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致富方法遍地

從外婆家走到租來的小屋,以母女兩的腳程大概要走上40多分鐘,這對還是3歲半的小娃來說是比較吃力的,不過前世的顧毓铮就是個挺能吃苦的性子,現在換了大人的芯子更是不會叫累,只是做媽的還是心疼女兒,走沒幾步就要問下是不是要抱着走,自然都被拒絕了。

女兒的懂事總是時不時地觸動到做媽媽的那顆敏感的心,她想着,是時候攢點錢買輛女式自行車了,女兒坐在後座上就能松快了。

耿霜泠計算着家裏的存款,又想着去哪活動張自行車票,幹脆今天順路再去百貨公司看看有什麽東西可以給女兒添置的。

天下的母親大多差不多,自己日子過得再緊巴,也要可着孩子花錢。

顧毓铮沒想到媽媽心裏有那麽多心思,早上出門早,街上還空蕩蕩的,這會到了下午,街道兩邊的店門都開了,不論是門上的招牌還是街邊的小攤,在她的眼裏,都格外有種懷舊感。

現在這個時代私營企業還沒有允許開辦但這并不代表就沒有人做生意了。

買布買紙買糧油面确實都還趕着上市裏的百貨公司與糧食局的門市,但一些私人小本經營的小賣部也還是開了起來,就如學校門口的糖果攤子、街頭巷口的早點鋪子,有正式工作的城裏人可以吃皇糧,沒有工作的城裏人可不像農民有地種,總也要讨生活不是?

顧毓铮的腦子又飛快地轉動起來。雖說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好好學習,但要是有了賺錢的機會也不能放過了呀。

這年頭,老百姓的思想還比較局限,做生意也主要以衣食住行為主,在當時物質缺乏的消費者眼裏,這些已經足夠。

而對于小攤小販們來說,小本生意投入不多,就是起早摸黑,賺得是辛苦錢。至于這點辛苦錢,到底有多少?耿霜泠這類拿死工資的人是想象不到的。

這個時候的物價,兩顆自制麥芽糖1分錢,一紙包香炒小螺蛳8分錢,一碗馄饨1毛5分錢。東西分量都少,可解饞啊,對于幾年前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來說,得是多大的誘惑。

1983年,當時市裏的一個普通職工大概月收入在30到40元上下。幾分錢在他們的眼裏雖說不像現在這樣不值錢,也算不上多了,買上一點解解饞還是舍得的。

積少成多,這些“個體戶”的家底還是很可觀的,當初市裏的第一個“萬元戶”不就是幹個體的出身?

當然,小生意确實賺的不少,在當時人的眼裏卻不是個值得炫耀的事。

要知道,只有沒本事、沒門路、吃不了國家飯的人才逼不得已出來跑生活。畢竟,鐵飯碗的背後意味着有國家作為依靠:醫藥費有國家報銷,房子單位也有分配,小孩上學,單位都還給發補貼,這是自己做生意能有的保障?

在這個偶爾還有人喊出“打倒資本主義”口號的年代,在這個農村人還在為了能拿到一個“農轉非”戶口擠破頭的年代,誰能預料到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裏,世道會有如何翻天覆地的變化?

Advertisement

想到90年代的下崗潮,想到未來展現在眼前的機遇,顧毓铮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改變長輩們的觀念,為迎接未來的社會變革做好充分的準備。

市第二百貨公司很快就到了,耿霜泠将女兒抱起來靠上櫃臺,讓她能看得更仔細些:“看看這幾朵頭花,媽媽給你綁小辮上,你喜歡哪個?”

“小囡囡長得這麽好,配上這頭花一定很可愛。”都說八十年代的售貨員服務差,這一位看着也不至于啊,還笑盈盈地來打招呼,主動把櫃臺裏三個不同的款式都拿了出來,任母女兩挑。

說是三個款式,其實都差不多,一根簡單的皮筋上面釘了一朵布做的小花。這小花也極其簡陋,薄薄的布片用剪刀剪成花瓣狀,再用線一縫,料子極容易變形不說,顏色也很土氣,這等審美讓小毓铮實在是說不出捧場的話。

女兒看不上,耿霜泠其實也不怎麽看得上,她本也是個有些挑剔的人,可誰叫現在的物資少,能選的東西就這麽點呢?就是這些頭花也是才有得賣,前幾年想紮頭發,能用上有顏色的布帶子就算很好了。

大概這世上大多數的女人都喜歡将女兒當洋娃娃打扮,耿霜泠也不例外。衣服是沒辦法了,只好在女兒的頭發上做文章,梳個漂亮的小辮,綁上時興的頭花,就算顏色土氣了點,還是很可愛的嘛。

其實這個時候國家和西方世界接觸日漸增多,深圳特區也已成立,廣州等地受外來思想沖擊較大,服飾方面的改變是尤為明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服裝的多樣化,顏色更為亮麗的新款服裝也在逐漸進入祖國各大城市,于水城區也有人開始銷售從南邊帶來的貨物,只是數量太少,價格也太過昂貴。

“都不喜歡啊?”看女兒恹恹的樣子,那就看點別的?

