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五十九桶金

有了上次梁老三的事, 宋菽開始注意起安保問題。

像他那樣被辭退後鬧着不肯走雖是小事,但處理起來也頗有點麻煩。另外, 他這幾個作坊都挺打眼的, 若是有人動起歪腦筋來, 也不得不防上一手。

宋菽考慮了一下,保安他也不打算另外再再找, 只是跟宋阿南商量着,找了幾個在豆油坊和啤酒坊工作的青壯年, 分別談了談話,最終敲定了一個六人的保安小組。

這些人都正值壯年,常年幹活讓身上肌肉分明,再加上學了宋阿南的那套拳法, 對付普通的雞鳴狗盜之徒不在話下。現在相河村這兒貿易逐漸發達起來, 大夥兒有了生活來源,其實都不太有心思搞這種壞名聲的事,治安不亂, 六人輪班倒也足夠。

宋菽選了其中一個姓龔的男人做小隊長,把他們兩兩分為三組,在工作之餘輪流值班。另外也關照李賬房,給他們每個人多開了一份補貼。

幾個被選中加入保安隊的漢子們都在宋家作坊裏工作了有段日子, 其中兩人包括那個小隊長,還是郭老大那夥兒受過宋菽恩惠的。宋菽厚道, 他們知道只要認真幹好活,宋家的生意好, 便有他們一口飯吃,如今能多出一份力,守護好這份給他們飯吃的産業,他們當然願意。更別說,還有那份豐厚的補貼了。

“……我會跟你們的管事說好,把你們的班都排開方便巡邏,白天還好,晚上一定要兩人一起行動,免得發生意外。另外如果作坊裏有人工作受傷,你們也要負責給他找大夫來看……”宋菽又絮絮叨叨叮囑了一堆,第二天便讓這保安隊走馬上任。

除了保安隊這事,宋菽還想着是不是弄個人事來,管管招工辭工的事。

不過最後也沒有合适的。他只好讓各作坊的管事先暫且頂着,如果人手不夠,他們可先招短工,跟宋家的人報備得到同意後,便能轉為正式的工人。

辭工這塊宋菽也定了章程,犯了小錯的給警告、扣工錢,若是像梁老三這樣屢教不改的,或者犯了讓作坊損失的大錯便可直接辭退。

宋菽這幾日跟李賬房也溝通頗多。

一開始李賬房開始給他的賬本都是這裏慣用的格式,密密麻麻的文字,還是豎排繁體的,看得宋菽腦殼痛。後來他教了阿拉伯數字,李賬房學得挺快,他便又抽空教了他現代的記賬方法。

剛開始教起來有些費勁,什麽時候用借什麽時候用貸,日記賬明細賬財務憑證,還有那一堆一二三級會計科目都需要花大量的事件弄清楚定義、用途和使用方法,畢竟這時代全靠手工和人腦,可沒有相應的電腦程序可供使用。

這期間五娘也幫了許多忙。她對數字十分敏感,李賬房又有多年的賬房經驗,而宋菽做過農家樂老板,對現代的財會知識有一定了解,再不濟他空間裏還有以前學習留下的電子書,時時都能調出來查看。

他們三人一起,把宋菽說的那一套做了簡化和優化,使它更加符合這個時代的實際情況。剛開始上手還覺得有些繁瑣,但時間長了之後,這套記賬方式頗為實用,即使有幾間作坊,上千萬條支出收入,也能做到繁而不亂。

只是五娘走後,李賬房免不了要找幾個幫手。

Advertisement

宋菽和他一起考核了幾個有意願的,留下兩個伶俐的給李賬房打打下手,這財會方面的工作也就沒問題了。

代耕架完成後,木匠坊也一直沒有散。

但與其他天天重複勞動的作坊不同,木匠坊除了制造代耕架、冰鑒等,也做些研發方面的事。

代耕架完成後,一些工匠回去了自己村子,但還有一些留了下來。宋菽給過他們幾個他空間裏的圖紙或者文字資料,都是這個時代可能用上的器械,但因為這些資料不太齊全,還要他們自己做些研究,要真正生産投入使用,還需要點日子。

研發之餘,木匠坊的人也做能拿來賣的代耕架、冰鑒,另外也接村裏的訂單。他們吃住都在宋菽這,當然是要做一些能拿來賣錢的東西才行,宋菽給他們工錢也分為底薪和抽成,底薪不多,但每一件參與作出的成品都有抽成,若研發有進展,也會有額外的獎勵。

有些工匠更喜歡多做成品賺錢,也有一些更愛潛心研究,這裏聚集了附近數個手藝好經驗足的匠人,互相取取經、做做東西,比以前單打獨鬥要開心許多。

學堂那裏,宋菽又找到另外兩位願意教書的士子,課也就沒有拉下。

村中各作坊的事處理了大概後,宋菽又去了趟大塗縣。

他走後,火鍋店也需要新的人料理上下,之前已經提了一位姓方的夥計來做掌櫃。

方掌櫃原本是望海樓的夥計,望海樓裏許多夥計都是幹了十多年的,他一個毛頭小子再是賣力也難得重視,後來宋記火鍋店開張,他便跳了過來。他來了後很快适應了宋記的服務模式,平時幹活賣力,對客人熱情周到,遇到一些難搞的也不會發生沖突,處理得很是妥當。

宋菽很早就主意到了他,如今需要找掌櫃,便優先把他提拔上來,回村一段時間再過來,火鍋店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條。

