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五五年

時光荏苒,一轉眼就到了五五年六月份。

這兩年國家發生了不少大事,有些和小工人家庭的沈家關系不大,也有幾樣是戚戚相關的。

首先一個,國家下了正式文件,以後都是需要票據的了,絕大部分商品必須憑票供應。

華國進入不是有錢就能買的時代。

不過這個年代工人的福利待遇是非常好的,所以沈家的生活質量并未明顯下降。

一家子七口人,三個掙錢掙票,就是小孩也有口糧标準,沈爹娘覺得還不錯。

再有今年年初國家發行了第二套人民幣。

沈夢偷麽在空間裏放了兩套多第一套人民幣。

因為第一套人民幣有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12種之多。

那麽積攢一整套就需要66.885元,兩套就是130多元。

兩套多的意思是小面額的多幾張,大面額的弄不起。

她是好不容易才把蘇元的債務還清了的,攢點錢真心不容易。

雖然知道若幹年後,第一套人民幣肯定會值錢,但是現在她不兌換第二套人名幣就丁算白瞎了一百多塊錢啊。

所以她并不敢多收集。

再說第一套人民幣的版別據說幾十種,她實在沒有那個心力,當然也沒那個財力搞全。

弄兩套她都心疼的抓肝抓肺的了。

Advertisement

最後這件事卻是沈夢一直盼着的,就是全國推行簡化字了,以後再也不擔心寫字丢胳膊丢腿了。

兩年多過去了,沈家還住在那個筒子樓裏。

沈爹娘都是三十多歲的人了,不過身體都還不錯,去年沈母還漲了一級的工資。

一個月也有37塊錢了。

同樣漲工資的還有杜勇,從最開始的每月二十多塊錢,到現在的31塊,這升級速度可比沈母快得多,所以說哪個年代有門過硬的手藝都吃香的。

杜勇現在已經學到了杜姥爺七層手藝,這是杜老爺子親口承認的,現在是食堂的主廚之一。

之前沈夢還怕他早戀兼姐弟戀,其實是認識了一個朋友,廠長的小舅子,因為愛吃總來食堂,一來二去的兩人就成為朋友了。

這近朱者赤,再加上能見到廠長的機會增多,杜勇哪裏敢再邋遢,肯定要收拾的人模人樣的,沒想到被沈夢和杜麗誤會了。

不過他今年也十六歲了,個子長的高,比沈爹還高一手截骨呢,說他十八九也有人信。

杜姥爺說這是因為當廚師練的,整天十幾斤的大鐵鍋掄着,再加上吃的好,可不長得壯。

現在杜勇還是塊香饽饽,好多熱情的大嬸大娘們想把家裏的閨女、侄女、外甥女啥的介紹給他。

可是沈母說了二十歲以後再說。

杜勇自己也沒咋開竅,認為女的有點煩。

他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和哥們騎車溜達呢。

沈家兩年時間又多了兩個大件,都是杜勇的。

一個是英格手表,這是老爺子早就答應給杜勇買的了。

另一個就是自行車了,老爺子給弄的自行車票。

錢是杜勇自己出的,他現在一個月的工資是31塊錢了。

買自行車還需要工業券,一輛自行車需要上百張。

這工業券是按照工資發的,十塊錢就給一張工業券,也就是說杜勇自己一個月可以攢三張工業券。

好在沈家三個工人,所以這工業券還真不缺。

因為筒子樓離工廠很近,根本不需要自行車,所以一放假杜勇就騎着自行車和他哥們一起兜風。

女孩子什麽的哪有自行車重要。

杜麗的變化更大,她已經跟着師傅學了一年手藝了。

這個師傅還是陸哥幫着牽的線,沈爹娘掏了三百塊人家才肯點頭。

卻不是他們想的那樣,帶到店裏邊幫忙邊學手藝,就像杜勇那樣。

人家只答應每天晚上教一個小時,每周放假那天教半天。

其實剪頭發除了學,還在于學生自己的悟性,最主要的就是練習了。

杜麗因為喜愛,再加上心靈手巧,悟性不差的,所以學的不慢,就是沒人練習有些愁人。

後來又是陸哥幫的忙,或者說出的主意,讓他們陪着杜麗去城西,打個免費剪頭的牌子,想剪多少頭就剪多少頭。

真的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所以杜麗現在的手藝也是進步的飛快。

最近已經在和師傅學燙頭了。

沈夢聽說五六十年代上海女子為了美,甚至會用燒燙的爐鈎子燙頭發,其實呢,這個年代也是有卷發器的。

