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黎蓁現在每天的學習計劃是五點半起床,二十分鐘洗漱完畢,十分鐘早餐時間(雖然她都是邊看書邊嚼早餐),六點到七點複習二十個名詞解釋,七點到八點翻筆記。
筆記本她随身帶着,有時候下午晚上有課,一天都待在學校那邊,她有空就會拿出來看看。
這樣的生活每天都是忙碌而且充實的。
Z大本校自主命題的題型是固定的,首先是十二個名詞解釋,每個十分,接下來是材料題。
說起這個,黎蓁現在每天還要抽出一些時間學習繁體字,因為第一道材料題會有大段文言文,不僅要求斷句,還得抄到答題紙上去。
如果不認識的話,可就麻煩了。
這種類似于送分的題,黎蓁不想丢分。
後面的材料中,中國史部分她比較有把握,相關制度、關鍵詞等黎蓁都了解得很透徹,世界史對她來說要稍稍難一些,畢竟涉及的知識量很大,她短時間內的積累必定是有所欠缺的。
接下來就是論述題了,她已經知道其中兩道的題目,除了之前提過的那個列史書、作者及評價的,還有一道考察雅典的民主政治。
如果沒猜錯,雅典這道是跟最近歷史研究成果有關的。
她在知網上訂閱的期刊中就有與此相關的內容。
第二輪複習下個月結束,她對整體的知識點就會有比較準确的把握,起碼心裏有數了。
新大學裏老師教的知識很簡單,即使對于蔡敏她們,也是不難的。
其實馬琳娜她們上課基本上是随心而為,沒有什麽固定的計劃,進度有時快得吓人,有時一個星期也學不完一個知識點。
總的來說,這所學校的課程很水。
除了口語和詞彙,語法和一些句型大都是她們之前國內早已學過的。
Advertisement
俄語課程實在不能說是負擔。
相對而言,英語還要更有挑戰一些。
黎蓁很喜歡英語老師上課的方式,喜歡她那帶有濃濃倫敦味兒的口音。
上輩子,英語口語課她只來過兩次,其它時候全翹了。
奧利維亞是個很和藹的老師,講話很有哲理,認真聽的人,往往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
那時候,全寝室只有蔡敏一個人去上課,黎蓁和何依然從來都不去。
黎蓁是沉迷小說,何依然則是完全對英語不感興趣。
而且,這個老師上學期就給何依然她們上過課了,她很清楚,即使不去上課,老師也會給她A,黎蓁知道這一點後,更不願意去了。
奧利維亞的英語課是在多媒體室上的,她們沒有紙質課本,上課用的是電子書。
對于這一點,黎蓁也很納悶。
之前上納斯佳口語課的時候,老師還讓何依然和蔡敏買些紙,複印黎蓁帶來的課本。
她以為紙在這裏很貴,結果去買了才知道,價錢跟國內相差無幾。
學校裏,她們用的每一張紙,老師都非常小心,盡量不讓她們留下印記,以方便給後來的同學用。
比如馬琳娜課上黎蓁做的一套題,很有可能就是好幾年前打印出來的。
既然不是因為紙太貴才這麽節省,那就是她們本性節省了,不過想到國內自己每次公選考試都要打印百來張的資料,而且用過一次後全貢獻給了垃圾桶,黎蓁就慚愧不已。
奧利維亞不需要她們預習課本,可能也清楚她們不會預習。
上課的時候,她會先叫人讀課文,然後讓每個人談自己的看法。
這都是現在的黎蓁喜歡的。
上輩子的她太過木讷寡言,最害怕上課發言,尤其是談自己的看法。
現在,她只需要聽着奧利維亞富有韻味的嗓音,适當的時候說出自己的意見,遇到有趣的地方,還可以跟周圍人讨論一下。
這并不是形式性的讨論,而是發自內心有這種想法,強烈希望與人探讨,并在讨論中汲取更廣泛的意見。
上輩子的黎蓁在莫斯科還有一件頗為遺憾的事,那就是沒有拿到俄語二級證書。
之所以遺憾,是因為全班只有她一個人沒拿到。
可想而知,當時的黎蓁有多尴尬。
俄語二級證書在俄羅斯挺有分量。
當然要拿到證書也不簡單。
它的全稱是俄羅斯國外學生俄語水平測試二級證書,有了這個證書,來俄羅斯讀研究生都不用預讀一年。
可見其重要性。
黎蓁最近就要為考二級做準備。
當然,對現在的她來說,拿到證書是沒有問題的。
