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7)

溫尋發了一張照片,是她穿着街拍服裝的照片,并@半面妝。她沒有多說一句話,所有的含義已被清晰表達。

溫尋的微博一經發出,之前還在四處挖掘的人都紛紛去半面妝的微博探尋真相。

這個博主已經小有名氣,早前在微博已經發出了不少化妝視頻。大家驚奇地發現半面妝的确擁有高超的化妝技術,每個網紅在她的手下都增色了許多,完全凸顯出她們的個人特色。

而他們再次發現半面妝被人黑得很慘,因為她在視頻裏從不露臉,所以有大批的人質疑半面妝的身份,是人妖?是噱頭?不敢露臉的最大原因還是她長得沒法見人?

可是在網友深入挖掘後,才知道半面妝在不久前,為了證明自己,選擇在映米直播,黑料滿滿的半面妝博主居然是個大美人!年紀也才二十左右的樣子。

半面妝的化妝技巧如此娴熟,一點也不像一個新手。她也在直播中打臉了那些質疑她的人,證明她高超的化妝技術是真實存在的。

在直播這件事情的火花還未平息時,又再次爆出了博主半面妝是代表985大學參加全國舞蹈大賽的優等學生顧因,甚至還拿到了省內舞蹈比賽的第一名。那些粉絲們都在期待顧因在之後全國舞蹈大賽上的表現。

顧因的标簽太多,高材生、校花、高級化妝師、舞蹈天才……

顧因這個名字也随着溫尋的走紅小火了一把,同時在化妝圈引起了巨大反響。

連時尚圈的微博大v“錫然”也在自己的微博裏評價了這一次的溫尋在街拍中的妝容,說溫尋的妝容和服裝完美契合,幾乎每個妝容她都可以輕松駕馭。

“錫然”在話語的最後,又一次提到了顧因,絲毫不吝啬贊美之語,她是我見過最年輕,最有天賦的化妝師。

溫尋工作室內。

“微博的熱度一直在上升!”

“所有人都在誇溫尋的妝容!這次溫尋真是大出風頭!”

“多虧了顧因,靠我們的力量,不會有這麽大的效果!”

“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為溫尋規劃出另外一條路,需要改變她原先的風格!”

Advertisement

工作室裏的人都在熱烈地讨論着,換着花樣誇着顧因以及為溫尋今後的星途規劃出新的道路。

在這次街拍事件中,溫尋逐漸被人熟知。溫尋和她的工作團隊都徹夜未眠,興奮地不舍得入睡,他們就看着溫尋的微博熱度在不斷攀升中,好評如潮,同時還有網友翻出她之前的作品進行分析。

他們都沒有想到顧因能夠給溫尋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

溫尋的經紀人孟行從來沒有想過有這麽一天,溫尋在他手下呆了很多年,他見證了溫尋一步步從新人成長起來的過程。

溫尋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很快就成了他手下一批新人中的其中一個。在這麽多人中他最看好的就是溫尋。

溫尋性格好,人又努力,演技也在不斷地練習揣摩中慢慢提升。孟行一直都在期待溫尋大紅的那一天。

可是媒體每次提到溫尋的時候,總會說到她很努力,演技又好,但所有的話題都會在他們談論過幾部片後,被其他的更有話題度的新聞掩蓋。

新聞中無一不是将溫尋冠上了“小路尋”的稱號,卻不再有人挖掘溫尋真正的美和獨特。

溫尋為了擺脫“小路尋”的外號,做了很多努力,她接的戲也與路尋截然相反。

但是作為一個剛出道就被打上标簽的女星,溫尋并沒有這麽容易洗掉別人的影子。她活在“小路尋”這個稱號的陰影下很久很久。

溫尋的身上再也找不到任何爆點,所以在新聞上帶到溫尋的時候,全部都會輕飄飄地掠過。

孟行一直在等溫尋熬出頭,可是看着她的年紀越來越大,而其他女明星在二十歲出頭已經有了成就,她們已經能夠順利鋪展開之後的星途。

将近三十歲的溫尋對于娛樂圈來說,年紀真的已經不小了。如果在這幾年裏她在全國還是沒有足夠的知名度,那麽她也會因為年齡見長,名氣微弱,接不到好的作品。溫尋就會這樣被埋沒在新人輩出的娛樂圈。

