得到謬之千裏的答案這也不怎麽奇怪。古代信息傳遞很慢,又沒有現代的許多媒體渠道,老百姓哪裏知道有錢人過什麽日子。
這樣就更不要說天底下第一號有錢人皇帝一家的生活了。畢竟皇帝一家的生活不只是有錢,同時還包含着‘機密’這個含義,就像現在國家機密一樣。
但是人都是有窺私欲和好奇心的,揣度有錢人的生活是大家都會做的事情,這一點也體現在了文學創作上。
連翹原本的世界不用說,現在的世界也是一樣,大量的小說中出現了達官貴人家的具體圖景。小老百姓們就着這些半真半假的文字,砸吧着嘴遨游了一番頂級富豪的奢侈生活——不管是不是真的吧,總歸看的很開心。
那麽這些小說說的到底真不真?只能說有的真有的假,其中假的占了絕大多數。
人的作品是會反應一個人的真實生活經歷以及知識面的,不是說寫富豪生活就一定要是富豪,但至少要知道相關知識吧!胡謅瞎編的也就能糊弄外行人。
而寫書的作者絕大多數都是普通出身,真正有錢人子弟很少有在這個領域奮鬥的。這些人的出生決定了他們的生活經歷根本不可能有那些精細到骨子裏的貴族生活,要是真打算寫一個上流社會……
好一點的會查資料,這時候很流行出各種‘工具書’‘科普書’,收藏古董、調香、相馬等等燒錢的貴族愛好只要有心還是能知道不少的。只想着随便寫書糊口就要差一點了,就是按照自己的想象編。
想也知道,就算是好一點的會查資料,查資料能比得上親身經歷?在很多地方是有漏洞的,寫到生活細節就得露餡兒。
連翹之前世界的古代,上下多少年才出了一個《紅樓夢》——這是一位真正的頂級落魄貴族寫的,再加上作者的文筆盡善盡美,兩個極小概率事件湊在一起做巧合,這才誕生。
這個世界的人寫書的多,信息流通也多一些,所以類似《紅樓夢》這樣說到點子上的小說多一些,但也多的有限。絕大多數的書籍都像《紅樓夢》裏老太君說的那樣,是‘謅掉了下巴的話’。
然而就是這樣‘謅掉了下巴的話’也多得是人看,沒辦法,大家喜歡吶!
《基督山伯爵》中有一段情節連翹一直記憶猶新,就是伯爵搬到巴黎之後的炫富舉動,其中有幾個情節極為突出。
首先就是巴黎初登場,見到梅塞苔絲之子以及他幾個朋友時的種種。
伯爵非常有錢,所以他打動了異國的皇帝和至高無上的教皇——這些具體是通過兩塊頂級寶石做到的。有趣的是,他所有三塊這樣的寶石,剩下的一塊他自用。将中間掏空後當盒子使用,按照他的說法,雖然大大降低了價值,但增添了實用性。
嗯嗯,實用……實用個鬼啊!真的想要實用的話買一個盒子不就好了嗎?珠寶這種東西有實用價值嗎?那根本不是用來實用的啊!這就是作者在讓主人公裝逼吧!
還有一個是伯爵的家庭晚宴,來自世界各國的奢侈器皿全都用上了,按照書中所說,似乎這些餐具和杯具能夠增添佳肴的味道。伯爵還提出了一個概念,這桌酒席非常貴重,不只是桌上出現了珍貴的食材,還在于這些食材在那個時代非常難以出現在同一張餐桌上——以兩種産地距離非常遙遠的魚做的例子,特別是這兩種魚在運輸中很難保持存活。
很難說這個時候吃的是味道,吃的更多的是一種‘難得’。
這些橋段一方面塑造了人物和劇情,基督山伯爵這個人在巴黎成為衆人議論的焦點,以一種突兀的形式進入上流社會,讓仇人一點也沒有察覺,這些劇情功不可沒。另一方面,這也是是在讨好讀者,讀者确實喜歡這些情節。
這樣看起來,好奇富豪生活和喜歡裝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中外皆同,古今皆同。
連翹當然也不會放過這麽個經典橋段,當《海上歸來記》故事進展到複仇線,故事情節到劉明程來到京城的時候,炫富的盛宴開始了。
在這一點上連翹具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她來自現代社會!