“媽媽,我什麽都不想要,我們快回家吧。”要不怎麽說靈感不是在家裏憋出來的呢?之前還在琢磨着來錢的路子,這到百貨公司繞一圈,主意不就來了嗎?

這心裏有了主意,走路也不覺得累了,回去的路上只在街心花園裏小坐休息了一下,便徑直回了家。

一到家,顧毓铮就跑到床頭櫃前翻東西,耿霜泠好奇地跟過來,看到女兒找出兩朵舊頭花。

“媽媽,你快把剪刀拿來,把這兩朵花剪了。”

現在還沒有兒童剪一說,對于有小孩的家庭,剪刀之類的東西大人都是要收好的。

耿霜泠滿頭疑惑:“囡囡啊,剪了就沒花了啊,光禿禿的不好看了哦。”

“不會的,花不好看,剪了,自己做好看的再縫上去。”顧毓铮比劃着。

她的想法很簡單。頭花這東西,做工簡單,關鍵是審美與設計。

在後世,滿大街的小飾品店,各種各樣的頭飾那是琳琅滿目,她好歹也是見識過的,那些鑲鑽嵌銀的做不了,單純布藝的那是妥妥的啊。

不用多複雜,最簡單也是最經典的蝴蝶結與蕾絲,那可是女生們永恒不變的情懷啊。

恩,還有後來穿兩塑料球的,或是挂幾粒假珍珠的,在後世人的眼裏還帶着點土氣,可在現在,那絕對是時髦得不得了。

這個時候的女人大多心靈手巧,雖然不像耿外婆能自己裁衣繡花的,耿霜泠的女紅也算過得去,家裏還有臺結婚時買的縫紉機,平時做個枕套、布墊什麽的都不在話下。

女兒有要求,她也不覺得麻煩,也不剪什麽舊頭花了,直接找出兩根新的皮筋,又從一堆往年留下的邊角布料裏挑挑撿撿找出幾塊女兒滿意的花色。

一塊藏青、一塊紅棕,還有一根青灰色的長布條。

也許是因為過去的那十幾年憋得狠了,現在的人特別喜歡鮮亮張揚的顏色,只是亮色的料子不好找啊,好在小孩子皮膚本就粉嫩嫩的,配素雅點的也好看。

耿霜泠在女兒的指揮下,把布料層層折疊起來縫制,兩朵蝴蝶結很快成型。相比于買來的頭花,這蝴蝶結造型簡單大方、配色素雅,再加上因為幾次折疊,顯得更為硬挺有質感,也不容易變型。

“快給我戴上!”小家夥喜滋滋得拿起一朵就往頭上去,只是人小手短,使不上力。

耿霜泠看着自己的作品也很高興,扯過小辮子三兩下就綁好。“嗯,确實好看。我家囡囡本來就好看,這下更好看!”

得到誇贊,小毓铮樂得在鏡子前轉了兩個圈。抓起另一朵在兜裏放好:“這一朵我要送給姿姐姐,她戴上一定也好看。”

“這個做起來簡單,等會媽媽再給你做幾朵別的樣子的。”耿霜泠原來也是個隐藏的手工愛好者,一下就做出了興趣,按着自己的設想折騰各種蝴蝶結造型。扒拉了下材料堆,還找出了一條不知道做什麽剩下的寬邊絲帶。

“媽媽快做,我們可以做好多好多個。”

“做那麽多做什麽呀,天天換着戴也戴不完哦。”

“戴不完可以賣啊,百貨公司裏不就有賣?我們的比他們的好看,一定會有很多人買。”

“呀,我們囡囡還是小財迷啊,這可不行,做生意是沒有工作的人才做的,我們可不能賣東西哦。”

“為什麽不能賣?囡囡想吃糖,街上有的賣;囡囡想寫字,街上也有紙賣;囡囡想買頭花,沒有好看的賣。囡囡的頭花有媽媽做,其他想買漂亮頭花的小姐姐們怎麽辦?”

“不怎麽辦,小丫頭,你操得心真多。”

第一次試探,失敗。

沒關系,好歹收獲了一堆漂亮頭花,各種顏色、各種造型的蝴蝶結。恩,從來沒見過這麽多種類的蝴蝶結放在一起,眼要花啦。

收拾好東西,耿霜泠去做晚飯,顧毓铮還沒有放棄拿頭花賺錢的想法,撲到床上,腦子越想越清醒,越想,越覺得有可行性。

8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矛盾的年代。計劃經濟已經松動,市場經濟還未成型,想要做生意發財致富,又舍不得手上辛辛苦苦掙來的鐵飯碗。物質條件還是缺乏,人們追求更美更好的生活願景已經打開。這個時候,市場需求大,人力資源充足,只要膽子大、腦子活、肯吃苦,做什麽生意都能賺錢。

賺錢不難,難的是改變人的觀念啊。

頭花生意成本小,裁縫店裏有很多廢棄的邊角料,完全可以用很低廉的價格收購過來,連布票都省了。至于做出來的成品,因為獨生子女政策,滿大街那麽多的寶貝小閨女,那麽漂亮時髦的頭花,還怕沒人買

作者有話要說: 沒錢還是不行……生活就是這麽世俗……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