後廚那兒由褚寧管着,宋菽叫他又招了學徒和幫手,之後恒州城若開酒樓,肯定需要褚寧過去,要先找好接班人才好。幸好火鍋店對廚師的廚藝要求并不高,不需要像望海樓那樣,一直需要一位大師傅坐鎮。

“阿兄,我東西都收拾好了!”宋菽剛從縣裏回來,門口就見六娘,她拍着胸脯驕傲地說。

“六娘!過來把你的衣服疊一下,這麽胡亂塞起來你當是腌鹹菜啊!”可惜她話音剛落,屋裏就傳來三娘的喊聲。

六娘吐吐舌頭:“我明明都收拾好了。”

這次為了搬家,宋菽讓木匠坊做了好幾個大木箱子,把衣物細軟往裏面一放便能帶走,至于家具什麽的都留在這裏,以後還是有可能回來小住的。

宋菽在恒州城買的那處宅子前後三進,占地不如他開火鍋店的褚宅大,但也足夠他們一家居住。

宋菽他們坐的馬車,因為跑快了會颠,所以走了大半日才到恒州城的宋宅。宅子所在的那條路名為十裏坊,路面由石磚鋪成,寬闊可通車馬,宋家的宅子在十裏坊三號。宅子的門是如意門,這是普通人家最常用的大門規格,

“好氣派的大門!”六娘下車,擡頭看那如意門上的匾額,“宋宅。”

三娘他們也陸續下來,但誰也沒去推那扇紅漆大門。一年多前,他們還住在那幾間什麽都沒有夯土房裏,家徒四壁,甚至常常吃不飽。那時,三娘想象過吃飽喝足的生活,但也僅僅是農作物的豐收,卻從未想過自己還能住進城中的宅子裏。

五娘靠着她,躲在她身後,似乎也不敢擅自靠近那扇紅漆大門。

可門卻自己開了。

“都來了,進來啊,愣着幹嘛。”宋河聽見動靜從裏面出來。

“這宅子太好了,一時有些發愣。”程二娘說,先走了過去。其他人也陸續進去,進門是一面影壁,右手是一間小小的車轎房,左手則是一排倒座房。倒座房那兒收拾出了一間廳,用于接待客人使用。

買下宅子時,宋菽已經參觀過這裏,所以這會兒落在後面。宋阿南也沒急着進去看,就在宋菽旁邊。

“這裏頭正屋兩間,東西廂各有三間,過會兒挑一間你自己喜歡的,也不用老跟我擠在一處了。”宋菽說。宋阿南也大了,理應有自己的房間,他家現在也不缺這點,再擠在一起未免讓他覺得不自由。

穿過垂花門,便是主院。主院裏最大最氣派的便是坐北朝南的正房,正房分東西兩間,偏東面的那間連着正中的起居廳,一般是給一家之主居住的。通常來說,一家之主便是父親或者爺爺,宋家沒有這樣的角色,那便應該是長兄,可實際上宋家的當家人卻是排行老四的宋菽。

宋河來的早,他住了正房偏西的那間,很明顯是要把大的讓給宋菽了。

正房外還有東西廂房各三間,大小都差不多,東廂的地位略高于西廂,屋頂更高些。不過宋家不講究這些,基本是誰挑中哪間就住哪間了。六娘挑了東廂中間那間,七郎住了她的隔壁,三娘和五娘則挑了西廂的兩間房住下。另外,東廂還留了一間給嚴卓。

宋菽走進正房偏東的這間,房間東面還連着一間耳房,可以作為小書房。

他已經在裏面放了桌椅,以後六娘他們可以用來讀書寫字,他也能在裏面看賬本。

宋菽才在事先鋪好了的棕綁床上坐下,宋阿南也走了進來。

“你挑好房間了?”宋菽問。

“嗯。”宋阿南點頭。

“看上哪間了?”

宋阿南不說話,手指地板。

宋菽:“……”

“……你長大了,應該學會一個人睡覺,晚上怕黑也沒關系,點一盞燈就好了。放心這世界上沒有鬼的,如果有壞人來了他也打不過你。你看東西廂各還有一間,要是不喜歡,後院的一排後罩房或者前頭的倒座房随便你挑。”宋菽苦口婆心說了一堆,他都嫌自己啰嗦,“或者我這房間讓給你,我再去挑一間。”

然而宋阿南拉住他,指指雙層床的上鋪:“兩張床。”

宋菽:“……”

這到底是誰弄的上下鋪!

宋家入住新宅的同時,他們進城的消息也已經傳開了。

城外,宋菽用來建作坊的那片荒地附近有三個村子,這次興建作坊,除了從相河村帶來的人外,也從這幾個村子招了一些。

幹了幾天活,當地村民發現,這不是開墾土地,而是建作坊呀!

這作坊究竟幹什麽的不重要,倒是如果有機會某個差事,也是穩定的生活來源。這些人便開始打聽這片作坊的主人。

一問之下,才知這片地的東家正是宋菽。

“大塗縣宋四郎?我知道,那可是個好人,咱們村春耕用的代耕架就是他送的!”

“我聽我做挑夫的堂弟說,你們相河村那兒也建了好幾個作坊,工錢啥的都比旁的作坊要好。”

“要真好你堂弟怎不去某個差事?”

“那又不是想進就能進的,他知道時都晚了,那幾間作坊不招人了。”

“若真好,這新作坊招人,咱得早些過來。”

“不說這工錢如何,就看宋四郎肯送我們這些人代耕架,他就是個厚道的,給他做工定虧不了。”

“是啊是啊。”

宋宅離城南這片地不遠,裏頭住進人的消息,這些村民們也很快知道了,盼星盼月亮的,他們終于盼到了作坊招工的日子。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支持,麽麽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