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明夏決定着手試着去證明的, 其實是被列為世界三大數學猜想之一的“1+1”, 即“哥德巴赫猜想”。

是溫雅柔無意中的那句話, 提醒了她,和“黎曼假設”同樣有名的, 還有“哥德巴赫猜想”。

或許, 在現今的人看來, “哥德巴赫猜想”沒有“黎曼假設”那麽具有現實意義, 被證明之後就能連帶使得許多式子和理論都能一起被證明, 仿佛只是數學家們提出來的一個沒有什麽意義的猜想。

但正如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 意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同意他的理論,反對地心說,便被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直到四百年後才被平反。

許多真理, 在當時, 可能會被懷疑, 但是,日後都會得到證明和應用。那些不理解“哥德巴赫猜想”真正意義的人,只會把它當成嘩衆取寵的道具,試圖通過證明它,給自己帶來社會上的名譽和聲望。

可事實上, 作為素數分布的重要課題, “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性和意義, 其實很大。

…………

“六號選手, 明夏,準備登臺,開始候場。”

明夏還在回憶自己關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相關記憶,突然聽到一個工作人員的提醒,應了一聲,趕忙收回思路,将注意力集中在這次的精英賽上。

衆所周知,“希望之光”英語風采大賽的全國十強精英賽,其實就是一次演講賽,又或者也可以說是一次演講展示,就是滿足觀衆們看正式比賽是那個意猶未盡的心。

今年的比賽,主要就是圍繞“歷史”這個詞來展開,演講的內容以及吸引的觀衆,便也主要都是喜歡英語或者喜歡歷史的人,前者來欣賞別人的英語口語展示,後者來高高興興地聽科普。

畢竟,這是由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節目,能走到今天這個賽場的人,絕對不僅僅是英語水平好,自身的學識、見識以及觀點,絕對都是出衆的,是可以拿來給當下國民作為标杆學習的存在。

而明夏,作為其中的分外清流的HMO國決第一,自然是早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今天,明夏的演講主題是“絲綢之路”,這在華國歷史上是非常出名、也非常值得驕傲的一段歷史經歷。

“絲綢之路”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條。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漢武帝派張骞出使西域,以當時的首都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為起點,經過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且,連接了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Advertisement

最開始的時候,“陸上絲綢之路”真的就是顧名思義,用來運輸當時出産的絲綢。直到19世紀七十年代,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的《中國》一書中,才把這條路命名為“絲綢之路”,很快被學術界和大衆接受,正式使用。

而“海上絲綢之路”,則是古代,華國為了不“閉門造車”,而打開的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展于三國至隋朝,在唐宋繁榮,轉變于明清,是現今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五年前,華、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即“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産,成為首例跨國合作并且成功申遺的項目,非常具有建設性。

在申報成功的一年前,國家領導人也提出了要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對現在的經濟也存在有非常大的影響。

直到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負責海灣地區和也門事務的官員安娜·保利尼,在馬斯喀特表示,華國的“絲綢之路”是全球不同文化和族群間互動的典範。

…………

清代文學家龔自珍,在《定庵續集》曾言,“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這句話,放在古時候,是華國曾經被燒毀的圓明園,被掠走的那些珍貴文物;放在未來星際時代,是在歷史上不曾出現過的華國;放在現今,便是他國不斷試圖的文化侵略。

他國文化,會有我們本國的文化好嗎?華國幾千年的歷史,比不過他們随随便便的幾句模仿?

就算他們有長處,那我們也可以取長補短,去學習別人,提升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喜歡別國的文化,還反過來嘲笑本國的某項發展真low。

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不怕別國試圖文化入侵,怕的,是我們自己忘了祖國的歷史和文化。

明夏選擇以“絲綢之路”為這次演講的主題,便是想要告訴大家,我們國家自己本身已經很優秀,也在愈發優秀,要學會以此為傲,而不是覺得“這都過時了”。

如果,在某些人看來,這些歷史、這些進步,因為不是剛剛出來的,便是“過時”的,那明夏便覺得,她能上熱搜真是太好了,可以讓這些成為“流行”。

即便只是一時興起,去了解了一下,她就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愛上歷史,也更加愛祖國以及祖國的文化。

演講,其實不僅僅是對演講稿需要精雕細琢,對演講者的神态、肢體語言,包括給人帶來的整個氣場,都很重要,會影響評委的評分。

明夏演講稿的質量、內涵都夠,又自己本身就熱愛歷史、熱愛祖國,情感是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真實,再加上并不在意比賽結果,只是想要借着節目的影響去宣揚歷史,便表現得也很自如,臺風大氣,看得幾個評委都很滿意。

