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張氏拉着餘榕道:“你說我跟你爹倆人自己開店行不?也不是開店,就是擺弄個小攤子,你大舅他們就是去許昌賣馄饨了,前幾年聽我娘家村裏的人說就是擺幾張桌子在外頭。”
餘榕一聽覺得也不錯,“這倒是好,只是風吹日曬的倒是辛苦。”
餘老三連忙道:“這算什麽辛苦,比我跟旁人做活可是好多了。”餘老三說完還生怕張氏不同意,拉了拉張氏,張氏便點頭,“那便好,只是天天這樣跑倒是辛苦,不如去草埔租賃房子。我們掙了錢也給榕榕買個織布機。”張氏本就是個有野心的婦人,為人也不迂腐,想起掙錢的事情,一家人興奮的不行。
就連平時不大愛笑的餘松都笑呵呵的,餘松還跟餘榕說:“妹妹,草埔那兒人來人往的也熱鬧,只大部分都是去湖陽縣的,我看什麽時候咱們都去湖陽縣就好了?”
“哥哥,還是一步一步來吧!”
餘松撓了撓頭,也覺得自己說了大話,黑夜中餘樹說了兩句夢話,張氏就招呼大家去睡覺。餘榕自從回家,起來的都很晚,等她起床後,才發現家裏人都起來了。張氏最終确定了要做鍋貼,餘榕笑道:“娘,你怎麽會做的?還挺好吃的。”
“那是,你姥姥以前還在世的時候就在渡口那邊賣鍋貼,我小時候沒少跟着幫忙。”張氏家裏都是在做小生意,只是隔的太遠,張氏的兄長又去了許昌,所以張氏不大戀家。
可以前的張氏手裏哪有錢,張氏也不想累死累活的掙錢給侄子用,她還沒有那麽偉大。餘榕便道:“您既然賣鍋貼,也要弄點稀飯或者湯的在那兒賣才成?”
張氏便道:“你爹會磨豆漿,讓他弄便成。到時候等我們去草埔賃了屋子,就跟你買個織布機,你紡布便成。”張氏在家裏做了鍋貼,便打發餘榕給隔壁的秀才娘子家送過去,只餘榕送過去的時候,先在門口喊了一聲,“秀才娘子……”餘榕不論身形如何,但是聲音還是很甜膩的。
只見裏面出來一少年,他聲音略微沙啞,“我娘出去了。”
餘榕猜到應該是秀才公的兒子,男女大防還是得注意的,她把手裏的盤子放下:“我娘正好做了些鍋貼,給你們嘗嘗,我就放這裏了。若是秀才娘子回來了,你跟她說一聲罷了。”餘榕說完便走了。
等她走了,餘娟才從門後出來,她心道,原來四姐喜歡這個秀才的兒子,那可真是不害臊。她可是知道在本村,觊觎林秀才家兒子的人還是很多的。
可她面上不帶一點情緒,仍作小兒狀,“子瑜哥哥,喲,桌上是什麽好吃的?”林子瑜寵溺一笑,“娟兒,快來吃,還是熱的。”
餘娟連忙推辭,“快別這樣,我是來找你識字的,哪能還要你的東西。”餘娟為了怕旁人知道她識字,便想找個托詞,正好她偶然和林子瑜關系不錯,所以便來這裏,為以後認字說個絕好的理由。
林子瑜也不知道為什麽,他每次看到餘娟都有一種新奇,這種新奇是他以前所沒有過的。餘娟一個小女孩卻了解那麽多,腦子裏有那麽多稀奇古怪的點子,他跟餘娟在一起非常輕松快樂。一聽到餘娟說這麽生分的話,他心裏微惱,“你還跟我客氣什麽,快吃吧,吃了我們開始認字。”
餘娟笑眯眯的拈了一個放嘴裏,咬下去,松脆酥軟再加一點點肉味,很好吃。看來三房就這樣出門,那也是有緣故的,若是自家也分出去就好了,她去賣賣菜方子什麽的,說不定會掙更多錢。
Advertisement
只是如今她連草埔都沒去過呢?
餘榕在家裏學着做飯,張氏覺得女兒還算用心,但跟自己做的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張氏安慰:“熟能生巧,要是你多做就會了。”
張氏準備趕禦橋鎮的集,想先試試水,餘老三也是滿腔熱情。等到第二天天還未亮,張氏夫妻二人已經起床開始磨豆漿了,餘榕開始切蔥,餘松則在一旁剁肉餡,餘樹又過去跟餘老三一起磨豆漿。張氏來調陷兒,她把價錢定的也不高,“一文錢三個,看着多,其實很劃算。”
一家人很快就把東西弄到板車上,餘老三跟餘松在前面拉車。張氏跟餘榕還有餘樹在後面走,餘榕突然想起沒帶秋梨膏,“壞了,沒說讓小樹先喝秋梨膏的。”
“不礙事的,晚上回來喝吧!”張氏摸了摸餘樹的腦袋,“我可跟你說了,你在攤子上幫忙也是存你的學費。你看你哥哥姐姐們都是這樣辛苦,唯獨你有那樣的機會,你的福氣竟是最大的。”
在鄉下人家看來,能夠識字就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若不是女兒拿錢回來,她們哪裏有那個膽量敢分家,還不是終日受長房轄制。
她們進城後,因為從未擺過攤,剛找好一處地方,準備卸貨。就看到立馬跑來一個炸油條的一對老夫妻,那老頭朝餘榕她們擺手,“這是我家的地盤,你們別占了……”餘榕她們頭一次做生意,也不懂這些。還真的以為占了別人的地方,餘老三連忙道歉,“老人家,我們不知道。”
連續去了幾次,悲觀的餘老三就開始抱怨了,“出了那麽多錢,就要回去不成?難怪旁人都不做生意的,這做生意的日子可真是不好過。”
“爹,別說喪氣話。我們去城門口那裏去吧!我還沒聽說過,這地全部都是有人的。”果然等餘榕她們去,那裏沒什麽人,等餘老三跟餘松把東西卸下來,就有公差過來,旁邊的小販都是掏錢,只到餘榕她們這一家,張氏便問道:“幾位差爺,我們新來這裏的,不知道要交多少才好?”
其中一人道,“三文錢即可,這裏随意擺都可以,只是不要擺在大道上便可。”
張氏又多嘴問了一句,“這我們今兒在這裏擺攤?明兒可以擺到那邊嗎?”張氏指的是那個賣油條老頭占的地方。
公差甲道,“自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