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樂精靈(二)

九七年年尾, 華夏出現了兩種新生事物, 準确的來說是“一種”。

樂庫上線, 這是一種音樂播放、搜索軟件,只需要下載這種軟件到電腦裏,你就可以搜索下載任意歌曲,歌曲資源分三種, 第一種是免費的,你可以下載、播放, 這種大多數都是比較經典的老歌, 第二種是收費的,價格不貴, 1分錢一首歌, 同樣可以下載播放這種是已經推出兩年以上歌曲, 一。第三種收費稍貴, 一毛錢一首歌,都是新歌。

同時樂庫有年費制,每年的年費是五十元, 成為會員之後, 除了第三種七折購買之外, 餘下的音樂資源全部免費。

樂庫同時接受原創歌手上傳自己的歌曲,根據點擊下載率與樂庫按比例分成。

第二個新生事物是“樂精靈”這種東西好像一夜之間冒出來的似的,所有的娛樂圈明星、名人, 似乎都有了這東西, 可以将下載的音樂導入在裏面, 随身攜帶,用耳機随時欣賞。樂精靈價格不貴,三百塊錢,同時贈送激活碼,憑激活碼可以成為一年的樂庫會員。

随着電腦的普及,這兩種東西同樣快速流行,尤其是年輕人,沒有樂精靈=土鼈。

樂精靈從華夏走向了全世界,99美刀的價格對于外國購買者同樣“厚道”,同時海外版有黑白兩種顏色可供選擇。

薛琳本來的打算是三年之內實現盈利,實際上樂精靈半年就實現了盈利。

樂庫因為購買了國內外的音樂資源,與國內的音樂版權機構分成之類的,确實現階段是賠本賺吆喝,但發展勢頭良好,尤其是大量的原創音樂開始湧現。

你可以說他們品味不高,也談不上什麽藝術性,但多數朗朗上口,非常有趣。

薛琳又租了三層的辦公室給樂庫,其中有整整一層是用來放置服務器的。

樂庫由她出任董事長占股百分之九十,龍泉出任CEO,占有百分之十的股份。

樂庫的成功使得無數投資人找上了門,薛琳一概謝絕,她不缺錢,并不想稀釋股份,更不想卷入IT寒冬。

她忙着樂庫方面的事,難免有些忽略了其他,直到接到了全庸帶着幾分幽怨的電話才想到自己已經四次路過出版社卻過門不入了。

帶着兩盒西點,她滿懷歉意地推開了出版社的大門,歐陽主編遞給全庸一張一百元的鈔票,“我輸了,她來了。”

全庸笑嘻嘻地接過錢和薛琳遞上來的點心,“光是點心是不夠的。”

Advertisement

“今天中午,烤鴨怎麽樣?”

“只請我一個?”

“請所有人。”薛琳大聲說道。

全庸推開主編室的門大聲喊了起來,“都別訂飯了!中午薛老板請客!吃烤鴨!”

薛琳被全庸逗得咯咯直笑,文人有時候也是有趣的,多數的時候像個孩子。

全庸找她不光是因為覺得自己被冷落了想要争寵,他在說更大的事。

他的第三部 小說雜志連載完結并已經出版了,現在可以說是風頭正勁。

影視方面有好幾個人過來打聽版權價格,全庸卻有點拿不定主意了。

王慶林版的大漠英雄傳,拍得跟正經歷史劇似的,好歸好,總少了新武俠的那種浪漫的感覺。書粉和劇迷從線上吵到線下,連報紙都成了他們的戰場,出版社的留言板更是被争論大軍攻擊淪陷。

表面上全庸當然是全力支持王慶林版,心裏卻并不是這樣想的。

“版權什麽的我是真不敢賣了。”全庸搖頭嘆息。他現在并不缺錢,缺得是能讓他自己認同的作品,說到底他還年輕,心氣兒正盛。

“不賣也行,咱們自己拍。”薛琳輕描淡寫好像說明天我們一起去菜場買菜一樣說道。

“啊?”歐陽主編吓了一跳,自己拍?

“本來我當初注冊沙海娛樂的時候就同時注冊了影視公司,只不過一直沒有啓動只是空殼公司而已,各方面的手續這些年陸陸續續也置辦齊了。至于人員,唱片公司那邊本來就有拍MTV的班底,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挖掘專業團隊也不算難。

說起來這個時候既是百廢待興,又是行業洗牌的時候,很多人開始投資自己做影視,又有很多原來的國有影視公司、文工團之類的“自付盈虧”,瀕臨倒閉,很多人才流入市場,還有一些因為沒有門路幹脆放棄了這一行。

正是下手招攬人馬的時候。

“可是咱們對影視行業一無所知啊?”

