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六、思潮(1)

繼秦無量之後,慕容振再一次改變了整個江湖的面貌。秦無量做的是“立”,而慕容振做的則是“廢”,他廢棄了青要山的道氣門;廢棄了秦氏的規矩和霸權;更重要的是,慕容振發表了無數驚天動地又大快人心的言論,廢棄了整個江湖的舊風氣。

首先,慕容振贊揚“真情”。由于身世的原因,慕容振恨透了世家門第間那些陳腐的規矩,大波動平息,他便迫不及待地為自己的父母正名,不以他們的“不倫”為恥,反倒以他們的勇氣為榮。随後,他将虎首朱九霄的第五房小妾韋氏娶為正妻,這原本是不合規矩,說出來有些丢人的事,卻因為他的驕傲和坦蕩被傳為美談,民間敷衍出許多故事,少年人為□□與長輩抗争時也多了新的說辭。

與“真情”相對應,慕容振批判“矯情”。他說,所謂聲名、權位、財富之類,統統都是“矯情”,只有沖破這些“矯情”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憎,才是人本身所有的“真情”,與親友之間的情是小情,對天下蒼生之情是大情。如果遵循陳規,五祖反對重立九宮是為不忠不義,但他們為了蒼生大愛,選擇了開創新紀元,如果遵循陳規,龍庭祖師夏風來是為大不孝,但他為情為義,實為破陳規,循真情的典範。而秦氏之過,就在于沉迷于權柄矯情,完全忽略了對蒼生的關愛,他們雖然打着創派祖師的名號,實則與祖師的初衷背道而馳。

渴望自由、敵視霸權是所有人的本能,慕容振這番話得到很多年輕人的支持。随後,慕容振又進一步,開始為姬無常正名。百年以來,姬無常的名字始終等同于天下第一惡魔,直到麒鳳110年前後,慕容振提出了新的說法——

***

何人推翻舊制?何人建立新綱?道氣五祖?非也!一人難得一寸功,萬人方成萬裏行!道氣門何其幸運,有天下好漢奠定根基在先,五祖更近一步在後!長安秦家、嶺南夙沙家、雲州孫家、蜀中田家、燕京慕容家……若無同仇敵忾,焉有道氣功成?!另有一人,首戰九宮、殺賊無數,卻徒負罵名百餘載,天下至冤矣!

其時九宮腐朽已極,陳規舊距難以逆轉,衛道士多如牛毛,如毒在肩臂,斷腕猶可自保,留臂命在旦夕!姬無常之殺如刮毒救命,何錯之有!若無姬無常壯士斷腕,焉有衆英傑浴血重生!

吾道氣祖師身出九宮,雖有創世之志,惜未識姬氏之勇,若今世仍有如姬氏之能者,秦氏何至專橫如此!而今武林人不若百年前之蒙昧,道氣門不複十載前之獨斷,今之有志之士,當識姬氏之大功,當效姬氏之大勇!

今告天下知:凡道氣門上下有過者,願受勇者之刃!殺惡以正道氣門風者,無過而有功!

——《告天下書》

***

慕容振這封《告天下書》給了江湖人一個巨大的誘惑:慕容振承認了很多家族很多人的功績,而且道氣門也不再專斷,而是開始接受每個人的監督甚至是審判,他們不必再像秦烨做道氣門掌門時那樣小心謹慎唯唯諾諾,現在殺一個道氣門的人都可能有功無過。沒有人禁得起這樣的誘惑,于是盡管還有很多人對姬無常是善是惡持懷疑态度,大家還是默契地順着慕容振的意思,承認了慕容振的說法。已經死去近一百二十年的枭雄姬無常倘若知道自己在後世會突然變成英雄,只怕又會笑得聲震十裏吧。

為了配合這番轟轟烈烈地“真情”浪潮,慕容振又發出廣開言路、暢所欲言的號召,要人們“心所思,口所言”,鼓勵人們向壓抑真情的一切不平等說不,但凡人們提出舊規矩哪裏不合理,他便毫不猶豫地廢棄。

