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金陵——戰争
錢月荷沉默不語。
“我從來不在乎自己死後是否洪水滔天。”安樂話鋒一轉,“可對于你,以及那些跟随我的女人來說,你們無可避免的會受到各種輿論的威脅,鄙夷和打壓。”
錢月荷變了臉色。
安樂繼續說道:“這個世界對女人總是那麽苛刻,一個女人如果擁有成就,很多人就會談論這個女人是不是出賣.身體上位,談論這個女人和上司下屬的風流韻事,他們會認為女人的唯一價值是嫁人,是做個賢妻良母……呵。
小錢啊,你現在還沒明白過來嗎,現在是建國初期,擁有絕對權利的我可以給你,給你們提供絕對的支持,可過去十年,二十年,國家穩定之後呢?那時候的你們就擋了其他人的路了。”
“安史之亂被推到楊貴妃身上,哪怕是女皇武則天,也沒有得到誠懇的,正面的評價。”
“你想過這其中的原因嗎?”
“告訴王嫣她們,好好想想為什麽這些文人從一開始反對白話文推廣,再到為何這麽反對我的政權,想明白了,再過來找我。”
錢月荷臉色有些發白的退出去了。
安樂很清楚的明白她為什麽是這樣的反映。
因為自己在逼她,或者更多的女人去争奪權力。
這對于一個從小到大都在男權社會洗腦下的女人來說,太難了。
可惜安樂卻必須這樣做。
安樂把這個世界當成游戲,當成試驗田,可安樂明白一件事。
你在玩弄別人,終究會有人玩玩弄你。
而安樂不想被別人玩弄。
Advertisement
唐朝武則天成功的做到了女皇,可問題是晚年還是被自己提拔上來的臣子逼的退位。
原因如何?
無非是整個朝廷,都是男人!
他們是不會允許一個女人,持續的,永遠的呆在他們的頭頂上。
更重要的一點,是武則天根本沒有構建屬于她的、同性別的利益群體!
能對抗一個利益集團的只有另一個利益集團。
倘若武則天的臣子有一半是女性權貴,大家族掌權人,官員,武則天絕對不可能會被逼退位,這般度過凄涼的晚年!
因為封建皇權更替大部分的情況,都是皇帝死後,太子繼位。
安樂是不可能讓自己度過這樣的未來,所以很多東西就必須從現在開始考慮。
提高女性地位,構建自己的利益集團。
安樂一直認為,在人性的選擇中,從不分男女。就如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她身上可有半分女人的柔弱和同情心?當年的馬島戰争在短短48小時內就做出了決定!
權力擁有迷人的魅力,女人也無法拒絕。
一如傳唱多年的美人配英雄,真是英雄?無非是這個身份代表的權力,而當女人擁有權力,享受過之後,安樂不覺着她們願意将權力放下。
這是安樂曾經有過的想法,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簡直是如此可笑。
思想,文化,規則,道德……太多太多的東西将女人腐蝕的一幹二淨。
擁有權力誘惑不來太多的女性,犧牲,為了家庭奉獻,母親的偉大等等深入骨髓的思想根本不是權力能夠撼動的。
那麽安樂就得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了。
比如從不過二三歲的小女孩開始培養。
又或者擁有戰功的女性可以将俘虜編入自己的戶籍之下,生育子嗣,子嗣随母姓……
再比如……死掉七成以上的男人。
…………………
…………
安樂曾經思考過究竟是制度重要還是人重要,在經歷這麽多世界之後,最後判定制度比人重要。
非洲的部落在沒有外力幹涉的情況下持續了幾千年,中國的封建制度倘若沒有遇到英法聯軍,或許依舊可以這樣持續下去。
而安樂要做的,就是重新再制定一套新的制度。
安樂永遠不會認為男女能夠平權。
因為在權力的争奪中,永遠是一方占主導。
這一方不代表‘女性’或者是‘男性’,而是一個權力集體。
一如現在安樂給所有人的錯覺。
大部分女人依舊是聽話的,乖巧的,雖然有一部分女性是擁有權利,可這個社會還是男人為尊嘛。
來到這個世界第四年,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當第一艘戰艦生産出之後,安樂終于知道,時機到了。
安樂的演講,通過密密麻麻的大喇叭讓安樂管理地區的民衆近乎都能聽見。
經過幾個世界的鍛煉,安樂的演講技能絕對達到了宗師的境界,更何況她的立意是揚我中華之威!
