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胭脂鵝脯

當晚柳母歇在梨香院, 第二天便将鋪蓋等物搬到了大觀園小廚房裏。

柳五兒與芳官等人送柳母至大觀園角門處, 正由柳眉接着。

柳眉見五兒望着大觀園內, 眼神中難免流露些豔羨,便好言安慰道:“姐, 你總一個人在外頭住着, 多小心些,觑着空兒也到園子裏來玩!”

柳五兒聽見妹妹說話,只是淡淡的,應道:“不妨事,自有芳官她們照應我。”

柳眉聽了這話, 心裏頗有些不是味兒,卻也不知該如何回應。她确實……不知道該怎麽和這個姐姐相處才好。

別過衆人, 柳氏這母女兩個并肩回到小廚房。

忙碌了大半天,母女兩個便将小廚房收拾得差不多了。

五間連在一處的屋子,通風最好的一間做了竈間,案板什麽也都置在竈間裏。竈間正外頭, 正巧有一眼水井, 便在水井畔用兩條青石做了個簡單的洗菜臺, 上頭搭了個棚子。如此一來, 洗菜擇菜都方便些。

竈間旁邊兩間是儲存材料和器皿的屋子, 各色食材、調料、竈具、碗碟……零零總總,一一分門別類放好,房門與櫃子的鑰匙都交由柳母保管。餘下兩間,則是柳母和小廚房另外兩個仆婦上夜時休息的屋子。

眼見着大功告成, 柳眉舒心地伸了一個懶腰。卻見柳母轉身去了大觀園後門那裏,從一個婆子手中接了一只已經切剝洗淨、事先腌好的大光鵝進來。

“眉兒,你先去大廚房那裏瞅瞅,将給這邊的份例都領了來,一會兒回來嘗嘗娘做的鵝脯。”柳母很興奮地說。

柳眉想起昨日之事,心知母親心底還是惦記着梨香院裏那十二個官的,當下點點頭,回頭正好她也嘗嘗這一道鵝脯,與她在後世自己琢磨着做出來的,究竟有何不同。

柳眉應下,轉身剛剛要走,柳母突然一把抓着她,壓低了聲音道:“見了采買的管事,什麽都不要說,也不要問。對方給多少,就領多少。”

柳眉陡地一驚:這是什麽意思?

“好些事兒,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這府裏頭,最最要緊的一句話,就是瞞上不瞞下罷了!”

柳眉從來不曾經過這些事兒,聽了柳母的話,情知大有文章。但是她不懂,只能都記下,随即去叫了那兩個給柳母幫傭的婆子,然後便從園子後門出去,先去大廚房,問過管事娘子。新任的管事娘子便帶她去見了負責采買的管事,領小廚房的份例。

Advertisement

“小廚房的份例是從明兒開始算起的。你先把些不容易壞的材料領回去。”那采買的管事姓吳,四十多歲的年紀,蓄着兩撇淺淺的山羊胡。“現在天氣熱,你每天過來領一次,待天涼了就改三天一次。逢年過節的時候依舊是每天,記住了麽?”

柳眉點點頭。吳管事便讓她過去,将撥給小廚房的食材指給她看。

“來,在這簿子上摁個手印,算是你将今兒的材料都領過了!”吳管事說。

柳眉一瞥眼,只見上面工工整整地記着:雞子,一百枚。

她立即将眼光移開,沒顯出認字的模樣。反正廚房和采買這裏,該是還沒人知道她識字。

柳眉轉頭瞅了一眼吳管事指給她看的一筐雞蛋,筐不大,目測也就六七十枚上下。

于是她開口問吳管事:“吳爺爺……”

吳管事聽着這稱呼很得意,看表情相當地自我膨脹。

“……園子裏住的人多,愛吃雞子兒的人也多,這雞子能不能多給我們幾個?”