所以,對于現在的溫尋來說,她處在一個最尴尬的狀态,同年齡的女星都比她有名氣,後來的新人女星又來勢洶洶,想要分一杯羹。

在僧多粥少的娛樂圈,能分到溫尋手中的資源,只會越來越少。

孟行以為他再也看不到溫尋紅起來的那一天了。而對于一個頗具實力的溫尋,只因為跟大牌明星相似,她永遠只是路尋的附屬品,她的事業就一直這麽停滞不前了。

溫尋缺乏的一直只是一個契機,一個可以讓她重獲新生的機會。

孟行在溫尋身邊呆了這麽多年,他們相知相戀,一路扶持走過了艱難的日子。他真的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溫尋接到好的作品,得人賞識,一舉拿下影後,這才是對她真正實力的認可。

溫尋和孟行都已經接受現實,認為她只能永遠成為一個平平凡凡的小明星。可溫尋卻在電影節前幾天,找到了孟行。

溫尋告訴孟行,她想做一個大膽的嘗試。她想啓用新人化妝師顧因,過幾天恰好是她三十歲的生日。

她希望這次啓用新人化妝師顧因,為她這回街拍打造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妝容,也算當做這次給她三十歲的生日禮物,而且公司高層下了最後通牒,溫尋已經三十歲了,他們不會再花太多的心思在她身上。

所幸,顧因出現得不算太遲。

孟行一開始只知道她是個網上的美妝博主,他也不清楚為什麽溫尋會提出要聘請她。

他對此做了很多功課,他把顧因發在微博上的視頻每一個都仔細看了過去。他發現顧因的确是一個極具天賦的化妝師。

孟行越往深處挖尋,越發覺顧因不但是個有天賦,還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顧因的舞蹈視頻也在網上小紅了一把,因為一個舞蹈大賽獲獎者與不露臉的美妝博主竟然是同一個人。

孟行從顧因的身上看到了新人時期的溫尋,她們一樣努力、堅持、不會被人打倒。

顧因一定能夠為溫尋的人生找到全新的努力方向。

第二天早上,孟行就給顧因打了電話。

“顧小姐,非常感謝你對我們的幫助。”

“這是我應該做的,也謝謝你們在微博上為我推廣。”

“哪裏的話,我們只是說了實話而已。”經紀人孟行真誠感謝過後,他又提出了新的想法,“我們可以繼續和顧小姐合作嗎?”

顧因想了想,給出了肯定的答複。溫尋脫離以前的形象,以溫尋自己的風格大出風采,就已經能很好地證明了她的實力。她的化妝術能将溫尋變得更有魅力,還能突出溫尋的氣質。

顧因相信溫尋靠着自己的化妝術已經打響了名聲,溫尋要做的就是乘勝追擊,改變風格,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顧因知道,溫尋在上輩子也是一個三線明星,而且她的事業就一直止步不前。在顧因死前,她都還只是一個小明星,沒有任何大紅的跡象。

把一個名氣不大的小明星一步步推向事業巅峰,對顧因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只有這樣曲折的道路,才會體現出顧因的價值。

溫尋工作室的想法和顧因的想法不謀而和,他們也給溫尋确定了一個新的方向,走氣質女星這條路。

以前的溫尋只是被路尋壓了一頭,而只要她能夠卸掉這個稱號,她的未來發展就還有無限可能。

在溫尋的妝容大獲全勝後,顧因非常高興。她在中特地感謝了送她美人修煉手冊的西施。

:@,謝謝你的美人修煉手冊!我的化妝技術提高了好多。

:不客氣,謝謝你的手機殼。

:還沒見過嘤嘤嘤的長相呢,求爆照!姥姥特別擅長欣賞美人,當然!男人也是!全天下的美男美女全是姥姥我的!

:爆照1

:爆照2

:……

:說到美人,我倒是想引薦一位。那就是我的妹妹小青,和我一樣是蛇妖,想必大家應該聽說過她吧。

:小青?就是那個六界第一網紅,搶走了我美少女頭銜的蛇妖小青嗎?

