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這是餘榕頭次見到嫂子宣氏, 餘松特地帶過來讓她們姑嫂見一次面,再者也讓宣氏跟她出來一起松快松快。宣氏是個很敦厚的性子, 身材也很瘦, 個子不大高,看起來十分腼腆。可眼神裏對餘榕的親近她還是看得出來的。

“哥哥跟嫂子快坐,我這裏小了一點, 可別嫌棄。”

院子也确實不大,可收拾的很精致,草木扶疏,亭亭玉立。而且屋子裏面的擺設裝飾的很好,之前宣氏就聽說過餘松的這個妹妹繡工很好, 很會持家, 嫁的人也是難得的俊才, 如今一看過真不一般。

“秋桐,快去再拿錢添幾個菜。”人一多就唯恐招待不周。

宣氏能從鳳安縣嫁到湖陽縣已然是很遠了,現在跟着餘松來臨安,更是疲勞的很。可她撐着一股氣, 生怕讓餘榕不喜, 可餘榕此人也不是一般人, 她笑道:“我已經讓家中下人燒了熱水,哥哥跟嫂子先沐浴一番,再休息會兒,我再來喊你們吃飯。”

這般妥帖,宣氏不好意思搭話,餘松立刻答應下來。他看餘榕走了,又跟宣氏道:“我妹妹最是體貼了,你既嫁了我,她當然也是把你當做一家人來看的。”有餘松這麽一說,宣氏半懸的心就放下了。

餘榕安排了貴兒擡了熱水到沐浴的地方,宣氏身邊伺候的一個小丫頭也是十分伶俐,餘榕重新給了她盥洗用品,都是新的,宣氏跟餘松沐浴後,倆人到床上歪了一下。她又跟秋桐一起做飯,秋桐這些日子都做熟了的,又怕餘榕大肚子出事,只管把餘榕推出去,自己很快就做好了一大桌子菜。

飯桌上,餘松未看到吳襄就問了一句,“姑爺怎地這麽晚了還不回來?”宣氏也一臉擔心的看着餘榕。

這個嫂子還真是可以,娘的眼光還是沒錯。可還是要跟餘松解釋,“哥哥也知道我們今年回去過年,開銷也大。他跟幾個朋友出去掙點銀子,中秋節才會回來。”又看餘松欲言又止,餘榕笑道:“哥哥不必擔心,我手裏有錢,他能出去掙點錢也好。我們都這麽大的人了,哪裏要事事靠家裏。”

餘松成親後就自成了小家,在物質上貼補一下妹妹是可以的,若是銀錢給多了宣氏難免不會有意見,日後姑嫂關系也難相處,遂不再多話。倒是宣氏主動提起,“妹妹既然過幾個月就臨盆了,只有秋桐一個人未免不夠用,不如找個可靠的婆子過來幫忙做些事情,也有個照應。我看湖陽縣的人也不貴,家裏正好也要挑人的,正好□□好了送一個到妹妹這裏。”

這樣的妥帖,餘榕深受感動,卻還是要推辭一番,“這怎麽好意思,即便是我這裏人手不夠也該我出錢才是。”

宣氏斬釘截鐵,不給餘榕說話的機會,“當年家裏要是沒有妹妹也就沒有你哥哥如今。現在不過是小事一樁罷了。以後等外甥出來,多親近我們這做舅伯妗子的就行。”

餘榕這才受了她的好意。

天色漸晚,餘榕這才安排他夫妻二人睡下,秋桐在一旁也跟着十分歡喜。

“奴婢看咱們家的大奶奶就是個寬厚人,還給了奴婢二十個大錢的賞錢。可比之前那個鐘氏好多了,還說是官宦人家的,太不知道羞恥了。”鐘氏就一天到晚捧着一本書來裝清高,手裏的錢一分沒看到,秋桐不是争這個,只是人一對比也就看出來了。

餘榕笑而不語。

Advertisement

第二日起來,餘松就去跑貨了,留下宣氏跟餘榕一起。宣氏本來還以為餘榕會問她家裏的事情,可是餘榕就想帶宣氏回去逛逛。

“難得來一次,我帶嫂子去逛逛,我們這附近住的都是學子,這裏出去就有街道。”

女人的天性就是買買買,餘榕平時跟吳襄比起來算是很樸素的,可用錢也是大方。更別提宣氏了,本來家境也挺好的,好容易來一次臨安,胭脂水粉頭花零零碎碎的也買了不少。貴兒跟秋桐在一旁大包小包的拿着,倆個女人還在外面下了館子。

宣氏還真不是一般人,她笑道:“怪道娘說我來臨安有你陪着肯定開心,我一見妹妹就覺得。妹妹竟然是這樣的好相處。”宣氏是鳳安縣一個米鋪老板的女兒,她是家中長女,又因為守孝錯過了花期,她本人也不出挑,找的人都是不上不下的,還好找到了餘松。雖然那麽遠嫁過來,可是卻當真是門當戶對。婆婆脾氣爽快,小叔子對她也是恭敬,唯一出嫁的小姑子也是這樣的好相處。

