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度假副本(十三)

音樂,的确能引領人到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

當歡樂輕快的音符在四周飄揚,能讓人心情愉悅,身心也不自覺地投入音樂所描繪的熱情活潑的景象中,忘卻一切的煩憂。

斯嘉麗在音樂開始前,還想着要教育邦妮一下,告誡她不要在到處亂跑。

但讓人一飽耳福的《藍色多瑙河》終了,斯嘉麗已經忘了自己要說些什麽。

而等她再次想起來,他們一家已經在世博會的各個展館轉悠了。

看着興致勃勃的四個小朋友充滿好奇地看着展品,斯嘉麗還是沒忍心破壞他們的興致,只拉着邦妮的小短手,不再讓她離開自己的視線。

因為參觀的人數衆多,他們果斷放棄了上樓參觀圓頂大廳“皇冠處”的,而是轉戰主辦國的展廳。

中央展廳是呈東西走向,中心位置放置着一眼美麗裝飾噴泉,據說這是土耳其蘇丹二世贈送的禮物,簌簌的噴泉不斷散落出絢麗多姿的水花,給這個展館增添了一股清新的氣息。

這屆的世博會很有特色,主辦國設置了皇室展廳——奧匈帝國此時仍然是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也就是奧匈帝國的皇帝約瑟夫一世掌權。被後世所熟知的茜茜公主,就是約瑟夫一世的皇後,不過她的人生經歷與婚姻生活卻并不如電影所描述的想童話一般,事實上,約瑟夫一世并沒有把他的皇後當回事,這導致了茜茜公主在婚姻中的不幸,最後在周游列國的時候,在日內瓦被人用錐子刺死了。歷史現實與童話故事,終究還是有着天淵之別。

胡說就在瑞德一家來世博會的前不久,這位茜茜皇後就曾經邀請波斯國王前來,沒錯,就是之前說過的那個因為擔心霍亂派了三個王子先來當敢死隊的二貨。

在世博會期間,約瑟夫一世也邀請許多其他國家的皇室貴族前來參觀,以至于這一屆的世博會充滿了高貴典雅的皇家色彩,這也是讓許多想來目睹皇室風采的人不畏懼霍亂而堅持前來觀看世博會的原因之一。霍亂陰霾和經濟危機還是對這一屆的世博會有莫大影響,導致了最後收入與投入不成正比,不過大家可別搞錯,收入撲街不代表組委會不用心。

在展館的設置與參展的産品方面,都能看出他們花了多大的心血去完成這一次的參展。

好歹是代表皇家,就算參觀人數達不到預期目标,但所有的一切都不能給皇帝丢臉不是?

這還是斯嘉麗一家第一次參加這麽大型的展覽,大部分展品都是第一次見的,但除了物質以外,一些主辦國特意劃分出來的展區卻更能沖擊人們的思想。

從邦妮的角度來看,這裏思想進步最大的應當屬“婦女與兒童教育”展區。

這個時代婦女所受到的教育實在少的可憐,很多女性根本沒有得到應有的權益,而距離後世轟轟烈烈的為女性平權的運動還有五十年。

Advertisement

就如同斯嘉麗這樣可以說是叛逆的代表,從小也是接受的禮教也是從母親那兒言傳身教來的所謂淑女教育,這一點從黑媽媽和斯嘉麗平常對于她的言行舉止的諸多限制就可以看得出來。

邦妮的小身板畢竟只有四歲,還沒牽涉到正常的教育問題,只是瑞德經常會因為她對于經營有興趣,而給她灌輸很多商業知識。

這個年代的教育距離正統的現代基礎教育還差得遠。

美國的教育制度甚至還處于各州各自為政的狀況,并沒有形成統一的分級制。

而建國百年且前不久才打完內戰的美國,其學校以及教育資源更是相當糟糕,即便是已經出現了督學這樣的監督學校教學狀況的學位,其基礎教育環境可謂是慘不忍睹,比如說有的小學的老師就是一些地痞無賴,他們因為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只剩下沒人願意去做的小學老師可選。可以想象的是,這樣的學校教出來的小孩,幾乎可以判定他們的前途毀了一半,也不大可能靠着讀書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幾乎是有學識的人都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去。而等他們長大後,他們更願意把孩子送到歐洲這邊深造。

說白了,這個年代的美國還沒有攀上世界的頂峰,他們建國僅一個世紀多,和老牌的傳統國家更加沒法比,這樣的不自信讓不少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嚴重——大西洋彼岸的歐洲歷史源遠流長,教育與文化都甩沒有受過教育的衆多美國人幾條街——遠遠沒有二十世紀成為超級大國後的霸氣。

