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別後

元祥殿

李福海蹑足上前,躬着身子禀道:“陛下,老奴回來了。”

順和帝合上手中看了半天也沒看清楚寫了什麽的折子,語氣還算平常的道:“見着人了?”

“見着了,”李福海滿面的喜氣,笑呵呵的道“世子妃娘娘身子可結實呢,只是比走時看着瘦了些,不過晏家的大公子說了,不妨的,多少個大夫看過了,都說世子妃娘娘雖是瘦些,可是健康着呢,孩子結實的很呢!”

“肚子顯了?”

“肚子有些大了,”李福海用手在自己的腹部比了一下,“有這麽大了。”

皇帝崩了許久的神經,松快了一些,問道:“人呢?”

“世子妃娘娘上了晏府的馬車,被晏家的幾個公子接回晏家了。”

晏如瑾是怡王府的世子妃,按道理說剛剛回京是該回王府的,便是要回娘家,也是該先到了王府歇兩日再說,皇家的事樣樣都扣着規矩,晏如瑾也不是不懂規矩,若是怡王和王妃在府裏,無論如何她都是會回王府的,只是如今怡王和王妃都不在府裏,再者她頭一回懷孕其實心裏也不踏實,王府裏頭也沒有她親信的人,便不想回去。可即便是如此,若是被有心人揪住也能扣她一個沒有規矩的帽子。

李福海頓了頓幫着解釋了一句道,“原本是要回王府的,只是如今世子妃娘娘身子漸重了,王府裏頭,王爺和王妃都不在,總覺得沒個主心骨的,晏家大公子不放心,便接回晏家了。”

“也好!”皇帝想想還是有些不放心道,“叫幾個太醫去看看。”

“是。”

李福海應了一聲後,還是笑呵呵的在一旁立着,皇帝皺眉,問他道:“你還愣着做什麽?”

李福海愣了愣不過很快回過神兒來,皇帝這是着急着呢,趕緊應道:“老奴這便就去。”

李福海躬着腰剛退了幾步,皇帝又叫住他道:“和世子妃說,若她住的慣,便暫且住在晏家吧,王府裏也沒個長輩看顧,确實不夠穩妥。”

“是!”

Advertisement

“先養個幾日,等身子穩妥了,進攻來看看。”

“老奴記下了。”

李福海去了太醫院挑了幾個醫術好的太醫親自領着去了晏府。

李福海去後,皇帝提筆給遠在邊城的親侄兒,寫了自他走後的第一封信,是一封家書,純粹是以一位慈祥的伯父的身份,寫給侄兒的信,信寫的也有些閑話家常,絮絮叨叨。

首先他态度溫和的介紹了一番自己的身體,而後又提了提劉承繼爹娘的情況,卻是秉持着報憂不報喜的原則,說完了長輩說小輩,和劉承繼說他媳婦到京了,身體還好,胎兒也還算健康,只是晏如瑾瘦的有點厲害,感嘆了一句道“聽說一路上幾乎都沒有吃東西,吃了就吐,也難怪會瘦成那個樣子!”

感嘆完了,皇帝作為一個慈祥的為着晚輩操心的長輩,還關心了一番小侄兒夫妻倆的感情,隐晦的問了問是不是他們感情出了什麽問題,為什麽侄媳婦回京後都沒進王府的大門,直接就回了娘家?問完了又安撫他沒有事,別操心家裏,若是晏如瑾不識好歹不想跟他過了,那就讓她在娘家終老吧,自己這做伯父的再給他娶上十個八個性子好的,完了撂下一句說,現在就讓皇後開始給他物色着。

信件最後讓劉承繼在邊城好好保重身體,好好幹活,早點把城牆修起來,早點回來,免得時間久了,等孩子長大了都不知道自己有個爹!

寫完了家書,皇帝心情舒爽了不少,便又拿起奏折審閱起來,等案上的折子批閱的差不多時,終于李福海領着太醫回來了。

行過禮後,皇帝叫起,他手上拿着一本折子,狀似不經意的問道:“世子妃身子如何?”

“回陛下,許是時常活動的緣故,世子妃娘娘雖是清瘦了些,但身子很是康健,胎兒也很穩當,沒有不妥之處。”

“嗯!”皇帝應了一聲卻是半晌沒了下文,卻也不讓太醫退去,幾個人便躬着腰下邊兒候着。

許久之後,皇帝手中狼毫舔了舔墨又問了句道:“世子妃胃口怎麽樣?”

這個他們倒是仔細詢問了,于是答道:“禀陛下,據大公子說,這半個月裏胃口算不錯……”

那太醫說着頓了一頓,很是猶豫了一番,最終還是補了一句道,“據說……世子妃娘娘如今喜吃辣食……”

手上一頓,一滴墨汁滴在了案上,大殿裏一下子便靜了下來,李福海也不敢出聲,片刻後皇帝放下禦筆道:“嗯,世子妃那裏按時請脈,把人照看好了。”

“微臣遵旨。”

“下去吧!”