但這只是針對‘文化人’的。
在由‘自由’和‘民主思想充斥的’西方,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是兩個概念,大多數時候,個人利益淩駕于國家利益至上。哪怕是總統競選,他必須得先談個人利益,許諾好處。
就像美國總統胡佛競選時許諾家家都有一輛車,鍋裏有一只雞。
雖然這個總統倒黴的遇上了金融危機,然後經濟大蕭條導致了二戰的爆發。
不過在儒學盛行的東方,如中國,日本,韓國等等,國家利益永遠高于個人利益。
可揭開所謂的遮紗布,能調動民衆積極性的,還是自身利益。
這些‘善良’‘自由’‘民主’的人啊。
安樂針對每一階級做了詳細的分析。
對于文人,是揚我國威。
對于年輕人,是建功立業。
對于農民,是争奪更多的土地用來耕種。
沒錯,安樂針對基礎士兵農民做了最大的努力,并非常不要臉的偷換了概念。
什麽土地兼并?分明是地少人多不夠分!
而我将帶領你們去争奪更多的,可以耕種的土地!
利益永遠是最能鼓動人心的存在。
土地,農民幾乎從未脫離農耕思想,而肥沃的土地讓這些一輩子為土地而活的農民瘋狂。
宣布參與二戰的安樂很快征集了四百萬左右的士兵。
多嗎?
在安樂看來,這只不過是前期可以投入的數字!
安樂清楚記憶着,記憶中二戰的傷亡人數。
第二次世界大戰共有5700多萬人死亡。
蘇聯:死亡2060萬人,是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被納粹軍隊俘虜的蘇聯士兵575萬人中有330萬人死于戰俘營 。
波蘭:死亡600萬人,是受納粹摧殘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僅奧斯威辛等三個集中營被殺害的就有290萬人猶太人。
德國:死亡730萬人,其中士兵有370萬人。
法國:死亡81萬人;
南斯拉夫:死亡170萬人;
美國:死亡38萬人;
荷蘭:死亡21萬人;
希臘:死亡16萬人;
芬蘭:死亡8.4萬人;
保加利亞:死亡2萬人;
挪威:死亡1萬人;
此外,歐洲各國被希特勒分子殺害的猶太人和其他人種有500至-600萬人之多,吉蔔賽人被殺害50萬人。
歐洲戰場看起來,死亡人數很多,可實際情況呢?
國內二戰死亡人數一直說不太清,因為統計不清楚,但學者估計有1200萬人-1800萬人!不過90年代以後,數據漸漸明了:約1800萬。其中士兵死亡人數約148萬,其中國軍135萬,共軍(包括游擊隊)約10萬-12萬多,其餘為平民。
而東瀛死亡不過180萬人。
擁有五千萬人口的安樂并不在乎區區四百萬人的死亡。
更何況這些士兵不只是她治理之下的人。
安樂還期望着人可以死的更多點。
事實上也是如此。
二戰是戰争絞肉機,也是最後的血磨坊!
因為二戰之後,已經不會再有通過人命來填補科技差距的戰争了。
這是安樂争奪權利的最後手段。
而她做的小手段,死掉七成以上男性,根本不引人注意。
因為戰争勝利的消息讓華夏大地陷入了沸騰的狀态!
轟隆的坦克像奪命的死神,大炮讓安樂重新将自己的旗幟挂在東三省。
東瀛海岸線上的港口被轟.炸成爛泥。
天皇的皇宮被呼嘯而過的飛機炸成廢墟。
澳大利亞,歸入安樂統治的版圖。
英倫三島,和德意志戰車對戰的軍隊不介意洗劫一下城市。那些珍藏重新拿回來。
安樂手下的軍隊,如同一只橫沖直撞的野牛,将本就變幻莫測的戰争帶到了一個詭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