華國人比較含蓄,講究內斂,那幾個評委便都是笑着點頭,面露贊賞,而外國的那個評委不是這樣,他很喜歡明夏的演講,便大大方方地鼓掌。

“Your speech really shocked me as usual. (你的演講真是一如既往的讓我驚豔。)”拿起話筒,他這樣評價道。

明夏一愣,仔細看了一下外國評委,頓時恍然大悟。

見她一臉“我想起來了”,外國評委笑了笑,放下話筒,和其他幾個評委一起打分。

這邊,明夏的演講剛結束,那邊,蹲守在直播鏡頭的一衆便開始了各自的發揮。

有粉明夏的人,把這期的直播cut放到b站,完成了合集的最有一部分;

有喜歡英語的人發了朋友圈,配圖明夏的照片,誇小姐姐英語真好,長得還這麽漂亮;

也有一些熱愛歷史的人發了微博,帶tag,說明夏這次的科普也非常棒,既講述了“絲綢之路”,也讓大家了解到,華國不只是擁有歷史,現今也在快速發展着。

微博熱搜、QQ推送還有百度實時熱點搜索等等,這些都有提到明夏。

因為“希望之光”英語風采大賽的結束,明夏又是以一路高調的姿态進入的精英賽,有人根據之前她上熱搜的經歷,發現她現在已經是國家隊的一員。

于是,#明夏國家隊#、#HMO、IMO、希望之光#、#我就想知道她大學到底讀哪個專業#這三個話題開始飙升。

微微不想微微:作為在英國生活了六年的人,麻麻問我為什麽跪着看英語比賽……麻麻這個人打我臉,我想和她比英語,還覺得估計可能也許大概差不多的水平吧,結果她居然還是國家隊的嗚嗚嗚#HMO、IMO、希望之光#

小可愛:本來,我只是小姐姐的顏粉,慢慢的,成了小姐姐的歷史科普粉,現在我又要成小姐姐的數學粉了……就問小姐姐你還會什麽?我一定都好好學,争取不做學渣粉絲,讓你丢臉!#明夏國家隊#

豬蹄:明夏小姐姐,“希望之光”英語風采大賽第一,全程科普歷史估計是個歷史大佬,HMO國決第一,現在還是國家隊……OKK!我真的好奇了!#我就想知道她大學到底讀哪個專業#

…………

至此,今年這屆的“希望之光”英語風采大賽正式落幕。

明夏是毫無疑問的第一,溫雅柔的成績也不錯,拿了第三,第二明是之前全國總決賽時,明夏和他在臺上旁若無人地聊起了歷史,還被主持人提醒了一下的那個魏謙,身形略瘦,個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鏡,但學識挺好,目标也是京華大學。

之前,兩人就私下加了微信,雖然聊的次數不多,但彼此的觀感都不錯。

“下次見,有空可以交流一下歷史。”魏謙也有家人來接,臨離開前,特意和明夏打招呼說了一聲。

明夏笑着應了。

比賽結束,航班在晚上,明父、明母便帶明夏、王飛、吳琪琪和溫雅柔,一起去飯店吃了一頓,想點什麽點什麽,要的就是開心的那種。

下午,他們還說要看電影。明夏本來是打算拒絕的,結果,聽說電影院今天有《我在禁宮修文物》的大電影,就忍不住去看了。

和她從顧回舟那邊了解到的一樣,在禁宮當文物修複師很辛苦,靠的就是熱愛和堅持,要能夠坐得住,并且要一直坐得住,不為外界那些名祿所吸引。

但同樣的,像是顧回舟那般,真心熱愛修複文物的人,也會覺得能做這份工作本身就已經很幸福了,自然不會被外界那些浮浮沉沉的物質所誘。

在首京待了一個多月,晚上,乘航班回去,明夏突然有一種“終于可以回家了”的歸屬感。

見他們都是一起的,其他的乘客比較好說話,也好心,便同意了換位置。

正是夜晚,窗外漆黑一片,看的都是飛機上的燈,明夏沒什麽興趣,便把之前還沒看完的那本《量子力學概論》拿了出來,開始打發時間。

女兒喜歡學習,經過了這麽長一段時間,明父、明母也習慣了,倒也不追究她在看什麽書,随她開心。甚至可以說,就算明夏當他們面看網絡小說也無所謂,他們相信她的自制力,也樂于她能有這樣一個放松的愛好。

然而,當上了飛機後,不只是明夏,王飛帶着耳機,在刷英語聽力題,溫雅柔看的是外國作者波利亞寫的《數學與猜想》,吳琪琪也在看《歷年數學高考卷精析》……

明父、明母震驚了。

夏夏愛學習,他們習慣了,吳琪琪和溫雅柔成績據說一直都很好,也能理解,可居然就連王飛都這麽沉迷于學習?這孩子不是一直說自己很讨厭學習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