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十五桶金

山上,一道簡單的竹籬笆圍着幾間散亂分布的木屋。

“就是這裏了。”催五娘說。

這幾間木屋很簡陋,應該是匆忙之中搭建的,不少木頭與木頭之間還有縫隙,晚風呼呼地往裏灌着。

崔五娘帶他們走進一間較大的,裏面有一人躺在稻草上,還有兩個人起身相迎。崔五娘連忙介紹,站得靠外一些的高瘦男人名叫李問,以前是個賬房先生,靠裏的是劉阿婆,略懂點醫術。

“劉阿婆說只是感染了風寒,可這燒卻一直退不下來。”崔五娘說,她的語速比平時快了許多,聲調也有些尖。

李賬房又跟宋菽說了兩句郭老大的情況,原來是出去打獵時掉進了河裏,上來後沒有立刻烘幹衣物,着了涼。

李賬房不止一次聽崔五娘講過這個相河村的宋四郎。他也在悅行市行商們的嘴裏聽到過此人,據說近些日子非常受歡迎的饅頭,便是此人的發明。而通過崔五娘的手,他發明的饅頭成了他們這些人的救命稻草。

因為這層關系,崔五娘提出去找宋菽時,他沒有反對,可始終抱着懷疑。

他一個做饅頭的商販,又哪裏懂得醫術?他們乃山匪,若是讓旁人知道,定要報去官府将他們拿下。所以,雖然劉阿婆已經束手無策,他們也不敢貿然進城找大夫。

郭老大若撐不過去,那是命,卻不能把這一寨子的人都搭上。

宋菽聽了李賬房的描述,又與劉阿婆簡單交流了幾句,最後說:“我可以試試,不過除了阿南以外,都請先出去。”

崔五娘第一個不肯,她央求宋菽能不能留下。

“不行。”宋菽斷然拒絕。

大部分時候,宋菽都是非常好說話的,即使要拒絕人也會面帶笑容,他這次卻一臉嚴肅,這使崔五娘立刻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郭老大不會有事吧?”

“你放心。”宋菽按住她的肩膀,“出去等。”

Advertisement

“不行,郭老大高燒昏迷,我們若是都出去,你要對他不利怎麽辦?”李賬房搶前一步,攔在宋菽與郭老大之間。

“呵,李賬房這話滑稽。我要真想對誰不利,通知官府一聲便是,何必大半夜趕過來。你們在此盤踞多時,總不會不知道我宋某人與傅家和楊公子都交情甚好?”宋菽連楊劍都不怕,又哪裏會怕他一個落草為寇的賬房先生。他仗着宋阿南在旁,沒人動得了他,話說得也比平日嚣張幾分。

這份嚣張卻也是因時制宜,李賬房果然沉默了。

他是個理智的人,所以當必須找大夫回來問診時,他一口否掉了劉阿婆的提議,原因就是不能因小失大,要保證這一寨子的人的安全。

而現在,宋菽說得很是在理,他沒必要跟一個山匪過不去。如果真要把他們怎樣,也用不着他自己動手,聽說那楊大公子在宋四郎面前乖得很,竟會替他賣饅頭。

片刻後,李賬房帶着崔五娘和劉阿婆退出木屋,将地方留給了宋菽和阿南。

“用什麽?”阿南有些好奇,近日,他嘗到不少宋菽變出的好貨,對他那神奇的能力越發喜愛,沒想到它還能治病救人。

宋菽閉上眼,在農家樂裏翻找許久,他為客人們專門準備了藥箱,還有聽診器等一些簡單的診療設備。他學過一些基礎醫學知識和急救常識,平時也客串一把客棧醫務室的醫生。

剛才聽李賬房的描述,郭老大主要是着了涼,後來劉阿婆也有所補充,基本一致。宋菽拿出聽診器給他檢查了一下,肺部沒有雜音應該不是肺炎。

古代交通不便,有許多地方根本沒有可靠的大夫,更沒有全民醫保,大多數人都看不起病。有時感冒咳嗽熬着熬着就成了肺炎,繼而送掉性命。

當務之急,是把郭老大的燒壓下來。宋菽找出一片退燒藥。

宋阿南吃過藥丸,但從沒見過這樣小巧的,那粒藥丸雪白雪白的,像用最好的精白面粉所制,這樣的東西真的能治病?

