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陸.鬥茶

對于顧韻書遇襲一事,顧青玄是有想法的。

前世顧韻書出事的時候,她雖然快馬加鞭往回趕,但苦于路途遙遠并不能在顧韻書出殡之時趕回去。等她回到建溪,顧韻書早已入土為安,她只能懷着愧疚之情,為顧韻書守好顧家。

今生顧韻書出事提前了,給了她一種不能再依靠前世經歷的感覺,說到底,她的重生的确改變了許多的事情,前世顧家當然有贏取貢茶機會的實力,之所以沒有獲得一次機會,不過是因為顧韻書看她沒有接手顧家茶行的心思,所以才不去争取機會。

或許前世顧韻書之所以會出事,也與貢茶有關,否則怎麽解釋今生在獲得貢茶機會後,顧韻書就出事了?

“莫非這就是所謂的妒賢忌能?”顧青玄心想。

對于會設計陷害顧韻書的人,顧青玄心中倒是有幾個可疑的人選。

前世顧家出事後,唐家一越成為建溪最大的茶行。

建溪有三家大的茶行,分別是城東的顧家,城西的唐家,城南的趙家,城北因為地勢原因沒有種茶,變成了窯廠,沈家的窯廠就在那塊。

顧青玄覺得其他兩家都有設計顧韻書的可能,畢竟同行相忌。先如今茶行的會長雖然不是顧韻書,但顧家經營茶葉要比其他兩家要早,在建溪,問起茶葉,首屈一指的就是顧家茶行,再者顧家茶行,本心經營,從來沒有出現過缺斤短兩,欺騙客人之舉。故而生意一直不錯。

正當顧青玄心中猜忌是哪家雇的殺手去襲擊顧韻書時,府中下人告訴她,唐家和趙家的家主登門了。

議事堂內,顧青玄一進門就看見顧韻書拖着病體與唐、趙兩家的家主周旋。

“娘親,您喚我?”顧青玄笑着說道。

“青玄來了,你還沒見過你唐姨和趙姨,現在來見見,免得我把家業傳給你,你還不認識人。”顧韻書笑眯眯地說道。

“顧姐,你要把家業交給你女兒,我們沒有意見,可是你不能在你出事以後,讓你女兒代替你去盛京送貢茶,要知道這送貢茶,可不僅僅是送到就可以了,這裏面可是有講究的,送貢茶進宮,可是要當着女皇的面表演沏茶的,你家女兒行嗎?”唐家家主懷疑道。

“青玄,既然你唐姨她們懷疑你,你就露一手,讓她們看看。”顧韻書頂着一張蒼白的臉對着顧青玄笑着說着。

“是,娘親!”顧青玄道。

Advertisement

“唐姨,趙姨,青玄便獻醜了。”顧青玄笑着說道。

待家中下人拿來茶具,顧青玄濕布擦淨了手,開始泡茶。

要泡出一壺好茶,水是關鍵。

常言道“水是茶之母”,是說水之質,也是水之用。

為什麽用同樣的茶葉,同樣的茶具,泡出來的茶卻不同味呢?原因在于水的運用,泡壺好茶,不光要選擇好水,還要在泡茶之時注意如何注水。

能自如地控制注水的力度和着力點,可以自主地影響茶汁的滲出濃淡和速度。要靈活運用注水,首要的功夫是要能穩定地握住水壺,才能控制注水的力度。握壺主要的用力部位在手腕處,手指部分的用力作為微調,而肩膀和手肘部分要放松。身體要坐直,這樣手的用力才會自如。

注水的剛柔、快慢、方向和着力點,對茶汁的滲出起關鍵的作用。不同種類的茶、同一種類不同茶質的茶需要用不同的注水方法。如,芽茶因為嫩度高,注水更加要柔緩。而粗葉可以加大沖力。不同的方向和着力點對茶的滲出影響較大,出現的最極端現象是只表現茶的優點或者是只表現茶的缺點。

意到力到,注水用力講究的是意到。

意到,第一要放松心身,心氣平和,手穩有力而呼吸平穩緩慢,物我兩忘而又有意在念。泡茶時,最忌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形象和表現上。第二,觀察注水時茶的表現,随時調整注水的方向、力度和快慢。

能自如控水注水,泡壺好茶已得六分。說茶之修身養性,注水的修煉應該是最大的功課。圓潤随性的自如、随變而變的變通,是注水的自在境界。

好在顧青玄因為習武的關系,在注水一事上已經駕輕就熟了,因而自然能泡出一壺好茶。

“唐家妹子,趙家妹子,這茶可還入口?”顧韻書端起茶盞,輕嗅道。

“不錯,只是這顧侄女雖然在我等面前泡出了一壺好茶,但是外面那些人卻是不知的,為了避免惹來外界猜疑,不如讓我們三家的小輩們也來鬥一次茶。”一直未曾開口的趙家家主笑着說道。

