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023

養豬是個麻煩活,豬基本什麽都吃,但是在沒有肥料的年代,長肉十分困難,農戶人家都是打豬草,有條件的喂點糠,春天到秋天,有奶漿菜的話就拔給豬吃,奶漿草就是蒲公英,生長時間長,不過現在逃難的人多,等開了春,估計都被難民拔去吃了。

現在林淵養豬,就是給豬喂點豬草,再喂點豆渣。

現在豆渣可也是好東西,人們一邊心疼,一邊希望豬能多漲些肉。

有些半大小子,比如二兩和狗子,還會去河溝邊撈螺蛳,撈來喂豬。

因為被骟了,所以那兩頭肉豬倒是不太活潑,至于長沒長肉,短時間內林淵也看不出來。

二兩和狗子都挺喜歡這些豬的,只是二兩還要伺候林淵,所以平日裏狗子就跟着管豬的人一起去打豬草。

二兩沒事了,兩人就一起去摸螺蛳。

林淵其實挺饞螺蛳的,但現在又沒有什麽香料,只加油鹽醬醋,螺絲還是一股土腥味,沒人願意吃,不像現代,來點辣椒油,豆瓣醬,切點小米辣和蔥姜,再來點醬油,炒一會兒以後加水悶,香的不行。

然而現在是沒人吃這玩意的。

還沒有餓到走投無路的地步,沒人會去吃。

不過豬不挑,它們有的吃就行,隔半個月林淵就去看看它們,畢竟他也饞肉的很,看了四五次,确定這豬長得還不錯,林淵才放下心。

至于它們吃什麽比較長肉,林淵還是沒弄明白,現在條件不足,能把這些豬養的一年出欄就不錯了。

要是真要兩三年,林淵就只能決定不養豬。

除了豬以外,這段時間還買了二十多只雞,十只母雞下蛋,一只種雞,別的都是肉雞,養大了就吃,雞仔靠母雞自己孵,孵出來是運氣好,孵不出來也是常态。

一只母雞一天下一顆蛋,有時候運氣好,有些母雞能下兩顆。

雞蛋能放一段時間,所以基本都是存上一周,好叫每個人都能分幾顆走,表現好的分得更多些。

Advertisement

至于表現差的——那倒沒有。

他們都很珍惜現在的日子,幹活就有飯吃,地主老爺也不克扣他們的口糧。

要是偷懶,讓地主老爺生氣了,把他們趕出去,外面的人是什麽日子,他們心裏也是有底的。

林淵最近很清閑,他閑的沒事做,就開始教人們認字,認的都是簡體字。

繁體字難度還是大,大部分人都是從小學,想要讀書,從三四歲就要開蒙,死記硬背。

林淵覺得教他們繁體字太困難,畢竟如果沒有原身的記憶,他也只會看,不會寫繁體字。

筆畫簡單的簡體字就很方便,适合底層人民去學。

古代讀書的門檻高,除了文房四寶要價高以外,還有就是束脩,古人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傅老了,弟子還要給他養老。

讀書的成本也太高了。

得知東家要教他們認字,衆人都不太能理解。

“認什麽字呀?”

“我就沒見過農戶認字的。”

“就是,我們祖祖輩輩都不認字,不也活過來了嗎?”

也有人不耐煩:“你有這話去跟東家說。”

“你怎麽不去?”

“我為什麽要去?”

“那我也不去。”

林淵教認字,是用燒成碳的木棍在牆上寫畫,教的也簡單:“這是口字,是嘴巴的形狀。”

這個簡單。

“就一個圈嘛!這多方便!”

“哎,我也識字了?”

“我記住了,我肯定會寫!”

林淵又教:“這是“人”,沒有腦袋和胳膊,就兩條腿。”

因為林淵教的都是非常簡單的文字,容易記憶,倒給了他們不少信心,只要覺得認字不難,他們的抵觸心理就會少一些,林淵也沒想教他們認多少字,能認三百字,滿足日常用語就可以了。

當年國內掃盲活動,認識五百字以下的是文盲,認識五百字以上,一千五百字以下的是半文盲。

掃盲是不可能了,林淵覺得自己沒那麽大的能耐。

不過這些人裏面确實有認字快的,果然識字也需要天賦。

天氣逐漸熱了起來,山林中也有野獸開始活動,刀哥每天帶着一小隊的人去置陷阱,經常都有收獲,收獲最大的時候獵到了一頭野山羊,和一只小鹿,當天就宰了,天氣熱不能放,內髒當天就全都吃了,一般肉做成了熏肉,另一半拿去煮了大雜燴。

捕魚的每天都能捕十多條魚,這些魚倒是沒存過,基本是當天捕當天吃,就是小了些,刺也多,林淵卡了四次以後就放棄了吃魚,只喝魚湯。

“也不知道塢城現在怎麽樣了。”林淵忽然說起來。

姜桂在一旁編草鞋和竹籃,他手腳很利索,學起來也快,現在已經能自己編了,他擡頭沒什麽表情地說:“我走的時候,塢城起了一把火,該燒的估計都燒了。”

那種時候可沒人去救火,不是逃命就是劫掠。

“估計已經是座死城了。”姜桂編完一只草鞋,“就算還有人,也肯定躲着。”

“但也堅持不了多久,城裏可沒糧。”

林淵小聲說:“姜哥,我想明年開春回塢城去。”

姜桂吓了一跳:“去那做甚!”

林淵:“好歹有城牆,城裏也有良田。”

姜桂翻了個白眼:“那城牆要管用,還能有流民沖進去?”

林淵嘆息道:“城牆也能修嘛。”

姜桂可不這麽覺得:“修城牆要丁,如今哪裏還有丁?就是女人和孩子都去,人也不夠。”

林淵:“還有那麽多流民。“

姜桂嘆了口氣:“我知道你可憐他們,但是流民不好教化,他們是不能講道理的。”

林淵也嘆氣。

姜桂把一雙草鞋放到一邊,沖林淵說:“四弟,有一個法子。”

林淵:“什麽法子?”

“反正你也只是要城牆,我們就在這兒弄也成。”姜桂一臉真誠的說。

林淵一拍巴掌:“姜哥,有道理,我得想想。”

等林淵走了,姜桂才摸着下巴。

姜桂默默地想:“傻弟弟,你去塢城修城牆沒人,難道在這兒修就有人了?”

現在可買不到青磚,要是挖石頭來壘,就靠這點人,壘到百年後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