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三角翼
劉子光一行人急忙奔過去詢問,原來等他們離開後不久,就有幾個騎馬的蒙面的人跑來往茅草屋上丢了幾個火把,怕雨後的草房不容易點火,還特地澆了一桶油,湖邊停着的小船也被鑿沉了,母女倆拼命阻攔,可是不是幾個壯漢的對手,等蒙面人揚長而去,再拿衣服去湖邊兜水來澆大火,根本一點用處都沒有,就這樣眼睜睜的看着栖身之所被付之一炬。鄰居們都出去幹活了,等到大家看到火光趕來,已經晚了。
肯定是馬家的惡奴幹的,大家義憤填膺,可是現在放火者已經跑了,即使抓到千刀萬剮也于事無補了,當務之急是安頓好母女倆。劉子光拿出二百兩銀子塞給曾橙,走投無路的母女推辭了半天最終還是收下了,天色已晚,衆人也沒有心情留下吃飯了,把米糧等物分給了附近的漁家,安慰了曾橙母女幾句就告辭了。曾家母女只能暫時到鄰居家的小船上宿一夜,等次日再做打算。
劉子光他們悻悻的離開,如果不是趕往京城的時間固定,他們幾個還真想跑到淮陰縣找馬家讨一個公道,當然在劉子光的字典裏,公道的意思就是也放一把火把馬家燒成白地,那才算扯平。
等我回來的時候再去淮陰縣上你們馬家串門去,劉子光惡狠狠的想。這個世界上不平的事情太多了,只要我看見的,力所能及的,就一定要讨一個公道。
衆人回船,草草吃了晚飯就歇下了,一夜無語。
次日早早生火開船,加足了煤的明輪船一口氣開過了繁華的揚州,也不做停留,直接順着長江逆流西上,去往京師,衆人站在船邊觀看着浩瀚的長江,心潮起伏,當年清軍入關,勢如破竹,一直打到長江天塹,才被南方各省勤王救駕的軍隊攔住,趁不習水性的鞑子軍隊半渡而擊之,大敗清軍,而後乘勝北伐,收複蘇北不少失地,終因內部派系鬥争,宮廷內亂,北伐到了山東就停滞住了,雙方你來我往,反反複複,中原一帶戰亂頻繁,民不聊生,鐵廠就是在那個混亂的時候發家的,靠着老廠主的智謀和一幫彪悍的兄弟在亂世中成為一方豪強。
輪船順着長江一直開,準備從水西門進入南京。
走到南京北郊的江面附近,船長招呼劉子光出來看風景,長江南岸的直渎山上,兀立着一座著名的燕子矶。矶石北面,東北和西北三面懸絕于江,只有南面于江岸陸地毗連。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臨空,遠望若燕子展翅欲飛而得名。直渎山高二十丈,南連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圍繞,地勢十分險要,燕子矶總扼大江,地勢險要,矶下驚濤拍石,洶湧澎湃,是重要的長江渡口和軍事重地。被世人稱為萬裏長江第一矶。
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觀賞江景的最佳去處。登臨矶頭,看滾滾長江,浩浩蕩蕩,一瀉千裏,蔚為壯觀,江面波光粼粼,江帆點點。船長在一旁故作風雅的給劉子光講解,當年太祖皇帝定都南京後,曾微服到燕子矶一游,并留詩一首:“燕子矶兮一秤砣,長虹作杆又如何?天邊彎月是挂鈎,稱我江山有幾多。”長虹作杆,彎月當鈎,燕子矶為砣,欲秤天下,氣魄不凡,不愧是我朝開國皇帝。以後各路文人墨客都喜歡到燕子矶吟詩作對。也算南京一個名士最喜歡駐足的所在了。
劉子光點點頭,眼角看見彭家姐妹也出艙觀景了,搜腸刮肚的想回憶起一首吟誦長江的詩詞,蘇東坡的《赤壁懷古》恐怕已經出世了,一時間還真想不出其他名句了,真是可惜了這景致。
不過眼睛銳利的劉子光很快就發現了有意思的事情,他指着燕子矶上面問船長:“名士們吟詩還要背着大風筝嗎?”衆人随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見矶石上有幾個人影,其中一個身上背着一個巨大的三角形風筝。幾個人站在那裏好像在觀測着什麽,然後三角風筝向後退了幾步,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
“他們在幹什麽?”彭靜薇拉着姐姐的衣袖問,可是這次見多識廣的彭靜蓉也有點莫不着頭腦,這難道是……
“飛人。”劉子光和彭靜蓉一起說出這個詞,話音剛落,只見燕子矶上突然沖出一個人影,懸挂在一片長三角形的風筝下面,只向長江沖去,大風筝沖出了燕子矶,盤旋在空中,下面一個人開心的大喊着,惹得長江上所有的船家都在張望他。
無動力三角翼啊,沒想到明朝人的體育運動這麽發達,劉子光很吃驚,全船的人更加震驚,人居然能像鳥一樣飛行,實在是颠覆了他們心中所有的觀念,所有的人都注視着那個大風筝,江面上一片叫好聲,船長派人迅速拿來幾個千裏鏡給劉子光他們用。
