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我不想和親五

永安十四歲的生辰之前,發生了很多事,先是病情一直反反複複,好的時候能夠躲在禦花園偷吃,壞的時候下不了床,但基本上已經穩定的宋太宗,在九月的最後一旬病情突然惡化,短短兩天時間就奄奄一息。

太醫們非常恐懼,明明之前陛下的病情已經得到了控制,再有個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上朝了,可是,仿佛就在一夜之間,陛下的病情突變,由原來簡單的傷寒變成了當年導致先帝暴斃的莫名疾病,歷史驚人的相似,如今面對這種病症,太醫院的太醫們依舊束手無策,各種各樣的藥物沒有效果,甚至連宋太宗自己允許使用的各種偏方和蠱術都沒有效果,一如當年。

方唐卻知道,這哪裏是什麽神秘的病症,這是這方世界想要宋太宗死去,這方世界有着類似人的意識,在發現秋天馬上就要過去,而宋太宗依舊活在世上之後,做出的應對措施。

這是方唐又一次直接地認識到自己的弱小,她坐在龍床邊,看着生命垂危的宋太宗,心裏暗恨着。在宋太宗的病症發生突變後,這幾天的時間,方唐已經停止了練武和學習,她想要陪宋太宗最後一程。

九月的最後一天,宋太宗突然有了精神,宮裏的人卻不似預料中的開心,也許大家都想到了,這是這位帝王最後的時刻了。

有了一點精神的宋太宗有條有理地着于公公寫了傳位的聖旨,蓋了印,安置了後宮裏的妃嫔和所有的皇子皇女們,整個過程都沒有避着永安、也就是方唐,最後,垂危的帝皇,遣退了所有人,只留下自己一向寵愛的大女兒。

方唐有些不合禮儀的握着宋太宗的手,面色有些茫然,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麽說什麽:“父皇……”

當年作為周文琴時,周老爺子去世前趕走了所有的人,單獨在書房裏待了兩天,要不是方唐破門而入,周家衆人還不知道老爺子仙逝了,後來,方唐作為周文琴去世的時候,周宋氏也還康健,所以,方唐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做什麽。

還不到不惑之年但因為病重瘦得不成人樣的宋太宗輕輕拍拍她的手,微微笑了笑:“永安不必擔憂,父皇這是要去找你的母後了,就在昨晚,父皇還夢到了皇後了,她還嫌我拖延的時間太長呢。”

方唐紅了眼眶,鼻子一酸,險些掉下淚來。

宋太宗略帶艱難地擡起手,方唐急忙把頭向前,讓他摸了摸:“永安如現今這般,父皇才算是安心了。昨晚,父皇還做了另一個夢,夢裏有父皇,有你皇兄,也有永安,可是,夢裏的永安與你不一樣,雖然也美麗、也尊貴,但是如果說永安是美麗又強大的鳳凰,能夠好好保護自己,那麽,夢裏的永安就是嬌生慣養的牡丹,雖然也是國色天香,但是冬天就只能活在花房裏。”

一口氣說了這麽多,宋太宗的身體顯然有些承受不來,他緩緩地搖了搖頭,安撫住了緊張的方唐,休息了一會,接着說:“不管是夢裏的,還是眼前的,只要是永安,父皇都喜歡,只不過,夢裏的永安,被你的皇兄嫁去了匈奴和親,受了好些苦,父皇心疼啊。後來夢醒了,父皇想一想這些年來看到永安辛苦的練武時的心疼,就覺得,果然還是現在這樣更好些。所以呀,父皇才在傳位的聖旨裏,封你為女将軍,可率三軍。永安,一定要好好保護住自己,別讓自己受苦。”

方唐有些恍惚,原來,竟是如此嗎?

原來是因為宋太宗在夢裏知道了永安原來的命運,所以才在聖旨裏,封她為女将軍嗎?

只是不知道,他有沒有懷疑,這兩個永安,是不是一個人。

順着宋太宗的吩咐退出了門外,太子又被叫了進去,方唐恍然,是了,既然看到了永安的命運,那既然也看到了太子登基後所做的事情。

沒過多長時間,太子也退了出來,站到了方唐的身邊,二人都沉默不語。

宋太宗臨走的時候,只叫了幾名太醫和于公公陪在身邊,短短半個時辰,于公公就滿身沉痛的從帝皇寝宮裏走出來,用尖銳的嗓音唱到:“陛下,崩了。”

鐘聲随之敲響。

那個像她曾經的爹爹一樣的皇帝,終究還是走了。

方唐想,她心中應該是悲痛的,可是,現在,她什麽感覺都沒有。

一片哭聲在夜色中響起,有宮女妃嫔的,有太監侍衛的,有皇子公主的,有大臣的,可是,方唐慢慢的想着,沒有她的,也沒有她身邊的太子的,方唐轉頭看向太子,卻看到了一張冷漠的臉,和那人眼中茫然的她。

方唐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從太子的臉色中,方唐知道了,宋太宗仙逝了,聖旨上明明白白寫着由太子即位,所以,他無需再裝了。

