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先抑後揚
一年前的地區限定小葡萄,如今全市只有一家便利店還在販售。
只在晚上出現的高瘦男人, 是這冷門口味的碳酸飲料唯一的消費者。
保險起見, 姑且算是80%,池清想。
——有80%的可能, 那個高瘦男人就是剛剛和她在郵件裏委婉互怼的大神。
然後池清提着汽水從便利店出來, 一擡頭, 看到對面的正好是小區圍牆。
圍牆之後,是她剛剛路過的那個籃球場;籃球場之後, 是今天沒有開啓的景觀噴泉——視野非常開闊,目光暢通無阻,以她2.0的視力, 一眼就看到自己幾分鐘前坐着的那條長椅。
眼前的景象有些似曾相識;如果過去一個月中,自己每天至少複習三遍原文的記憶沒有出錯的話——那篇沒有結局的小說的最後,男主角站在便利店門口所看到的,應該是和眼前一樣的情景。
落在籃球架上的餘晖, 遠處噴水池中波動的水光, 還有懶懶散散地落在長椅上的鳥群;然後男主角喝了一口葡萄汽水, 消失在字符編碼構建的網絡世界中。
——那現在就是90%了,池清想。
口袋裏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她收起思考, 接了電話。
“我剛開完會, 就看到你給我扣扣發的留言——這叫請假?回來之後,補張請假條給我,”電話裏的杜雲葦聽起來不太高興, “你最近有點散漫啊小池,下周就截稿了,你這期雜志怎麽樣了?”
“進度正常,”池清說,“這一期我想搞個專刊,所以主要時間都花在聯系作者上。”
杜雲葦的聲音稍微平靜了一些:“專刊?什麽主題?如果是專刊,你做完了可得給我看看。”
“這個沒問題,”池清說,“不過我還有幾個請求……希望杜姐能滿足一下。”
杜雲葦頓了頓:“你先講。”
“畢竟是專刊,當然得找大神約稿,”池清說,“雖然我已經聯系好了幾位……不過稿費标準能不能提高一些?我怕說不動人家。”
Advertisement
“……你先列個具體名單給我,我再考慮考慮。”杜雲葦說。
聽她的語氣,看來有戲。于是池清繼續往下說道:“第二個事,這期雜志的版面設計改動會比較大,估計挺麻煩的,而且時間也不多了……所以杜姐你能不能幫我跟姜曦說說……”
“時間不多?那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問題?”杜雲葦哼笑一聲,“下午交一份專刊企劃給我,我看看內容,要是過得去,我再給你喊姜曦——當然,下不為例。”
“謝謝杜姐!”池清對着電話抿嘴笑了笑,“那還有最後一個事……”
“你說吧,反正說不說在你,行不行在我。”杜雲葦說。
池清吸了一口氣:“杜姐你在圈裏的面子……能不能借我蹭一下?”
一周後,第四期《薇珂·都市夜譚》順利付梓刊印,準時随主刊上市了。
整本雜志徹底改頭換面,內頁全是單色印刷,标題配圖排版統一成十多年前的舊雜志風格——但并不顯得過時,反而因為簡約清爽的版面設計,在複古的同時,又迎合了當代讀者的審美喜好,符合當下懷舊文藝的流行趨勢。
看得出來,這期雜志的美編下了一番苦功。
封面大圖同樣是老照片風格,三個年輕男模穿着複古西裝,倚在椅子上靠在椅背上坐在扶手上,仿佛正身處90年代的戶外咖啡館,享受午後街頭的陽光;照片經過後期處理,特意做出了膠片顆粒的質感,就像一張被當年的少女珍藏至今的明星畫報。
但令人遺憾的是,中間那一位模特不久前才傳出車禍去世的新聞;為此,雜志卷末插入了一頁關于他的小短文,作為對他的告別與懷念。
封面的正上方,是用複古的舊款字體印刷的刊名。在“都市夜譚”四個字旁邊,還列着一個小一號的副标題——“舊日異聞”。
——本期雜志是懷舊特輯,時間倒回到十多年前,互聯網時代初期,那個大家坐在圓桌邊暢所欲言的年代。
往日的固定欄目被全部撤除,長達2000字的卷首語中,編者依次列數了那些曾經口耳相傳的靈異故事,一度人盡皆知的民間傳說。當年活躍于國內各大網絡平臺的着名靈異寫手也被一一盤點,他們中的一些人有着乖張辛辣的行文風格,另一些人的博聞強識令人折服;再有的一些,奇思妙想天馬行空,一個偶然蹦出的點子就能引領一波新的潮流,當效仿者們好不容易學到半分皮毛,他們已經有了新的想法,開始新的挑戰。