但她已經習慣了凡事準備充分,以免有意外發生。
二級考試的內容包括聽力、口語、閱讀、應用、書面、語法、習慣風俗等方面,其中比較難的要算書面和聽力了。
對中國學生來說,語法從來都不是問題。
二級考試的聽力主要以即時新聞、電臺、訪談、電影為主,沒有一定的基礎是很難過的。
而蔡敏她們上學期就已經拿到證書了。
還有一點,參加這個測試要交八千多盧布的費用,折合人民幣約八百元,這對上輩子的黎蓁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錢也交了,證書卻沒有拿到,任誰也開心不起來。
所以她這次更要準備好,不能讓任何意外發生。
二級考試書面考察的并不是簡單地作文,在俄羅斯,人們更注重比較實用的方面。
所以,考試中會涉及到的幾種書面應用就有邀請函、推薦信、申訴信等等,每一種都是正式、官方的文件,裏面的措辭、句式都有嚴格的要求,必須得用正式用語,口語化的東西是不允許的。
這相當考驗學生的能力。
別看楊娜、亞歷山大他們口語非常棒,讓他們來考二級,也是過不了的。
馬琳娜、納斯佳她們都對黎蓁給予厚望,在她們看來,黎蓁拿到證書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教了這麽多屆中國學生,她們從沒有見過像黎蓁這麽棒的。
她的水平,已經是研究生階段了。
到了考試這天,黎蓁有條不紊地按照自己平時的節奏起床洗漱,複習歷史。
等到了時間,才一個人乘車去了學校。
考試要持續兩天時間。
老師安排在了周末。
首先是聽力部分,耳機裏新聞播報員快速地說着斯大林格勒發生的火災,黎蓁手裏的筆快速劃動着,播音員說完了,她也答完了這道題。
第二道聽力是對一位電影演員的訪談,主持人跟演員的互動很有趣,黎蓁在答題之餘,甚至被主持人幽默的語言逗得笑了一下。
第三道雜音很大,記者在采訪事故發生現場的當事人,呼呼的風聲、嘈雜的吵鬧充斥在耳邊,黎蓁捕捉到關鍵信息,不慌不忙地填到答題紙上。
這次考試有道很有趣的口語測試,是有關情緒和語調的。
俄語這門語言,是靠語調來表達感情的。
問句、陳述句、感嘆句,語調各不相同。
同樣一句話,用不同的語調說出來,感情大不相同。
用一種語調可能是問句,換個語調可能就變成感嘆句了。
這道題有趣之處在于,黎蓁只能看見卷面上的句子,老師讀一個有關情緒的詞,她就得通過讀這句話表達出相關的感情。
比如,她面前的第一個句子是:今天我撿到一百盧布。
老師念的情緒詞是哭。
黎蓁只得換了要出口的喜悅語調。
十個句子讀完,她感覺自己要精分。
帝都
顏老爺子問了醫生以後,忙将視線移到張昶身上。
見他嘴上還帶着呼吸罩,心裏一陣難受。
他知道自己對不起這孩子。
從知道他存在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沒有盡到一個父親應有的責任。
甚至直到現在,因為一些顧慮,自己還不能給他應有的身份。
而這孩子,卻已經背負了顏氏家族一門的重任。
不怪他不肯原諒自己。
“病人還在昏迷中,暫時脫離了危險,具體情況,我們還要等病人醒來後才能做進一步确認。”
“那他什麽時候醒來?”老爺子哆哆嗦嗦伸出手,使勁握住了張昶垂在一邊的手掌。
麥莎眨了眨眼睛。
“這個我們無法給您确切答複,只是……病人越早醒來越好。”
“好,好,他一定會醒來的……一定會的。”
老爺子顫巍巍跟着醫生,直到張昶被推進病房,才拉過椅子坐在他身邊,就那麽看着床上的人,久久都沒有動一下。
麥莎陪了一會兒,警察來調查,她悄悄出去了。
錄了供詞,她去了趟司機師傅的病房。
老板跳車的時候到底出什麽事了?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小天使的營養液,大家看文愉快,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