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助學(二)

做為帝京臺的一位編導, 王文沒有想到會有這樣一個機會擺在他的面前, 幾位在帝京大學商學院學習本科的“學生”找到了他,希望以“為夢想插上翅膀”為題, 做一檔節目。

而一切的發起人,是一位女企業家,薛氏天使投資老板,如果你對這個公司不熟悉,那你一定聽過莫妮卡、唐心悅、全庸、常春藤教育、勤學教育的名字, 薛琳就是他們共同的老板。

薛琳希望尋找那些“沒有來報道的大學生”,主要聚焦于帝京的幾所著名大學,已經接到錄取信卻沒有去學校報道的新生,尤其關注那些家在農村、偏遠地區的學生。

她在班上提出了這個建議之後, 得到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的支持, 他們也加入了進來,還有教授加入進來同意為薛琳他們穿針引線, 介紹他們認識各個大學的相關負責人,薛琳提議既然這麽多人加入, 不如就幹脆找媒體, 做一檔節目。

王文将節目創意報到臺裏,臺裏十分重視,幾方在一起開會碰了個頭,幾方都能從中找到利益點, 很快達成了共識。

王文以一個記者做為切入點, 探究那些發出了卻沒有得到回應的通知書。

對那些沒來報道的學生進行采訪, 一小部分是因為自己出了意外、受傷、生病等絕大部分是因為家庭原因,盡管有助學貸款,但這些學生還是放棄了讀大學。

這些學生的故事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帝京的這幾所大學都是有百年歷史的著名大學,在觀衆的心中是神聖的,能考取這些大學的學生未來必将是國之棟梁,他們竟然因為貧困放棄了學業,讓許多人感覺可惜。

接下來的報道則是企業家們一起探望這些學生,跟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實際所需,不止提供經濟援助,還替他們的家庭做更長遠的規劃,幫助學生們樹立起信心,讓他們走入大學。

叢玉樹沒有想過,自己會忽然成為社會的焦點,他已經在工地搬了一周的磚了,手上的泡已經被磨平變成了老繭,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高強度勞動,至于讀書的夢想,已經被他放下了。

直到這一天,一個節目組找到了他……同樣找到他的,還有薛琳。

“我當然知道助學貸款,可是我大學畢業了一個月能賺多少錢呢?五百塊一個月?在工地搬磚一周的收入是兩百塊。足夠給我媽買藥了,做一個月,我就可以供養我弟弟妹妹讀書了。等家裏的情況好一些了,我會換一份工作的。高中畢業,不難找工作。”叢玉樹穿着剛剛換上的“幹淨衣服”,坐在節目組提供的折凳上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很明确。

“你今年十九歲?我二十九,整整大你十歲。”薛琳坐到了他的旁邊湊近他,“我是中師畢業的,我成績很好,可以讀高中考大學,也可以讀中師,我和我爸都覺得與其冒險上高中考大學,千之軍萬馬擠獨木橋,回來一樣是國家幹部,不如讀中師,畢業了一樣是幹部身份,包分配,我報考了中師,十六考上中師之後,讀了三年,十九歲我已經出來工作,是一名站在講臺上的老師了。”

叢玉樹點頭,他當初也曾經想過要讀中專,但中專已經不包分配了,他還是聽了老師的建議讀了高中。

“現在我算是事業有成,還是覺得知識不夠,回頭又去讀書,人家叫我們班總裁班,覺得我們是來鍍金的,至少我不是,我真的覺得我的知識眼界都不夠,需要學習。”

“以後我也可以。”

Advertisement

“你知道我中師的同學現在都在做什麽嗎?他們中的大部分現在還是老師,有一些比較倒黴被分到了工廠的子弟學校,現在下崗了。如果不是遇見了機遇把握住了,我和他們不會有不同,過去你覺得你沒有選擇,現在你有選擇了。你覺得你媽媽會同意你辍學搬磚嗎?你媽媽不知道你考上了大學吧?她以為你落榜了。”

叢玉樹低下頭不說話了。

“家裏欠了多少錢?”

“一萬多塊。”叢玉樹抹了抹額頭上的汗。

“不算多啊,當初我也曾欠過債,五萬塊!我的工資是兩百塊錢,最難堪的時候我這邊剛發工資,就有十幾個同事盯着我看,我留下零錢之後,剩下的錢全部拿給他們還債,錢是一回事,別人盯着你的感覺真的很糟糕,你不能買任何新的東西,那怕你鞋子磨露了腳趾,買了新鞋子仍然會有人嘲諷的看着你,你不能吃一點好的,你帶的飯盒裏有一片肉就會有人說你吃得真好啊。那一段時間真的像噩夢一樣。”

叢玉樹擡頭看着薛琳,“那你怎麽熬過來的?”