已被拉進群。

:大家好,我是小青。

:小青,姥姥好想你啊。當年蘭若寺一別,是不是已有五百年沒有見過面了?沒想到你已經成為了六界第一網紅了。

:天哪,是小青。你知道我暗戀你一千年了嗎?一千年過去了,我已經從小何首烏變成老何首烏了,可是小青你還是這麽美。

:額……寶寶的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

:素貞,小青再美,不及你的一根手指頭。

:呵呵,臭和尚,別想挑撥離間!我家小青妹妹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追她的神與妖都可以從天上排到地下了。可她這麽多年來,心裏一直有個人。

:是誰是誰?(心懷期待)

:小青我愛慕上古龍神,燭陰。

:燭陰龍神?就是那位傳說中的創世神嗎?聽說他英俊無雙,是六界頂尖的美男。

:聽說他早就不幹涉六界是非,行蹤不定。無數女仙想去燭陰龍宮看他,全都撲了個空。

:姥姥知道小青你眼高于頂,可燭陰龍神是一位活在少女夢中的神,見過他真面目的妖鬼神非常少。

:對啊,現在連燭陰的龍鱗到底是黑色還是白色都還有争論。小青可不能把一顆真心投在傳說中的龍神身上啊。

:我告訴你們,傳說是錯的,燭陰龍神的鱗片其實是白色的。炫耀一下,我見過燭陰龍神,真身比傳說還要帥。

:別吹牛了!招財貓。不過說到燭陰龍神的鱗片,我想到一件事。據說燭陰龍神身上的鱗片能讓人滿足任何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心願。

顧因看到這裏手一顫,她想起了之前小白龍給過她三個龍的鱗片,難道說那就是燭陰龍的鱗片嗎?可小白龍不是人類嗎,他又是從哪裏得到的?

:姥姥想到了一個人!小白龍之前進群的時候,是不是原名叫龍深啊?@招財貓

捧着手機的招財貓吓得渾身肥肉一抖,身旁的小魚幹被它灑了一地。

:羨慕他的名字能和燭陰龍神諧音。

招財貓徹底放下心來,它從地上撿了塊小魚幹,吹一吹放到嘴裏,一邊嚼一邊此地無銀三百兩地繼續發消息。

:沒錯!是諧音!龍深他是個人類,怎麽會和燭陰龍神扯上關系呢?

群內妖友就一直在談論傳說中的創世神燭陰龍神,顧因決定下次再去問問小白龍那三個龍鱗的來歷,她放下了手機。

回到家後,顧因把其他的事情抛到了腦後,她專心致志地提高文筆,将妙筆生花技能再升一級。

在豆瓣發出三條影評後,顧因的筆力已經提升了,她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更加熟練。顧因的目标是成為國內頂尖編劇,最終進軍好萊塢。她單靠寫一些影評,是無法完成這個目标的。