李福海領着幾個太醫退下後,皇帝擺駕去了皇後宮裏,這日陽光正好,皇後娘娘正在院子裏擺弄着幾盆花草,遠遠地見到皇帝過來,臉上悶悶不樂的,便放下了手中鏟土的小鏟子,在宮女端過來的水盆中淨了淨手,擦幹淨了便迎了過去。

皇後娘娘盈盈一禮,而後直接拉了皇帝的手:“陛下過來看看我臣妾這兩盆蘭花,前些日子看着蔫耷耷的,這兩日又緩過精神了。”

皇帝跟着皇後到了花架子跟前,皇後娘娘回身,打發了宮人下去後,她拿起了小水壺遞給皇帝:“陛下這是怎麽了?”

皇帝接過水壺,悶不吭聲的澆水,臉上的神色有幾分嚴肅,沉默半晌他道:“阿繼他媳婦進京了。”

“這不是好事嗎?”

“這一胎只怕是個女孩兒。”

皇後娘娘笑笑:“陛下,您也太心急了,他們這才多大,您還擔心他們生不出兒子來嗎?要我說啊,頭胎是個女孩兒挺好,女孩子乖巧可人疼,生出來呀,也沒有那麽多人紅着眼睛盯着,至于男孩子嘛,晚幾年再生也不遲……非但不遲,臣妾還覺得這是好事。”

将水壺放到了架子上,皇帝嘆了一口氣道:“你說的也對,他現在自己都顧不過來自己了,便是生了兒子只怕也護不住。”

……

晏如瑾這邊的動靜各個王府都在盯着呢,太醫頭天下午給晏如瑾請的脈,第二天上午“怡王府世子妃這一胎懷的是個閨女。”這消息便傳遍了整個京城。大家都安心了不少。

不知外面的風波,晏如瑾一心在娘家養胎,她到京後分別往怡王、王妃那裏和劉承繼那裏各去了一封家信,心中說了說自己的近況順帶報了平安。

如今她在晏府仍住在昔日她未出閣時住的院子裏,這兩年院子一直有人照看,內裏的景致一如往常一般,便是曾經她在院子裏養的花草,都依舊還是往日的模樣。

——

“休息了兩天看着氣色可好了許多了。”晏如瑾的大嫂,扶着她在床沿兒坐下,笑着和晏夫人道,“娘,還是咱們家的風水好,您看妹妹這才幾天便又漂亮了不少呢!”

晏夫人嘆息一聲:“也不知她在那邊啊,過的什麽日子,瘦的呀……”

晏夫人說着心酸起來,便有些說不下去了,晏如瑾見她娘又紅了眼睛,便笑着安撫道:“原本也不熟的,只是去年底染了一場風寒,病了幾天這才瘦下去的,其實那邊的生活也挺好的,真的娘,雖說吃的穿的花樣少些,但也不缺,那邊山清水秀,自由自在的其實很不錯的。”

晏如瑾确實是覺得邊城的生活也并沒有那麽苦,可是旁人卻不信,特別是家裏人見她瘦了這麽許多後。

晏少夫人捏着帕子按了按眼角,而後笑道:“好了,總算是回來了,這回在家便好好養着吧,要不了多久便能養回原來的模樣了。”

幾人正聊着時,晏夫人身邊的丫鬟進來禀道:“夫人,宮裏邊兒來人了。”

“宮裏邊兒?”晏夫人看了女兒一眼,一時有些提心,問丫鬟道,“來的哪位公公?可有說是什麽事?”

“說是寧和宮的一位姓陳的公公,說是皇後娘娘打發他來看望世子妃娘娘的,若是世子妃娘娘身子還好,便請她進宮一趟,陪皇後娘娘說說話。”

晏夫人一聽哪敢耽擱,當即便扶了女兒起身,吩咐丫鬟給她更衣裝扮,又轉頭問丫鬟道:“陳公公那裏可有好好招待?”

“回夫人,陳公公在前邊兒管家招待着呢,料想出不了岔子的。”

晏夫人點點頭交代丫鬟道:“你去前邊說一聲,世子妃換身衣服就來。”

“是,夫人。”

“包些銀子帶上。”

“是!”

丫鬟下去了,晏夫人回身到了女兒身邊,拉了她的手嘆了口氣。

晏如瑾朝她笑笑:“娘,您別擔心,昔日,阿繼時常帶我進宮,皇後娘娘也見了許多次,她人很和氣,很慈祥的。”

晏夫人點點頭,拍了怕女兒的手。

晏如瑾的首飾都在王府裏沒有帶出來,可進宮又不好随便了,晏如瑾讓人将她的幾套壓箱子底兒的首飾拿了找了出來,給女兒裝扮。

梳頭換裝,描眉塗脂,四五個丫鬟齊齊上手,也花了半個時辰才堪堪收拾妥當,聞夫人給她安排了兩個丫鬟,送她往前邊兒去了,上了宮裏的馬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