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寸心千裏 雲山萬重
此時堂中數位修士,皆為兩派親傳弟子,當日都在寒山祠堂中,親眼見證孟雪裏哀恸哭靈。
衆人你一言我一句,向少年講述霁霄道侶的事。
有人說孟雪裏性情剛烈,情深義重,有人說他過于天真。
少年沉默聽着,末了輕聲道:“胡鬧。”
他因為咳嗽聲音微啞,別人見他開口,卻沒聽清字句。
烏金西墜,晚霞從窗外照來。少年坐在淺金暮光中,不知想到什麽,蒼白臉色微微泛紅。
他便是霁霄。
霁霄經歷生死大難,法身盡毀。只得神魂出竅,夜游千裏,尋得一位将死少年,奪舍重生。
正派修士行奪舍之法,要尋沒有親朋,氣息即将斷絕的将死之人,才算不沾因果。這具身體與他八字相合,又病入膏肓,那夜命數已盡,本來正合适。但他神魂過于強大,虛弱身軀難以承載,就像鋒銳利刃收歸于脆弱琉璃劍鞘,難免磕碰。
霁霄以神魂之力洗練身軀,造就劍靈之體,就像打磨一柄劍。這其中痛苦,直到現在仍不能消解。他肺腑如刀割,忍不住咳聲。
但比起無知無覺的死亡,承受痛感,倒是生命特有的體驗。
衆人仍在談論孟雪裏。
張溯源見大家聊起來收不住,只好主動将話題引回:
“這些跟你沒什麽關系,随便聽聽就罷了,你肯定不會拜入長春峰。寒山還有五峰,各位峰主皆是大乘境強者。聽說今年掌門真人有意收徒,說不定你能成為掌門親傳。”
他拍拍少年肩膀,開玩笑道:“如果趕上太上長老出關收徒,那就更好了,以後我們都要叫你一聲‘師叔’。”
其實按照規矩,進入寒山內門前,還要通過論法堂考核。峰主收徒也不是只看資質。但現在有明月湖在一旁虎視眈眈,他便努力畫大餅,試圖加深少年對寒山的好感。
Advertisement
李唯接道:“就算不去主峰,我們重璧峰也很好,你不是最崇拜霁霄真人嗎?我師父和劍尊關系特別好!我們峰中正殿,就挂着劍尊的墨寶,你來之後可以每天瞻仰。那真是一筆好字,兩句好詩——寸心千裏,雲山萬重。劍本、劍本什麽……”
他正說得起興,聲音忽弱下去,只恨沒去過幾次正殿,竟忘了後半句。在明月湖衆人注視下,臉色漲得通紅。
“劍本無意,行止在我。”霁霄替他解圍。
“對、對!”李唯驚道:“你怎麽知道?”
“……聽說過。”
“這也能聽說,證明你與我派緣分不淺,就該做寒山弟子啊!”
霁霄無奈地想,那兩句詩,真不是我寫的。
你師父仿我字跡,偷我印章,但他年齡小,我也不好同他計較……
想來又氣息不順,忍不住低咳。
荊荻見少年竟對寒山詩篇如數家珍、倒背如流,确實沒有改投明月湖的可能,糾纏無益,反倒傷面子,心裏感嘆可惜,面上笑道:“天色不早,我等便不打擾三位道友趕路了,就此別過。”
寒山三人恨不得明月湖瞬間消失,生怕他們多留片刻,就變出一位‘溫柔美麗的師姐’來拐騙無知少年。
這回收徒總算揚眉吐氣,寒山修士笑容燦爛。
“荊道友走好不送,有緣再見!”
荊荻倒不生氣,帶着一衆弟子行至門邊,回頭笑笑:“不必有緣,瀚海秘境自然相見。且看明年春日,初空無涯歸于何處——”
話音剛落,人影已走遠了。
李唯、何銘憤怒拍桌。
張溯源不以為然,轉頭對少年笑道:“這幾天急着趕路,辛苦你了。你如果太累,也別硬撐,我們可以在鎮上歇一夜。”
霁霄搖頭:“不辛苦。還是盡早回山吧。”
三人聽罷,暗想這少年身體病弱,與他們一路奔波,風餐露宿,竟從沒抱怨過。優異資質加上堅韌心性,未來不可限量。
幸好明月湖無功而返了,感謝霁霄真人在天之靈保佑!
……
霁霄并不知道自己正被人感謝,他聽旁人說起他所用的寶劍、他開啓的秘境、他峰中的道侶,只覺像在聽故事。
一場大夢,過眼皆空,從頭來過罷了。
但是自己名義上的道侶,孟雪裏,好像有點不對勁。
他将初空無涯劍留在長春峰壓陣。只要孟雪裏不出長春峰,便無人能傷他毫發。
何必在祠堂編出一套‘遺願’說辭,非要去瀚海秘境走一遭……
難道有人逼迫他?還是有人欺負他了?
霁霄腦海中閃過許多畫面,一時看見孟雪裏失去‘萬古長春’陣法庇護,在漫天風雪中,瑟瑟發抖縮成一團;一時看見孟雪裏被趕出寒山,百年之後修煉有成,心懷恨意在人間大開殺戒。
他對孟雪裏的态度比較複雜,既怕別人欺負道侶,又怕道侶去欺負別人。
其他修士将合籍看作人生大事。然而在霁霄漫長的修道生涯中,孟雪裏只占據千分之一心神——
路遇瀕死大妖,心生恻隐,順手施救。很簡單的事,千分之一足夠。
世上比這複雜的事情太多,直到法身盡毀,他自認對宗門仁至義盡,對人間俯仰無愧。
但孟雪裏呢?
從前自己承諾護他一生平安,衣食無憂。
有所許諾,卻未能踐諾,自然有愧。
于是那千分之一,成了變數。
霁霄走在冷清的夕陽下,想起初遇孟雪裏那天。
作者有話要說:
ps:寸心千裏 雲山萬重 出自宋代《魚游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