顧因想要知道通過妙筆生花和自己的努力,她到底有沒有在掌控故事的能力上得到提升。

為了驗證這段時間的練習成果,顧因準備向實體雜志投稿。她選中的雜志叫做《青芽》。

《青芽》是國內著名的青年文學刊物,上面的文章類型豐富,寓意深刻,在青少年和青年中非常流行。

讓《青芽》擁有全國極大知名度的不僅僅是裏面的文章,還有每年一屆都會舉辦的新概念文學大賽。

新概念文學大賽通過層層篩選,評選出不同組別的一、二、三等獎,為文壇輸送了一批很有潛力的文學新秀。

文壇上最紅的那幾個青年作家都是從這個比賽裏出來的。

如果顧因的稿件受到了雜志編輯和讀者的認可,能說明她的寫作不但寓意深遠,還擁有很強的可讀性。這也正是顧因在創作上的一個小小的目标。

顧因用了另外一個筆名,故言。

幾天後,《青芽》雜志編輯阡照正在翻看從全國各地投來的稿子,她一篇一篇快速地浏覽過去,她已經看了好幾個小時,但還是沒有看到能夠吸引住她眼球的文章。

翻到最後一篇的時候,阡照眼前一亮,原本托在下腮的手被她放了下來,她開始被故言寫的的故事吸引。

一開頭就可以很快看出故言的筆力深厚,簡簡單單的一個短篇小說竟然被她上升到了文學的高度。

《故約》這篇小說一直在不斷轉換敘事手法,可讀起來毫不晦澀,非常通俗易懂。結尾的時候,故言做了留白,只要看了這篇小說的人都會覺得意猶未盡。

阡照在看完《故約》之後,還一直往後翻,卻發現已經沒有了。故言寫得實在太好,阡照看後總覺得心中很空,完全沉浸在那篇小說中無法自拔。

每一個有經驗的文學雜志編輯都會知道,真正好的小說不是故意靠跌宕起伏的劇情吸引人。《故約》的情節看似平平淡淡,但總在不經意間戳中了讀者的心。

這才是一篇具有潛力的稿件!

阡照甚至可以說,《故約》是她做編輯這麽多年見過的最好稿件!

阡照放下手上的稿子,她從自己座位上站起,難掩激動。她對同一辦公室的其他雜志編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看到了這個月寫得最好的文章!”

阡照把故言的投稿遞了過去,每個雜志編輯都在相互傳閱。

看完之後,他們的心中都浮現了一個共同的想法。

故言的短篇小說一經發表,肯定能火。

“這算是我看過的所有同類型的短篇小說中,最有特色,最具潛力的!”

“這個作者看起來有很強的實力,她對各種細節的描寫都非常細膩!”

“故言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作者,我相信其他類型的文章,她也絕對能夠輕松駕馭!”

他們把故言的文章放在了所有文章的第一篇,在排版結束,全部校對完畢後,然後最終定稿被送去了印刷廠。由于《青芽》是半月刊,印刷廠正在快速趕工。

顧因的第一篇投稿文章終于在國內著名刊物上發表了。

當《青芽》印刷結束,裝上卡車,卡車開往全國各地,雜志被分送到了各大書店和雜志攤。這一本以顧因的《故約》為開篇文章的雜志最終在各地同時開始出售!

希明高中是一所省級重點高中,升學壓力很大,每個高三生都在拼命複習,為明年的高考做最後的拼搏。

高壓之下,越需要有一個可以釋放的出口。不然日益劇增的壓力,很容易将那些高三生壓垮。

唐曉悅是希明高中的一名高三生,她是老師和家長口中的好學生。可是別人的期望就像壓在她身上的大石,時間越久,越喘不過氣。

高壓導致在高中的最後一年裏,她甚至産生了厭學的想法,但是她一直不敢和父母說出。

父母給她的零花錢很多,但是前提都是讓她來買參考書,複習試卷。每個孩子都有那麽一個時期,別人越是想讓你做到的事情,你越是會去反抗。

唐曉悅明面上象征性地買了幾本的複習資料,剩下的錢全部讓她用來一些閑書,雜七雜八的,她都不知道自己買了些什麽。

這些書都被她秘密地藏在床底,就像是對父母的無聲抗争。其中有一本青年雜志《青芽》在高三生中非常流行,唐曉悅偶爾會去翻一下。

這次《青芽》的半月刊上架了,喜歡收藏書的唐曉悅也立即在放學後,去學校附近的書店裏買了《青芽》。

《青芽》放在門口架子上的第一列,唐曉悅将雜志拿了下來,她沒有立刻回家。因為一回家,父母一定會監督她做那些堆積成山的試卷。

為了逃避一些做作業的時間,她特地和父母打了電話,說她要在書店裏多停留一會。看到自家女兒熱愛學習,她的父母非常開心地答應了。

書店裏早已亮起了燈,唐曉悅借着光亮,翻開了《青芽》。

青芽第一篇的名字叫做《故約》,講的是一個約定的故事。

唐曉悅就站在書架前,看完了這篇文章。剛開始她以為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故事,但是她就是這麽一直看了下去。

約定雖是誓言,卻始終游離不定。作者以一個小小的約定為線索,将整篇文章鋪敘開,雖然平凡,卻直觸人心。

當文章翻到最後一面,唐曉悅還不死心地将《故約》翻看了很多遍,她最後甚至記住了作者的名字——故言。

《故約》講的雖然是一個約定的故事,但是唐曉悅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高考就像是她與老師,與父母做的一個約定。

盡管她希望沖着這個約定努力,但在這過程中,仍舊會碰到任何能讓她失約的阻礙。

但是,這同樣是她和自己做的約定,她難道會因為現在的焦慮,從此止步不前,繼續對她的父母隐瞞着內心的苦悶嗎?