“趙家妹子,方才我們可不是這麽說的!”顧韻書望着趙家家主玩味道。

“顧姐,方才的确不是這麽說的,不過這不是因為貢茶一事事關重大嗎?自然要小心謹慎些的,莫非顧姐擔心顧侄女比不過嗎?”唐家家主以激将法幫腔道。

“哼,既然如此,那便比吧!”顧韻書看着唐、趙兩家家主冷笑道。

待約定鬥茶的日期,顧青玄代替顧韻書送唐、趙兩家家主出門後,顧青玄再返回議事堂,她看着揉着眉心的顧韻書,心裏有些心疼。都是她沒有用,如果不是她不懂事,早早跟着顧韻書學習茶藝,也就不會讓顧韻書這麽累了。

“青玄,你站在門外做什麽?進來啊!”顧韻書望着發呆地顧青玄笑着說道。

“娘親~”顧青玄叫道。

“怎麽了?怎麽一臉愧疚地看着我?”顧韻書望着顧青玄道。

“娘親,對不起,如果不是我任性,一直不肯繼承家業,您就不會因為贏得貢茶機會,被小人所害。”顧青玄愧疚道。

“傻孩子,說什麽對不起?娘親就你這麽一個孩子,當初你爹爹生你難産,險些一屍兩命,你生下來,比小貓還小,我們都懷疑養不養活得了你,你不知道,當初你爹爹抱着你,哭得有多傷心,我那時候就想,只要你能活下來,讓我拿整個顧家去換,也行啊!後來,你慢慢長大,我看着活蹦亂跳,健健康康的你,就在想啊,你願意繼承家業就繼承家業,不願意繼承,我就再熬幾年,實在不行,給你姨娘她們。”顧韻書摸着顧青玄的頭發笑着說道。

“娘親~”顧青玄将腦袋埋在顧韻書的膝蓋上,任淚水打濕顧韻書的長袍。

顧青玄一直都知道顧韻書對她的好,只是前世她們之間的關系沒有如今這麽親密,有些話沒有機會表達。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前世等到她想要盡孝,顧韻書已經不在了,那種遺憾,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她很感謝上天給予的重生機會,這輩子,她定要守護好她所愛的人。

聞知顧青玄要與唐、趙兩家的女兒鬥茶,沈施悅和慕研爍都替她捏了把汗,當然,她不是不相信顧青玄,只是對于從小便被以繼承人培養的唐惜文和趙若南而言,顧青玄一點優勢也沒有。 可是殊不知,顧青玄卻是占了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她的人生閱歷,所謂鬥茶,這一個“鬥”字,便有競争比賽之意,比賽場上,誰能臨危不亂,說能行事不受外界幹擾,誰才能掌握贏的先機。

農歷三月初,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三家繼承人的鬥茶比賽開始了。

比賽場上三人分別拿着同樣份量的茶粉,放進黑釉瓷中,用湯勺快速攪拌。鬥茶品以茶“新”為貴,鬥茶用水以“活”為上。一鬥湯色,二鬥水痕。

一般來說,輸贏在于茶湯色澤是否鮮白,純白者為勝,青白、灰白、黃白為負。湯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藝,茶湯純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處;色偏青,說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說明蒸茶火候已過;色泛黃,說明采制不及時;色泛紅,說明烘焙過了火候。

其次看湯花持續時間的長短。因為比賽飲用的是團餅茶,調制時先将茶餅烤炙碾細,然後燒水煎煮。如果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點茶、點湯,指茶、湯的調制,即茶湯煎煮沏泡技藝。點湯的同時,用茶筅旋轉擊打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稱為擊拂。反之,若湯花不能咬盞,而是很快散開,湯與盞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這就輸定了。水痕出現的早晚,是茶湯優劣的依據。

“勝負已定,顧青玄贏得本次鬥茶勝利”德高望重地上任茶行會長宣布道。

“恭喜、恭喜!”圍觀地衆人對顧青玄和顧韻書道喜道。

“謝謝,謝謝!”顧韻書對着道賀的衆人笑着說道。

“等一下,既然是進京,在女皇面前展現茶葉,這光鬥茶葉有何趣味?不如我們再來比一比茶百戲?”唐家家主不服氣地說道。

“唐家妹子,樹要皮,人要臉,沒有你這麽得寸進尺的,咱們明明說的是比茶藝高低,如今我家青玄贏了,你不服氣,又要比茶百戲,你這樣兒戲,如何讓衆人信服你不會在比茶百戲後,再要求比其他的?”顧韻書對着唐家家主不客氣地問道。