慕容振所做的這些事實上多數為了他自己:只有廢棄舊倫理規矩,他和他的父母才不會再背負罵名,只有肯定了姬無常,他篡奪秦氏的掌門之位才合情合理,只有把秦氏的過錯放大,并且通過普通人的手全部廢棄,人們才可以真正歸心于他慕容氏的道氣門。他當然也不可能全盤廢除秦氏打下的基礎,他新建的漢陽道氣門有比青要山更壯觀的屋舍,他也重建了各地戍站,整編了看山堂書局,以“改得更有益于大家”的做法壓住了了人們要求廢棄戍站和書局的呼聲。

如慕容振所願,一個新的武林漸漸建立起來,慕容振無心插柳,這個自由、活躍、人們暢所欲言的江湖風氣恰成了七情訣傳播的基礎。不過,一切并不像想象的那樣容易,七情訣傳播和發展的道路才剛剛開始。

麒鳳109年初,慕容振做了父親,他給自己的獨子取名為載飛。這個孩子有着令天下人羨慕的身世:他的父親慕容振是道氣門掌門,有天下至尊的威儀;他的母親韋氏能歌善舞八面玲珑,是世間至美的女子;他生長在武林至尊道氣門,天下第一高手任劍和收他做最後一個關門弟子。不過多年之後,他身上最耀眼的一個光環是:他是至情一脈武學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鶴閑先生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親傳的傳人。

李霁歸隐堂庭山後,慕容振與他常有書信往來,慕容載飛幼年時常跟着信使去山林中探望。李霁晚年時依然不改頑童似的荒唐,與幼年的慕容載飛十分投緣,慕容載飛時常在山中一住數月。慕容載飛有時随李霁學武,都是一老一小兩人的游戲,不成套路卻別有趣味;他也喜歡把新學的舞蹈跳給李霁看,山中清寡,李霁喜歡他帶來許多樂趣,世外靜谧,慕容載飛也喜歡不依絲竹,赤着腳随意起舞。他與李霁為伴,像是祖孫,更像是玩伴。

麒鳳122年秋,慕容振收到李霁的書信,說李夫人林氏病故,慕容振嘆息一番,派人前去吊唁,慕容載飛執意要去,而且一路催促車夫,匆匆趕到李霁隐居之處,李霁拉着慕容載飛只說了一句“孩兒,便知道你會來。”便咽了氣。

随從們本為吊唁李夫人而來,哪裏想到鶴閑先生也會随夫人而去,幸虧慕容載飛一路催促,否則都不及見鶴閑先生最後一面。他們一面驚嘆着小公子與先生的靈犀,一面為先生病故而難過,這時候慕容載飛卻忽然在旁邊轉着圈跳起舞來,打着拍子唱歌,随從們以為小公子精神失常,忙把他請到外面,慕容載飛卻不依,一直載歌載舞到李霁下葬,出了山,他才突然伏地痛哭,哭得不省人事,被随從們擡回了道氣門去,醒後又大病一場,足足養了半年才漸漸康複。只說是:歌是為先生而歌,先生一生困頓,終得解脫,是值得高興的。哭卻是為了江湖而哭,江湖失去了鶴閑先生,從此荒涼寂寥,該是多大的悲哀。

這一年慕容載飛年僅13歲,13歲的孩子說出這樣一番話來,道氣門上下一片贊嘆之聲,少不得将這事宣揚出去,慕容載飛一場大病尚未痊愈,“神童”的名聲已經遍傳江湖。

一去又是三載,慕容載飛年過十六,成了聞名天下的美男子。世間俊俏男兒不少,但真正稱得上“美”的,恐怕只有慕容載飛一人。

慕容載飛之美,首先在樣貌。他着錦衣玉帶則華貴,着武者勁裝則精悍,着尋常布衣也儒雅,若是白衣雲鞋,便飄逸若仙人,哪怕佯狂醉酒,也有一番癡狂的潇灑,哪怕披衣散發,也自有一派落拓的風流。

慕容載飛之美,其次在舞蹈。他的母親韋氏擅舞,慕容載飛也同樣喜舞、擅舞,有時請來樂師舞女,在家中歌舞,有時獨自一人,也可以單衣赤足的舞上半日。他在舞中修行,一舉手一投足就連都賞心悅目,就連劍都曼妙無雙,讓所有殺氣都消散在韻律之中。

慕容載飛之美,還在性情。慕容載飛自幼游走于各色江湖人士之間,處事八面玲珑,遠比他的父親擅于與人相處。他雖然貴為慕容振的獨子,卻沒有絲毫的架子,待人至誠至信,很得人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