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歸寧
第三日歸寧。
趙家沒有長輩,是以這等人情往來之事便由于樂心接手,但他到底才嫁過來,怕自己拿多了惹人閑話,便只按着尋常的份來準備的,任誰也挑不出錯處。
做這些于樂心也沒背着人,但文嬸雖看在眼裏,勸了兩句後于樂心沒聽,也不好再多說什麽。料着趙和安到時候總會知道,她也沒跟趙和安說,說多了還顯得自個嘴碎,夫郎心裏怕也會不高興。
果然,到了第二日,趙和安看到帶的東西,倒也沒責怪于樂心什麽,只玩笑着說了兩句,“夫郎才剛成親就想着要幫為夫節省了!”
“不是。”學的倒快,不就逗弄他幾回,現在倒是換他打趣自己了,不過于樂心還不至于應付不過,“我是按習慣準備,盡這些,足夠了!”
趙和安直接忽略他後面那句,吩咐文嬸,“不是就好。文嬸,我記得姑父好像抽煙,家裏不是還有盒煙葉子,你去取來添進去。再有,辦席的酒不是還剩下好些,也取兩壇送給姑姑她們喝。還有豬肉,也吃不完,便再取些來。其他的,你盡看着有什麽能拿的就再多添些去。”
“夫君,不……”
“不什麽?夫郎這樣,姑姑和姑父還以為我待你不好呢!今日帶回去的禮重些,姑姑也就知道我看重你,也才會放心。夫郎說說,是不是這個理?”
“話雖如此,但……”
“好了,夫郎就聽我的。再耽擱可是要遲了?”趙和安一直搶話,就是不讓于樂心說出什麽拒絕的話來。
忠叔和文嬸兩個人裝車也快,這不,兩人沒等多大會兒就好了。
聽到文嬸招呼,趙和安直接拉起還在心裏糾結的于樂心出門,将人安置在車上,他自己就坐在前頭駕車。
兩家離的不遠,沒多久就到了。
知道他們今天要來,大門一早就敞開沒關,于氏時不時就要往門口瞧上兩眼,看看人到了沒有。
“姑姑、姑父。”
“哎,樂哥兒,”聽到于樂心的叫聲,于氏立即出門,“還有和安,你們可到了。這一路上凍壞了吧!快進屋喝杯熱水暖暖身子。”
Advertisement
于樂心哭笑不得,這才幾步路,“姑姑,沒事的,不怎麽冷,還是先把外面的東西搬進來吧。”
“東西你別管,讓你姑父還有怡兒搬去,你們倆歇着。”于氏才不聽他的,使喚着趙向榮和趙永怡幹活,非拉着于樂心和趙和安進屋。
“怡弟他還在家!沒回學堂?”于樂心有些意外。
“他在東屋忙呢!這不是他說非得等你歸寧過後才回去。要看你過得好他才放心。我看啊,他就是不想去學堂,故意托了你的事來堵我的口。”
于樂心聽了心中泛暖,“怡弟他也是關心我,姑姑可別這麽說。”
“知道,知道,就你倆感情好。姑姑胡亂說的,行了吧!”于氏原也只是随口說說,就沒抓着不放。
“和安,來,喝水。”
“謝謝姑姑。”趙和安接過碗向于氏道謝。
“都是一家人了,還跟姑姑客氣什麽!”都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于氏現在差不多就是這個心情。
“姑姑說的對,都是一家人。我不跟姑姑客氣,姑姑也別跟我客氣。”趙和安笑着同意了于氏的話,順便也為之後的事提前埋下個引子。
“好好好,不客氣。”于氏哪裏知道趙和安怎麽想的,只想着趙和安不跟她見外,她就高興了。
外面,趙向榮拿不定主意,只有找于氏,“他娘,這東西放哪,你出來看看。”
“不就放那屋裏嗎?一天天連個小事都不好,什麽事都要問我。”于氏沖着外面嚷了兩句,又不好意思地跟夫夫倆解釋,主要是對趙和安,“唉,你姑父他就是這樣,什麽都要我盯着才行。你們先坐一會,我出去看看。”
“姑姑,你去的,不用管我。”
“哎!那姑姑出去看看,和安你先坐會兒。樂哥兒,你照顧着和安啊!”不知道趙向榮那頭又怎麽了,心裏想着,也就沒有否決趙和安說的,出去了。
于氏出門,見着趙向榮就道,“你不知道樂哥兒他們在啊!有什麽你看着放不就好了嗎?非得找我。”
“他娘,不是,我這不是看着樂哥兒他們帶來的禮太重了,這才跟你講一聲嘛!”趙向榮解釋。
“算了,我看看。”于氏接受了趙向榮的解釋,打算看看都有些什麽,忽然又想起什麽,“哦,對了,怡兒呢?”