接下來就是複雜繁瑣的喪葬禮儀,平民尚且有屬纩招魂沐浴入殓停柩出殡,帝王的葬禮當然更為複雜,即使是遵從宋太宗生前的規定,一切從簡,下葬完畢,也是三個月之後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雖然這段時間太子已經在監國,但是畢竟沒有登基,因此,在大臣們進谏過幾次之後,新帝的登基儀式就開始迅速但不慌亂的準備起來了。

方唐那因為悲痛而遲鈍了一些的思維,也開始活動起來了。

新帝登基的那天,就是永安的那些皇兄皇弟們聯合謀反的日子。

剛剛過了一個方唐來到這個世界後最冷清的年,還沒到正月初十,還未登基的宋慧宗就将皇宮三千禁衛軍的指揮權交給了方唐,并且下令,禁衛首領要無條件遵從永安公主的命令。

方唐問過為什麽他這麽信任她,已經監國很長時間的準新帝笑了笑,卻沒有了以前的溫和,只剩下無盡的威嚴。

還未加冠的準新帝這樣回答:“永安自小有奇遇,又足夠刻苦,在武功和将兵這方面的能力,備受顧老将軍和王公公的稱贊,即使是骁勇善戰的三皇弟,也是不如的,本宮自然是信得過的,再加上,就算父皇已經下了給你加封将軍的聖旨,永安也要有些戰功才能服衆。”

方唐有些心驚,知道“永安”幼時有奇遇的,就那麽幾個人,那麽,是誰告訴他的呢?

王公公嗎?

不,方唐在心中搖搖頭,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即将到來的謀反中,她一定要讓這個心機深沉、擅長僞裝、野心勃勃的未來帝王看到自己的價值,并且相信,有自己在,宋朝可以選擇與匈奴開戰,而不是求和。

說實話,這一點并不難,由于宋慧宗本身就不是一個樂意以和親來謀得短暫的和平的帝王,在任務介紹中,他将永安嫁給單于,一方面是将永安的價值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則是為宋朝發展到可以殲滅其他三方勢力謀得足夠的時間。

不得不說,宋慧宗成功了。由于永安的美貌,宋朝得到了寶貴的九年時間來發展,在這短短的九年裏,宋慧宗以一人之力,将原本處于四方勢力的最末端的宋朝,發展成了一個遠遠強于其他三方的國家。

然後,經過挑撥、假裝聯合、離散人心等一系列手段,十二年的時間,短短十二年,宋朝就吞并了其他兩個大國和無數小國,并且将匈奴人打回了北方的草原深處。

此時,距離宋慧宗登基,也不過是二十一年的時間,只可惜,宋慧宗在剛剛而立之年,也就是永安抑郁而終兩年後,就因病去世了。

幸虧他有意識地培養了自己的兒子,才能在經歷過換帝之後,依然堅持擴展疆域。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現在有她在,不會出現諸王反叛之後朝廷能夠拿得出手的武将只有顧小将軍一人的尴尬局面,也不會不得不通過和親安撫住相對更難擊敗的匈奴。

有她在,完全可以先派顧小将軍鎮守邊疆,防止其他兩個國家趁虛而入,由她擊敗近些年來對宋朝愈發虎視眈眈的匈奴。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展示出足夠的實力,讓宋慧宗給予她足夠的信任,足夠到能夠直接派她率兵攻打匈奴。

所以,不久後的謀反,她必須要贏,還要贏得漂亮。

于是,她為即将謀反的幾個皇子,精心準備的一環扣一環的計謀。

“正月十六,上元節的第二天,是每年重新開朝的日子,今年的這一天注定更加不尋常--不僅僅是因為宋慧宗決定在這一天登基。

這一天,火光滿城,兵甲遍地,血流成河,屍體堆積。

自宋太宗仙逝後就一直受到打壓的現今的諸王、曾經的幾個勢均力敵的皇子們選擇了聯合,在宋慧宗登基這一天,發動叛亂,意圖在宋慧宗登基之前占據皇城,自己稱帝。

朝中将近一半大臣選擇了跟随諸王叛亂,近五萬軍隊無聲無息的在這一天黎明前,出現在京城外。

幸虧宋慧宗早有預料,外派保皇派顧老将軍的小兒子率領三萬皇城周邊軍隊死守京城,最終,直到諸王伏誅,這五萬軍隊也沒能進京;內有長公主永安率領皇宮三千禁衛軍盡數誅殺了諸王豢養的死士,并活捉諸王。直至宋慧宗成功登基,以謀反罪名,下令誅殺諸王,獲得新帝口谕的長公主當機立斷,誅殺了諸王,并親自帶着諸王的頭顱登上外城,勸降了僅剩的一萬餘将士。

此時,顧小将軍帶領的士兵也僅剩五千餘人。

諸王謀反一戰,成就了很多人,也毀掉了很多人,但是,此戰役中最耀眼的,無疑是長公主永安公主。”——《永安公主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