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烨磊就給蘇子琳和林曼詳細講述了東北這個任務的棘手性。

原本特工大隊派了烨磊和他同一屆畢業的女特工王慧一起來沈陽執行任務,再加上一直潛伏在當地的幾個特工一起,就應該沒問題了。可是這邊的據點就在他們到達的前一天被端了,除了有一個被抓,其餘的都當場死亡。

烨磊他們到達沈陽火車站的時候,這裏就已經被軍隊嚴加看守,所有乘車的旅客都要經過嚴格的盤查。他們好不容易過了審查,後來經過多番打聽才知道,據點被端掉是因為當中有人叛變。烨磊猜想,被抓的那個人應該将有人接近張大帥的事情抖了出來,事先約定的地點也不能夠去了,只好在太原街附近租了個地方,好方便日後辦事。

他和王慧一方面用秘密電臺将這邊的消息發給特工大隊,并且請求支援,另一方面也在密切關注張大帥府的動向,也不知是怎麽,在他們到達這半月之後,竟然探聽出一條有用的消息,說張大帥今夜在皇城酒店接見一位貴客。他們也沒做他想,稍作準備就去了,沒想到那消息是敵人放出的誘餌,王慧在那次任務中犧牲了。

從那以後烨磊就韬光養晦等待時機,他先是在城外郊區租了一間民房,然後打扮成教書先生的樣子在距離市區很遠的私立小學教小孩子念書,打算采取迂回戰術,靜待時機。

講到這兒,蘇子琳便打斷了烨磊的講述,問道:“這個小學裏有什麽玄機麽?”

烨磊喝了一口茶,答道:“我打聽到這裏面有一個教書先生是張大帥身邊的翻譯,至于姓甚名誰就不得而知了,當時我孤立無援,在這裏可以說是人生地不熟,長遠打算,只好先進去那個學校,一方面可以有機會認識那個神秘翻譯,另一方面也可以等着特工大隊這邊的支援。”

林曼緊接着問:“那個神秘的翻譯找到了麽?”

烨磊搖搖頭道:“據我所知,那個翻譯官在這個私立小學任教,也只是為了掩人耳目,東北這方面也是不想讓有心人知曉這個翻譯官的真實身份,聽說他只在重大場合才出現做翻譯,所以我也一直都沒有查到。”

林曼重複道:“重大場合?那現在這個拿龍頭交換軍火武器,應該是最重要的場合了吧?張大帥既然要親自去談,那麽帶着的這個翻譯官就一定是自己最信任的。”

烨磊蹙起眉頭道:“為了不打草驚蛇,我一直都不敢太過于跟蹤調查這些老師,其實這段時間接觸下來,有兩個人最為可疑,有極大的可能性會是張大帥的禦用翻譯官。”

蘇子琳追問道:“哪兩個人呢?”

烨磊思忖須臾,答道:“有一個是教務處的主任張震,這個人我留意很久了,他生性多疑,從不跟陌生人打交道,凡是靠近他的人他都會嚴加審問,祖籍清白了才有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接觸,為人十分古怪。”

林曼道:“這個翻譯官如果是如此神秘的話,那麽他為人處世就會格外的小心謹慎,他這樣接人待物,難道你們不覺得有點太高調了麽?好像是要把別人的視線都引到他頭上一樣,有古怪。”

蘇子琳也道:“我也覺得這個張震的行為有點誇張了,你不是說還有另一個麽?他怎麽樣?”

烨磊答道:“如果說張震為人高調,那麽這個人就有點過于低調了。他叫馮致遠,是私立小學裏學識最淵博的先生,他怎麽說呢,有點跟這個戰亂的年代有些格格不入,有種不谙世事,溫良如玉的感覺。”

Advertisement

蘇子琳眉頭一挑,道:“呦,還從來沒見過能用‘溫良如玉’四個字來形容的人呢?在這個年代不谙世事,怎麽可能?”

林曼奇怪道:“既然是不谙世事,那你怎麽會懷疑這個馮致遠是神秘翻譯官呢?”

烨磊道:“我查過他的留校記錄,其中有一次請過半個月的假,而在那半個月當中,張大帥曾經帶着翻譯官出省辦事。再加上他的談吐,總覺得他有點太平淡,太與世無争了,不真實就一定有古怪。”他翻了翻爐火,又加了幾塊木炭進去,轉頭對蘇子琳和林曼說:“這次你們來了,就好好試探一下張震和馮致遠,看看他們倆到底誰是張大帥的翻譯官。”

就這樣,他們當夜制定了周詳的計劃,林曼和蘇子琳分別去接近張震和馮致遠。

蘇子琳等了三日,終于等到馮致遠要去長安寺上香的消息。于是她略施粉黛,穿了件淺黛色的棉衣外袍,買了一捆香早早的就來到長安寺。

說起沈陽這個長安寺,那故事起源是要追溯到唐朝時期,對于長安寺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叫“先有長安寺,後有沈陽城”。相傳唐太宗西征的時候路過當時還是一片荒原的沈陽城,發現這裏樹木繁盛,就在這裏修建寺廟,但是當時負責監工的将軍臨時有戰事被調走,随手一指山門的位置,造成山門與大殿相距甚遠,在此過程中漸漸造起了沈陽城,可以說長安寺是唯一一座“城在寺裏”的寺廟。

烨磊探聽到,馮致遠每逢初一十五都會來長安寺上香,無論刮風下雨。為着這個,蘇子琳也連夜惡補了關于佛理的書。她來到長安寺後,先是在大雄寶殿上了香,出了殿門瞧見大殿不遠處有一座涼亭,涼亭旁邊竟然有翠竹點點。

她走過去看着這些竹子,有些奇怪,沈陽這邊的溫度這樣低,竹子竟然可以有翠色,難道是因為在寺廟的關系?

