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蝸居

《蝸居》由滕華濤執導,改編自作家六六的長篇小說《蝸居》,由海清、張嘉譯、文章、李念、郝平主演。

剛開始看到這部劇的片名,以為就是一個關于房子的故事,所以一直也沒看,後來聽別人說是一個“小三的故事”,就想看了,嘻嘻!

故事的主人公郭海藻是個天真又擁有平凡幸福的人,她有愛她的父母,有從小就對她特別好的姐姐郭海萍,還有一個踏實的男朋友小貝。

海藻就像很多人一樣,每天面對無聊的工作,忍受着上司的脾氣,下班後回到和小貝的出租房裏,一起吃飯,或者出去閑逛。

我印象比較深的場面,是海藻很喜歡吃冰淇淋,可是一個球就好貴,所以她從來都不舍得買,她會想起姐姐那麽努力的攢錢,會想起小貝那麽努力的工作,自己怎麽能這麽浪費呢……這就是最初那個節省又處處想着別人的海藻。

也許,海藻的生活可以這樣一直平靜下去的,也許,她可以一直過這種清貧但是卻很幸福的小日子……

但是,海藻的姐姐海萍每天為了房子為了錢而發愁,海藻是什麽都願意為姐姐付出的,所以想讓小貝把錢借給姐姐買房,可是小貝不同意,小貝是要攢錢和海藻買房結婚的,分歧由此産生……

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很多人,就像一個人會走很多路,但是最終她會選擇停留在其中的一條路上,只因為那條路上有她想要的東西。

海藻經由自己的上司認識了市長秘書宋思明,開始的時候她是拒絕宋思明對她的好感的,但是利益總是比拒絕更加活躍。

海藻在小貝和宋思明之間的猶豫不決中,最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或者說,其實,她早就已經選好了。

而這份選擇的确對她有利,她再也不用因為冰淇淋而猶豫……再也不用被商場的服務員指責不要摸衣服,她可以随随便便的買下來……再也不必因為姐姐的求助而覺得無能為力……

最重要的是,她還可以在這個城市裏,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可是,擁有——是失去的開始。

宋思明這個人也的确有他的魅力,成熟睿智,運籌帷幄,身份,地位,財富,家庭,他擁有的一切都是圓滿的。

劇中有一段旁白,是說宋思明的腦子很聰明,會把很多日子都記得很清楚,比如哪個領導的生日,退休的日子,要準備什麽禮物,他都會記得很清楚,可是,他卻在前一天晚上,因為和海藻在一起,而忘記了自己女兒的生日,當女兒在夜裏等他回來的時候,他卻在海藻身邊。

在家庭和海藻之間,宋思明選擇了海藻,卻沒有放棄家庭,他深知在貪念面前要學會放棄,但是他自己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都沒有放棄那份貪念,兩邊都不放手的結果就是——兩邊都失去。

Advertisement

劇中的另一個家庭,為了拆遷後要個大房子選擇做釘子戶,在周圍都是施工的聲音中苦苦堅持,結果那家的老人為了阻止強拆被壓死在了廢墟裏……那一刻,真的體會到了什麽叫“人為房死”,老人是為了給兒孫留下一套大房子,結果也真的如她所願,開發商為了平息事端,特例給他家一套大房子,還送裝修,可是那又怎麽樣呢?人已不再,家已不全……

劇中的每一個人,在最初的時候都是有選擇的餘地的,一切其實還沒有到無路可退,可是人心總是不可直視,貪念,欲望,利益,總是會被優先選擇。

劇最後的部分,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場面,是海藻失魂落魄的走在人來人往的街上,看到曾經無比熟悉的小貝和一個女孩走在街上,他們說着曾經小貝對海藻說過的話:“以後我們的兒子就叫貝肯鮑爾,孫子就叫貝克漢姆……”

看到這一幕,我心裏想的是,這原本是屬于海藻的幸福啊!

可是,海藻放棄了,在選擇宋思明的開始,她也就放棄了自己最後的幸福……

蝸居,比喻窄小的住所。大房子是誰都想要的,可是我們的心随着房價的上漲而跌落。

可是房子真的就那麽重要嗎?在房子和人之間,是可以放棄人選擇房子的嗎?

房子是為了人造的,人不能成為房子的奴隸。

房子不是家。

選擇,并不代表擁有;

失去,并不代表不幸。

選擇,是失去的開始;

失去,是選擇的前奏。

選擇什麽?失去什麽?人心會有答案……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