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近來京都流行着一個八卦,留安侯府馮家的三郎君為了一個小妾竟然要休妻。
八卦的流傳速度總是驚人的,不用幾日整個京都的上流圈子,幾乎人人都知道了。
傳聞這個小妾挺着個肚子去正房給正房夫人請安,也不知道平時有沒有這麽有規矩。
因為聽知情人說,這位小妾在三郎君面前得臉的很,常常給正房夫人使絆子,看來就是個沒有規矩的。
再說這小妾請安回去後卻小産了,可把三郎君心疼壞了。再加上小妾上上眼藥,那三郎君就認定了是正房夫人陳氏妒忌,所以使人暗害了自己的寵妾和愛子,事情一出就鬧着要休妻。
一般人家在這種事情上,都不會為了個小妾和庶子而鬧到要到休妻的地步,更何況事情本身就沒弄清楚。
但留安侯府卻和別的府裏不同,留安侯府有位極度溺愛兒子的老夫人,基本上有求必應,被愛子這麽一說也嚷着要休了陳氏。
這裏就要提一下這留安侯府裏的情況了。
老侯爺己經作古,府裏老夫人為尊為長。那三郎君是她的幼子,三十多歲的時候生的,與上頭的兄姐差着好些歲數,因此是被溺愛長大的。
老夫人認為兒子不過是寵個小妾,沒什麽大不了的。府裏的兄嫂看老夫人這樣也不好管便也随他去了。
那三郎君得到老夫人的默認後,越發無所顧忌地寵那小妾,小妾也因此侍寵而嬌常與正房夫人陳氏争長短,三郎君還常為了她對陳氏冷言冷語,又認為陳氏進門三年不曾有孕認定她是個不能生的,甚至當衆下嫡妻的臉面。
漸漸的小妾的心也養大了,在三房裏宛如當家夫人一般。
那陳氏也是個能忍的,硬是沒有給在燕州的娘家去過信求助。直到這件事出來她找來了自家父母兄嫂撐腰,或許她早就對留安侯府失望了,一直在等着這一刻。
事情持續發酵中,平時沒什麽消遣的貴婦們對這件事給予了高度關注。
連傅輕澄的祖母和阿娘都留意着,并且還對這件事作出了一句話的評價:這留安侯府也忒不像樣了。
傳輕澄上街逛累後到茶樓歇腳時都有人在議論,正在議親的大姑姑家的大表姐李纭來家裏作客時,更是心有戚戚。
Advertisement
大姑姑怕女兒有陰影連忙開導,“你不要怕,阿爹阿娘怎麽會給你找那等人家,那樣的人家畢竟也只是個別的,別瞎想。京都裏不知有多少人家等着看留安侯府衆人的笑話呢。”
如此又過了兩日事情有了結果,出乎衆人的意料,陳氏和馮三郎和離了。至于那小妾好像被一碗藥灌了就沒了。
陳氏的父母兄嫂一到京都就往留安侯府去了,說了什麽暫且不知道,但是順利拿到了二人官府蓋印的和離書,當即帶走了陳氏和她的全部嫁妝。
如此看來其中定然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還被陳家拿住了把柄。
聽說陳氏走時連看都沒看馮三郎一眼,三房的東西幾乎都搬空了。那馮三郎小妾房裏竟有一半東西都是陳氏嫁妝裏的東西,就連老夫人屋裏那座甚得她喜歡的屏風,都是她做壽時從陳氏那借來的,一直都不曾還回去。
要是沒有休妻這回事不還就不還了,現今麽,呵呵!
也對,那馮三郎只得了個秀才的功名之後便再也考不上了,平時只能靠着府裏的月例過日子。
就算老夫人和長兄時常補貼,但畢竟長兄也有妻子兒女一大家子要養活,能給的也有限,剩下就是老夫人掏私己補貼了,而馮三郎自己的花費就大,根本沒有節儉的觀念,如今陳氏的嫁妝一搬可不就搬空了一半。
老夫人還想着能扣下些,可人家拿着嫁妝單子一對有什麽就搬什麽,根本容不得半點馬虎。
休妻事件以二人和離告終,留安侯府也與陳家交惡。
臨走前陳家兄長還留下話:和離之後你留安侯府想怎麽寵小妾就麽寵,就是扶正了也與我陳家沒關系了。要是你留安侯府不想要臉了的話。最後一句他沒說,但不說比說了更諷刺。
在場的人中除了老夫人和馮三郎面上有憤憤之色外,其他人都不覺羞紅了臉。
小妾如何能扶正,再說還是做了那等醜事的小妾。
陳家雖然不是什麽百年大族也沒有爵位在身,但在燕州也是有名望的人家。
何況陳氏三個兄弟都有官職在身,二哥如今還任職盛州刺史,是個地方高官,所以也有底氣,況且自家占理還怕什麽。
這一出戲結束之後不少人為陳家鳴不平。
憑什麽人家嬌養大的姑娘要被你家這般遭賤,和離都覺得不解氣,不過時代這樣也沒辦法,只能希望陳氏以後能有好造化了。
但也有人覺得不以為然,只不過是寵個小妾而已,嫡妻這般容不了其實就是個妒婦。
其中就數趙貴妃娘家的侄子趙智昇最為特出。因為他在京都有名的酒樓醉仙樓裏,和一群朋友聚會時,聽到有人又提起這事的時候發聲了,還發出豪言。
“要是本公子未來的夫人敢如此善妒,攔着我納妾,本公子立馬讓她回娘家。”
這番話好巧不巧的被周家四姑娘周雲瑜聽見了,這下可惹大麻煩了。
原來這位宣平侯府趙家的二公子和威武将軍府周家的大姑娘周雲娴正在議親,兩家甚至已經商量好過幾日就要交換庚帖了。
周四姑娘聽見這番話自然是要回家告訴長輩的,威武将軍府也不提前說婚事作罷,只是在約定交換庚帖那日,直接将來人打了出去,武将的行事方式總是簡單粗暴的。
宣平侯府雖然有個貴妃在宮裏,平日在京都頗有幾分嚣張,但威武将軍府可不怕,也不會當那軟柿子,更何況他們家也有安敏長公主在呢。
安敏長公主是皇帝的胞妹,嫁的是威武将軍府的嫡幼子周四郎,是周大姑娘的嬸嬸。
她與皇帝雖不是一母同胞,但也頗有幾分臉面,若是貴妃敢出面幹涉追究這件事,她定也要到皇帝面前要個說法的。
這原本就是趙家理虧,這人還沒定下呢就敢如此行事,是當威武将軍府和長公主府好欺負的嗎?
不得不說這宣平侯府仗着貴妃還真是想要讨公道,老夫人和侯夫人自覺自家被落了臉面,孫子和兒子被人如此嫌棄心中不忿,一日趁着進宮見貴妃時,便添油加醋地向貴妃哭訴。
“那威武将軍府欺人太甚,我們家看得上他家姑娘是他們高攀了,堂堂侯府求取他一武将之女,咱們二郎都不覺得委屈,他們倒好竟然将送庚帖之人打了出來,這是不把咱們宣平侯府放在眼裏,不把貴妃娘娘和新安公主放在眼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