宋菽拿出一瓶礦泉水,将藥片喂下,又從空間裏拿了厚棉被給他蓋上。

吃了藥之後發發汗,應該就沒事了。

因為有棉被在,宋菽和宋阿南都沒有離開房間,也不讓李賬房他們進來,只有宋菽出去過一次,勸他們先去歇息。

劉阿婆年紀大了,不能硬撐,崔五娘本想等着,但她大半夜在山中來來回回也消耗了許多體力,最後被劉阿婆拉着睡覺去了。只有李賬房,即使不能進去,也要在外面守着。

宋菽勸不動,只好提醒他加件衣服,可別也病倒了。

李賬房坐在背風處,給自己生了一堆火,火焰明明暗暗,不知不覺就等來了日出。

太陽剛剛冒出一個尖,吱呀一聲,木屋的門開了。

李賬房一躍而起,沖過去,宋菽與阿南從裏面出來。“怎麽樣了?”他急匆匆地問,都顧不得拍衣服上沾的野草。

“燒退了。”宋菽說。

李賬房的一顆心落下。

郭老大雖然暫時安全,但這樣的環境終究不适合病人休養,而且宋菽不是專業大夫,還是得請人給他看看。宋菽提出帶他回相河村安頓。

李賬房想點頭,卻又不敢。

劉阿婆倒挺贊成。

“這樣行嗎?村長會讓他留下來嗎?”崔五娘問。

宋菽也沒絕對把握,但他記得村長曾跟他說過,尹節度使有新令,只要在義成七州安家,且不觸犯法令者,都可獲得當地客戶,三年後轉為主戶。這就好像臨時戶口和永久戶口一樣。這條新令對義成全境都一視同仁。

“現在各地正是需要人力的時候,只要沒犯過什麽大錯,想必不會有人追究。”宋菽對崔五娘說。

當時村長跟宋菽講這個事,是為了宋阿南。宋阿南從外鄉而來,雖然被宋寡婦撿了,但嘉朝的戶口法很嚴格,他年紀太大一直難以真正落戶。村長想賣宋菽人情,所以知道了這事後,立刻說與了宋菽聽。

宋菽問過宋阿南的意思,他什麽表示也沒有,這事就暫時擱置了。

誰想,今天卻派上了用場。

目前看來,不論村長還是傅家、楊公子,想要跟他搞好關系的意思都很明顯,只要這些人能踏踏實實過日子,想必那不願得罪人的縣令也不敢為難。

日頭漸漸大了,寨子裏其他人也陸續出來,有男人也有婦人和孩子,他們的衣服上都打了一層又一層的補丁,還有幾人連鞋都沒有,幾個孩子更是瘦得可憐。

有人問起宋菽他們的來歷,聽說他替郭老大退了燒,一個個排着隊表示感謝,更有人包了饅頭送來。

這可能是他們僅剩的口糧,宋菽當然不能收。李賬房在一旁幫腔,說他是饅頭的發明人,怎會缺這一點?送饅頭的人這才放棄,但大家對宋菽也更為熱情了。

“多虧了你那饅頭啊,還有崔小娘子,我們才能日日賣饅頭賺吃食,否則早就餓死了。”

“是啊是啊。”

“我們都是跟着郭老大的,你救了他就是救了我們全寨子的人。”

“沒有郭老大,我們連這裏也到不了。”

“我們雖然窮,但好歹有力氣,以後有啥需要幫忙的跟咱講,別客氣。”有漢子爽快地拍着胸脯說,其他人也紛紛應和。

後來,劉阿婆說起宋菽想帶郭老大回村安頓的事,不少人都吃了一驚。

“這會不會驚動官府?”

“能下山嗎?我們能不能也一起去?”

害怕的與期待的一窩蜂湧了過來,這寨子裏的人粗略算算有近三十人,不算太多,但要安頓起來也得費一番事。

崔五娘與他們細細解釋了剛剛從宋菽那兒知曉的事,大夥聽了,臉上的渴望更為強烈。他們都是本分的農民,若不是為戰亂所迫,誰願意過這寇匪的日子?若真能在這他鄉落戶,往後的日子,或許就能有些盼頭了吧。

“郭老大!”人群的最後,忽然傳出驚喜的大叫。

“郭老大醒了。”

“老大你終于醒了。”

熙熙攘攘的人群從中間散開,郭老大向宋菽走來,他病還沒完全好腳步有些虛浮,但神情堅毅。他在宋菽面前站定,彎下腰,深深行了一禮。

“宋郎的救命之恩沒齒難忘,本不該讨要更多,但還請恩公相助,讓我這些兄弟姊妹能有安身立命之所,郭某這輩子都會記着您的情,刀山火海再所不辭。”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支持,麽麽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