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木石化形

靈空一直講到日上中天,見時候不早,便話題一轉,結束了一上午的演講。極真觀的弟子們被靈空新穎的觀點吸引,興致勃勃地互相争論一番,倒也氣氛熱烈,效果不錯。靈空見狀,頗是洋洋自得。

下午将是自由辯論,不再是由一人在臺上泛泛而談,臺下的弟子不明之處俱可提問,置疑臺上之人的說法。不料午飯過後,靈空聲稱要去獨自故地重游,到時自會去凝霞崖,讓張翼轸勿念。張翼轸見靈空一臉正式的樣子,心知他肯定不是去什麽故地重游,說不得又要去做一些偷偷摸摸之事。

時候已至,張翼轸一人趕到凝霞崖之時,衆人早已到齊,獨不見靈空。又等了小半會兒,靈空依然不見蹤影。張翼轸暗道不好,這靈空向來我行我素,怕是一時興奮躲在一處,早将這論道一事抛到九霄雲外了……慘也!

吳沛見靈空久候不至,向真平請示過後,來到張翼轸面前,說道:“既然靈空道長沒有露面,想必此次論道,便由張道友登場演說!”

張翼轸連連擺手,推辭道:“不可,萬萬不可。我才疏學淺,于道法之上更是所知甚少,哪裏敢開口演說?”

吳沛哪裏肯放過張翼轸,這三元宮此次只派來二人,剛剛講了一上午的燒火做飯,靈空道長便不知遁到了哪裏。這張翼轸雖看上去道力低微,但畢竟也是三元宮來人,說不定于道法之上有些心得也未可知。便是沒有,被衆人辯駁得啞口無言,也算是三元宮铩羽而極真觀得利。當下不由分說,連推帶讓地将張翼轸按在了座位上。

張翼轸朝臺下一望,黑壓壓的一片,聲勢驚人,讓他這個從未在人前有過演說經驗的少年一時口幹舌噪,強自壓抑住內心的緊張與不安,小心地偏坐在椅子一角,雙手互握,力求不讓衆人發現他的雙手在微微顫抖。

他心中暗自咒罵靈空這般不負責任,将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一邊暗自思忖,既然被推到臺前,若是不講些什麽斷然是無法下臺。少年腦中飛快将自己所閱的道門經典想了一遍,但随即又否決了搬弄典籍的念頭,他入門時日尚短,若是論經據典哪裏會是這些已入道門十多年的道友所知所學?

正焦急萬分之時,驀地靈光一閃,想到靈空先前所講道生萬物,心中便有了主意。

主意既定,心中稍安,便坐正身子,清了清嗓子,朝下面拱手施了一禮,道:“在下初入道門,誠不敢登臺演說。只是今日衆人擡愛,而我那師傅又忽然不見,無奈之下只好勉為其難,還請各位方家寬宥則個。如有錯誤不妥之處,諸位道友切莫藏私,指摘無妨。”

張翼轸此番被逼上臺,實屬無奈,倉促之下,雖是心有想到應對之策,但畢竟初次登臺,難免有誤,所以先将醜話說到前頭,以免被人指摘,自己丢了臉面事小,誤了三元宮的名聲卻是大事了。不料這番話說完,臺下衆人都各自談論不休,竟無一人對他的話聽到耳中。顯然上午靈空的論道讓這些極真觀的弟子一時難以接受,是故仍争論不休。對他這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登臺,都渾不在意。

張翼轸無比尴尬,不過這樣一來,倒讓他心情漸漸恢複平靜,既然衆人無視他,正好不用在衆目妁妁之下演說他心中并不成文的道法。稍一停頓,他便收心,目光平視,聲音微小開口說道。

“道生萬物,萬物又以人為靈,鳥獸一類若有靈性或窺測一二天機,自行修練也有所成者,是為妖。但萬物均于道而生,理應平等,為何獨有人和鳥獸可秉天道而修行,木石之物便只能是無情無覺不能感應天道麽?”

盡管張翼轸小聲說出,但卻猶如雷震,讓這些向來接受正統道門教學的道士們一時如聞雷聲。自古雖有正邪勢不相立之教誨,但正與邪的對立,是仙與魔的對立,或是修道之士與妖怪一類的對立,然則這位少年開口娓娓道來,第一句話便是為那無知無覺的木石打抱不平!

誰人不知草木無情?這少年竟是替無情之物不能感應天道而抱屈!木石未有靈識,談何感應天道修行道法?莫非這少年一時驚慌之下,便開口胡說一通不成?