她們吃飯的館子叫錦珍館,名字娶的大氣,吃個飯也就一百文左右,十分劃算。宣氏贊嘆:“臨安吃飯倒也不貴。”

“是啊,吃的喝的玩的不算貴,就是住的地方貴。家裏給的那點錢全部都付了賃房。”餘榕也感嘆,來到臨安才發現總是缺錢,這也許就是小地方跟大地方的區別吧。

倆人吃着飯,宣氏不免說起一些家裏的事情,“妹妹可知道那個蓓蓓?就是五嬸家的那個孩子?”宣氏平時很少八卦,只是女子湊在一起,又是姑嫂關系,難免說些她不知道的事情。

“知道啊!被奶寵的不成樣子了?現在年紀說小也不小了。”尤其是餘蓓不講衛生,差點惡心死餘榕了。

是不小了,可還越發嬌寵了。宣氏搖頭:“妹妹是不知道,這次奶跟娘說要我們跟蓓蓓出嫁妝錢,說蓓蓓日後是要嫁到更好的人家的。娘沒給,後來去村裏問了一下說是別人都不願意跟她說親。五嬸就說家裏窮,是不給嫁妝的。”

真是聞所未聞,自己拿不出嫁妝來,就要伯伯伯母拿錢,真當自己是皇妃啊?餘榕無話可講,“娘這麽做也是對的。奶對蓓蓓的期望很高,從小就覺得她是有福氣的人,以前窮的時候,蓓蓓每天雞蛋都不斷的。可讓別人家拿錢出來那就不對了,五嬸她們又沒跟大伯母家分家,怎麽着也該她們才是。”

宣氏正準備說話,又聽到店裏小二開始道歉,說是有人包了場,這頓飯就只算一半。意外之喜,餘榕她們已經快吃完了,也正好準備要走,還節省了一半的錢。只是離開的時候,看到包場的人大吃一驚,戴着官帽,袖口處有徽記,似乎是武官。而女眷們全部蒙着紗,其中一人開口跟前邊那位扶着的女子道:“夫人,讓妾伺候您吧。”

一聽就是餘梅的聲音,竟然是做了妾?

宣氏以為餘榕累了,歉意道:“妹妹大着肚子陪我逛了這麽久,快回去吧。”

餘榕扶着宣氏回家了,一回家就把這事跟餘松說了,“我認得餘梅的聲音,那家人一看就是高官。怕餘梅真的做了小妾,這怎麽就……”為人妾侍,那都是萬不得已的事情,要不然誰家有個妾做姊妹,那家裏人都不好擡頭了,更何況是吳襄還是讀書人,最在意名聲了。

“這事不可對別人講,姑爺那兒你也當不知道就行。”

餘松心裏也不得意,大房也不知道都辦的什麽事兒?餘桃嫁到湖陽縣,從不回家,餘梅又做了妾,餘奉又久在臨安不回家,即使回家也是回鐘家。在李氏身邊的也只有餘大郎跟小李氏兩口子了,偏生這兩口子好吃懶做的。鐘小姐留下來的那二十畝地,她們只顧着收錢跟糧,卻不管莊稼,村裏人都在說她們。

相聚總是短暫的,宣氏跟餘松倆人待了幾天就要返程了。餘榕身子重做不得重活,特意囑咐秋桐把準備好的大包小包都給餘松他們帶回去。姑嫂二人相處的時間不多,但是都是十分好相處的人,彼此也是帶着善意接觸的,離別時還有了一些依依惜別之情。

餘松平時運貨都是走慣了的,只是這次帶着宣氏就不能随意應付,正正經經租了大船走。宣氏上了船就跟餘松私下道:“我看妹妹的日子過的不錯,也好讓娘安心。”臨安居住貴,可是餘榕食衣住行都挺好的,就是餘榕人看着也很舒心的。

“你說的是。”餘松欣慰一笑。

快過中秋了,袁氏這個做長輩的沒說請大家聚一聚,反而是孫芸芸跟高鳳翔差了人請吳襄夫妻過去。

“不是說這幾天要到的嗎?怎麽還沒回來?”餘榕暗自擔心。

貴兒苦着臉不做聲,心裏也是擔心的很,他以前還跟吳襄一起去北邊販過貨,差點被人劫殺的事情都有。這世上要掙錢可不容易,唯有功名傍身,那才可以橫着走。吳家一年掙的再多分到吳襄根本沒有多少,吳劉氏跟吳老爺也不補貼,純粹靠吳襄一個人铤而走險,始終不是條靠譜的路。

可要找個掙錢的事情那可真不容易啊!

餘榕問秋桐,“你以前會種菜嗎?”院子裏有些草木都空着,還不如種點菜,這樣也不用常常去買菜了。

秋桐本就是農家姑娘出身,這些活都會,“三奶奶,奴婢都會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