吳管事板了板臉,咳了一聲,說:“園子裏的份例就這麽些。如今天氣暑熱,雞蛋特別貴,沒十文錢一個根本拿不下來。”

他看了看柳眉,道:“也罷,我從外院這頭勻幾個雞子把你,回頭告訴你娘,儉省些。現今上房的老爺太太們都在儉省,沒道理園子裏住着的哥兒姐兒們反而要這要那的。”

柳眉趕緊點頭,沖吳管事露出個燦爛的笑容,好似對吳管事的“通融”格外感謝。

她很爽快地就在簿子上按了小手印兒,然後招呼了與她同來的兩個婆子,小心翼翼地提了材料,回園子裏去。

回到園子的廚房裏,柳母早已在竈上支了一口大鍋,鍋裏透着香氣。柳眉忍不住鼻翼輕動,暗自辨認加入鍋中的香料:桂皮、大料、姜片、蔥段……還有一種是什麽?嗯,是陳皮。

柳眉盯着那兩個婆子将材料都放下,就轉頭去看柳母。

柳母将大鍋的鍋蓋揭開,鐵勺在鍋內攪了攪,将湯汁攪勻,又看了看裏面剖成兩爿的鵝肉火候,随即滿意地扣上了鍋蓋。

“眉兒,份例都領到了麽?”

柳眉應了一聲。

柳母便去她自己的櫃子裏,拿鑰匙開了櫃門,取了一本用粗制毛邊紙自己釘起來的簿子出來,又找了一枝描眉用的炭筆,便拐去了隔壁。

柳眉想:這是要記賬呢?

可是自己這個娘……認字麽?

她跟在柳母後面,到了隔壁,一探頭,果然見柳母正在點算今兒她領來的材料。

再看柳母手中的小簿子,柳眉忍不住微笑——自己這個娘,其實頗有天分的麽!

只見簿子上都用炭筆畫着簡筆畫,偏還畫得格外傳神,頁首最上頭畫着一只雞的形狀,第二排則是一個小黑圓圓——這就該是雞蛋了?

果然見柳母數起了雞蛋,然後在紙上畫了七橫三豎若幹條粗線。柳眉看了半天,突然悟過來,這是七十三個雞子兒了。

若是沒有她後來讨的五個,就只得六十八個?

百分之六十八的比例,這中間被昧掉的……好像真不少啊!難怪早先柳母特為提點,要她見着什麽就領什麽,不要多問——這裏頭,難道是行業潛規則,大家都心照不宣?

她忍不住,悄悄地對柳母說:“我今兒在吳管事那裏擦了一耳朵,聽說是該給園子裏一百個雞子的份例。咱們今兒……有領了一百個雞子兒麽?”

她裝作數學不好,把鍋扣給體育老師。

柳母淡淡一笑:“回頭上頭問起,他們就說采買的路上不小心磕了幾個呗!”

原來這算是正常損耗啊!

“哦!”

柳眉又故意問,“咱都在采買那裏按手印兒了,為啥還要記這些?”

柳母則答道:“萬一有人真要坑咱們,說咱們這小廚房賬目對不上,咱們總得留一手不是?”

柳眉一伸拇指,點了個贊——小心駛得萬年船。

“對了,聽那吳管事說,這天氣熱,所以十文錢才得一個雞子兒,是麽?”

柳母點點頭:“是得要這麽個價兒。”

原來這是時價。

“可是這些雞子兒都是吳管事在城外的莊子上收的,你想想,光咱們這一處,這一天,雞子上一項,他能得多少錢?日積月累又有多少錢?小廚房尚且這樣,府裏那麽多人,都是要吃飯的!”