蘇子琳搖搖頭,看了看周圍的環境,這裏太幽然了,怪不得馮致遠經常來這裏。她打了個哈氣,懷裏抱着香就坐在石階上,等着馮致遠出現。

也不知過了多久,蘇子琳聽到銅鐘撞擊的聲音,一聲聲悠遠綿長,直擊人心,她驀地醒過來,一擡頭,便見到一素衣長袍的男子站在竹林深處。莫名的,她腦海裏盤旋着這樣一句詩:“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想到詩句,又見到眼前的人,終于明白,這書中描繪的男子竟然在現實中見到了,這句詩大抵就是為他量身而作。

蘇子琳終于明白烨磊為何要用“溫良如玉”這四個字了。

站在竹林深處的這個男子,就是馮致遠。

馮致遠似乎瞧見這邊有人,便走了過來。

蘇子琳下意識地站起身來,卻不料,滿懷的香全部掉地上了。

馮致遠嘴角一勾,輕輕笑出來道:“叨擾小姐沉思了,我來幫你把香撿起來。”那挺拔的身姿便低了下去。

蘇子琳瞧見,馮致遠的手指很好看,修長白皙,骨節分明。不一會兒,地上的香就全部撿起來了,他的雙眸鎖定眼前的女子,道:“地上寒,莫要坐在石階上小憩了,這裏的香有幾根斷了,斷了的香雖不能供奉,但折斷了放在香爐裏燒盡,也算是心誠了。”

他的聲音很好聽,有點清潤,有點淡雅,像皚皚白雪中的紅梅,将那一份刻在骨子裏的超凡脫俗釋放了出來,讓人情不自禁想要再聽聽。

蘇子琳暗自調整了一下複雜的情緒,接過他遞過來的香,柔聲道:“多謝。”

馮致遠随意一笑,道:“如此,不擾小姐拜佛,在下告退。”言罷,便轉身朝着涼亭的方向走去。

蘇子琳站在原地瞧着馮致遠離去的身影,思忖着如何才能與之有更進一步的接觸,她的這一步一定要很自然,不能有矯揉造作的嫌疑,讓他懷疑自己的用心。她看了看手裏的香,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計策。

這座涼亭視野極好,大雄寶殿外的一切情景都可以盡收眼底。大殿外的中央有一座漢白玉雕成的觀音菩薩像,蘇子琳便将手裏折斷了的香放到菩薩像前的香爐裏燃盡,然後跪在蒲團墊上準備祈福。

她從前跟着蘇子骞去過寺廟上香拜佛,跪拜的形式學的很到位,扣頭完畢,她便拿出準備好的佛珠串子開始祈福。

不遠處的銅鐘又響起來了,雄渾的聲音使人完全沉浸到寺廟當中。

蘇子琳整整跪了兩個時辰,雙腿早已麻木,她卻不動,始終保持着跪着祈福的姿勢。她的角度如果沒計算錯誤的話,馮致遠坐在涼亭裏朝這邊看,恰巧可以見到自己。

投其所好就是蘇子琳接近目标人物的首要步驟。

接下來就是,苦肉計。

她從兜裏拿出一塊小石頭放在蒲團墊子旁邊,對着觀音菩薩又叩拜一個五體投地,接着站起來,然後,一不小心踩到那顆小石子,最後“哎呦”一聲摔倒在地。

這一切一氣呵成,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的破綻。她腳踩的角度拿捏的也極好,果真崴了腳,她能清楚的感覺到從腳踝處傳來的疼痛。

她皺着眉頭摸着自己的腳,并暗自觀察周圍的動向,幸好今日天氣寒冷,來長安寺上香的人也很少,如果被其他好心的香客看到了,給扶起來,那蘇子琳這步棋可就走錯了。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等,等着馮致遠從涼亭那邊過來。

以她的計算,從涼亭走過來不過一刻鐘,可是現在都已經三刻鐘了他還沒有來,難不成他已經走了?

雖然只有一面之緣,但是蘇子琳敢肯定,這馮致遠一定是心地善良,看到女孩子摔倒在地起不來一定會前來相救,并且他不可能那麽早就離開長安寺,難不成……真的是她估算錯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馮致遠依舊沒出現。蘇子琳試着動了動想要站起來,可是這腳踝已經高高的腫起來了,稍微一動便是鑽心的疼,她咬牙走了一小步,卻在下一秒又跌坐在地上。

就在蘇子琳要放棄喊人幫忙的時候,她感覺到身後不足百米處有人朝這邊跑來。

她抿嘴一笑,心想,他終于還是上當了。

蘇子琳講到這裏我就有些明白了,她這是挖了一個陷阱要馮致遠往裏面跳,而且還要心甘情願的。可是瞧着她回憶到這裏時的樣子我就有點擔心,這丫頭不會是十八春心動,假戲真做,喜歡上這個謙謙佳公子了吧?

之後的故事就如他們計劃的那樣進行着,蘇子琳每日都去長安寺上香。可這段日子不知為何,馮致遠也打破了初一十五才去長安寺的習慣,變得頻繁起來。起初,蘇子琳他們也沒注意,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誰也想不到的事,軍隊将長安寺裏裏外外包圍起來,劍拔弩張的詭異氣氛讓外界人捉摸不透。

當日去上香的香客都被關在長安寺裏,馮致遠和蘇子琳也在其中。

作者有話要說:

今兒個吃壞東西,上吐下瀉,很慘,這是我從來沒有過的情況,身體健壯如我,如今也裝回林黛玉了,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