看了《故約》這篇文章後,唐曉悅豁然開朗,她準備一回去就立馬和她父母攤牌,把前段時間困擾她的所有問題都傾訴出來。

只要她能夠正視她的內心,她也會有履約的一天。

回到家後,唐曉悅對父母告知真相,她以為會受到父母的責罵,但結果卻恰恰相反。

她內心最恐懼的事情并不是她想的那樣,父母最最在意的只是她心裏的感受。

說開一切後,父母依舊還是非常關心她,但同時放輕施加在她身上的束縛。之後的唐曉悅卻達到了一個最理想的學習狀态。

她将買下來的《青芽》帶到了教室,同學們都私下傳閱了《故約》。

看過《故約》這篇文章的同學,原本浮躁的心情都平靜了下來,他們都開始一齊為自己的約定努力。

這期《青芽》半月刊發售後,很快就銷售一空。很多人都在書店詢問是否還有最新一期的《青芽》。

青芽接到了全國各地的書店打電話過來咨詢存貨的事情,青芽頭一回為了讀者要求加印。

最新加印的期刊緊急印刷出冊,送往各大書店,不到幾天,又一次售罄。

過來幾天,青芽再次碰到了難題,從全國各地寄給青芽總部的信件放不下了!

而大部分的信件上面都指明了要寄給故言。

青芽只能立即聯系了故言,知道了顧因的詳細地址,将所有信件都寄給了顧因。

顧因收到幾大箱信件的時候,愣住了,她不知道寄給她的信居然會這麽多!她必須騰出了一個房間來放置。

而唐曉悅就是其中一個寫信的人,她在高三繁忙的學業中還是抽出了時間,故言算是改變了她應對高三的心态,完全扭轉之後的人生。

故言這個作者算是在國內小紅起來了。

***

季遠是微博影評公衆號的創始人,是最知名的影評人之一,在微博上有幾百萬粉絲,粉絲們都很相信季遠對電影的評價。

每當季遠在微博上發了對哪部電影的影評,總會引起粉絲們的激烈讨論,提高電影的話題度。

季遠是從豆瓣起家的,那時候在豆瓣上寫影評的人不多,他是最早在豆瓣寫影評的一批人。

由于季遠對電影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的影評總能觸動大家的心。慢慢的,季遠有了一些名氣,也擁有了一批粉絲。後來季遠的名氣越來越大,他幹脆離開豆瓣,創立了微博影評公衆號。

後來影評公衆號有了大批固定的粉絲,季遠也接了一些電影的推廣。因為季遠對電影的評價一直是很客觀的,只要他對這部電影有正面的評價,總會帶動很多粉絲去觀看這部電影。

由于季遠對電影強大的號召力,很多電影主動找季遠來寫影評,他們希望通過季遠來增大電影的知名度。

但是季遠不會違背自己的本心,去推廣一些圈錢的電影,他要對粉絲們負責。

季遠創立影評公衆號的初衷是給大家推薦好電影。他本身熱愛電影,并不願意那些好電影被湮滅。有時候,一些好電影被人發現只是缺少一個契機。

這麽多年,季遠的初衷從未變過,他就這麽一步步走到了現在。

同時,季遠很欣賞那些會認真分析電影的人。這樣的人可以真正體會到電影的精髓,深入挖掘電影的深刻思想。

這樣的人寫出的影評才夠真實,才更能發現質量好的電影。人才就和好的電影一樣稀少,所以如果發現了精彩的影評,季遠很樂意在微博上推薦。

季遠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在豆瓣翻找影評。前幾天,他在豆瓣上發現了一條電影孤島的影評。

