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廟會
“阿姵,你會不會永遠對我這麽好?”
楊姵失笑,“當然,咱倆可是吃同一個奶娘的奶長大的。平白無故地,你問這個幹什麽?”
“問問還不行?”楊妡俯在她肩頭靠來靠,忽地自嘲般笑來,真沒想到,她二十多歲的成年人有朝一日竟會在個八~九歲的小姑娘身上尋找安慰。
可聽楊姵這般講,心裏仍是感動不已。
在楊府,除了張氏,楊姵就是對她最好的人。
從今而後,不管怎樣,她總是要護着這個名義上的姐姐。
楊妡很快地斂了情緒,做出興高采烈的模樣道:“你不是說廟會有許多新奇的小玩意兒,咱們去逛逛?”
楊姵自然說好。
沿着口袋胡同直走過去,穿過賣绫羅綢緞、針頭線腦的攤位便是賣各樣絹花發簪、布老虎撥浪鼓等小物件的貨攤,甚至還有賣蛐蛐、小兔子、小奶狗的。
楊妡對這些不感興趣,架不住楊姵喜歡,也便耐心地陪着她挑選。
兩人有商有量地選了九連環、桃木根刻的筆山、竹枝镂空的筆筒,楊姵又買了對灰毛小兔子。
一路下來,小厮雙手拎的滿滿的,紅蓮跟桃枝也各提了兩袋點心。
楊峻好脾氣地問:“還有什麽想要的,如果沒有就回去了,曬太久怕頭暈。”
兩個姑娘确實也有些累,便從善如流順着原路回到停放馬車的地方。
想必廟會的喧鬧,護國寺胡同倒是清淨得多。
車夫們閑着無事,有的靠着樹幹打盹兒,有的湊在一處玩骰子,其餘人都沒回來,只除了魏家那個曾無禮地盯着楊妡看的魏珞。
Advertisement
他懶散地坐在車轅上,手裏攥一把刻刀,正低頭雕刻着什麽,袍子胡亂撩在一旁,露出裏面月白色的膝褲。
兩條腿既長且直,垂在車旁。
聽到腳步聲,他警覺地擡頭,眸光在楊妡身上定了定,很快地轉向楊峻,唇角露一絲淺笑,“大表哥,兩位表妹。”長腿一伸,從車架上跳下來。
“你早回來了?”楊峻含笑走上前,視線停在他手中刻刀上,“你會木刻?”
魏珞笑道:“說不上會,就是沒事時候刻着玩兒。”
楊妡偷眼望去,他手裏一只野雁已經初具雛形,伸長脖子,張着雙翅似乎要騰空而起。
楊姵也注意到,笑着問道:“三表哥刻得是水鴨子?”
楊妡“噗嗤”笑了,悄聲道:“那是大雁。”
楊姵鬧了個大紅臉。
魏珞笑着解圍,“京都這邊雁不多,四表妹不認得也是應該,”說着手掌一翻,不知怎麽就出來一只野雞,“這個已經刻好了,給四表妹玩吧,大雁很快就好,五表妹稍等會兒。”
楊姵高興地道謝接過。
楊妡也跟着上前行禮,“有勞表哥,不用太趕,我不急。”
魏珞笑一笑,“很快的。”
兩人離得近,相距不過三尺。
楊妡平視過去恰能看到他胸口,被淺薄夏衫包裹下緊實的腱子肉,随着他的心跳一起一落。莫名地感覺不安與恐慌。
明明他才十五歲,身量比楊峻挨了足足一個頭。
可她與楊峻站在一起只感受到如坐春風般的和煦,而在魏珞面前,卻有種令人無法忽視的壓力。
好在,魏珞很快又回到車轅邊,低頭繼續刻那只野雁。
楊妡暗舒口氣,跟楊姵湊到一起看野雞。
平心而論,魏珞的雕工真是不錯,野*冠高聳,雙目圓睜,看上去活靈活現生動逼真。
楊姵愛不釋手。
楊妡笑道:“聽說野雞很好看的,比家養的雞漂亮多了,要不給它上上色?”
如果上色的話就得買了赭石朱砂等物,還得買相應的畫筆,楊姵面上有幾分猶豫,“會不會太麻煩了?”