韋德與小博的教育都是請了家庭教師,哪怕是威爾克斯家裏并不富裕,梅蘭妮也堅持讓小博接受教育。

斯嘉麗沒怎麽讀過書,瑞德倒是念過西點軍校,但顯然他們距離一般有學識的人還是相距甚遠。不過兩人都很聰明,特別是瑞德,他有對于經營有明銳的觸覺與獨特見解,這讓他在亂世後也依舊保存了自己的身家。

因為這個年代這樣的教育環境,也讓邦妮曾經擔憂過自己日後會不會被稱為“文盲”,不過有這樣“叛逆”且寵愛她的父母,她覺得自己想多了。

不過總體來說,這個年代的教育問題還是很嚴峻的。哪怕是在歐洲的大學裏,女性幾乎不占比例,現在在一個由皇室牽頭的世博會裏看到了這樣一個展區,這的的确确說明了思想是進步,甚至可以看做這是女權發展的表現。

瑞德經過“女性和兒童教育”和隔壁的“好品味的培養”展區的時候,見斯嘉麗駐足,還取笑她的确需要接受一下新式教育。

邦妮則趁機表達了她想要讀書的願望,不知是不是收到了展區工作人員的鼓舞以及對瑞德嘲諷的反擊,斯嘉麗一口就答應了邦妮,甚至承諾讓她和韋伯讀一樣的書。

展品的種類繁多,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工業、農業、藝術、機械,還有一些新概念,比如療養法,他們經過這個展區的時候斯嘉麗停留得尤為久,她對瑞德表示自己對這個溫泉療養和海水浴療養十分感興趣,瑞德和斯嘉麗最近如膠似漆,她說什麽瑞德基本上都會同意的。

世博館實在太大了,如果想快速逛完只能走馬觀花,但即便是這樣,也不可能一天就逛完的。

因為霍亂的影響持續,瑞德并不願意一家人住在普拉特公園周邊的旅館裏,即使這裏真的方便至極。

這天晚上回去的時候,小博有點魂不守舍的。

瑞德本來想單獨地找小博談一下的,但是邦妮一直黏着小博,于是瑞德放棄單獨談談的念頭,而是當着全家的面一起說。

其實瑞德知道,小博雖然和他們一家都很熟悉,但畢竟他不是他們家的人,所以這一次小博跟他們出來還是比較拘謹的,即便是心裏有事兒,卻因為不想給他們添麻煩,就藏在心裏。

不過小孩子終究是小孩子,哪怕男孩的個性再乖巧,掩飾得再好,也瞞不過瑞德的火眼金睛。

斯嘉麗不知道下午小博遇到約翰的小插曲,她還以為瑞德是準備給他們講講明天的計劃。

“小博,瑞德叔叔問你,你想不想見你的約翰叔叔一面?”

小博這一天都在想這個事情,可是因為要好大家一起逛,所以他也不好和斯嘉麗他們說想要去找約翰叔叔。

但瑞德突然這麽問,小博卻有些反應不過來了。

斯嘉麗卻略驚訝地問道:“你們找到了約翰?什麽時候?”她在船上吐得一塌糊塗,和小博的臨時老師約翰根本沒打過照面,只有下船前聽過他和小博一起的合奏。

“約翰可是不是一個普通人,”瑞德的目光依舊落在小博,“教小博鋼琴的那位約翰,就是今天演奏的《藍色多瑙河》的作曲者,今天指揮臺上的指揮家,小約翰·斯特勞斯。”

斯嘉麗徹底震驚了:“什麽?”

“小博,你想找他嗎?”瑞德繼續追問道。

“當然要,”邦妮拉着小博的手晃了晃,“小博可喜歡他的約翰叔叔了,爸爸,你能找到他嗎?”

瑞德點點頭:“當然,所以我這不是在問小博了嗎?小博,你千萬不好意思,你的父母都沒有來,我和你的斯嘉麗阿姨都願意支持你。”

小博的表情還是腼腆,但最後還是堅定地點點頭:“瑞德叔叔,你真的能找到他嗎?”

“放心,包在我的身上。”打聽一個人來說對瑞德沒有難度,更何況是打聽一個因為世博會而大放異彩的名人。

☆☆☆

第二天一大早,瑞德一家再次出發到世博會。

第一天瑞德都是由着斯嘉麗帶着孩子瞎逛。

第二天他們全家趕着一大早先登上了圓頂大廳的皇冠處,這個“皇冠”的內部也是用金屬構造的,在這裏他們可以在一覽藍色多瑙河與河畔的風景,這與坐船的時候所看到的完全是不一樣的風光,奔騰的河水與日光一起流向遠方,河面上的小船擁擠不堪,兩岸的樹木像是騎士一般,守護着這一條古老卻美麗的藍色河流。

下午,瑞德就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始尋找自己的目标。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