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記者初體驗】
桂西臺的這期采訪,晚上八點就在旅游頻道播出,在視頻轉到網絡上後,再次引起了一片驚嘆聲。
如果說上次是精心策劃的話,這次很明顯是臨時起意,甚至是在競拍前那不長的時間內,臨時想出來的點子。
根據媒體統計的競拍數字,這次競拍總額在一億三千萬左右,也就是說這個點子讓廣告多賣了六千多萬。
一個點子就多賺了一倍,這還真是點石成金啊!
與之相對的,是鏡月湖旅游開發公司的注冊資金,恰恰也是六千萬。
僅這次廣告競拍,村長不僅收回了投資,還多賺了七千萬,以及一個價值暴增至少十倍的景區。
不服行嗎?
名人就是這點兒好,稍有動靜,就能引起無數人的關注,其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張漢揚微博的粉絲又增加了七十多萬。
向媒體開放九重天,也讓各大網站和媒體一陣兵荒馬亂。
從宣傳片上來看,九重天可不是一般人能走完全線的,讓臨時派到白湖鎮的記者參加,純粹是去丢人。
必須換人,而且要抽調精兵強将,一次通關,好好打打騙子村長的臉,看他怎麽收場。
宣布對媒體開放時,吳輕雨說目前只有三條路線建成,那就派三組記者過去,務必将三條路線全拍下來。
接到總部的命令,在白湖鎮晃悠幾天的記者們別提有多郁悶了。
來了找不到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好不容易等到九重天開放,領導卻讓他們回去,這也太欺負人了吧!
人家是老板,能給他發工資也能扣錢,再不服氣又能怎麽樣,只能服從分配。
等到20號上午八點九重天正式向媒體開放時,來到接待中心報名的媒體記者,已經差不多換了一遍,記者人數更是突破了四百人大關。
搜虎、新狼、企鵝、網衣、愛氣姨和三家電視臺的記者,都是兵分三路,保證每一條線路都有三四個人。
其他媒體可沒有這麽財大氣粗,根據各自的領導安排,站到了不同難度的隊伍裏。
三個領隊中,孫哲倫年輕力壯,當仁不讓的帶領第一隊走九重天。
不服老的吳全領率第二隊走六重天,吳輕雨則帶着一幫女記者和弱雞男記者走三重天。
敢挑戰九重天的,都是各大媒體的實力派甚至是王牌記者,身體素質較好,有過野外采訪經驗,是以孫哲倫這一隊的行進速度反而最快。
晃晃悠悠踩着索橋度過清川河,沿河向下游走了三百米左右,來到一片陡峭的山壁前,這裏就是九重天的入口。
孫哲倫從安全人員那裏接過裝備,系上背帶和安全帶,将鎖扣在山壁上的鋼索上一扣,對着身後的記者們介紹道:
“這就是九重天的第一道難關龍脊山,不僅地形複雜,坡度也很高,大部分都在六十到七十之間,總長十二點七公裏,大家小心些。”
九重天是一個高度,注定是要被普通人仰望的,也唯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嘗試,普通人從一開始就沒有被考慮在內。
走這條路線,必須要全副武裝,再用安全帶扣住山壁上的鋼索,不使用安全裝備的禁止進入。
遇到固定鋼索的位置,還得換另一條安全帶,扣住鋼索固定點的另一側交替行進。
等景區開放時,使用安全鋼索是要收費的,當然,記者們就免了,畢竟是為景區來宣傳的。
沒有安全設備也行,入口處有全套的設備出租。
“咝…...!”
看着那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對比眼前這條不足一米寬,還沒有護欄的崎岖山道,記者們不由得吸了一口氣。
要不要這麽變态呀?第一關就擺出了把人往死裏玩的架勢,這特麽的也太狠了些。
縱然是心裏打鼓,記者們卻沒有一個人退出,咬牙接過安全裝備向上走。
最慘的就是那些還在進行網絡直播的攝像師,在爬山的同時,不時還得停下來調整一下角度,好讓觀衆看到四周的景象。
很快,記者們就發現,更狠的還在後面。
登山的小路越走越窄,到了半山時,小路居然變得時斷時續,這下,連這些有野外經驗的記者也有些受不了啦!
他們有野外活動經驗,可最多也就是去過沙漠或藏區,以及到偏僻地區采訪而已,很多時候還是開着車,可不是這種登山運動員級別的挑戰經驗。
下面可是高達上百米的懸崖峭壁,就算有安全帶,看着下面也眼暈吶。
九重天的針對目标,是那些體質較好的冒險者,這些記者走山路的經驗和體質還是差了一些,
在山路走了快一半的時候,就有記者開始掉隊,特別是攝像師和助手,更是一個不剩的全部被淘汰。
攝像師背着攝像機不住亂扭,哪怕有助手替換,時間長了也受不了。
要是這樣都能爬上龍脊山,那龍脊山又怎麽配稱為九重天第一道難關呢!
放棄挑戰也簡單,在山路上空,還有一條滑索,按下求救器,就有安全人員順着滑索把你接下去。
山路越往上越難,若是九重天随随便便就能被人征服,那就沒有什麽意思了,還怎麽吸引那些喜歡冒險的人呢!
剩餘的記者,直到下午四點才狼狽的登上龍脊山頂峰,足足花了八個小時才登頂,其代價就是三分之二的記者自願退出,二十多個女記者,僅剩一根獨苗兒。
“孫書記,九重天的設置這麽可怕,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人通過呢?”
與記者相比,孫哲倫的表現卻從容很多,這段路線還是他帶着人設計的,走起來絕對輕松愉快。
愛氣姨的網絡直播早就停止了,但剩餘的兩位記者,仍不時用手提攝像機拍一段視頻,再通過筆記本傳回來,使得直播間依舊熱鬧非凡。
面對愛氣姨記者的質問,孫哲倫對着記者的手提攝像機笑着解釋:
“怎麽可能呢?我們确定的路線,肯定在探險者的承受範圍之內,只要體質健康,有一定野外活動經驗和足夠的毅力堅持下去,就肯定能通過。”
“我不相信,第一關的難度,就大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後面的難關還有誰能通過?”
“糾正你一個錯誤,這裏只是第一關的一半,你還得下了山,才算度過了第一關。”
說着孫哲倫指着自己的臉說:“你看,大家知道我是白湖鎮黨委書記,連我這個書記都能輕松爬上來,你不覺得這種說法有點兒缺乏說服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