楊峻聞言道:“你要是喜歡就試試,顏料和筆我那裏都有,不過要是上不好可就洗不掉了,你想清楚點兒。”
楊姵思量片刻,終是按捺不住自己動手的渴望,應道:“我盡量仔細點就是,再去跟父親要幅野雞畫照着。”
楊峻寵溺地拍拍她的頭,“都随你。”
見主子們沒在說話,青藕笑着上前禀道:“回少爺姑娘,方才寺裏遣人過來說老夫人用過了午飯正歇晌,未正還有一場經,估摸着申初才能完,讓姑娘們逛累了就到客舍歇會兒。”
原本的打算是魏氏歇完晌就往回走,難得她竟然來了興致想再聽一場,楊峻自不會違背,便笑着對楊妡道:“我送你倆過去,”揚聲對魏珞道,“三表弟暫且在此等會,要是有人回來,就告訴他們聲。”
魏珞簡短地應一聲,三步兩步過來,掌心一攤,上面是只嬰兒拳頭大的野雁。
楊妡伸手接過,目光不可避免地落在他的手上。
麥色的肌膚,密密布了層薄繭,尤其虎口處,比旁處更明顯些——只有長期握劍的手才會有這樣的繭子。
他肯定很癡迷于習武。
楊妡不由仰頭,正對上他的雙眸,幽深黑亮,宛如一潭古井平淡無波,瞧不到底兒。
只數息,古井便起了波瀾。
魏珞目光轉冷,似惱似怒,又像有幾分恨意,一言不發地甩手就走。
楊妡瞧得清楚,心中也起了火。
她沒招他惹他,就這大雁也是他主動要送的,她根本不曾求過,何至于被他甩臉子。一時性起,恨不得把這大雁當頭扔到他後腦勺上。
只苦于旁邊除了魏楊兩家的馬車,還有別府車駕在。
等哪天尋個合适的機會,她定要好生質問他幾句。
兩人到了客舍,不期然竟看到了楊娥,原來她并沒有去逛廟會,而是一直陪在魏氏身旁伺候。
這麽孝順的孫女兒,就算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是她害魏氏生病,恐怕大家也不願意相信。
楊妡無奈地搖搖頭,笑着将買的糕點送給她一份。
楊娥當面拆開油紙包嘗了幾塊,連聲誇,“好吃,這綠豆糕府裏也做,比這個糯卻沒有這個酥……五妹妹有心,多謝。”
看上去毫無芥蒂似的。
楊妡陪着說了會兒話,見青藕端來銅盆,便去梳洗更衣,重新梳了頭發換了衣裳。
直到申正,兩家人才往回趕。
張氏臉色瞧着不太好,不像來的時候那般開心。
楊妡不便多問,跟楊姵兩人将在廟會上買的點心物件一樣樣顯擺給她看,又拿出魏珞雕的兩個木刻,“沒想到三表哥有這個手藝,比廟會上賣得還更好些。”
張氏端詳一番,放在鼻下聞了聞,“有股子清香,像是崖柏,市面上可沒有這種好木頭,你們可得承這份情。”
楊妡與楊姵面面相觑,她倆只認得屋裏常見的花梨木、檀香木,再就柳木杉木,更多的就不知道了。
沒想到,這個東西還挺值錢。
一路說說笑笑,沒多久就到了荷花胡同。
楊妡跟着張氏進了二房院。
張氏沒隐瞞,直言道:“老夫人跟那府老封君提起二丫頭的親事,說嫁到別處不放心,最好還是在眼皮子底下看着才好。老封君說回去就敲打敲打阿璟,讓他給個準話兒。”
原來是這事兒!
楊妡好笑,“娘是因這個不高興?魏家表哥固然不錯,可京都青年才俊有多少呢,除了他難道就嫁不出去了?”
“別人哪有阿璟知根知底啊,”張氏嘆口氣,“不單是這個,老夫人跟老封君說起最近家宅不寧,老封君薦了明心法師,請他來看看吉兇,有沒有八字不合犯太歲的……我捉摸着不對勁兒,怕牽連到你就不好了。”
“明心法師,是和尚還是道士,可以進內宅?”楊妡從沒聽過這個名字。
張氏解釋道:“細究起來他既不算和尚也不是道士,是個閹人。早年在宮裏伺候過太後娘娘,跟着吃齋念佛,太後娘娘薨逝,他自請到護國寺誦經祈福,後來不知怎地開了天眼,學會一身看相觀風水批八字的本事。十幾年前還到長公主府裏看過,因為是沒了根的,進出內宅也用不着太避諱。”
楊妡了然,隐約覺得這事兒跟楊娥脫不開關系,默了片刻道:“就算他看出什麽,我咬緊牙關不認就是了。再者,生辰八字是我生下來就有的,要沖撞早就沖撞了。”
張氏臉色絲毫不見好轉,“要是他得了好處非扯到你身上,就算你不認,為了阖家安寧,未必就不能把你送到家廟裏……我人微言輕,在府裏說不上話。要不,把實情告訴你爹,他若肯應,什麽都好辦了。”
“娘,不要,”楊妡忙攔住她,“先別告訴爹,容我想想辦法,要是告訴了爹,爹頭一個容不下我,可就完全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楊遠橋不比張氏。
張氏只得她一個親生的女兒,而楊遠山有四個子女,多她一個不多,少她一個不少。倘或魏氏非說她八字不詳,留在府裏克着魏氏身體不健。
在娘親跟閨女之間,誰都知道楊遠橋會選擇什麽。
楊妡不敢冒這個險。
思量好一會兒,楊妡開口問道:“娘,您身邊有沒有可靠的人,我想讓他送封信。”
張氏點點頭,“今天趕車的那個,吳慶,他辦事就挺妥當,嘴也緊。”
楊妡腦中頓時出現一張老實忠厚的面容,原來他就是吳慶,教她繡花那人的當家男人。
吳慶家的能過得幹淨體面,想必這個吳慶是個靠得住的。
楊妡道聲好,緊接着聽張氏又問,“你往哪裏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