“放車去了。”
“哦。等他回來,讓他進屋去陪他哥夫去,都是讀書人,有話聊。”
正說着,趙永怡就到了,“娘您找我?”
“剛說讓你進屋去陪你哥夫呢!對了,你弟哪兒去了?這孩子,早跟他說你樂哥今天回門,讓他不要亂跑,結果才轉個眼人就不見了。”
“在大伯們那邊跟康弟一起玩兒呢?”
“怡兒你先去你大伯他們屋裏頭叫他回來,把康兒也一起叫來,還有順便跟你大伯他們講一聲,樂哥兒和他夫君回來了,中午就別做飯了,就在我們屋裏一起吃。”于氏沒空,只有吩咐趙永怡去做。
“知道了,我這就去。”
“快點,說完回來去陪你哥夫說說話。”于氏又催促一遍。
趙永怡沒有耽擱,于氏說完他就去了,他自己也想要早點見于樂心和趙和安。
“樂哥,哥夫。”趙永怡喊完人就回來了,後面還跟着兩個小的,也跟着他喊人。
“樂哥,哥夫。”
趙永言和趙永康嘻嘻哈哈的,根本沒把趙和安當外人,叫了人就窩在于樂心身邊吃東西。
“哥夫,他們兩個皮的很,你別見怪。”說完,趙永怡又虎着臉去訓兩個小的,“你們倆看看自己,像什麽樣子!當着客人面,一點禮都不懂,讓人看了笑話。”
無奈兩個小的一點都不怕他,背地裏沖他做個鬼臉,轉過頭來又裝作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跟趙和安賣好,“哥夫才不是外人。”
“而且,哥夫,你會笑我們嗎?”
趙和安憋笑否認,“不會笑話你們的。康兒和言兒說的對,哥夫不是外人。剛剛姑姑還說了,都是一家人,不要這麽客氣,怎麽怡弟現在還跟我客氣呢?”
“哥夫說的對,娘(二媽)都說了別客氣。我們倆可是聽娘(二媽)的話。”趙永康和趙永怡一聽,更覺得自己有理。
趙和安剛剛站他們那一頭,成功堵住趙永怡的口,兩人心裏不由更加喜歡他這個哥夫,趙永言還悄悄地告訴趙和安,“哥夫,我娘今天做了好多好吃的!”
于樂心離的近,恰好聽見他講的,問了句,“姑姑都還沒做呢,你就知道了?”