一方面現代社會的生活質量高,很多古代的奢侈生活在她看來只不過就是普通生活,寫到這種劇情的時候就不至于小鼻子小眼,鬧出‘皇帝的金扁擔’這樣的笑話。
另一方面是現代的資訊比較多,現代富豪生活多多少少都能知道一個大概。至于古代富豪生活,得益于連翹曾經寫過男頻歷史文,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實際上一部《紅樓夢》的貴族生活研究成果就足夠連翹成為這時候寫貴族生活最好的那一批作者了,更何況連翹肚子裏的貨還不只一部《紅樓夢》的研究成果。
華夏歷史上最有名的炫富是在西晉時期,當時的首富石崇和國舅鬥富的故事流傳千古。但是要連翹來說,這段故事名氣大過實際內容,與後面一些王朝的奢侈相比缺乏想象力。
史學界有一種看法,認為越是王朝末期,在審美情趣上面就會越精致化越繁瑣。所以很多影視劇各朝各代采用的扮相其實都會趨近于王朝末期,沒有什麽別的原因,就是好看!
以清宮劇為例,要是真的用滿清剛剛入關的時候的扮相,男子都是金錢鼠尾,女子都跟老媽子似的,觀衆恐怕要少一半!其實清宮劇的扮相都是清朝中後期時候的。也是滿族貴族們入關久了學會了享受,這才越來越會打扮。
人家說‘三代會穿衣四代會吃飯’,傳承的久了才能學會這些細節處的做派!從打扮這一點來看,各個王朝莫不如是。而這一點就可以類比到炫富奢侈這件事上來——石崇到底是西晉時候的故事人物了,封建社會還沒有走到頂峰,就更不要說中後期了。
總之,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在宋朝時因為商品經濟非常發達,富豪的生活已經叫人咋舌了,食不厭精脍不厭細,中國的飲食文化在宋代就是一個重要節點。可就是這樣的宋朝,和後來者,集封建社會之大成者的明清相比,那也是相形見绌的。
連翹放了大招,直接用了《紅樓夢》的研究成果,以及有史料記載的慈禧宮廷生活片段作為具體內容,完美還原了一個富豪劉明程。
說實在的,要是讓連翹實實在在還原一個封建貴族家庭,她是做不到的。她到底不是一個真正的古代貴族家庭出身,知道的再多,在細節方面都會有一定的硬傷。但是,讓這樣的她去寫一個劉明程,那簡直再合适不過了。
劉明程也不是貴族出身吶!
劉明程說到底就是一個受到了一定貴族教育的平民子弟,之後一二十年的富豪生活确實養成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氣勢。他學會了貴族生活,和任何一位貴族相比都不會缺少見識。
但是,他始終不是作為一個貴族子弟長大的,這些會在細節中露餡——好在無論是看書的讀者還是書裏面的其他人都知道,劉明程原本的出身不高。書裏面的人甚至只當他是完全憑借自己的努力做到如今的富可敵國,崇敬財富之下對于他表現的那點小瑕疵并不放在心上。
就好像是一個中國人,有一個外國人能說中國話,說的還很不錯,這種情況下對方有一點點小小的發音問題,誰又會去在意?對于已經進入商業時代的上流人士,劉明程就是一個已經做的很好的‘上流人’。
劉明程的‘炫富’,精彩不在于細節也描摹的如同一個真正的貴族子弟,而在于種種手段超出了現在一般人的想象。這是連翹原本世界華夏王朝幾千年發展積澱出來的‘盛況’!
他會在自己家裏讓仆人給姬妾美人制作胭脂,胭脂原材料是從他手下土地中最适合種植玫瑰花山來的,滿山都是玫瑰花。等到玫瑰花采摘的季節,莊頭就會将總共幾百斤的玫瑰花送來。然後家裏的婢女會親自一瓣瓣挑選,只選擇顏色最純正的。
剩下不到二十斤的玫瑰花作為制作胭脂的原材料。
而之後還有好幾個步驟,同樣都是沒有一個步驟不苛刻,講究精益求精。甚至因為嫌棄外面工人‘手腳不幹淨’,所以強調一定是家裏調.教好的年輕漂亮婢女來做這些事情。
至于說《紅樓夢》中一道茄子用雞肉、雞湯、香菌之類的來培,在其中更是屢見不鮮,簡直成了理所當然的‘日常’。
老百姓看這些情節不過是看個熱鬧看個新鮮,而真正懂行的人就要納悶了——一個個的還以為是哪個豪門貴胄的公子哥閑極無聊寫書消遣呢!他們可不相信一個出身普通的作者能寫出這些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