“總有人知道的,當初我對唱片業一樣一無所知,呆久了自然就什麽都知道了。”

“可是你哪有精力搞影視啊。”

“我沒有精力,自然有別人有精力,人這個問題是最容易解決的。”對別人來講是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老板急着找人材,人材找不着合适的老板,對擁有外挂的薛琳而言,尋找各方面的人材一點都不難。

聚餐聯絡感情,讓員工知道大老板沒有忘記出版社,得到年終獎會有大紅包的消息之後,薛琳敬了所有人一杯酒,早早離開了烤鴨店,走之前刷卡付了帳,又替每個人多買了一份烤鴨外賣,走得時候讓他們帶走,薛琳這才離開。

就在方才,她收到了短信,美國和日本來人了,打算收購朱老板的企業,開出的價格很誘人。

薛琳知道,他們是沖着專利來的。

這幫人估計已經拆機研究過機器了,在做出類似的産品之後,發現該注冊過專利的項目已經被全球注冊過了,完全沒有空子可鑽——光注冊專利薛琳就用了幾百萬美刀,找的律師團隊是全球連鎖的一流律師事務所,絕對物有所值。

這個時候華夏很多企業還沒有那個概念,世人只知道華夏山寨仿冒別人的産品,不知道華夏發明出的東西被人無嘗占有,全球注冊專利,最後發明人還要付專利費才能賣産品的事。

薛琳組織起一個談判團隊第一時間坐飛機到了廣東,三方在麗晶酒店的會議室會面。

美國碧微和日本東索兩家企業的代表在會議室見到對方都覺得有些意外,他們知道對方來收購的事,沒想到的是中方竟然将他們約在了一起。

薛琳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企業不會賣,她不缺錢,專利使用費可以談,說完這一點,後面就是律師的事了,薛琳直接離開。

三方的律師你來我往各種博弈,後面又有薛琳在美國的律師團隊加入了進來,談判了一周之後,終于得到了三方滿意的結果。

最終的談判結果是,将相關專利授權給兩家企業,每生産出一臺機器,對方要付給薛琳一美刀的專利使用費。

一美刀看起來不多,但結合兩家的生産數量和規模、品牌效應,就非常可觀了,薛琳可以說是躺着收錢。

本來這件事薛琳方面并沒有宣傳,兩家公司也沒打算公開自己買了華夏企業的專利的事,但不知怎麽被美國的一家報紙知道了,雖然只是豆腐塊大小的新聞,卻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海外影響大,在國內則是放□□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小企業,竟然剪了國外巨無霸的羊毛?

有人開始研究起了企業的前世今生,結果發現企業在生産樂精靈之前三個月,被神秘巨頭收購,巨頭購買了相關設備,升級了生産線,在樂精靈投産前就将相關專利進行了全球注冊。

有人猜測神秘巨頭的身份,更有人給激動的國內人士潑冷水,聲稱神秘巨頭很有可能是外國人,發明人雖然是國人,實際跟國人沒有太大的關系,朱之聰早已經被掃地出門失去了實際控制權。。

對此朱之聰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鄭重表示企業是華資全資,沒有外國資本,老板是華夏人,他本人也沒有被掃地出門,而是占股百分之十。

至于老板的身份,在沒有得到老板同意之前,他不會公開。

而在薛琳身邊,知道她悄無聲息地做了這麽大一件事的人也不多。

與此同時,樂庫英文版、西文版、日本版正式上線,國內外的相關軟件商這才意識到,樂庫原來已經成功跟全球最大幾家的音樂版權機構簽定了樂庫使用協議。

聯想有人說過樂庫和樂精靈是同一位老板的事,所有人都在疑惑地問,房間裏什麽時候來了這樣一頭大象?

神秘老板投資了一個在教室裏做軟件的學生和一個在自家企業的小廠房裏搞發明的企業家,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成為全球矚目的新興高科技企業的故事,無疑給本來就已經很熱的IT投資熱添了一把油,所有人都在尋找下一個樂庫,下一個樂精靈。

而薛琳則在尋找□□成功的商業片導演。

她第一個見面的導演就是曾經是王慶林副導演的窦導演,做為王慶林的門徒,他現年已經三十二歲,有十年以上的相關經驗,導演過兩部自己的作品,市場反應都是不溫不火,急需證明自己的作品。

薛琳知道,窦導将會成功在商業電視劇,電影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他是個有天賦的人,需要的只是一個肯定,一個機會。

薛琳給了他這個機會,卻沒想到窦導面露難色,“和平客棧?我曾經看過原著,很難拍。原著有種美國西部片的感覺,不小心就會過于西化。”

“如果我說希望向西部片方向發展呢?東方的武俠融合西方的述事方式。”

“這個您讓我回去想想。”窦導演很想答應,又很害怕失敗。王慶林導演的武俠電視劇收視率非常高,卻也毀譽參半,有人說他堕落了,有人說他不尊重原著了,有人說他太藝術,又有人說他太不藝術。

做為旁觀者的他對輿論風暴說起來有些怕了,他希望自己有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卻又不想冒險。

同類推薦