衆人鴉雀無聲,所有人目光如箭,齊齊射向臺上的張翼轸。

Advertisement

張翼轸哪裏料到他小聲說出這幾句話,竟是引來這般巨大的反應,始料不及之下,不免又忐忑不安,一臉惶恐,只等臺下衆人發難。誰知等了片刻,只見衆人均滿臉訝然,卻無一人開口說話。少年心中不知該如何是好,是進行下去還是就此打住?

吳沛在一旁聽得張翼轸開口便抛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話題,卻又呆坐當場,一言不發,心中冷笑,暗道到底年少無知,學那“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老套手法,卻不知故作驚人之語并不難,難的卻是如何将驚人之語自圓其說。吳沛有意讓張翼轸難堪,便向前一步說道:“張道友所說初聞之下倒也新奇,但細想之下并無奇處。這草木一類,或是石頭,本是沒有知覺,更非有情生命,沒有靈識,靈智未開何談感應天道一說。這等虛妄無用之語,萬萬不可用來論道誤了修行。”

張翼轸臉上一紅,這吳沛譏諷之意明顯,顯然便要是将他剛才的說法一棍打死,斷絕辯論的可能。張翼轸少年心性,容不得吳沛這般否定他在道法上剛剛形成的認識,況且這木石成精化形,竹仙傾颍和杏仙戴婵兒便是真實實例。少年自恃有理,性格中的韌性上來,當即反駁道。

“吳道兄所言也是有理,不過只是據前人之理,依典籍所言。前輩高人雖有不世之才,也難免遺漏。我等生于世間,除去靈智高于鳥獸,吃喝睡覺與鳥獸無異,甚至五欲六塵更是多過鳥獸,所以大凡鳥獸若是靈智開化,修道之心遠勝于我輩。這木石一類,雖說表面看來并無生命,但年深日久,下接地氣上承日月之精華,再有機緣巧合之下,也自會有靈識産生,聚精成魄,精魄即成,靈智開化,化形成人,便可上承天道,修行道法。”

張翼轸侃侃而談,将先前傾颍與他所講的木石一類如何機緣巧合之下,得日蝕月蝕之精華,化形而出感悟天道而修行有成一一說出,其中又夾雜少年萬物平等道法公正的些許想法,說到激昂之處,一時忘記身處高臺之上而臺下有百十道友,只将這番演說當成他入得道門以來,從靈空之處所學,從典籍之中所得,從傾颍之口所知的種種道法歸納在一起,經過他的理順和理解,經由這個當衆演說的機緣,總結成他的個人心得體會。

這般慷慨激昂之下,張翼轸竟一連不停說了一個時辰,仍然意猶未盡。

臺下衆人如聞天書,無不驚訝萬分之下又被其中的奇妙之處震驚,都沒想到,日蝕月蝕,日升月落,甚至于那烏雲密布之中,猶如天開眼一般裂開一縫,那一道彙聚精華的日光所照之處,不知是哪株樹木哪塊頑石得了這莫大的機緣,從而從混沌無知中醒來,第一次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真實。

或許是為了配合這少年的演說,方才還麗日當空的天氣,不知何時從遠處飄來幾片雲朵遮住了太陽。看似不大的幾片好象無意經過的雲朵竟在凝霞崖上空,慢慢地彙聚起來。不消多時,從遠處飛來的雲朵越聚越多,等衆人從少年的演說之中驚醒過來,猛然發現,頭頂上的天空已然被烏雲遮了個嚴嚴實實,再也沒有一絲光線。

驀地,烏雲正中忽然裂開一個圓洞,就像有人故意用手将烏雲中間捅破一樣。一道強烈而刺眼的陽光從圓洞中激射而出,房間大小的光線正好照射在凝霞崖上一棵千年的柏樹之上。頓時這棵柏樹熠熠生輝,渾似一棵燃燒的火樹一般,光芒四溢,樹身、樹冠全部沐浴在無比璀璨的光輝之中,讓人不敢逼視。

恰好一陣風吹過,樹枝在光芒之中搖曳,叮咚作響,宛如天樂。仿佛就在這光照之下,這株柏樹便要在衆人的目光直視之下,就如那少年所說,幾乎就要化形而出,變成一名笑容可掬的清瘦老者站立在衆人面前。

饒是衆人修道多年,在這般天降異象的震憾之下,都張大了嘴巴,一時,都看得癡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