“我前夫中了彩票,五百萬。”薛琳笑了,“可如果在彩票和帝京師大的錄取通知書之間選擇,我會選擇帝京師大。錢是會花完的,知識不會。”

“可我會選五百萬。”叢玉樹同樣笑了起來。

“也對,考上帝師大容易,中五百萬太難了。”

薛琳将叢玉樹的母親接到帝京,送到最好的醫院進行詳細檢查,本來被縣醫院判了“死刑”需要終身服藥的叢母只需要做一個手術,在家修養一個月左右就能恢複健康。

薛琳很快安排了手術,并且替叢母找了一份工作。

“這所宏文高中是我爸爸和幾位退休的老校長一手創立的,由薛氏慈善基金提供經濟支持,是一所全日制寄宿高中。”

薛琳帶着叢家一家四口參觀了學校。其實這也是薛琳第一次來這所學校。

學校占地面積約有一百畝,原來是一座磚廠,破産之後被薛父整體買下建成了中學,經過一番改造之後,磚廠唯一留下的痕跡就是用灰渣燒磚鋪成的人行道,主體教學樓四層,宿舍樓六層,建有圖書館、體育館,并且擁有标準室外跑道和足球場。

除了這些這外,餘下還有大片待開發土地,能看得出來學校的整體規劃并不權限于高中。

薛琳帶他們一路參觀,教學樓和一般的高中沒有多大的不同,宿舍的一和二層是食堂,上面四層是寝室,男生寝室在三、四層、女生寝室在五、六層,中間由鐵門分隔。

宿舍是八人間,跟一般的大學宿舍沒有什麽區別。

“目前是男女混住,以後學生多了會把宿舍樓分開。”薛琳說道。

“這裏的條件比我的大學條件還好。”王文說道。

“畢竟是新建的啊。”薛琳說道,“阿姨以後你身體恢複好了可以在學校做保潔,叢玉山和叢玉菲可以在這裏讀書。”她看向叢玉樹,“現在你可以安心讀書去了吧?”

被節目改變命運的不止是叢玉樹,還有十幾個有相似遭遇的學生,企業家們第一次走向臺前,用普通人的視角幫助貧困大學生。

節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替薛琳收獲了意想不到的聲望。

與此同時,全庸陷入了焦慮。

對于科幻小說全庸是外行,但仍然要求雜志社把優秀的作品先寄給他讓他全睹為快。

這一天他看到了被标注為“重要稿件!一定要看!”的稿子,這不是第一次了,負責科幻世界的主編歐陽是一個比較容易激動的人,動不動就發現了第二個荊棘,華夏科幻天才,最後證明只是普通優秀的作品罷了。

全庸懶洋洋地下載完了标題為《三體》的文件,不習慣用電腦看文章的全庸将整個小說打印了出來,一邊想着晚上吃什麽,一邊看稿件,在十分鐘後,他徹底忘記了晚餐這回事。

直到夜裏十點鐘,他的妻子硬生生把稿子從他手裏搶下來,把已經熱了幾次的飯菜端到他面前,他才恢複了“清醒”,“太好看了!太好看了!”他立刻給歐陽打了個電話,“你發現了這麽優秀的作品,怎麽不直接在電話裏告訴我?”

“告訴你就不是驚喜了。”歐陽得意地說道。

“你聯系上作者了嗎?”

“這是比較奇怪的事,我已經給作者發了三份郵件,一直沒有得到回複,電話也不通。”

“必須馬上聯絡上他,确認稿件只投給過我們一家雜志社,你确定這個作者不是什麽人的馬甲?”

“我問過荊棘了,他說不是他寫的。”

“肯定不是荊棘,那小子要寫出這樣的奇作,肯定會第一時間拿來得瑟,不會搞這麽神秘。”

所以,這個佚名者,到底是誰?

沈樾看着自己這次抽獎拿到的作品有點暈菜,“三體?什麽東西?為什麽不是武俠小說。”

“你在這個世界是二流武俠小說作家。”

“什麽?我明明是銷量第二名。”

“銷量第二就是二流,首富系統不接受第一名以外的成績。”系統的機械音裏居然帶着比平時還多的冷淡,“這個世界科幻作品還普通,你會成為一流的科幻小說家的。”

科幻?武俠沈樾能懂,科幻沈樾真的是一點不懂,翻看三體,看到第三頁他就看不下去了,“這是什麽東西啊?”

“你不用管是什麽東西,發表就是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