初看時,季遠就覺得作者文筆特別流暢,越往下看時,越覺得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寥寥幾筆就勾勒出電影的畫面。

孤獨是每個人的本性,它肆意居住在每個人的體內,無法抵抗。電影裏面人人孤獨,但又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在作者的筆下娓娓道來,讓人愈發有看下去的**。

看完後,季遠還沉浸在作者所構建的世界中,被那蒼涼但又無奈的情緒深深感染。

季遠看了一下作者,時因。

一個他從未見過的名字,一個影評圈的透明新人。

季遠忽然對孤島這部電影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第二天就去電影院看了。看完後季遠只覺得意猶未盡,他覺得孤島真是一部好電影,這樣的電影确實不能被埋沒。

季遠再一次感慨那條影評,把電影想要表述的東西,完美傳達了出來,也完全說出了他的心聲。

季遠再次搜出了那條影評,他的視線停留在了作者的名字上,時因。

他隐隐感覺到這個名字以後會在影評圈內爆紅。

第二天,“季遠看電影”影評公衆號在微博上推薦了豆瓣時因的影評,并稱,電影孤島值得大家一看,是今年他看過最感人的電影。

季遠的粉絲都炸了,季遠這次居然推薦了一個從來沒聽說過的電影,而且這個影評人他們也是第一次見。

時因,究竟是誰?

23.金馬獎出名

聽到時因這個名字的時候, 每個人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時因是誰?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她。

而且季遠鮮少誇贊別人, 那麽這次他特地提到的時因, 絕對是一個實力深厚的人。

網友都紛紛找到了時因這個人,發現她僅僅只在豆瓣最新的電影下面發出了自己的三條影評。

而被季遠點到的那部電影,卻是在最近上映的電影中, 排片量最低的一部。沒有幾個人看過這部片, 甚至沒有多少人聽過這部片。

但是當《孤島》這部電影被“季遠看電影”的微博推薦之後,很多人都沖着季遠的號召力去電影院觀看這部片。

全國各大電影院也順應了近期的潮流,将此片的排片量加大, 該片每周累計票房也在持續增加。

向來善于捕捉新風向的媒體,也相繼報道了《孤島》的相關新聞,時刻緊跟事态發展的走向。

《孤島》在沒有任何營銷下, 靠着時因的影評,微博大v的推薦以及影迷之間的口耳相傳,居然能夠在一開始排片僅僅只有二三場的情況下, 一路逆襲到每天排片高達十幾場!

電影的觀影人次越來越多,票房已經超過五千萬, 成為今年電影的票房黑馬, 甚至有隐隐超過第三名的趨勢, 而且上映的前三名電影都是熱門影片。

一部即将下架的電影《孤島》就這麽被救活了!

随着《孤島》票房的不斷增多,影片的口碑不降反增,在豆瓣評分人數達到六萬的前提下, 分數還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路盛是一個資深影迷, 只要電影院一出新的影片, 他就會跑去電影院看。而他把近期大熱電影的預告和簡介全部都看過之後,發現他不需要再去看內容,就知道是一部爛片或是來撈錢的套路電影。

作為一個影迷,他自然而然會去關注微博上那些有名的電影推薦人的影評,而他認為最專業最良心的電影公衆號就是“季遠看電影”了。

路盛發現季遠推薦了一部電影,同時他将季遠轉發的影評也看了,影評非常吸引人,是一個不知名的豆瓣影評人時因寫的。

路盛看到影評後,立即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盡管是午夜場,路盛看得還是非常認真。《孤島》的劇情吸引人,拍攝得也好,他在影片的最後甚至流下了眼淚。

電影結束後,觀衆和路盛一樣,都在等片尾字幕結束。他們都覺得這是一部真正的好電影,但導演和主演竟然都是他們從來沒聽說過的!

豆瓣的影評人時因竟發掘了這一部好片,她擁有着一雙慧眼,絕對會給大家帶來更好的電影推薦!

