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從鼓浪嶼到中山路(5)
“不用了。”
喬婕臉色煞白。
張了張口, 卻不知道該怎麽和蘇佳期說話。
佳期輕看了她一眼,才緩緩接着道:“我覺得一個演員的基本素養很重要, 特別是這種公益片。拍環保主題的片子如果演員連自己都做不好還有什麽說服力, 還怎麽讓大衆共鳴?”
她的聲音很清脆,擲地有聲。
“你別血口噴人!”喬婕急了, 破口道。沈南直趕過來攔住她。
蘇佳期揚了揚手機:“我有證據。錄音和圖片, 你先要看哪個?”
許是知道自己理虧,喬婕很快平靜下來。看到越聚越多的圍觀群衆, 她面子更加放不下,只好灰不溜秋地和沈南先行離開。
一點小插曲沒有幹擾劇組的進程, 搓火鍋的衆人歸位, 今天的第二幕戲很快進入準備狀态。
許安整理好攝像機等, 向不遠處坐着讀劇本的女孩走去,拍了拍她的肩:“不用緊張,就用剛才的狀态, 很真實。”
佳期愣了下才想到他講的是喬婕的事情,讪讪道:“那是真人真事, 我是之前看不過她浪費食物才那麽說的。”
“狗血的小說情節?”
“……”
“是。”怎麽她發給許安的短信他每一個字都記得。
“你處理的很好,演員的素養也是現在被忽略了很多的東西。”他嘆了口氣,頓了下才道, “這幕戲其實很簡單。許多剛入行的演員都會用聯想法,将戲裏需要表現的情緒總結出,然後将自己生活的真實場景所産生的相似情緒帶入。所以我剛才說,就用你面對喬婕的狀态, 把易思誠想象成喬婕,懂嗎?”
許安說得淺顯易懂,她思考了片刻便點了點頭。
* * *
暴雨初歇,天氣轉晴。
何銘随意地扔掉了被風折斷的傘,然後踏進了中山路的一家祖傳鴨血粉絲湯的老店。
櫃臺女孩将他扔傘的舉動看在眼裏。其實拿傘也不算殘疾,略微修一修完全可以使用,但這一舉動她有意見也無法評論,只好硬揚起笑容:“歡迎光臨!先生來一碗鴨血粉絲湯嗎?”
“一碗大份。”
“打包吃還是帶走?”
“帶走。”
“先生請問你有自帶打包盒嗎?如果沒有需要再加三塊錢的。”
少年氣盛,終于不耐煩:“你看我像是缺三塊錢的人嗎?”
女孩吐了吐舌頭,心裏不爽,但是也無法左右顧客的選擇,只得準備起來。她心眼不大,也就給少年少加了一點肉,少盛了一點粉絲,然後用泡沫碗裝起。
何銘皺眉:“還有塑料袋嗎?”
女孩回答清脆:“沒有。”
何銘面色不好看,但還是接過,随意找了個地方坐下,然後愣是打開結,把鴨血粉絲湯倒在泡沫碗裏吃了起來。
女孩沒憋住,頓時炸了,氣呼呼走過去:“你不是說帶走吃嗎?”
何銘挑眉冷笑:“你管我?我付過錢的。”
女孩怒:“我是管不了你,但你這樣一來就浪費了兩個塑料袋一個泡沫碗!你知不知道,這些多用的浪費的塑料垃圾都會被排向海洋,浮在水面被分解被海鳥海魚吃掉,它們的胃、腸道裏都會充滿這種東西,他們會死掉的!”
女孩的聲音越來越大,她的父母聞聲從樓上趕下來,趕緊和何銘和正在進食的顧客道歉,然後二話不說就把女孩拖上了樓。
何銘卻愣愣地定在那兒,碗中的食物似乎沒了剛才的味道。
……
“卡!”
一遍過。
蘇佳期松了口氣,對易思誠道了謝。她能感受到,在這小段裏雖然她是主角,但大多數情緒都還是易思誠幫助她調動的。
許安還在和副導演看回放,副導演指着屏幕中的蘇佳期道:“這孩子真不錯,情緒掌握得很到位,臺詞功底也很棒。”
許安笑笑,眼裏竟是溫柔:“她一直很好。”
——“她一直很好。”
許安說話的聲音不大不小,卻正入遠處女孩的耳中,不禁心中一暖。
“喲,”副導演難得打趣,“許導難得對新人有這麽高的評價,要不要簽過來,培養培養?”
許安笑着搖了搖頭,擡頭尋找蘇佳期的身影,卻恰好對上了女孩的目光。眼神晶亮,溫和明媚。
“過來。”許安招了招手,“自己看看。”
佳期在他身側的凳子坐下,盡管前傾到最大限度還是靠着很近,背部幾乎是靠在他的胸膛上,許安也沒有退後的意思,她只好保持這個姿勢看完了幾分鐘的回放。
“覺得怎麽樣?”
“還可以,”她實話實說,有點緊張,“再來一次的話估計就沒有這麽飽滿的情緒了。”
許安:“是不錯,趙導演都想要撬牆角了。”
佳期笑笑,心情卻突然有些沉重:“我希望這樣的公益片能夠真正地喚起觀衆保護環境的意識。塑料浮在海洋上,被微生物降解成微粒,從而進入生态系統,無處不在。前不久奧地利科學家就分析了來自奧地利、意大利、俄羅斯、荷蘭、芬蘭、波蘭、日本和英國等八個國家的志願者的大便樣本,發現在每個樣本中都有九種不同類型的塑料微粒。再這樣下去,真的未來不可期……”
“是。這其實也是我轉行的一小部分原因。科學很重要,但科學家之間有他們自己的語言,很專業很晦澀,外人很難理解更不要說共鳴。所以我很想通過藝術将這些信息傳給大家,就這部公益片來說,希望通過劇組和我的小小努力,來喚醒大家。地球不需要人類,而人類需要地球。”
許安擲地有聲,溫和依舊,卻直擊她的內心。
用藝術來表達科學,不也是她一直期望做的事情嗎?
雖然最初也就寫寫小言情,給讀者小可愛送溫暖。但其實她志不在此,她想練筆,想等文筆劇情成熟時,構建出一篇有深度的故事。
蘇佳期微微垂眉,許安就這麽安靜地看着她,似乎能讀懂她所思所想,竟伸出手舒展開她緊握住的拳,然後慢慢附上去,輕輕握住。
“七七,加油。”
一句話,一個動作,溫暖而有力,從經脈從耳膜傳入,直達內心。
作者有話要說: 注:奧地利科學家發現人體微塑料是在2018年10月,這裏插入的時間線是因為劇情需要,其實不完全正确哈(資料來源于中國食品網引俄羅斯微信通訊社,少部分為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