趙和安斂着笑意看着自家夫郎,看來他這愛逗弄人的毛病由來已久。
趙永言被問倒,憋着臉不服氣地說,“我就知道,我昨天都看見了,娘準備了好多東西。”
“對,我也看見了。二媽準備了很多好吃的。”趙永康和趙永言兩人一向哥倆好,這個時候自然要力挺趙永言。說完,兩個腦袋全轉過來看着趙和安,再次尋求認同。
趙和安笑,“好了,哥夫相信你們。來,這些糖你倆拿着分。”
“不給樂哥和哥哥。”趙永言沒跟他客氣,心裏還記着剛剛的仇。
“不給。”
“不然,還是給樂哥一點吧!”趙永康扯扯趙永言的袖子遲疑道。
兄弟兩默契十足,趙永言眼珠子滴溜溜轉了兩圈,看起來頗為大方地拿出了……一顆,“那就給一個好了!”完了還不忘跟趙和安求表揚。
“嗯……言兒和康兒很乖。”趙和安幾乎要破功,忍不住笑出聲來。
兩個小的心滿意足,末了又想起一旁的趙永怡,沖他做了鬼臉,嘴裏含着糖,話都說不清楚,“鍋鍋嘟大羅,不稀飯吃(ci)糖,就不給鍋鍋分了。”
話是這麽說的,但趙永怡分明從兩個人的眼裏看出了得意,甚至他都能腦補出兩個人心裏是怎麽想的。
就不給你吃!就不給你!咯咯咯,氣死你。
“你們兩個,好的很!”回頭再收拾你們。趙永怡不再理兩個小鬼頭,轉而和趙和安說話。
趙和安向來深居簡出,不怎麽與人來往,好友也就那麽一二個,于交談一面上不大擅長,因而話題多由趙永怡引着。
這邊,趙和安和趙永怡正說的起勁,就聽外面一陣叫罵聲。
因中午要在趙向榮家吃飯,李氏也過來幫着于氏做飯。不過就是件小事,哪家都是這樣的,偏趙母要鬧出點事來。
李氏才進廚房不久,後腳趙母就在院子裏罵開,明裏暗裏指責于樂心和趙和安的不是,說什麽來也沒不問她一句,沒個晚輩的樣子。說了兩句,又說起于氏沒把她這個婆母放在眼裏之類的話。
于氏出來,心裏也沒個好氣,怨道自家婆婆無理取鬧,什麽時候鬧不好,非要在今天,因此說出的話也沒那麽好聽,顧忌趙和安在,沒明着罵,全是軟刀子。
“娘這是說的哪裏話。按理,樂哥兒是我哥的獨苗,姓的是于,不是趙,不過因着我的關系,敬您幾句,您還真當他是自個兒的孫子了!再說了,就您做的那些事,要說把樂哥兒當您親孫子,這也沒人信哪!”
“你……”
于氏根本就不讓趙母說話,“至于我,我這不是怕娘累着嗎?什麽活兒都不敢請娘做,就讓娘等着吃還不好?娘您平白無故地冤枉我,媳婦,傳出去媳婦還要臉不要了?”
“你……”
“哎,娘您要說什麽?慢着點說,可別氣着了!”于氏語氣聽着恭順,像是真的是關心趙氏,怕她氣着。
“你這個潑婦。”趙母怒罵。
“娘這話罵的,媳婦可是不認。我一沒罵人二也沒對娘不敬,怎麽就成潑婦了?”
“老二,你管不管了?就這麽看着你老娘受欺負。”說不過于氏,趙母便去呵斥自己的二兒子。
“娘,阿芹她沒有錯。”
“你什麽意思,她沒有錯,錯的就是你娘了?”趙母頓時怒了。
趙向榮不說話,但明顯是這個意思。
趙母又要開始罵,幸好趙向富及時回來把她勸走,制止了這場鬧劇。
趙母走後,于氏看到趙和安,“和安哪!對不住你,你第一回上門,就碰上這個。”
“姑姑忘了,又跟我客氣什麽!我可是把姑姑當親姑姑的,姑姑也要把我當親侄兒才好。”趙和安就沒當回事,還反過來勸慰于氏。
“哎,好好好!姑姑把你當親侄兒,心疼你呢!你進去坐坐,姑姑給你做好吃的去。”于氏聽了趙和安的話心裏舒暢不少,對趙和安的态度,好得直要比過自家兩個小子去。
吃過午飯,待到半下午,兩人就回去了!
晚間,趙和安和于樂心夜話時,忽然想起問道,“怡弟明年可要下場?”
“是這麽打算。聽他說,若是明年鄉試過了,後年開春就接着去京裏參加會試。”
“怡弟年歲還小,不再等一等?”
“聽他說,夫子倒是要他壓一壓。但他自己等不了,姑姑他們也說不動他,只能由他去了?”說到這,于樂心也開始擔心,趙永怡年紀小,到時候叫他們如何放心他一個人去京裏,怕是姑父要陪着的。
“這樣,就再看看吧!正好豫章兄後年也要去,到時候我跟他講一聲,兩人一道,彼此照應着。”
“這樣倒好。”說了兩句,于樂心有些困了,打了個呵欠,“還沒影的事呢!到時候再說吧!”
“那就以後再說。休息吧!”
“嗯。”
作者有話要說:
最近幾天有事沒在家,只能用爪機碼字。等回去我再多更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