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粗鄙無禮(上)
騎兵隊中,豁然竄出一名騎兵,湊近那儒生的耳邊低低說了幾句。那儒生點了點頭,揮手令身後的騎兵下馬,又沖身邊的那名騎兵吩咐了幾句。這人小跑兩步,跑近石梯盡頭,死死的打量了宇文昭幾眼,翻身跪倒。
“庫莫奚族、莫賀弗部俟斤、阿蔔固蓋,參見三小姐”,那人低頭垂淚,連連叩首。
“阿蔔固蓋,是你嗎?你怎麽成了庫莫奚族了呢?”宇文昭驚喜交加地問。他身後,高翼低聲嘟囔道:“庫莫奚?這個名詞好熟……我在哪兒聽說過?”
阿蔔固蓋尴尬地咳了兩下,答:“三小姐,自從部族被打散後,聽說疊刺等八部在潢河自號為契丹族,我們辱纥主、莫賀弗等五部也自己組成了一個新部族,叫庫莫奚,各部衆首領稱俟斤……三小姐,世道變了,我們要在茫茫草原上生存下去,不抱成團怎麽行呢!”
“世道變了嗎?”宇文昭面色蒼白,心灰意冷。
慕容恪攻勢如火,一擊之下,宇文王廷破碎,散居各處放牧的小部族甚至來不及救援王廷。但宇文鮮卑畢竟曾經強大無比,那些不及救援王廷的小部族實力猶存,宇文昭原以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只要她給那些部衆一個希望,他們還會重新聚集在宇文部的大旗下。但沒想到這十餘個大小部落,寧願自成為新民族也不願複歸宇文旗下。
既如此,那複國還有何意義?
“沒有了,什麽都沒有了,再也不會有宇文部族了”,宇文昭心力交瘁,軟軟地坐倒在石階上。
難怪了,難怪這兩年來她不僅召不來宇文部的舊人,就連宇文群也變得好說話,自拱手讓出寶貴的部族人力後,成日裏在高翼腹中混吃混喝,不僅沒有恢複自由走出府門的欲望,反徹底擺出置身事外的姿态。
那儒生得意地欣賞完宇文昭的頹喪,高聲大喊:“诏,宇文昭并宇文鐵弗首領上前聽谕……”
宇文昭臉上略顯掙紮之色,稍一猶豫,她輕輕地,但是堅決地掙開了高翼的扶持,搖搖晃晃走下最後一階臺階,緩緩地跪倒。
要堅持不容易,但更難得是狠心舍棄,在長久的堅持之後毅然舍棄。
這一刻,絕望與頹唐交織,宇文昭心如死灰。
就這麽放棄了嗎?
這是審時度勢還是臨陣逃脫?
宇文昭垂首掩飾自己眼中的淚水,高翼面色凝重,仍站在最後一階臺階上,凝望。
Advertisement
他在凝望着殺戮時空嗎?他在凝望着紛亂的世事嗎?他在凝望所牽挂的人嗎?
有誰知曉?
皇甫真不管這些,他攤開竹簡大聲朗讀起來。這篇诏文骈四骊六,詞藻華麗無比,皇甫真讀的搖頭晃腦、蕩氣回腸。高翼聽得耳鳴眼暈不知所以,宇文昭則低頭垂淚不管不顧。
雖然高翼的漢語是宇文昭所教,但草原胡族的文化底蘊怎能及得上來自數千年後的他。高翼都聽不懂的诏文,宇文昭更加不明所以。
何況,她也無心了解诏書上說什麽?
當皇甫真攤開诏書時,那些騎兵均翻身下馬,匍匐在地。此時此刻,唯皇甫真高舉诏文站在場心。石堡的陽臺上,高翼的士兵們沒有接到命令,仍然保持着警戒,晃動的箭矢還在瞄準慕容騎兵,瞄準場心最引人注目的皇甫真。
宇文昭身邊跪着那個庫莫奚人。高翼站在最後一層石階上,兩手交叉抱住肩膀冷冷地打量着場中的情形,他采取的姿勢有點像鮮卑人見到最尊敬客人所行的大禮,不過,場中所有人都不會産生這一誤會——因為,到現在他仍不肯邁下最後一層臺階。
庫莫奚——當高翼的眼光再度瞥向那個庫莫奚人時,他猛然間回憶起這個字眼為何耳熟。那還是在大學時代,他曾去北京八達嶺遠足,八達嶺長城北面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人們把這個山脈叫做軍都山。在大山深處,有一條神秘的岩石溝,那片岩石溝裏,有不少石屋開鑿在整塊花崗岩上。這些石屋分為上下數層,一塊岩石就相當于一層樓房,各種生活設施齊全。
在這樣堅硬的花崗岩上開鑿石屋是一項艱巨的工程。當時,高翼與同學曾經進行過測算,僅憑鐵器開鑿一塊這樣的花崗岩就需要三十年的工夫,但這樣的花崗岩在那條溝裏卻不只一處,整條山溝構成了一個可以容納數萬人的大型花崗岩建築群。
回到學校後,他們好奇地繼續查找關于那神秘石溝的來歷。發現考古學家早已對那片神秘石屋作出了結論。
這條山溝是北宋末年,契丹族裏一支被稱作奚族的部落的居住區。他們曾因背叛了契丹族人,故躲在此地居住生活,最後還是被契丹族人發現而全部虜回。此後,奚族人便逐步融合入各民族,從歷史中消失。
當時高翼出于好奇,曾夥同舍友進一步調查了這支奚族的整個歷史,發現,在唐代以前,奚族還被稱作庫莫奚族,他們正是由宇文鮮卑的殘餘部落組成。
啊,想到了奚族,高翼又想起關于那神秘石屋的考古學研究。據說根據石屋內的床鋪、門窗等生活設施的考察,考古學家認為,奚族人的平均身高在一米六左右,為此曾将其命名為中國矮人。
但這個命名在當時曾引起了極大的争論,遍查典籍的史學家認為,史籍并為記錄有庫莫奚人特別矮小的說法,相反,這支鮮卑族遺留下的分支還屬于身材高大的北方民族,其平均身高說明,直到宋末,中國的“北方大漢”普遍身高也就在一米六左右(建國初年,我國平均身高約162厘米)。
自從制作長弓之後,高翼便對身高特別敏感。因為長弓對身高要求異常苛刻,拉動長弓不僅需要臂力,還需要一定的身高配合。而一米五高的長弓在蘇格蘭被稱為少年弓,一米七至兩米的大弓才能被稱為成年弓。
蘇格蘭國王曾經有個規定,要求一米七四以上的男人必須使用成年弓,并強制他們入伍。因為如身高達不到要求,經常耍長弓就會導致脊椎變形,這在缺醫少藥的古代一種難耐的痛苦。
高翼不想自己的工兵因頻繁使用長弓而導致脊柱變形,年老時纏綿于床榻痛苦難忍。所以,他盡可能地挑選高大的人參軍,但限于這個時代,他從兩萬領民中才挑出了五百合格的長弓兵——這還是他降低了要求,只給士兵裝備一米五高的少年弓才達到的結果。
想到這裏,他也更加理解,為何自己剛到這個時代時,宇文昭的侍衛要拿他來威脅那些慕容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