透過千裏鏡觀察,能看到那個大風筝是用什麽細密的布料做的,不知道是什麽材料做的支架,有幾根繃直的線把整個風筝固定住。下面的人手和腳都搭在架子上,身上穿着緊身的勁裝,臉上還帶了一個玻璃做的眼睛罩子。那人手邊有幾條繩索,不時地拉一下,好像是控制飛行方向用的。很專業嘛。不知道京城裏有沒有賣的,一定要搞一個玩一玩,這個東西在二十一世紀都是高級俱樂部裏面的玩意,價格昂貴,一般人根本玩不起。劉子光一邊看一邊想。
Advertisement
風筝飛到了劉子光他們船的上空,那個飛人還得意地給他們招着手,彭靜薇開心的跳着腳回應,嘴裏嚷着:“好玩,我也要玩。”
忽然一陣橫風吹來,那個大風筝在天空中亂翻了幾下,一邊的翅膀被風吹折了,好像失去了控制,開始胡亂的盤旋,那個飛人也手忙腳亂起來,最後在滿江面的驚呼聲中,秤砣一樣掉了下來,一下子栽進了江裏,大風筝沒有什麽浮力,在水面上隐現了幾下就沉了,那個飛人也消失在江裏。
劉子光他們的船距離失事的大風筝最近,劉子光大喊:“快下水撈人!”船上的幾個會水的船工衣服都沒脫就紮進了江裏,彭靜薇也跟着大喊:“別忘了把風筝也撈上來哦。”
明輪船緊急熄火停船,放下了小舢板,船工們不時地浮上水面換氣,再一個猛子紮下去,終于在船上衆人焦急的等待中,把飛人撈出了水,搭進山舢板裏,再送上大船的甲板,船工們繼續打撈大風筝。
飛人沉在江裏已經有些時間了,肚子都鼓起來了,看樣子喝了不少水。船長親自過來救護。先檢查了飛人的口鼻,看有沒有淤泥雜草,然後船長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飛人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飛人的頭,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壓在背部,一下下壓出飛人肚子裏的江水。
肚子裏的水被壓出來了,可是飛人仍然在昏迷,船長探了探他的呼吸,搖了搖頭說:“已經沒氣了。”
剛才還活蹦亂跳,漫天盤旋的飛人居然淹死了,真是太可惜了,這樣的人才可不能輕易的死掉,劉子光很不甘心,沒氣了可以做人工呼吸嘛!總之一定要想盡辦法把人救活。
揮手叫了一個大個子的馬弁過來,這家夥人高馬大,西域人士,忠心勇猛,當然最主要的是肺活量夠大。
“你,捏着他的鼻子,托着他的下巴,嘴對嘴的吹氣,吹完一口氣,松開鼻子一下,我來幫你按壓他胸部。”劉子光命令馬弁。
馬弁對命令毫不遲疑的執行,別說是嘴對嘴的給一個男人吹氣,就是給老母豬吹氣,只要是劉将軍的将令,也要絕對的執行。決不含糊!
把飛人呈仰卧姿勢放倒,馬弁跪在一旁,捏着飛人的鼻子,托着飛人的下颚,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撅起從來沒有刷過牙的臭嘴,嘴對嘴的把氣吹了進去。吹完一口氣後,把嘴挪開,同時松開捏鼻子的手,劉子光在另一側按壓一下飛人的胸部,幫助他呼氣。根據劉子光的口令,每做一次喊一聲一二三,保持每三秒鐘一次的頻率。如此有規律地反複進行了幾分鐘,然後加快了速度,終于驚喜地發現,飛人有了呼吸。
圍觀的船工們還沒見過這樣救人的方式,啧啧稱奇。劉子光看到飛人渾身濕透,體溫很低,吩咐人把他送進船艙,脫下濕衣服,用被子捂起來,再讓廚房做點姜湯給他喝。
飛人雖然有了呼吸,但是還在昏迷中,任由船工擡下去了。
這時候大風筝也被打撈出來了,衆人的注意力轉移到了這個東西上面,大風筝的骨架是用纖細堅硬的鋼條和堅韌的竹子做成,主要部分是用極其密致的綢子做成,細細的鋼絲擰成的繩子一頭固定在風筝正中一個象桅杆一樣的東西上,另外一頭固定在風筝各處,把整個風筝繃起來,形成一個堅固整體。下面是竹子做的兩個架子,前面的作為扶手和操縱杆,後面的搭腳用。可是整體構造還是抗不住紊亂的氣流,所以一側被強風折斷。
真是奇思妙想啊,衆人驚嘆着,帶着朝聖的心情在大風筝上撫摸着。“我們可以把它畫下來,回去仿造啊。”彭靜蓉說,看來大小姐心中也沒有知識産權的概念啊,不過這确實是個好辦法,畫工最強的還是大小姐,當下彭靜薇吩咐丫環秋香趕緊拿炭筆和紙張來。
秋香答應一聲下艙去了,一個船工此時從艙裏出來,禀告劉子光:“将軍,落水之人醒了,讓小的來請救命恩人去見他。”
不是吧,老子救了他的小命,不來拜見我,還這麽擺譜得讓我下艙去見他。這個飛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劉子光詫異的想。
龐大的飛艇上挂着許多三角翼,一聲令下,無數傘兵從天而降,是不是很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