聽了這話,柳眉正出神,柳母已經将材料都點算完畢,将那小簿子收在櫃子最深處,仔細放好。她随即轉身出去,又轉回竈間,揭開鍋:鍋裏炖着的鵝肉,火候已經差不多了。

柳母随即将兩爿鵝肉撈出來,晾涼,然後剔骨。這時候鵝肉已酥,骨架很容易便剔了下來。

柳眉趁這的當兒,去将原鍋裏炖鵝肉的湯澄清,裝在一只瓦罐裏,又替柳母重新起了一口鍋。柳母則将去骨的鵝肉剁成了大塊,放在鍋中,澆了兩勺鵝肉湯,又在湯裏加上鹽、糖、蜜、酒,有從一只小罐裏舀了一勺赤紅色的粉出來,鍋裏的鵝肉立即變得紅彤彤的,顏色極其鮮亮,很有胭脂的感覺。

柳眉就去琢磨那只小罐,湊上去聞聞,又拈了一點在指尖,在陽光下看看,自己悄悄嘀咕:“是紅曲?不是紅曲?”

柳母過來,“眉兒,瞎嘀咕啥呢?這是杏粉。”

杏粉?

柳眉一下就明白過來:後世廚師們用紅曲調色,而在這個世界裏,廚子們則用杏粉這樣的天然色素調色。

難怪也有書上記着,這胭脂鵝脯,也稱杏花鵝。

一時湯汁收幹,柳母将鵝肉從鍋中取了出來,晾到稍涼,便置在專門處理熟菜的砧板上,片成片,然後裝盤。

柳眉見柳母裝了幾盤,知道母親是做給十二個官的。

果然,只聽柳母說道:“這些一會兒送給梨香院。”

然後柳母又指着一碟說:“一會兒這碟娘拿給你姐姐和你舅媽去!”

最後柳母又盛了一個小碟出來,笑着望着柳眉,遞過一雙筷子,說:“來,嘗嘗!”

柳眉頗有些受寵若驚,因這一小碟,都是從鵝腿上片下來的精肉。外面附着的鵝皮色澤鮮紅明亮,裏頭的鵝肉顏色稍稍淺些,卻更似美人腮上胭脂。

柳眉挾了一片,送到口中。

鵝肉,較之其他禽肉,更硬一些,不似雞肉鴨肉,容易烹饪得那般軟嫩。

這道胭脂鵝脯,也是如此。柳眉嘗了第一口的口感,就是覺得不夠嫩——可是再嚼,卻覺得口感十分勁道,彈而耐嚼,而且越嚼越香,肉卻絲毫不柴,沒有塞牙的感覺。

“好吃!”柳眉吃得眉花眼笑,連連點頭——她這是又學到了,“娘,我去給您盛碗飯,您也吃些。”

“其實也不用配飯,配無錫惠泉酒特別好!”柳母自己嘗了一口,也頗滿意。這鵝脯鮮香裏帶着少許甜味,适合配合口感柔和的黃酒。

柳母随即将其餘的鵝脯都裝在食盒裏,準備去梨香院。

“眉兒,你自己先吃,娘将這些送出去就回來。”柳母就要出門,“對了,眉兒,還有一件事兒要囑咐你!”

“今天這雞子兒的事兒,誰也不許說——”柳母壓低了聲音,“知道了就知道了,這事兒在這府裏,知道的人多了去了!”

柳眉心頭一驚,“那上頭人也不問麽?”

柳母笑了笑:“上頭麽……問了也沒用,總有辦法遮過去的。”

“可你若是一張嘴到處瞎說,那便是跟別人的財路過不去,人還能待見你?”

柳母見柳眉抿着嘴,一副沉思的模樣,就又補了一句,“其實也沒有怎麽着,不過是大家一起和氣生財罷了!上頭多少也知道些,但若一味要求下頭的人一個子兒都不貪,那便沒人肯好好做這活計了。”

見柳眉還是不說話,柳母出門前就又補了一句,說:“今兒這只大白鵝,就是老吳家的侄兒媳婦替我收拾妥當,腌好好了捎進來的。這府裏的底下人,全連在一起,分不開的。”

說畢柳母就走了,留柳眉一個在小廚房裏。

她再挾一片鵝脯,仔細嚼嚼,這味道,好像就有點不一樣了。

作者有話要說: 周末回去陪母上大人過節,明天也是這個時候更新。本文會努力日更,争取下周給大家多更肥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