“顧姐…”趙家家主又想和稀泥。

“趙家妹子,我勸你最好不要攪和進來,否則,別怪我不顧往日的情誼。”顧韻書眼神犀利地盯着趙家家主。

“顧姐,你看你…”趙家家主摸着鼻子說道。

“顧侄女,你看事情發展成這樣,總要解決,既然唐家家主要比茶百戲,不如就讓孩子們再比一次,這次我放話在這裏,不管茶百戲的比試結果如何,這送貢茶入京都讓青玄丫頭去,并且比完茶百戲,不許再找借口比其他的”上任茶行會長拍拍顧韻書的肩膀道。

“好吧,既然馮姨你都這麽說了,那就讓孩子們再比一次茶百戲。”顧韻書妥協道。

茶百戲,又稱湯戲或分茶,是現今最為流行的一種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茶百戲并非是尋常的品茗喝茶,曾有人把茶百戲與琴、棋、書并列,是士大夫喜愛與崇尚的一種文化活動。

茶百戲能使茶湯湯花瞬間顯示瑰麗多變的景象。若山水雲霧,花鳥魚蟲,如一幅幅水墨圖畫,這需要較高的沏茶技藝。這也是唐家家主豁出臉要求比試茶百戲的原因,概因唐家培養唐惜文時,在茶藝上精益求精,茶百戲對唐惜文而言完全就是小兒科,而對于顧青玄,甚至是同樣被給予厚望的趙若南而言,卻非易事。

果然在比賽茶百戲最初,趙若南就因為構思不夠巧妙,将好好的茶湯,畫得一團亂。

唐家家主看着從比賽臺上宣布退出比賽的趙若南,嘴角微微上揚。

可是當時間過了一柱香之後,她眼見着與唐惜文同時完成茶百戲的顧青玄,不禁皺起了眉頭。

“莫非這顧家丫頭,以前都是在裝對茶藝興致缺缺地樣子?”唐家家主想。

而等她看到顧青玄所作的茶百戲,這種想法更甚。

唐惜文幾斤幾兩,唐家家主是心知肚明的,她自認為唐惜文是做不出如顧青玄這般瑰麗的茶百戲的。

“如此新奇的設計,的确讓人大開眼界。”唐家家主想。

鬥茶比賽過後,沈施悅背着個包裹來找他。

“猜猜裏面是什麽?”沈施悅神秘兮兮地說道。

“不猜!”顧青玄望着沈施悅興致缺缺道。

“嘿,我說你這個人怎麽這樣”沈施悅不高興道。

“怎麽了嗎?”顧青玄笑着問道。

“你怎麽一點好奇心也沒有?”沈施悅不滿。

“好奇心害死人,還是別這麽重的好!”顧青玄笑着說道。

“哼,枉費我費盡心思想要在你去盛京之前做出這件曜變天目碗送你。”沈施悅瞪着顧青玄道。

“曜變天目碗?你真的做出來了?”顧青玄吃驚道。

“是啊!我費心費力這麽久,你居然還不領情,真讓人傷心。”沈施悅道。

“好,好,我錯了。”顧青玄望着沈施悅笑着說道。

“這還差不多!”沈施悅望着顧青玄笑了。

相傳曜變天目的燒成帶有極大的偶然性,其釉下一次高溫燒成的耀斑,在陽光和一定溫度條件下會閃耀出七彩光暈。

曜變天目釉的特點是在黑釉裏自然浮現着大大小小的斑點,圍繞着這些斑點四周還有紅、綠、天藍等彩色光暈在不同方位的光照下閃耀。而且從器皿的整體來看,也會随着觀察角度的不同而出現大面積的色彩變幻,就仿佛是一只變色龍一樣。

有了沈施悅送她的曜變天目碗,顧青玄感覺此次去送貢茶的底氣更足了。

離開建溪去往盛京的路上,她研習了許多次茶藝,想到自己身上被給予的厚望,她就沒有辦法不努力。

星夜兼程,他們終于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盛京,在休息了一日過後,顧青玄帶着貢茶入了宮。在女皇他們面前表演了一番茶藝,借着表演茶藝幫着沈家将曜變天目碗的名氣打開。

因為準備的充分,女皇對她沒有什麽不滿意的,到此,她的任務也算是結束了。

返回建溪之前,她在盛京買了許多的禮物,準備回去送給娘親和爹爹他們。

一來一往之間,這一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想到不同于前世的結局,顧青玄心中有些愉悅。

作者有話要說: 努力更新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