那個時代的互聯網就像一個茶館,大家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講古論今;或者抓上一把瓜子,聽說書人講一折新寫的傳奇。
但時隔未久,說書人們紛紛脫下長衫,收起折扇;茶館的茶客也陸陸續續起身離開,各自回到屏幕之外的柴米油鹽。于是演出結束,宴席散場,還有許多故事沒能等到結尾,就失去了講述的舞臺。
那個自由的時代也在各種內外力的作用之下,逐漸衰落,不可追回。
——這一期的“都市夜譚”特別版,續寫了7個當年廣為流傳,成為一代經典,但始終沒能完整收尾的故事。
所有故事都由原作者本人親自續寫。時間的裂縫被接上了,中間度過的這些年不過是跳了一幀畫面,主角們從瞬間的晃神中醒來,然後繼續與對手鏖戰,與愛人相守,走向自己在文字人生中的結局。
光是把這幾個文名放在一起,就幾乎能代表一個時代;而這些故事同時結尾,就仿佛一場極盡華麗的舞會,角色們且歌且笑,捉對起舞,然後在一個時代的矚目下安然謝幕。
“由于各種原因,非常遺憾沒能聯系上更多的作者,但能見到諸位老友,也已經心滿意足——那麽,我們一起來圓一場多年之後的舊夢。”這是編者在卷首語中的最後一句話。
精挑細選之後的7個故事的結尾,正好填滿一期雜志。而那個時代最閃爍的名字,卻缺席了這場聚會。
——“我不太明白,你當初收到寒牙的投稿的時候,不是高興瘋了,恨不得郵件群發給全公司的人看?”杜雲葦翻着雜志說,“怎麽事到臨頭,反而又把人家的稿子給下了?”
“有些內容不太合适,”池清說,“就打回去讓他改了——這麽一改就沒趕上。”
杜雲葦看她一眼:“你不會是想搞個先抑後揚?先把他空出來,吊吊胃口,下一期再放這壓軸的?”
“怎麽會呢,”池清笑嘻嘻地說,“像這樣的懷舊特輯,搞一次就行了——一次是情懷,兩次就成了冷飯,讀者也不是傻子,沒那麽好糊弄。”
杜雲葦又看了她一會兒,沒有說什麽,把雜志放下了。
——第四期《都市夜譚》上市一周後,《KIKI》銷量一躍打破季度記錄。雖然不能說全是因為這本贈刊的關系,但從讀者反饋看來,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是沖着“懷舊特輯”,才下單購買這本之前從未買過的時尚雜志。
10天後,這期贈刊的內容被許多讀物博主自發轉載,在微博上掀起一波熱議。許多當年的作者的微博被攻陷,讓人不時發出“原來這些年你在這”的感慨;他們的讀者也早已成家立業,甚至成為各自領域內的翹楚;大家又重新聚坐在一起,像多年未見的故友,一起坐在老茶館的竹椅上,一盞茶水,一把瓜子,回憶當年那個熱鬧的舞臺。
@皇冠之鑽:驚了,首頁上都在轉這個,原來大家的青春都是一樣的啊[大笑][大笑]
@企鵝君:我的天啊!有生之年!時代的眼淚!我看這幾篇文的時候還是個高中生,現在兒子都要滿月了!
@姜汁撞奶:[大哭][大哭]真的好像看到老朋友一樣[大哭]我很好,你們呢[大哭]
@鏽花:謝謝編輯,謝謝各位大大,我的青春圓滿了[流淚]
“夜雨燈話”那個好多年沒有動靜的官微也發了一條長微博,一邊抱怨最近來了很多“挖墳”的新注冊用戶,一邊懷念當年自己還是國內第一靈異小說論壇的全盛時期——“每次按下刷新鍵,論壇首頁都要變個樣”。
《都市夜譚》上市15天,池清已經開始準備下一期雜志的制作,同時《KIKI》銷量是上月的三倍,正在沖擊去年的最高銷量紀錄。
“好可惜,沒有看到寒牙的作品”——這是讀者反饋中最大的呼聲。
沒辦法,他不願意寫——池清看完又一條讀者來信,對着屏幕一字一句地說完這句話,然後退回收件箱。
她确實想搞個先抑後揚,但對象并不是讀者。
只是已經過去半個月了,對方沒有任何動靜……讓她不免懷疑,自己的判斷是不是出了錯。
……要不主動發個郵件過去?池清猶豫了一下,然後習慣性地點擊刷新頁面。
——一封新郵件。
寒牙:為什麽不登我的稿子??我哪裏沒改好,不符合要求??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 烏烏烏x5、冬菇醬x10、洞洞 的營養液,給池清熬夜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