是鐵質的,中間有空洞的兩側有皮筋的東西。

不過現在愁人的是,技術學到手了,以後的工作怎麽辦。

杜麗師傅可說了,工作他是沒辦法的。

沈爹娘的意思是走一步看一步,先把手藝學到手再說。

他們也是在杜勇身上看到,有手藝沒手藝真的不一樣呢。

接下來是沈偉,他應該是家裏最郁悶的,今年在上四年級,可是沈夢和蘇元卻又跳級了,今年上的是五年級。

被自家親妹趕上并超過去了,他能好受才怪。

所以也開始認真學習,也想跟着跳,無奈老師、沈爹娘都不同意,最後還是去考試了,分數都是五十多分,也不提跳級的事了。

不過能看出來,在學習上更用心了。

沈夢今年九歲,是五年級年紀最小的學生,也是老師們比較喜歡的學生,除了身體嬌弱一點(冬天怕冷,帶滴流瓶、暖壺、草簍子等)沒別的毛病。

其實呢,人家是個小富婆,每個月月租收入38塊,比沈母還掙錢呢。

而且她已經把債務全部還清了,以後每個月的錢都是自己的了。

沈夢已經在考慮弄糯米磚了,雖然離災害還有三四年,但是不能太湊巧了,要不然就沒法子解釋了。

所以她現在一直在找機會。

方便災難年間她拿出糧食做借口。

沈家五個娃說了四個,還有個小五,小家夥今年六歲了,也是非常聰明,今年九月也準備讓他上學了。

沈家應該說越過越好了。

之前沈夢把她租房子的事換了個主人公說給沈母聽,聽到一個月三十多塊租金收入,沈爹娘都有些動心了。

沈夢也是在告訴爹娘用錢生錢的法子。

她家裏五個娃,年紀也越來越大了,再過幾年開始陸續成家立業了,多些産業總是好的。

就算這年頭家裏東西都是兒子的,和閨女無關。

她挺無所謂的,因為她有自己的房子,錢更能自己掙,不圖爹娘的。

至于她姐杜麗,沈爹娘肯掏出那麽多錢給她找師傅學手藝,真的有些出乎意料呢。

指望爹娘像後世的很多父母那樣開明,閨女、兒子平等對待是不太可能的,能做到這步都算少見了。

沈夢想着,大不了等她姐結婚她偷麽給些壓箱底錢。

沈家這兩年的變化都念叨了一遍,不能不提提蘇元,這人除了不姓沈,和沈家人也沒差了。

他還是和沈夢形影不離的,一起跳級上了五年級,雖然沈爹念叨過娃們年紀大了,再這麽黏糊是不是有些不合适,讓沈母瞪兩眼不再吱聲了。

沈母覺得這倆小孩有意思,一塊吃飯一塊學習一塊看報紙,要是以後也能在一起多好啊。

她想的深,不會像別的婦女那樣嫌棄蘇元是個孤兒,孤兒好啊,把她家當家,以後小夢也沒婆婆、小姑子、妯娌的煩惱,多輕省。

再說蘇元學習好,會來事,手裏還有錢,真的是丈母娘看女婿哪哪都好。

說蘇元有錢真沒差,他手裏現金沒多少,那是因為他買房基地和蓋房子了。

這家夥去年九月又蓋了第二處房子,離租房不算太遠,誰讓那處地皮好買呢。

他不但在那處蓋了房子,還把附近的五塊房基地都買下來了。

其中一塊是要給沈夢的,過兩年兩人還要一起蓋房子。

他現在是吃到了吃租的香,認為這比做買賣還好掙。

最重要的還是穩當,之前陸哥做倒騰買賣是掙錢,可是每天提心吊膽的。

不但怕被查,就是去收貨的時候都得弄把槍,可見安全不是能保證的。

哪有蓋房子收租好,每個月月初去一天,平時沒事再去轉悠轉悠,錢就到手了。

蘇元不但自己有錢就買地皮蓋房子,也沒少向陸哥安利。

不過顯然陸哥對蓋房收租這種特別穩妥的買賣興趣不大。

大前年人家就把林業局那塊地皮弄到手了,蓋了一處豪華的大院子。

正房就有五間,也學着蘇元、沈夢蓋了門房和廂房。

房間多到住不過來。

不過人家陸哥財大氣粗型,一點也沒有往外出租的意思。

他門路廣,早已經是正式的運輸隊司機了。

跑的還是長途,哪遠往哪跑。

北京、上海都去了。

還帶回來不少照片,可把蘇元、沈夢羨慕壞了。

蘇元是單純的羨慕陸哥可以去大城市增長見識。

沈夢的感情就複雜了,上輩子她當然去過北京、上海,但她也想看看五十年代這兩個城市的風貌,對比下幾十年的變化。

可惜只能想想,不說年紀是硬傷,她也開不出來介紹信,火車票都買不到。

所以看看照片發揮下想象力就不錯了。

作者有話要說:那個推行簡化字其實是在55年十月,我給提前了幾個月。

美妞們別糾結那個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