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雍朝,自京城到地方的官員得到消息,都開始沸騰起來了。

就像是一口在不停加熱的大鍋,扣上了密封的蓋子,但是局勢還在不停的加熱中。

最後的結果,要麽是打開蓋子放出蒸汽,也就是水到渠成,正是确立太子之位。

要麽就是把這口大鍋徹底給整炸了,誰也得不到好處。

永昌帝還在不停的攪動着局勢,穩坐釣魚臺,時不時的添油加醋放點柴火,将這口鍋燒的愈發的熱。

永昌帝本來還很生氣,後來被常樂公主一罐糖給哄好了,也不咳嗽了。

不過太醫院和禦醫們卻得到了訓斥,她們本應該是救死扶傷的大夫,但是為了自己的小命,往往給貴人治病的時候更加保守。

越嚴重的病,就會秉持着雖然治不好,但是病情不會惡化,俗稱:無過無功,快活退休。

“一群酒囊飯桶,還比不上朕的常樂公主,輕輕松松讓朕就不咳嗽了。”

永昌帝在禦書房裏一頓怒罵,又有心情勾心鬥角,覺醒了鬥志,身體也變好了。

谷太監卻低下頭,樂呵呵,前段時間他真的是昏了頭,怎麽就被蠱惑了呢,忘記了自己真正的主子是誰。

對于無根之人,當然是跟着皇上最好了,一朝天子一朝臣。

指不定上來的新主子就把自己踹到了哪裏去了,他希望永昌帝長生不死。

雖說永昌帝有各式各樣的毛病,小心眼兒,自負自傲……但是跟着他唯一的好處就是有人記着,自己能得個善終。

“萬歲爺說的對,常樂公主真是人美心善~”

谷太監說這句話是真的一點都不虧心,要知道往往上位者從來不會把下位者的性命當做一回事。

Advertisement

就比如平安公主明明很小,卻是個刁蠻任性的性子,

身邊伺候的小宮女,小太監們,時時刻刻繃緊了神經,稍有不慎就是被打被掐,這還算是好的呢。

平安公主時不時的就用,不聽話就送去慎刑司,吓唬這些小宮女小太監。

谷太監此時此刻都敢斷言,平安公主以後不是個善茬,肯定是個跋扈的公主。

宮裏人都是人精,相對而言,她們平時更是勾心鬥角,為了往上爬一步,腳底下不知道踩了多少人。

而憨憨傻傻沒心沒肺的常樂公主,絕對是後宮當中最好伺候的主子。

當然也不是沒脾氣,牛脾氣上來,她跟皇上都敢對着幹!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就是普普通通的女孩,也不會随意的打罵宮人,在皇上面前也有面子。

作為唯二的公主之一,常樂公主身邊的活。有不少的小宮女小太監,搶着想去做。

錢多事少好存活,主要是上面的主子好糊弄,不是說欺瞞主子做事,而是哪怕是做錯了一點點小事,也不會擔心自己的小命。

谷太監可是知道常樂公主對待身邊老人的态度,那都是妥妥的給養老,想想都令人羨慕。

永昌帝笑罵了句老貨,悠然地坐到龍椅上,繼續想這段時間的事情,想想他心中的寂寞。

最近他對鎮龍廷更加的倚仗,但是作為沒有安全感的皇帝,他可不能讓鎮龍廷糊弄了自己。于是又把太監們給擡起來,作為鎮龍廷的監督者。

對後宮前朝的把控,也日益加強,到達了空前的控制欲。

可以說,只要是永昌帝想知道的事情哪怕是糧倉裏有幾只耗子,是公的是母的,他都能知道。

原來沒有關注過皇子公主們,等關注了之後才發現兒女們在他面前真的是表裏不一啊。

不,有一個例外,常樂公主蠢的是一如既往。

不過人家自己樂呵呵的,像個傻大姐。從來不發愁也從來不記仇,感覺就是沒有腦子一樣。

常樂公主就是這樣一如既往的蠢,永昌帝才更加的放心呀,因為她那個去為非作歹的腦子。

“皇後和大皇子怎麽樣”

“賢妃又在作蠢?!”

“……”

永昌帝就發現後宮就沒個好人,有一個算一個非蠢即毒,唯一一個有謀有略的女人,還是皇後。

慕容皇後雖好,但是架不住,太好了,太強勢了,壓制住了大皇子。

大皇子真的是讓他捉雞絕不敢攆狗,實在是太聽話了,聽話到永昌帝,覺得這個兒子是不是包錯了?