在《孤島》上映後期,導演的名氣不斷增長,影評人時因的名聲也越來越響。很多觀衆都是通過時因的影評,知道這部電影的。

顧因的本意只是不想讓一部好的電影被埋沒,她完全沒有想到她的影評竟然直接讓《孤島》成為今年的現象級電影!

而《孤島》的導演趙則原本拍這部片時,也預想到了票房的慘淡,他純粹是抱着對電影的熱愛拍下了這部片。

在電影上映後,票房果然如他所想,不盡人意,排片量也少得可憐。

突然有一天,電影的票房一下子暴漲,導演趙則趕緊去找原因,發現竟然是著名的影評公衆號推薦了他的電影。而影評是一個叫做時因的豆瓣影評人寫的,他立即将影評找了出來,仔細地看了一遍。

當趙則把整篇影評看完的時候,他哭了,他覺得時因是一個真正了解他電影的人。并且,這篇影評給他的電影提供了一個契機。

一個讓《孤島》站到大衆面前的契機。

令趙則更為驚喜的是,他的電影不但被時因的影評帶動了票房,竟然還在年底的金馬獎上得到了提名!

這件事震驚了整個電影圈。一部電影沒有任何宣傳,票房直接破億,甚至提名了金馬獎!

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

今年的金馬獎爆出冷門,突然殺出一匹黑馬,一個不知名導演的新片《孤島》竟然得到了金馬獎的提名。

媒體們都對這個新晉導演充滿了好奇,究竟什麽樣的導演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記者們都圍堵在導演趙則的跟前,争先恐後地提出問題。

“請問,你覺得自己能拿下這次的金馬獎嗎?”

趙則非常謙虛地回答:“我的電影提名了金馬獎,我的夢想就已經實現了。”

“時因的影評讓你的電影被更多的人知道,不知道你對她有什麽了解嗎?”

趙則聽到時因這個名字時,他面露激動:“我真的非常感謝時因,時因非常了解我電影的含義,她的影評賦予了《孤島》新的靈魂!”

正當媒體們都驚訝于趙則導演給時因的極高評價時,顧因也在看金馬獎的直播。

此時,顧因正坐在電視機前等待頒獎的結果,她知道上輩子趙則導演的才華被埋沒,他窮困潦倒、默默無聞。

這一世,通過顧因的一篇影評,更多人知道了《孤島》這部電影。提名金馬獎也變為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她想看看《孤島》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當頒獎嘉賓宣布趙則是今年金馬獎最佳導演時,趙則熱淚盈眶地站起身,他走上領獎臺,說話聲有些哽咽。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能拿到這個獎項,感謝所有參與這部電影的人……”趙則将劇組裏的人都提了一遍,也提到了觀衆們的支持。

“最後,我還想感謝影評人時因。”

全場嘩然,這是影評人第一次在金馬獎上被提起。

第二天,各大媒體報道新晉金馬獎導演的同時,無一例外地,都提到了時因的名字。

《孤島》确實是一部好片,但是如果沒有時因的影評,這部電影不可能被影評公衆號推薦。《孤島》更不可能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可以說,時因給《孤島》提供了一個機會,也給趙則提供了一個機會。

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去豆瓣,時因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粉絲逐漸增長到了六十多萬。

時因成了豆瓣上關注人數最多的一個賬號。

大家翻找時因以前寫過的兩個影評,發現不管是熱門電影,還是冷門電影,時因對電影的剖析永遠是那麽深刻。她的文字功底深厚,清楚地表達了電影的深刻思想。

很快,《歡悅》和《陌生人》這兩部電影的關注度也在增高,在微博引起了不小的讨論熱潮。

顧因知道時因火了,但她的心态還是保持得非常好。她的理想遠大,不可能因為一次小紅就讓自己迷失了。

因為時因很出名,每天都會收到很多豆郵。

這一天,顧因登錄豆瓣,她随意掃了一掃豆郵,有的是鼓勵,有的是誇獎,她感受到了影迷們的熱情。

而她發現了一條特殊的豆郵。

“中國電影集團”:時因你好,我是中國電影集團的人,想問你有沒有意向幫中國電影做推廣?

這個賬號名字讓顧因吓了一跳,她懷疑是不是哪個網友冒充中國電影集團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這個叫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