永昌帝自認為自己是個威武霸氣有狠勁的人,要不然也不能當上皇上。

怎麽就生了那麽一個沒有用的兒子?大皇子無論是地位家世還是生的時機,都是太對了。

但是大皇子太聽他母後的話,就憑這一天已經否決了他所有的努力。

永昌帝想要一個有脾氣的太子,哪怕是壞脾氣也比沒有脾氣強。

只要想到自己的孩子,以後會是一個只會附和他人的傀儡皇帝,永昌帝就一肚子的火,看大皇子怎麽的看都不順眼。

而二皇子又太有脾氣了,整個就像是狂怒的‘野牛’,沒有管住自己的能力,放任自己的欲望無限。

蠢蠢蠢實在是太蠢了!!

永昌帝看看已經成年的皇子,而且是最有可能成為太子的兩個皇子,真的是太蠢了,他哪一個都看不上。

“哎……這真的是……太煩人了…”

永昌帝忍不住憂愁,現在就是兩種矛盾的心理,既害怕自己的皇兒們太聰明,又害怕他們太過愚蠢。

永昌帝:又是害怕大雍朝滅亡的一天~

~~~~~~~

随着各個皇子的背後勢力,開始圍繞着太子之位,相互的誣陷造謠或者是擡高自身的地位。

就在大皇子和二皇子較着勁兒的時候,三皇子劉端突然間崛起了。

随着三年一度的會試,聚集全天下的舉人,年輕的文人齊聚京城。

文人異客多了,就容易搞事情。

雖說花街為衆人不齒,但是文人異客卻經常留戀其中,而花樓女子也特別喜歡招待這些文人,畢竟這些人真的是附庸的風景。

花魁想要好名聲,還真的是離不開這些文人的追捧!

酒多,事兒多,美女多就容易亂事兒多。

鬧事兒的通通都抓進官府,沒有留情面!

有名聲的舉人不發愁,因為名聲好或者是有才學,都會被大人物撈出來。

本來安安分分沒有任何名聲的三皇子劉端,陡然在書生圈裏打出來了名聲。

就是因為三皇子經常去撈人,特別喜歡跟文人說話,而且言之有物。

隔三差五的出門去酒樓,結交一些年輕的舉人,時不時的有一些新的詩篇出名了。

‘三皇子禮賢下士,有古風……’

‘三皇子有才學,三皇子尊重讀書人,’

“三皇子……”

沒有別的聲音了,這些讀書人可能造反不行,但是要是讓他們用筆杆子說話,整個朝廷甚至是京城大街上都是他們的聲音。

一時間,三皇子的名聲越發的響亮!

明明二皇子,雖然脾氣暴躁,但是早早的就進入了兵部,他的暴脾氣還特別受武将的喜歡,也算是有勢力。

大皇子各個方面都适合,但是最先出頭的卻是三皇子,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人。

朝廷大臣們有一些中立的在看熱鬧,都忍不住在心中吆喝一聲,真是有人的狗不叫啊。

京城的熱鬧真的是讓很多吃瓜群衆停不下來,你方唱罷我方登臺,熱鬧非凡。

雖然被人吃瓜很羞恥,但是還有人因為吃不上瓜不能上臺表演而感到生氣。

~~~~~~~~~

賢妃已經受不了了,再次下達最後的命令傳到了宮外。

讓人把消息傳到範陽盧氏,告訴自己的母親,讓她趕緊想辦法。

“……論家世,範陽盧氏可是高貴的世家,本宮不甘心。庶女,就是登不了臺面!享福都享不了。”

賢妃很生氣,送出去的信至今沒有得到反饋,三請四請都請不來林家人,讓她有計,卻無法實施。

最後又送出一封信,态度十分強硬,要求林家必須進京!否則後果自負。

殿內的宮人無人敢言語,只能等着賢妃娘娘發洩。

…………………………………………

朝廷的波動,不影響底層老百姓們的生活,除了當官的官員們在躁動,底層老百姓該過什麽日子就過什麽日子。

上元縣遠離京城,老百姓悠哉的過着自己的小日子。

而林家又接到了信,不只是一封信,範陽盧氏更是派了家仆,前來接外孫子去聚一聚。

作者有話說:

我剛解封一個星期不到,又封了。

哭了,好沒有安全感,搶菜,搶水果,搶大米。

【笑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